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避免片间夹铝的铸铝转子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636846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19 16: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避免片间夹铝的铸铝转子模具,属于铸铝转子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铸铝模具在铸铝过程中容易出现片间夹铝,导致涡流损耗增加,影响电动机的效率值等技术问题。解决方案为:一种避免片间夹铝的铸铝转子模具,包括结构相同的上模和下模,所述下模包括端环型腔、若干组风叶型腔和若干组平衡柱型腔,所述端环型腔内沿圆周方向均布设置有若干组弧形支撑板,所述弧形支撑板分别设于相邻两组风叶型腔之间的端环型腔底面,所述弧形支撑板里侧为内端环型腔,所述弧形支撑板外侧为外端环型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保证了端环截面积的同时,在端环型腔中设置有弧形支撑板,改变了冲片齿部在端环部分的受力状况,有效克服了片间夹铝的存在。夹铝的存在。夹铝的存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避免片间夹铝的铸铝转子模具


[0001]本技术属于铸铝转子
,具体涉及的是一种避免片间夹铝的铸铝转子模具。

技术介绍

[0002]最新版《电动机能效限定值及能效标准》即:GB18613

2020,此标准的实施日期为2021年6月1日,新标准对电动机能效等级的要求进一步提高。鉴于国家最新标准的施行,要求生产企业必须对高效电机进行研发。在电动机的损耗中,最难以进行控制和定量分析的为杂散损耗,而对杂散损耗的成因及控制,成为高效电机研制的突破点。
[0003]现有铸铝模具由于端环部分齿部部分悬空,合模后压力只能依靠冲片传递压力,冲片由于变形及毛刺的存在,压力传递为沿冲片槽形轮廓线分布,为集中分布的压力,无法形成面压力,且压力分布不均匀,甚至导致局部不受力,造成冲片间有大于进铝的间隙,形成片间夹铝。
[0004]片间夹铝影响转子质量,由于片间夹铝的存在,会引起涡流损耗的增加,进而影响电动机的效率值,对于研发高效电机不利,其次随着超超高效电机的研发,转子冲片槽加长,齿部加长,在转子铸造过程中,我们发现在齿长超过某一数值时,片间夹铝有增大趋势。因此在保证其他损耗符合要求的情况下,片间夹铝引起的损耗问题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全新的需解决的课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避免片间夹铝的铸铝转子模具,解决了现有铸铝模具在铸铝过程中容易出现片间夹铝,导致涡流损耗增加,影响电动机的效率值等技术问题。
[0006]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避免片间夹铝的铸铝转子模具,包括结构相同的上模和下模,其中:所述下模包括端环型腔、若干组风叶型腔和若干组平衡柱型腔,若干组所述风叶型腔沿圆周方向均布设于端环型腔底面,任一相邻两组所述风叶型腔之间均设置有一组平衡柱型腔;
[0007]所述端环型腔内沿圆周方向均布设置有若干组弧形支撑板,所述弧形支撑板分别设于相邻两组风叶型腔之间的端环型腔底面,若干组所述弧形支撑板围成的圆形轮廓的圆心的与端环型腔的轴线重合,所述弧形支撑板里侧为内端环型腔,所述弧形支撑板外侧为外端环型腔,所述平衡柱型腔与内端环型腔连通。
[0008]进一步,所述内端环型腔和外端环型腔底部均设置有排气塞。
[0009]进一步,所述弧形支撑板的内侧壁和外侧壁均设有2度的向上拔模的拔模角。
[0010]进一步,所述弧形支撑板底部两侧与端环型腔底面圆弧过渡。
[0011]进一步,所述弧形支撑板与转子冲片的齿部中间相对应。
[001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
[0013]本技术在保证了端环截面积的同时,在端环型腔中设置有弧形支撑板,弧形支撑板设置在转子冲片的齿部中间处,在模具合模后改变了冲片齿部在端环部分的受力状况,在整个铸铝阶段,保证了冲片的齿部处于受压状态,有效克服了片间夹铝的存在。
[0014]本技术对于研发YE5超超高效电机的过程中,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其可以大幅减少由于片间夹铝引起的涡流损耗的增加,将总的杂散损耗控制在了3

~5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中下模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图1的俯视图;
[0017]图3为本技术铸造的铸铝转子的端环部分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0019]如图1至3所示的一种避免片间夹铝的铸铝转子模具,包括结构相同的上模和下模,其中:所述下模包括端环型腔1、若干组风叶型腔2和若干组平衡柱型腔3,若干组所述风叶型腔2沿圆周方向均布设于端环型腔1底面,任一相邻两组所述风叶型腔2之间均设置有一组平衡柱型腔3;
[0020]所述端环型腔1内沿圆周方向均布设置有若干组弧形支撑板1

1,所述弧形支撑板1

1分别设于相邻两组风叶型腔2之间的端环型腔1底面,若干组所述弧形支撑板1

1围成的圆形轮廓的圆心的与端环型腔1的轴线重合,所述弧形支撑板1

1里侧为内端环型腔1

2,所述弧形支撑板1

1外侧为外端环型腔1

3,所述平衡柱型腔3与内端环型腔1

2连通。弧形支撑板1

1对转子冲片的齿部进行了支撑作用,
[0021]进一步,所述内端环型腔1

2和外端环型腔1

3底部均设置有排气塞,使用排气塞分别进行排气。
[0022]进一步,所述弧形支撑板1

1的内侧壁和外侧壁均设有2度的向上拔模的拔模角。
[0023]进一步,所述弧形支撑板1

1底部两侧与端环型腔1底面圆弧过渡。拔模角和圆弧过渡的设置均有利于后续脱模。
[0024]进一步,所述弧形支撑板1

1与转子冲片的齿部中间相对应。在模具合模后改变了冲片齿部在端环部分的受力状况,在整个铸铝阶段,保证了冲片的齿部处于受压状态,有效克服了片间夹铝的存在。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避免片间夹铝的铸铝转子模具,包括结构相同的上模和下模,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模包括端环型腔(1)、若干组风叶型腔(2)和若干组平衡柱型腔(3),若干组所述风叶型腔(2)沿圆周方向均布设于端环型腔(1)底面,任一相邻两组所述风叶型腔(2)之间均设置有一组平衡柱型腔(3);所述端环型腔(1)内沿圆周方向均布设置有若干组弧形支撑板(1

1),所述弧形支撑板(1

1)分别设于相邻两组风叶型腔(2)之间的端环型腔(1)底面,若干组所述弧形支撑板(1

1)围成的圆形轮廓的圆心的与端环型腔(1)的轴线重合,所述弧形支撑板(1

1)里侧为内端环型腔(1

2),所述弧形支撑板(1

1)外侧为外端环型腔(1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孔祥勇任凌薄春媛
申请(专利权)人:山西电机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