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复用式加热炉升温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5631658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16 16: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复用式加热炉升温装置,它包括氮气循环量控制调节阀、控制调节阀、氮气循环阀、原料气化器压力控制调节阀、气压机出口油气分离器、气压机、过滤装置、反应器烃旁路调节阀、氮气循环线、反应进料加热炉、反应产物换热器、反应进料加热器、产品气空冷器、罐体,所述控制调节阀用于调节氮气的输送量,氮气循环阀设置在控制调节阀的前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工作时氮气循环阀无需打开,使开工阶段加热炉升温时,氮气循环系统和吸收稳定单元完全相互独立,不仅完全避免了向反应单元携带汽油的工艺缺陷,且吸收稳定单元开车可与反应加热炉升温可同时进行,使企业利益最大化。使企业利益最大化。使企业利益最大化。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复用式加热炉升温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加热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复用式加热炉升温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加热炉盘工作温度可以达到600℃,辐射段炉内壁的温度可达550℃,而炉心周围的温度可以达到700℃,但是加热炉外壁平均温度在500℃,当压缩气体通过加热炉后会将炉内热量带出,流量越大,带出的热量越多,难保证热损失在设计合理范围之内,这就对加热炉的节能、保温性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0003]针对烷烃脱氢装置开车阶段反应加热炉升温,氮气循环时,气压机出口油气分离罐向反应单元携带汽油,为了避免向反应单元携带汽油,吸收稳定单元只能在反应加热炉升温结束后运行,造成吸收稳定单元开车严重滞后,且工艺衔接难度大,虽然通过提高气压机转速提高操作压力这种现象有所好转,但装置开工阶段操作调整频繁,容易出现生产波动,不能完全消除向反应单元携带汽油问题,且增加了气压机的负荷加大了汽轮机开车阶段的蒸汽消耗。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设计合理、工艺运行稳定、节能减排的复用式加热炉升温装置,该升温装置完全避免了向反应单元携带汽油的工艺缺陷,且吸收稳定单元开车可与反应加热炉升温可同时进行,使企业利益最大化,缩短了开工时长,大大减少了装置开车成本。
[0005]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一种复用式加热炉升温装置,它包括氮气循环量控制调节阀、控制调节阀、氮气循环阀、原料气化器压力控制调节阀、气压机出口油气分离器、气压机、过滤装置、反应器烃旁路调节阀、氮气循环线、反应进料加热炉、反应产物换热器、反应进料加热器、产品气空冷器、罐体,所述反应器烃旁路调节阀设置在过滤装置的外部管道中,所述反应产物换热器连接至气压机的后端,所述产品气空冷器设置在罐体的前端,所述氮气循环量控制调节阀设置在氮气循环线的前端,并与反应产物换热器连接,所述控制调节阀通过氮气循环线连接至氮气循环量控制调节阀的后端,所述产品气空冷器设置在罐体和控制调节阀的中部管路中;所述氮气循环量控制调节阀设置在反应产物换热器的前端,所述反应产物换热器一端连接至气压机,另一端连接反应进料加热炉;所述过滤装置的外部管道设置有若干反应器烃旁路调节阀,所述过滤装置与反应产物换热器相连接。
[0006]进一步,所述反应进料加热炉设置在反应产物换热器的后端。
[0007]进一步,所述气压机出口油气分离器两端分别连接产品气空冷器和罐体。
[000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0009]1、本技术的一种复用式加热炉升温装置,完全避免了向反应单元携带汽油的工艺缺陷,且吸收稳定单元开车可与反应加热炉升温可同时进行,使企业利益最大化,缩短了开工时长,大大减少了装置开车成本。
[0010]2、本技术的一种复用式加热炉升温装置,通过本装置设置的调节阀,进行远程调节,最大程度节省人力。
附图说明
[0011]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复用式加热炉升温装置的工艺流程图;
[0012]附图标记:1、氮气循环量控制调节阀;2、控制调节阀;3、氮气循环阀;4、原料气化器压力控制调节阀;5、气压机出口油气分离器;6、气压机;7、过滤装置;8、反应器烃旁路调节阀;9、氮气循环线;10、反应进料加热炉;11、反应产物换热器;12、反应进料加热器;13、产品气空冷器;14、罐体。
具体实施方式
[0013]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一种复用式加热炉升温装置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14]由图1可见,本技术的一种复用式加热炉升温装置,包括:氮气循环量控制调节阀1、控制调节阀2、氮气循环阀3、原料气化器压力控制调节阀4、气压机出口油气分离器5、气压机6、过滤装置7、反应器烃旁路调节阀8、氮气循环线9、反应进料加热炉10、反应产物换热器11、反应进料加热器12、产品气空冷器13、罐体14;
[0015]本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所述氮气循环量控制调节阀1设置在氮气循环线9的前端,并与反应产物换热器1连接;
[0016]本实施例中,所述控制调节阀2通过氮气循环线9连接至氮气循环量控制调节阀1的后端;
[0017]本实施例中,所述产品气空冷器13设置在罐体14和控制调节阀2的中部管路中;
[0018]本实施例中,所述过滤装置7的外部管道设置有若干反应器烃旁路调节阀8;所述过滤装置7与反应产物换热器11相连接;所述气压机出口油气分离器5两端分别连接产品气空冷器13和罐体14;
[0019]本实施例中,所述原料气化器压力控制调节阀4设置在反应进料加热器12的前端管路处,控制原料气化器处的原料;
[0020]本实施例中,所述油气分离器5设置在罐体14的后端,用于进行油气分离;所述反应产物换热器11与反应进料加热器12依次连接;
[0021]本实施例中,所述反应进料加热炉10连接至过滤装置7,且在一侧管道上设置有反应器烃旁路调节阀8,用于调节反应进料加热炉10加热后的气体压力;
[0022]本实施例中,所述本装置通过增加氮气循环量控制调节阀1、原料气化器压力控制调节阀4、氮气循环线9,氮气通过气压机6带动循环时,经气压机6出口至气压机出口油气分离器5,控制调节阀2关闭,打开氮气循环量控制调节阀1,使系统内循环氮气依次经反应产物换热器11、反应进料加热炉10、反应器烃旁路调节阀8、反应产物换热器11;所述氮气循环量控制调节阀1设置在氮气循环线9的一端,并将氮气输送至反应产物换热器11处;所述控制调节阀2用于调节氮气的输送量,氮气循环阀3设置在控制调节阀2的前端;所述氮气从反应产物换热器11中输出进入气压机6进行循环,氮气通过罐体14进入气压机出口油气分离器5中,通过原料气化器压力控制调节阀4的气体进入反应进料加热器12进行加热,最终进入反应产物换热器11中,从而进行热量交换;
[0023]本实施例中,所述反应器烃旁路调节阀8设置在过滤装置7的外部管道中,控制气体进入过滤装置7;最终气体通过过滤装置7进入反应产物换热器11中进行热量交换;最终通过交换热量的气体进入反应进料加热炉10中,完成能量交换后从反应进料加热炉10中输出继续循环;
[0024]本实施例中,所述工艺完全跨过了产品气空冷器13、罐体14、气压机出口油气分离器5、氮气循环阀3、反应进料加热器12,且氮气循环阀3无需打开。使开工阶段反应加热炉升温时,氮气循环系统和吸收稳定单元完全相互独立。不仅完全避免了向反应单元携带汽油的工艺缺陷,且吸收稳定单元开车可与反应加热炉升温可同时进行,缩短了开工时长,大大减少了装置开车成本;
[0025]本技术相对现有技术获得的技术进步是:本装置氮气循环阀3无需打开,使开工阶段反应加热炉升温时,氮气循环系统和吸收稳定单元完全相互独立。不仅完全避免了向反应单元携带汽油的工艺缺陷,且吸收稳定单元开车可与反应加热炉升温可同时进行,缩短了开工时长,大大减少了装置开车成本;完全避免了向反应单元携带汽油的工艺缺陷,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复用式加热炉升温装置,其特征在于:它包括氮气循环量控制调节阀(1)、控制调节阀(2)、氮气循环阀(3)、原料气化器压力控制调节阀(4)、气压机出口油气分离器(5)、气压机(6)、过滤装置(7)、反应器烃旁路调节阀(8)、氮气循环线(9)、反应进料加热炉(10)、反应产物换热器(11)、反应进料加热器(12)、产品气空冷器(13)、罐体(14),所述反应器烃旁路调节阀(8)设置在过滤装置(7)的外部管道中,所述反应产物换热器(11)连接至气压机(6)的后端,所述产品气空冷器(13)设置在罐体(14)的前端,所述氮气循环量控制调节阀(1)设置在氮气循环线(9)的前端,并与反应产物换热器(11)连接,所述控制调节阀(2)通过氮气循环线(9)连...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振宇丁爱国郭亚军李则贵潘俊程龙
申请(专利权)人:安庆市泰恒化工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