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施工道路的排水井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632140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16 16:24
一种施工道路的排水井,包括:标定高度的结构层安装座,所述结构层安装座设有第一排水通道,所述第一排水通道上部设有第一支撑凸沿,所述第一支撑凸沿与所述第一排水通道上方的开口形成第一装配位;井圈,所述井圈的下部设有定位结构,所述井圈活动设置于所述结构层安装座的上方,所述排水通道通过所述井圈与外部连通;所述井圈的内部上侧设有第二支撑凸沿,所述第二支撑凸沿在所述井圈的上部形成连通外部的第二装配位;通用井盖,所述通用井盖匹配所述第一装配位和所述第二装配位。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优点是:便于施工前后排水井的安装和使用,节约施工时间和人工成本。节约施工时间和人工成本。节约施工时间和人工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施工道路的排水井


[0001]本技术涉及排水工程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施工道路的排水井。

技术介绍

[0002]水利是对水力资源的开发和防止水灾,是人类生活和生产活动中必不可少的物质,在人类社会的生存和发展中,需要不断地适应、利用、改造和保护水环境,排水井事业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并成为人类社会文明和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在洪涝灾害的时候能够防止水灾。而排水井主要用于收集道路路面的雨污水,将雨污水收集后排到道路下面的雨污水管。城市中若雨污水不能及时排出会形成积水,尤其是夏季暴雨时常来袭,将会严重影响车辆和行人的安全通过,因此排水井对于维持人们的正常生产生活有重要作用。
[0003]项目开工初期,为了便于施工机具、材料的运输,需要在施工场地铺设临时施工道路,项目后期再破除,改建永久道路,这本身是一笔不小的成本。为了节约工程造价,现在往往采用永临结合的方式,即在项目开始阶段,按照永久道路和永久排水的设计要求,先埋设排水管网并完成道路的结构层,既方便施工运输和临时排水,也避免了后期破除重建,极大的节约了施工成本,缩短了建设时间。
[0004]由于道路结构施工是在项目开始阶段,而路面装饰层是在项目收尾阶段施工,两道工序之间时间间隔较大,往往相差1~2年。在此期间,在建设过程中,道路上雨污水井口的安全防护问题比较突出,防护成本较高,车辆、行人通行不方便。现有技术中,当混凝土结构层浇筑前,须在井口设置圆形木模或直接放置个轮胎;待混凝土凝固后再将木模进行拆除。而这些井口还需要进一步设置钢板进行洞口防护;待项目建设到收尾验收阶段,在道路结构层上再铺设沥青层或贴砖等饰面层时,再安装永久性井盖。
[0005]现有的排水井施工方法具有以下问题:其一,木模或者轮胎留出的井口难以有效封闭,而且井口尺寸偏差较大,后期需要填充的缝隙多,而且由于混凝土的粘连,不容易拆卸,木模需要提前定做,而合适的轮胎不一定能容易找到;导致工序多、工期长,花费人工多、不利于快速施工。其二,如果井口的临时防护采用钢板覆盖,会增加一笔钢板采购及铺设费用,且钢板易移位,进而会造成洞口防护缺失;如直接安装井盖,井盖又会突出混凝土面,不利于施工阶段的行车,而且凸出的部分容易受到碰撞,造成井盖破损、变形,使用成本高;其三,若井口防护不够严密、防护存在缺陷,项目建设过程中会出现大量的泥土、杂物掉入井内的现象,将又导致花费大量人工成本进行掏挖清理。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在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至少一种缺陷,提供一种施工道路用的排水井。
[0007]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的技术措施实现的:
[0008]本技术提供一种施工道路的排水井,包括:
[0009]标定高度的结构层安装座,所述结构层安装座设有上、下贯穿所述结构层安装座的第一排水通道,所述第一排水通道上部设有第一支撑凸沿,所述第一支撑凸沿与所述第一排水通道上方的开口形成第一装配位;井圈,所述井圈的下部设有匹配所述第一装配位的定位结构,所述井圈活动设置于所述结构层安装座的上方,所述排水通道通过所述井圈与外部连通;所述井圈的内部上侧设有第二支撑凸沿,所述第二支撑凸沿在所述井圈的上部形成连通外部的第二装配位;通用井盖,所述通用井盖匹配所述第一装配位和所述第二装配位。
[0010]施工前先将结构层安装座放置于井口基层地面,其材质优选铸铁,其高度与混凝土地面齐平,该安装座取代了井口的木模或轮胎,无需拆除,且无需二次灌注。其标定高度有助于快速确定混凝土铺设高度;
[0011]第一支撑凸沿为一圆环设于结构层安装座内,前期用于匹配放置井盖,后期可用于支撑道路完成面的井圈;第二支撑凸沿用于完成施工后匹配放置井盖。
[0012]井圈的定位结构为若干个支撑脚,将井圈架设于结构层安装座上;通过支撑脚定位,防止在沥青等饰面层施工时产生移位现象;
[0013]在道路混凝土结构层浇铸之前,将结构层安装座固定于基层地面,替代传统的支模方式,混凝土浇铸完成之后,所述结构层安装座可继续使用无需拆除,节省了施工和人工成本,通用井盖与第一装配位匹配,不会发生位移,并且能够防止施工中泥土、杂物等掉入井内。待混凝土层铺设完成后,在项目后期铺设沥青层或贴砖时,再安装井圈,其定位结构架设于结构层安装座的第一支撑凸沿,将井圈固定于安装座上方。通用井盖与第二装配位匹配放置,保证人、车的正常通行,消除安全隐患。
[0014]进一步,所述结构层安装座外设有若干锚固结构,所述锚固结构一端与所述结构层安装座的侧壁相连且另一端延伸到所述结构层安装座外,所述锚固结构低于所述结构层安装座的顶面。
[0015]锚固结构一端连着结构层安装座,一端延伸到混凝土层中,依靠钢筋和混凝土之间的粘结锚固作用,将该结构层安装座牢固地固定住,防止其发生位移或者丧失承载能力导致结构破坏。
[0016]进一步,所述锚固结构远离所述结构层安装座的一侧设有倒钩;所述锚固结构在水平面上设在均匀分布的多个方向上,每个方向上至少有一个所述锚固结构,所述锚固结构上设有螺纹。
[0017]倒钩增大了锚固结构和混凝土的接触面积,在水平方向上均匀设置多个倒钩,更加稳固了结构层安装座,其表面的螺纹可增大摩擦力,增大其固定作用。
[0018]进一步,所述倒钩的长度为5cm至15cm,所述倒钩的弯曲方向向下。
[0019]倒钩长度过短会影响其固定作用,过长则会浪费材料,选取5~15cm较为适合的长度。
[0020]进一步,所述结构层安装座的外壁上设有竖直的固定管,所述固定管上表面低于所述结构层安装座的顶面,所述固定管避让所述锚固结构。
[0021]在混凝土铺设之前,固定管将结构层安装座牢牢固定于基层地面,防止其移动造成施工不便,也有利于完成施工后配合锚固结构固定结构层安装座,稳固排水井整体结构;固定管呈避开锚固结构分布避免其固定作用相互影响。
[0022]进一步,所述井圈设有第二排水通道,所述第一排水通道和第二排水通道的截面尺寸一致。
[0023]进一步,所述通用井盖的边缘设有向下凸出的凸圈,所述通用井盖底面设有多条均匀分布的背筋,所述背筋的至少一端与所述凸圈相连。
[0024]凸圈架设于第一装配位和第二装配位上,可节省井盖的制备用料,同时也减少井盖的重量,方便井盖的安装和使用;井盖背筋的设置可增大井盖的承重能力,增加结构强度,保证人和车的通行安全,减少维修次数,降低维修成本。
[0025]进一步,所述第二装配位一侧设有活动凹腔,所述第二装配位的一侧设有活动凹腔,所述通用井盖一侧设有连接凸部,所述活动凹腔通过所述连接凸部与所述井盖形成转动连接。
[0026]凹腔和连接凸部形成转动连接实现井盖翻盖打开的效果,由于井盖不能拆卸,可起到防盗作用。
[0027]进一步,所述第一装配位的一侧边缘向外延伸形成卡槽,所述卡槽与所述连接凸部形成可拆卸连接。
[0028]井盖和第一装配位形成可拆卸连接,方便井盖取出。在项目施工过程中,通常处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施工道路的排水井,其特征在于,包括:标定高度的结构层安装座,所述结构层安装座设有上、下贯穿所述结构层安装座的第一排水通道,所述第一排水通道上部设有第一支撑凸沿,所述第一支撑凸沿与所述第一排水通道上方的开口形成第一装配位;井圈,所述井圈的下部设有匹配所述第一装配位的定位结构,所述井圈活动设置于所述结构层安装座的上方,所述第一排水通道通过所述井圈与外部连通;所述井圈的内部上侧设有第二支撑凸沿,所述第二支撑凸沿在所述井圈的上部形成连通外部的第二装配位;通用井盖,所述通用井盖匹配所述第一装配位和所述第二装配位。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施工道路的排水井,其特征在于,所述结构层安装座外设有若干锚固结构,所述锚固结构一端与所述结构层安装座的侧壁相连且另一端延伸到所述结构层安装座外,所述锚固结构低于所述结构层安装座的顶面,所述锚固结构的表面设有螺纹。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施工道路的排水井,其特征在于,所述锚固结构远离所述结构层安装座的一侧设有倒钩;所述锚固结构在水平面上设在均匀分布的多个方向上,每个方向上至少有一个所述锚固结构。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施工道路的排水井,其特征在于,所述倒钩的长度为5cm至15cm,...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顾翔林俊良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市裕闽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