全流道PVT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637646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19 16:2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全流道PVT组件,其特征在于:由上至下依次贴合设置光伏组件玻璃盖板、光伏组件电池片及光伏组件背板,所述光伏组件背板通过光伏组件背板粘贴层与流道背板紧密粘贴,并将所述光伏组件背板的热量传导至所述流道背板上,流道正板与所述流道背板通过焊接孔焊接密封连接,通过波浪形结构与所述流道背板贴合,并形成若干个流道及一对主管,所述流道两端分别与所述主管连通,所述主管的两端分别设置所述主管进出口,所述主管进出口供换热液体流进及流出,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现流道与光伏组件的全面的贴合和换热,实现最有效的换热,防止冬季冻坏,设计多点圆形焊接孔,消除了应力变形对流道背板和光伏组件背板贴合可靠性的影响。对流道背板和光伏组件背板贴合可靠性的影响。对流道背板和光伏组件背板贴合可靠性的影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全流道PVT组件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全流道PVT组件。

技术介绍

[0002]太阳能光伏电池组件是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的太阳能发电系统中最重要的部分。光电转换效率是太阳能光伏电池组件的重要技术指标。
[0003]其中因为温度提升1℃,太阳能电池组件的输出功率下降0.4

0.5%。而在辐照好的春夏秋三季,电池板温度可以达到80℃以上,输出功率下降达到20%以上,同时过大的冷热温差,将严重影响光伏电池组件的使用寿命。
[0004]以此,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目前主要采用PVT结构,实现对光伏组件降温,同时获取低品位能源用于其他供热热源使用。但目前的PVT结构,主要采用金属板+铜管结构进行换热,换热效果较差,且不容易做到管道排空,寒冬季节容易出现冻坏问题。
[0005]同时,金属板和流道焊接时,会产生应力变形,影响金属板和电池组件的贴合强度,进而影响使用效果和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提供一种全流道PVT组件,实现流道与光伏组件的全面的贴合和换热,实现最有效的换热,防止冬季冻坏,设计多点圆形焊接孔,消除了应力变形对流道背板和光伏组件背板贴合可靠性的影响。
[0007]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8]一种全流道PVT组件,其特征在于:由上至下依次贴合设置光伏组件玻璃盖板、光伏组件电池片及光伏组件背板,所述光伏组件玻璃盖板的上方设置外层玻璃盖板,所述外层玻璃盖板与所述光伏组件玻璃盖板之间形成中空腔体,供减少热损失,所述光伏组件电池片能够将热量传导至所述光伏组件背板,所述光伏组件背板通过光伏组件背板粘贴层与流道背板紧密粘贴,并能够将所述光伏组件背板的热量传导至所述流道背板上;
[0009]流道正板与所述流道背板之间通过焊接孔焊接密封连接,所述流道正板通过波浪形结构与所述流道背板贴合,并形成若干个流道及一对主管,所述流道之间平行,所述流道两端分别与所述主管连通,所述主管的两端分别设置主管进出口,所述主管进出口供换热液体流进及流出,所述换热液体与所述流道背板热交换,所述流道正板的下方设置保温层,供减少散热,所述保温层的下方设置外层背板。
[0010]所述的全流道PVT组件,其中:所述光伏组件玻璃盖板、所述光伏组件电池片、所述光伏组件背板、所述外层背板及所述外层玻璃盖板的四周与边框固定连接。
[0011]所述的全流道PVT组件,其中:所述焊接孔的设置方式为两种,其中一种为所述焊接孔设置于所述流道正板上,所述焊接孔与所述流道背板的接触面圆周焊接,供所述流道正板与所述流道背板密封连接,焊缝的横截面呈三角形;
[0012]另一种为所述焊接孔分别设置于所述流道正板及所述流道背板上,所述焊接孔之
间同轴装配,所述焊接孔之间圆周焊接,供所述流道正板与所述流道背板密封连接,所述焊缝的横截面呈半圆形。
[0013]所述的全流道PVT组件,其中:所述主管及所述流道的截面形状为三角形、梯形、半圆形及弧形。
[0014]所述的全流道PVT组件,其中:所述主管进出口为圆形金属,所述主管进出口内设置螺纹。
[0015]本技术的有益效果:
[0016]1、全流道平板结构实现可流道与光伏组件的全面的贴合和换热。
[0017]2、全流道结构则实现最有效的换热,并能够实现管道排空应用,防止冬季冻坏。
[0018]3、设计多点圆形焊接孔,则有效的解决目前流道正板和流道背板中部焊接时形成的热变形或应力变形,消除了应力变形对流道背板和光伏组件背板贴合可靠性的影响。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全流道PVT组件的仰视结构图。
[0020]图2为全流道PVT组件的焊接孔实施例结构图。
[0021]图3为全流道PVT组件的焊接孔另一实施例结构图。
[0022]图4为全流道PVT组件的剖视结构图。
[0023]图5为全流道PVT组件的实施例结构图。
[0024]图6为全流道PVT组件的另一实施例结构图。
[0025]附图标记说明:1

光伏组件玻璃盖板;2

光伏组件电池片;3

光伏组件背板;4

光伏组件背板粘贴层;5

流道背板;6

流道正板;7

主管;8

流道;9

主管进出口;10

焊接孔;11

边框;12

焊缝;13

外层背板;14

保温层;15

外层玻璃盖板;16

中空腔体。
具体实施方式
[0026]如图1至图6所示,本技术提供了全流道PVT组件,其具体结构如下:由上至下依次贴合设置光伏组件玻璃盖板1、光伏组件电池片2及光伏组件背板3,所述光伏组件玻璃盖板1的上方设置外层玻璃盖板15,所述外层玻璃盖板15与所述光伏组件玻璃盖板1之间形成中空腔体16,供减少热损失,所述光伏组件电池片2能够将吸收的太阳能的热量传导至所述光伏组件背板3,所述光伏组件背板3通过光伏组件背板粘贴层4与流道背板5紧密粘贴,并能够将所述光伏组件背板3的热量传导至所述流道背板5上。
[0027]流道正板6与所述流道背板5之间通过焊接孔10焊接密封连接,有效的解决了所述流道正板6和所述流道背板5中部焊接时形成的热变形或应力变形,消除了应力变形对所述流道背板5和所述光伏组件背板3贴合可靠性的影响,所述焊接孔10的设置方式为两种,其中一种为所述焊接孔10设置于所述流道正板6上,所述焊接孔10与所述流道背板5的接触面圆周焊接,供所述流道正板6与所述流道背板5密封连接,焊缝12的横截面呈三角形。
[0028]另一种为所述焊接孔10分别设置于所述流道正板6及所述流道背板5上,所述焊接孔10之间同轴装配,所述焊接孔10之间圆周焊接,供所述流道正板6与所述流道背板5密封连接,所述焊缝12的横截面呈半圆形。
[0029]所述流道正板6通过波浪形结构与所述流道背板5贴合,并形成若干个流道8及一
对主管7,所述流道8之间平行,所述主管7及所述流道8的截面形状为三角形、梯形、半圆形及弧形,所述流道8两端分别与所述主管7连通,所述主管7的两端分别设置主管进出口9,所述主管进出口9为圆形金属,所述主管进出口9内设置螺纹,所述主管进出口9供换热液体流进及流出,所述换热液体与所述流道背板5热交换,所述流道正板6的下方设置保温层14,供减少散热,所述保温层14的下方设置外层背板13。
[0030]所述光伏组件玻璃盖板1、所述光伏组件电池片2、所述光伏组件背板3、所述外层背板13及所述外层玻璃盖板15的四周与边框11固定连接。
[0031]本技术的优点:
[0032]1、全流道平板结构实现可流道与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全流道PVT组件,其特征在于:由上至下依次贴合设置光伏组件玻璃盖板(1)、光伏组件电池片(2)及光伏组件背板(3),所述光伏组件玻璃盖板(1)的上方设置外层玻璃盖板(15),所述外层玻璃盖板(15)与所述光伏组件玻璃盖板(1)之间形成中空腔体(16),供减少热损失,所述光伏组件电池片(2)能够将热量传导至所述光伏组件背板(3),所述光伏组件背板(3)通过光伏组件背板粘贴层(4)与流道背板(5)紧密粘贴,并能够将所述光伏组件背板(3)的热量传导至所述流道背板(5)上;流道正板(6)与所述流道背板(5)之间通过焊接孔(10)焊接密封连接,所述流道正板(6)通过波浪形结构与所述流道背板(5)贴合,并形成若干个流道(8)及一对主管(7),所述流道(8)之间平行,所述流道(8)两端分别与所述主管(7)连通,所述主管(7)的两端分别设置主管进出口(9),所述主管进出口(9)供换热液体流进及流出,所述换热液体与所述流道背板(5)热交换,所述流道正板(6)的下方设置保温层(14),供减少散热,所述保温层(14)的下方设置外层背板(13)。2.如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薛道荣韩成明杨胜东庞爱红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道荣新兴能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