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梯对重保护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5630263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16 16:19
本申请涉及电梯的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电梯对重保护装置,包括对重框架,所述对重框架上设置有多组间隔设置的放置框,所述对重块对应放置在放置框上。本申请减少了电梯运行过程中,位于对重框架下方对重块受到的作用力。位于对重框架下方对重块受到的作用力。位于对重框架下方对重块受到的作用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梯对重保护装置


[0001]本申请涉及电梯的
,特别涉及一种电梯对重保护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电梯升降分为液压式和曳引式,这两种方式工作原理相似,都是通过曳引绳两端分别连着轿厢和对重,缠绕在曳引轮和导向轮上,曳引电动机通过减速器变速后带动曳引轮转动,靠曳引绳与曳引轮摩擦产生的牵引力,实现轿厢和对重的升降运动,达到运输目的,其中,对重需根据轿厢的重量配置相应的对重块,且对重块常用钢筋混凝土水泥制成。
[0003]目前市面上常见的对重安全保护装置,包括限速器、张紧装置和对重框架,对重框架的两侧设有导轨和导靴,对重框架通过导轨和导靴在导轨支架上移动,对重框架内设有与轿厢重量相匹配的对重块,对重框架上设有提拉杆、提拉拐臂和安全钳装置,安全钳装置包括设置在导轨两侧的楔形部和固定部,提拉杆的上端连接限速器,下端通过提拉拐臂与楔形部相连接,带动楔形部向固定部靠近从而使安全钳装置钳紧固定在导轨上,能有效防止对重意外坠落到底坑上造成的安全事故。
[0004]针对上述中的技术,专利技术人认为上述对重块由钢筋混凝土水泥制成的,电梯运行过程中,上方对重块的作用力会对置于下方对重块造成一定的挤压,从而造成下方对重块的形变,以至下方对重块混凝土容易脱离,导致对重块的重量出现问题,进而,导致出现严重意外事故,故需要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减少电梯运行过程中,对下方对重块的作用力,本申请提供一种电梯对重保护装置。
[0006]本申请提供的一种电梯对重保护装置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电梯对重保护装置包括对重框架,所述对重框架上设置有多组间隔设置的放置框,所述对重块对应放置在放置框上。
[000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电梯在运行过程中,对重块将对应的放置框产生压力,从而可以避免位于对重框架下方对重块自身受到其他对重块的压力,减少了对重块发生挤压产生的损害掉料,造成影响电梯的正常运行的情况。
[0008]可选的,所述放置框上设置有顶紧组件,所述顶紧组件用于对位于下方相邻放置框上的对重块的顶紧固定。
[000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顶紧组件将位于下方相邻放置框上的对重块的顶紧固定,提高了对重块与放置框之间的连接稳定性,提高了电梯运行的安全性。
[0010]可选的,所述顶紧组件包括转动杆、限位杆以及转动座;其中,所述转动杆绕自身轴线方向转动穿过放置框靠近相邻对重块的端面,并螺纹转动穿设在转动座内;转动座靠近转动杆的端口开设有限位孔,限位孔的深度方向朝向相邻对重块,限位杆的一端固定设置在放置框靠近相邻对重块的端面上,另一端滑动穿设在限位孔中。
[00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直接转动转动杆伸出放置框的部分,转动的转动杆可使得转动座沿限位杆长度方向移动,从而可将转动座移动靠近相邻的对重块,进行可将对重块固定限位在位于下方且相邻的放置框上。
[0012]可选的,所述对重框架上卡接有上顶板,且所述上顶板处于对重块靠近转动座的端面上,并与对重块抵接。
[00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电梯在上行过程中,增大了对重块可作用的面积,减少了对重块上端收到的压强,从而可以可更好地减少对重块上端出现挤压损害的情况。
[0014]可选的,所述转动座远离转动杆的端面固定连接有顶紧板,且所述上顶板靠近顶紧板的端面上开设有与顶紧板适配的凹槽。
[00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将顶紧板置于凹槽内,从而上顶板不易发生滑动,提高了顶紧板与上顶板之间连接的稳定性,进而增加了电梯运行的稳定性。
[0016]可选的,转动杆远离转动座的一端同轴固定连接有涡轮盘,且涡轮盘啮合有涡轮杆,涡轮杆远离涡轮盘的一端绕自身轴线方向转动穿过放置框侧壁。
[00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转动涡轮杆带动涡轮盘转动,转动的涡轮盘可带动转动杆转动,从而实现了对对重块的限位固定,通过利用涡轮杆即方便操作人员实现对对重块的固定限位,又可以放置涡轮盘倒转造成的对重块与顶紧板之间连接松动现象。
附图说明
[0018]图1是本申请一种电梯对重保护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9]图2是本申请一种电梯对重保护装置示出的顶紧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3是图2中A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0021]附图标记说明:1、对重框架;11、上挡板;12、下挡板;13、立柱;2、对重块;3、放置框;4、顶紧组件;41、涡轮杆;42、涡轮盘;421、限位孔;43、转动杆;44、转动座;45、限位杆;46、顶紧板;47、转动把手;5、上顶板;51、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以下结合附图1

图3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23]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电梯对重保护装置,参考图1和图2,该电梯对重保护装置包括置于导轨支架中的对重框架1,并通过导靴实现置于电梯井内导轨支架上的移动。
[0024]参考图1和图2,对重框架1包括一体设置的上挡板11、下挡板12以及两组立柱13;其中,上挡板11和下挡板12水平设置,且上挡板11置于下挡板12上方,两组立柱13均一端垂直于下挡板12固定设置,另一端垂直于上挡板11固定设置,上挡板11、下挡板12以及两组立柱13围成框架结构。对重框架1内设置有对重,实现对电梯轿厢自重的平衡。
[0025]参考图1和图2,对重包括多组形状、大小以及质量均相同的对重块2;两组立柱13之间可拆卸设置有多组呈立方体结构的放置框3,多组放置框3之间均匀间隔设置,且相邻放置框3之间的距离大于对重块2的厚度,对重块2置于放置框3上,从而减少了上方多组对重块2同时加压到下方对重块2,使得下方对重块2出现变形掉料,造成对重块2重量发生变化造成的影响,在本身实施例中,立柱13与放置框3之间通过螺栓的方式可拆卸固定,通过可拆卸的放置框3,可以搭配满足具有不同重量需求的轿厢。
[0026]参考图2和图3,放置框3上设置有顶紧组件4,顶紧组件4使得对重块2在电梯运行过程中不发生移动,增加了电梯移动过程中的稳定性。
[0027]参考图2和图3,顶紧组件4包括涡轮杆41、涡轮盘42、转动杆43、转动座44、限位杆45以及顶紧板46;其中,涡轮杆41一端绕自身轴线方向转动穿设在放置框3侧壁中,并与置于放置框3内的涡轮盘42啮合,另一端伸出放置框3侧壁外,以供操作人员转动;转动杆43一端沿涡轮盘42轴线方向固定焊接在涡轮盘42上,另一端螺纹转动穿过放置框3底壁,并螺纹转动穿设在转动座44内,转动座44远离转动杆43的端面与顶紧板46焊接,且顶紧板46与对重块2平行设置,为了实现转动座44能垂直与对重块2移动,放置框3对重块2的端面上焊接有限位杆45,转动座44靠近涡轮盘42的端面开设有限位孔421,且限位孔421的深度方向朝向下方相邻对重块2,限位杆45滑动置于限位孔421内。
[0028]转动涡轮杆41带动涡轮盘42转动,转动的涡轮盘42带动转动杆43转动,转动的涡轮杆41带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梯对重保护装置,应用于对重块(2)上,其特征在于:包括对重框架(1),所述对重框架(1)上设置有多组间隔设置的放置框(3),所述对重块(2)对应放置在放置框(3)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电梯对重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放置框(3)上设置有顶紧组件(4),所述顶紧组件(4)用于对位于下方相邻放置框(3)上的对重块(2)的顶紧固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电梯对重保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紧组件(4)包括转动杆(43)、转动座(44)以及限位杆(45);其中,所述转动杆(43)绕自身轴线方向转动穿过放置框(3)靠近相邻对重块(2)的端面,并螺纹转动穿设在转动座(44)内;转动座(44)靠近转动杆(43)的端口开设有限位孔(421),限位孔(421)的深度方向朝向相邻对重块(2),限位杆(45)的一端固定设置在放置框(3)靠近相邻对重块(2)的端面上,另一端滑动穿设在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磊余振飞李向东汪林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中铁电梯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