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模式3D运动器械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634087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19 16: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的是一种多模式3D运动器械,中部桩身连接有上、下部桩身,中部桩身上穿设有连接件,连接件连接有训练部件,中部桩身内设有传动机构,传动机构与连接件连接;传动机构包括安装在中部桩身上下端的上、下方外齿轮,上部桩身下端面以及下部桩身上端面可转动的连接有上、下方内齿轮,上方外齿轮与上方内齿轮间以及下方外齿轮与下方内齿轮间分别啮合有一号、二号齿轮,一号、二号齿轮间偏心连接有中长杆,中长杆上设有两个一号卡位滑动块,一号卡位滑动块分别可滑动的设置在条形轨道内,连接件垂直于条形轨道连接,下方内齿轮由动力马达驱动,具有可拆卸移动的木人桩及可旋转式桩腿、格档杆、猴脸靶、速度球等,实现多样化使用的功能。化使用的功能。化使用的功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模式3D运动器械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器械,更具体一点说,涉及一种多模式3D运动器械,属于运动健身器材领域。

技术介绍

[0002]木人桩是将小念头、寻桥、标指三套拳的攻法手法、步法、腿法融合在一起的一种模拟练习,它充分体现了咏春拳的实战意识与技击方法。木人桩,为武术器材,以木材制造,有桩手及桩脚之设置。容许少量活动弹性。当作模拟敌人练习。锻炼手部接触部分之刚强性、全身整体活动性、步法之灵活性。然而其具有受众小、形式单一、普适性差等特点。目前对木人桩的改进多为外观方向,如专利文献202030750591.0的“木人桩智能多功能型”,其只是在外形方面做了部分改动,并未对实质内容做任何改动。除此之外,对木人桩的改进多着眼于高度的调节,如专利文献202021606660.1的“一种可调节高度的木人桩”,其旨在提供一种设计合理、操作简单和降低生产成本的可调节高度的木人桩;如专利文献201921057961.0的“一种咏春拳训练用可调节高度的木人桩”,其也只是应用了插销与定位簧等部件以改变木人桩本体高度更适合训练。固定态的桩手与桩脚也是突破点之一,如专利文献201922238393.0的“一种便于运输的木人桩”,其制作了可拆卸的桩手与桩脚,解决的是现有木人桩运输不便的问题;与此比较接近的还有专利文献202020454798.8的“一种方便调节的训练用木人桩”,其运用调节机构,可同时对第一木桩和第二木桩的高度位置进行调整等。以上研发方向基本都聚焦于解决某一问题,未能对整体进行一个统筹规划从而达到木人桩多方面协作,并且,由于木人桩原适用人群为咏春拳学习者,本身存在一定的受限,如何使之更具普适性是目前研发方向所忽视的,市场上也缺少具有能将木人桩与其他运动器械功能整合并达到长期使用的产品,这种研发方向可以做到产品整合,减小社会资源浪费。因此,研究生产一种多模式情境下的以木人桩为原型的可移动健身器械具有十分巨大的社会效益和市场前景。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具有可拆卸移动的木人桩以及可旋转式桩腿、格档杆、猴脸靶、速度球等部件,实现多样化使用的一种多模式3D运动器械。
[0004]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0005]一种多模式3D运动器械,包括内部中空的中部桩身,所述中部桩身上下端分别连接有上部桩身、下部桩身,所述中部桩身上可伸缩的穿设有连接件,所述连接件可拆卸的连接有训练部件,所述中部桩身内设有传动机构,所述传动机构与连接件连接以带动连接件伸缩;
[0006]所述传动机构包括分别安装在中部桩身上下端内壁上的上方外齿轮、下方外齿轮,所述上部桩身下端面以及下部桩身上端面分别可转动的连接有上方内齿轮、下方内齿轮,并且上方内齿轮、下方内齿轮分别伸进上方外齿轮、下方外齿轮内同心设置,所述上方
外齿轮与上方内齿轮间以及下方外齿轮与下方内齿轮间分别啮合有一号齿轮、二号齿轮,所述一号齿轮、二号齿轮间偏心连接有中长杆,所述中长杆上套设有两个一号卡位滑动块,所述一号卡位滑动块分别可滑动的设置在一个两端封闭的条形轨道内,并且两个条形轨道上下间隔且交叉排布,连接件垂直于所述条形轨道连接,所述下方内齿轮由动力马达驱动,所述动力马达位于下部桩身内。
[0007]当动力马达启动时,带动下方内齿轮转动,所述下方内齿轮带动二号齿轮转动,所述二号齿轮转动时实现沿着下方外齿轮移动,所述二号齿轮带动中长杆进行旋转,所述中长杆同步带动一号齿轮沿着上方内齿轮内壁移动,中长杆旋转时,同时带动一号卡位滑动块在条形轨道内进行往复来回移动。
[0008]优选的,还包括二号卡位滑动块,所述二号卡位滑动块也可滑动的设置在一个条形轨道内,三个条形轨道自上而下间隔排布,且位于最下方的条形轨道与位于最上方的条形轨道平行设置。
[0009]优选的,所述条形轨道均包括上条形轨道、下条形轨道,所述上条形轨道、下条形轨道平行且对称设置,所述上条形轨道、下条形轨道间连接有固定块,所述连接件连接在固定块上,所述一号卡位滑动块、二号卡位滑动块均呈I形以实现其两端头分别卡在上条形轨道、下条形轨道上。
[0010]优选的,每个所述条形轨道左右侧分别连接有一个连接件,所述连接件包括螺旋固定圆柱、硬质压缩弹簧,所述螺旋固定圆柱连接在固定块上,所述中部桩身上开设有多个通孔并且通孔内连接有环状的磁铁圈,所述硬质压缩弹簧一端连接在螺旋固定圆柱上,所述硬质压缩弹簧另一端连接有更换卡位圆柱套并且该端穿过磁铁圈伸出中部桩身外,所述硬质压缩弹簧内设置有同名金属杆,所述同名金属杆与磁铁圈相斥,所述硬质压缩弹簧在往复运动时,同名金属杆与磁铁圈相斥减小运动时的摩擦力。
[0011]优选的,位于上方的两个条形轨道上下间隔且呈十字形排布。
[0012]优选的,所述训练部件包括木人桩把手、格档杆、猴脸靶、速度球,所述木人桩把手、格档杆、猴脸靶、速度球通过螺旋卡位连接在不同更换卡位圆柱套上以实现多样式变化使用;
[0013]所述木人桩把手包括上部木人桩把手、中部木人桩把手、下部木人桩把手;还包括多个木人桩备用把手。
[0014]优选的,所述下部桩身的内部设有电器部件,所述电器部件包括UPS电源,所述UPS电源上集成了多种接口,所述接口包括电源接口、三孔插座、双孔插座、USB接口,UPS电源通过电源线连接动力马达。
[0015]优选的,所述下部桩身通过螺栓螺母与木人桩底部固定,所述下部桩身内设有配重块,所述电器部件部件通过螺栓螺母连接在下部桩身内。
[0016]优选的,所述下部桩身上连接有桩腿组件,所述桩腿组件包括金属架、桩腿,所述下部桩身上连接金属架,所述金属架通过双头元宝螺栓螺母与桩腿上端相连,所述桩腿能够通过双头元宝螺栓螺母实现至少120
°
内的旋转。
[0017]优选的,还包括小型液压器,所述小型液压器位于硬质压缩弹簧内,所述小型液压器一端连接固定块,另一端贯穿同名金属杆伸出后与训练部件连接。
[0018]有益效果:对于现有的木人桩,本技术采用创新的部件组合设计及动静结合,
匹配拳法业余爱好者的不同需求,实现咏春拳、八极拳、传统散手、泰拳、业余拳击的多种搭配使用,减震缓冲作用好,搭配磁铁圈可以减少能耗,延长产品的使用周期,广泛的适用性以及较长的生命周期,提高了物品的使用效率,减小了家庭或是拳馆的经济负担,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同时,本技术外形简单,组装便利,成本低且生产快捷,易于批量生产。
附图说明
[0019]图1是本技术的组件分解示意图。
[0020]图2是本技术的木人桩静置收纳示意图。
[0021]图3是本技术的木人桩运作功能示意图。
[0022]图4是本技术的普通拳击功能示意图。
[0023]图5是本技术的传统散手功能示意图。
[0024]图6是本技术的八极拳功能示意图。
[0025]图7是本技术的泰拳功能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模式3D运动器械,其特征在于:包括内部中空的中部桩身(1),所述中部桩身(1)上下端分别连接有上部桩身(7)、下部桩身(4),所述中部桩身(1)上可伸缩的穿设有连接件(1.0),所述连接件(1.0)可拆卸的连接有训练部件,所述中部桩身(1)内设有传动机构,所述传动机构与连接件(1.0)连接以带动连接件(1.0)伸缩;所述传动机构包括分别安装在中部桩身(1)上下端内壁上的上方外齿轮(1.1)、下方外齿轮(1.3),所述上部桩身(7)下端面以及下部桩身(4)上端面分别可转动的连接有上方内齿轮(1.2)、下方内齿轮(1.4),并且上方内齿轮(1.2)、下方内齿轮(1.4)分别伸进上方外齿轮(1.1)、下方外齿轮(1.3)内同心设置,所述上方外齿轮(1.1)与上方内齿轮(1.2)间以及下方外齿轮(1.3)与下方内齿轮(1.4)间分别啮合有一号齿轮(2.0)、二号齿轮(2.10),所述一号齿轮(2.0)、二号齿轮(2.10)间偏心连接有中长杆(2.1),所述中长杆(2.1)上套设有两个一号卡位滑动块(2.21),所述一号卡位滑动块(2.21)分别可滑动的设置在一个两端封闭的条形轨道(2.22)内,并且两个条形轨道(2.22)上下间隔且交叉排布,连接件(1.0)垂直于所述条形轨道(2.22)连接,所述下方内齿轮(1.4)由动力马达(4.2)驱动,所述动力马达(4.2)位于下部桩身(4)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模式3D运动器械,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二号卡位滑动块(2.27),所述二号卡位滑动块(2.27)也可滑动的设置在一个条形轨道(2.22)内,三个条形轨道(2.22)自上而下间隔排布,且位于最下方的条形轨道(2.22)与位于最上方的条形轨道(2.22)平行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多模式3D运动器械,其特征在于:所述条形轨道(2.22)均包括上条形轨道、下条形轨道,所述上条形轨道、下条形轨道平行且对称设置,所述上条形轨道、下条形轨道间连接有固定块,所述连接件(1.0)连接在固定块上,所述一号卡位滑动块(2.21)、二号卡位滑动块(2.27)均呈I形以实现其两端头分别卡在上条形轨道、下条形轨道上。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多模式3D运动器械,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条形轨道(2.22)左右侧分别连接有一个连接件(1.0),所述连接件(1.0)包括螺旋固定圆柱(2.23)、硬质压缩弹簧(2.24),所述螺旋固定圆柱(2.23)连接在固定块上,所述中部桩身(1)上开设有多个通孔并且通孔内连接有环状的磁铁圈(...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璐祯孙世龙何玉洁代佳伟汪崟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理工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