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液固化型粘接剂组合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636541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19 16:26
2液固化型粘接剂组合物具有主剂(A)和固化剂(B),所述主剂(A)包含氨基甲酸酯预聚物(a1)、和在分子内具有至少2个芳香族环的(甲基)丙烯酸系化合物(a2),所述固化剂(B)包含多元醇化合物(b1)、和多胺化合物(b2)。氨基甲酸酯预聚物(a1)是将原料多异氰酸酯、与在分子内具有至少1个羟基的多元醇化合物(a3)以使指数为2.05~12的方式进行反应而得到的。原料多异氰酸酯为在分子内具有至少1个芳香族环的异氰酸酯。主剂(A)还包含残存多异氰酸酯(a4)。2液固化型粘接剂组合物在主剂(A)及固化剂(B)中的至少一方中包含硅烷化合物(X)。的至少一方中包含硅烷化合物(X)。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液固化型粘接剂组合物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具有主剂和固化剂的2液固化型粘接剂组合物。

技术介绍

[0002]在汽车的车身等结构体中,由不同种类的材料形成的部件彼此有时使用粘接剂进行接合。通过介由粘接剂进行的接合,即使部件彼此的热膨胀系数之差大,也能够抑制应变、翘曲的产生。对于这样的用途中所使用的粘接剂,要求断裂伸长率良好以能够吸收部件彼此的热膨胀量之差。
[0003]在专利文献1中,作为可显示出高强度和高伸长率的固化性组合物,使用了多元醇(A)和多异氰酸酯(B)作为必需构成成分的聚氨酯系固化性组合物是已知的。专利文献1的固化性组合物的特征在于,相对于(A)成分与(B)成分的总量100质量份,还含有规定量的具有核壳结构的聚合物微粒(C),所述核壳结构具有核层及壳层的至少2层,(C)成分的核层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高于规定温度,并且固化物的最大拉伸应力时的伸长率超过47%。
[0004]现有技术文献
[0005]专利文献
[0006]专利文献1:国际公开第2017/099196号

技术实现思路

[0007]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课题
[0008]对于将结构体的部件彼此接合的用途中所使用的粘接剂,不仅要求断裂伸长率良好,而且还要求粘接强度良好。特别是要求对金属材料的粘接强度良好。但是,以往的聚氨酯系粘接剂在被用于这样的用途中时的粘接强度不充分。
[0009]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断裂伸长率及粘接强度优异的聚氨酯系粘接剂组合物。
[0010]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0011]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式为2液固化型粘接剂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具有主剂(A)和固化剂(B),
[0012]所述主剂(A)包含氨基甲酸酯预聚物(a1)、和在分子内具有至少2个芳香族环的(甲基)丙烯酸系化合物(a2),
[0013]所述固化剂(B)包含多元醇化合物(b1)、和多胺化合物(b2),
[0014]所述氨基甲酸酯预聚物(a1)是将原料多异氰酸酯、与在分子内具有至少1个羟基的多元醇化合物(a3)以使所述原料多异氰酸酯中的异氰酸酯基相对于所述多元醇化合物(a3)中的羟基的当量比为2.05~12、使所述多元醇化合物(a3)全部成为所述氨基甲酸酯预聚物(a1)的单体单元的方式进行反应而得到的,
[0015]所述原料多异氰酸酯为在分子内具有至少1个芳香族环的异氰酸酯,
[0016]所述主剂(A)除了所述氨基甲酸酯预聚物(a1)之外还包含作为未与所述多元醇化合物(a3)反应的所述原料多异氰酸酯的残余部分的残存多异氰酸酯(a4),
[0017]在所述主剂(A)及所述固化剂(B)中的至少一方中包含硅烷化合物(X)。
[0018]优选所述主剂(A)中的异氰酸酯基相对于所述固化剂(B)中的活性氢基的当量比为0.8~4,
[0019]所述主剂(A)中的异氰酸酯基相对于所述多胺化合物(b2)中的氨基的当量比为1.2~6。
[0020]优选所述多元醇化合物(a3)为选自聚酯多元醇、聚四亚甲基醚二醇、聚碳酸酯多元醇、聚己内酯多元醇、及使它们中的各化合物部分地改性而得到的部分改性物中的至少1种。
[0021]优选所述多元醇化合物(b1)为选自聚氧化丙烯二醇、聚丁二烯多元醇、聚异戊二烯多元醇、聚丙烯酸多元醇、及使它们中的各化合物部分地改性而得到的部分改性物中的至少1种。
[0022]优选所述硅烷化合物(X)为在分子内具有至少1个异氰酸酯基的硅烷化合物。
[0023]优选所述2液固化型粘接剂组合物中包含0.1~30质量%的所述(甲基)丙烯酸系化合物(a2)。
[0024]优选使所述2液固化型粘接剂组合物进行固化而得到的固化物的依照JIS K6850的拉伸剪切粘接强度为10MPa以上。
[0025]专利技术效果
[0026]根据上述方式的2液固化型粘接剂组合物,可以提供断裂伸长率及粘接强度优异的聚氨酯系粘接剂组合物。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以下,对本实施方式的2液固化型粘接剂组合物进行说明。本实施方式中包括后述的各种实施方式。
[0028](粘接剂组合物)
[0029]本实施方式的2液固化型粘接剂组合物(以下,也简称为粘接剂组合物)具有主剂(A)和固化剂(B)。
[0030](主剂(A))
[0031]主剂(A)包含氨基甲酸酯预聚物(a1)、和(甲基)丙烯酸系化合物(a2)。
[0032]氨基甲酸酯预聚物(a1)是使原料多异氰酸酯与多元醇化合物(a3)进行反应而得到的。因此,氨基甲酸酯预聚物(a1)具有多异氰酸酯的单体单元、和多元醇化合物(a3)的单体单元。具体而言,该反应以使原料多异氰酸酯中的异氰酸酯基相对于多元醇化合物(a3)中的羟基的当量比(以下,也称为指数)为2.05~12、使多元醇化合物(a3)全部成为氨基甲酸酯预聚物(a1)的单体单元的方式进行。
[0033]通过使指数为2.05以上而使异氰酸酯基相对于羟基大大过量,在固化物中形成了很多能与金属之间产生氢键的硬链段。另外,由于指数为2.05以上,因此在主剂(A)中包含很多容易与金属反应的残存多异氰酸酯(在原料多异氰酸酯与多元醇化合物的反应后残存的异氰酸酯)。因此,通过使指数为2.05以上,容易得到对金属的粘接强度优异的固化物,具体而言,容易得到粘接强度为10MPa以上的固化物。在本说明书中,粘接强度是指依照JIS K6850的拉伸剪切粘接强度。
[0034]另外,通过使指数为2.05以上而使异氰酸酯基相对于羟基大大过量,能够使残存多异氰酸酯与固化剂(B)充分反应。由此,容易得到断裂伸长率优异的固化物,具体而言,容易得到断裂伸长率为100%以上的固化物。在本说明书中,断裂伸长率是指依照JIS K6251的切断时伸长率。
[0035]此外,通过使指数为2.05以上,固化物中的硬链段变多,因此,容易得到断裂强度优异的固化物,具体而言,容易得到断裂强度为10MPa以上的固化物。在本说明书中,断裂强度是指依照JIS K6251的拉伸强度。
[0036]指数优选为3以上,更优选为4以上。另一方面,若当量比过大,则有时断裂伸长率过度变低。因此,当量比为12以下,优选为10以下,更优选为8以下。
[0037]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粘接剂组合物,在固化物中形成下述物质:原料多异氰酸酯在加成至多元醇化合物(a3)后与固化剂(B)的各活性氢基反应而得到的物质;以及,原料多异氰酸酯不与多元醇化合物(a3)反应而残存后与固化剂(B)的各活性氢基反应而得到的物质。如上所述,由于异氰酸酯基的这些反应之间的时滞、以及混合存在多元醇化合物(a3)和固化剂(B)的多元醇化合物(b1),进而通过在固化物中形成了(甲基)丙烯酸系化合物(a2)与固化剂(B)的活性氢基反应而得到的物质,可得到特征性结构的固化物。在形成于金属表面上的这样的固化物中,可采取下述形态:进一步相对于金属而介由(甲基)丙烯酸系化合物(a2)或硅烷化合物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2液固化型粘接剂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具有主剂(A)和固化剂(B),所述主剂(A)包含氨基甲酸酯预聚物(a1)、和在分子内具有至少2个芳香族环的(甲基)丙烯酸系化合物(a2),所述固化剂(B)包含多元醇化合物(b1)、和多胺化合物(b2),所述氨基甲酸酯预聚物(a1)是将原料多异氰酸酯、与在分子内具有至少1个羟基的多元醇化合物(a3)以使所述原料多异氰酸酯中的异氰酸酯基相对于所述多元醇化合物(a3)中的羟基的当量比为2.05~12、使所述多元醇化合物(a3)全部成为所述氨基甲酸酯预聚物(a1)的单体单元的方式进行反应而得到的,所述原料多异氰酸酯为在分子内具有至少1个芳香族环的异氰酸酯,所述主剂(A)除了所述氨基甲酸酯预聚物(a1)之外还包含作为未与所述多元醇化合物(a3)反应的所述原料多异氰酸酯的残余部分的残存多异氰酸酯(a4),在所述主剂(A)及所述固化剂(B)中的至少一方中包含硅烷化合物(X)。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2液固化型粘接剂组合物,所述主剂(A)中的异氰酸酯基相对于所述固化剂(B)中的活性氢基的当量比为0.8~4,所述主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影山裕一木村和资山元裕太郎
申请(专利权)人:横滨橡胶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