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旧建筑加装电梯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986314 阅读:61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4-06 14: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老旧建筑加装电梯结构,包括既有建筑以及与既有建筑固定连接的加层建筑;所述加层建筑内设有结构柱,所述结构柱的一部分设于加层建筑内部,另一部分设于既有建筑的内部;所述加层建筑包括顶部加层、位于既有建筑一侧的主立墙以及位于既有建筑另一侧的副立墙。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加层建筑的结构强度可以补偿在进行施工时对既有建筑结构破坏造成的不良影响、消除一部分既有建筑因使用时间较长造成的一些安全隐患以及加层建筑成为了既有建筑的最外层,加强了既有建筑的防水和保温能力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老旧建筑加装电梯结构
本技术涉及电梯安装的
,尤其是涉及一种老旧建筑加装电梯结构。
技术介绍
八九十年代的住宅多为六层无电梯住宅.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生活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老龄人口,对多层住宅加装电梯的需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老旧小区加装电梯,解决居民尤其是老年人的下楼之忧、提高人民生活质量时既有建筑改造的一项重要内容。授权公告号为CN205382720U的中国专利公布了一种既有建筑加装电梯及加层改进结构,包括原有建筑、加层部分和电梯部分,所述加层部分和电梯部分作为单独的结构部分与原有建筑分离,原有建筑周边加设若干结构柱梁,用于承受加层部分和电梯部分。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在加装电梯时,会对原有建筑的一些墙壁进行破坏,用于对接电梯。原有建筑本来就是一些老旧建筑,破坏原有建筑的一些墙壁就会对原有建筑的结构强度造成较大的影响,由于加层和电梯部分作为单独的结构部分与原有建筑分离,建筑加层不会对这种破坏进行补偿。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种可以补偿原有建筑结构强度的老旧建筑加装电梯结构。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老旧建筑加装电梯结构,包括既有建筑以及与既有建筑固定连接的加层建筑;所述加层建筑内设有结构柱,所述结构柱设置于加层建筑内部,其一侧固定连接于既有建筑上;所述加层建筑包括顶部加层、位于既有建筑一侧的主立墙以及位于既有建筑另一侧的副立墙。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加层建筑与既有建筑通过结构柱连接在一起,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加层建筑的结构强度可以补偿在进行施工时对既有建筑结构破坏造成的不良影响。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顶部加层设置在既有建筑的顶部,连接在主立墙和副立墙之间。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既有建筑的顶部设置顶部加层,方便后续技术人员对电梯进行保养维修。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顶部加层包括一个改造房顶和两个侧墙。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顶部加层设置成封闭的房间,将电梯保护起来,防止外界的雨雪大风天气对电梯造成故障,也加强了既有建筑的房顶防水能力。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副立墙的内部均布有三根结构柱,所述主立墙内部均布有三列结构柱,每列所述结构柱有两根,分别位于主立墙的内部两侧,所述结构柱为H钢。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主立墙和副立墙内设置多个H钢,加强了整个加层建筑的结构强度,提高了加装电梯的安全性。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既有建筑的墙体内均匀埋设有预制件,与所述既有建筑接触的结构柱的一面用螺栓固定在预制件上,另一面镶嵌在主立墙和副立墙内。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加层建筑与既有建筑结合成一个整体,用加层建筑的结构强度补偿施工破坏既有建筑结构所造成的不良影响。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主立墙的内部均布有若干个电梯井。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主立墙内设置若干个电梯井,方便安装电梯。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两个所述侧墙的中间位置均设有一根承重柱,在改造房顶下表面设有一根承重柱,所述承重柱的下端均埋设与既有建筑内。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增强顶部加层的结构强度。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承重柱均设置在既有建筑的承重墙上。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承重柱设在既有建筑的承重墙上,避免了承重柱设在既有建筑住户的屋顶之上,对住户屋顶造成破坏。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1.加层建筑与既有建筑通过结构柱连接在一起,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加层建筑的结构强度可以补偿在进行施工时对既有建筑结构破坏造成的不良影响;2.新建设的建筑加层和既有建筑结合在一起,加层建筑可以增加既有建筑的结构强度,消除一部分既有建筑因使用时间较长造成的一些安全隐患;3.在既有建筑的顶部加设了顶部加层,顶部加层成为了既有建筑的最外层,加强了既有建筑的防水和保温能力。附图说明图1是本实施例内部结构侧视剖视示意图。图2是本实施例内部结构俯视剖视示意图。图中,1、既有建筑,11、预制件,2、加层建筑,21、结构柱,22、顶部加层,221、改造房顶,222、侧墙,223、承重柱,23、主立墙,231、电梯井,24、副立墙。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参照图1和2,为本技术公开的一种老旧建筑加装电梯结构,包括既有建筑1以及与既有建筑1固定连接的加层建筑2。加层建筑2包括固定连接在既有建筑1单元门一侧的主立墙23、固定连接在既有建筑1另一侧的副立墙24以及固定连接在既有建筑1顶部的顶部加层22。顶部加层22位于主立墙23和副立墙24之间,包括改造房顶221以及两堵侧墙222,主立墙23和副立墙24的高度等于既有建筑1与顶部加层22的高度之和。在主立墙23和副立墙24的内部均匀地设有三列结构柱21,主立墙23内的结构柱21有两排。主立墙23内的两排结构柱21设在主立墙23内部两侧,副立墙24内的结构柱21设置在贴近既有建筑1的一侧,在主立墙23的内部还均匀地设置有若干个电梯井231,方便安装电梯。在既有建筑1的两侧内部与结构柱21对应的位置上均布有若干预制件11,结构柱21为H钢,在主立墙23内靠近既有建筑1的一排H钢一面用螺栓固定在预制件11的侧表面上,H钢的剩余部分砌在主立墙23内部,另一排H钢直接砌在主立墙23内。副立墙24内部的H钢与主立墙23内部贴近既有建筑1的一排H钢设置方式一样。所有的H钢的底部均埋设在地下。在顶部加层2的中间位置设有一排三根承重柱223,有两根承重柱223设置在侧墙222内,一根承重柱223设置在设在在顶部加层22内,承重柱223均埋设在既有建筑1的承重墙上。加层建筑2与既有建筑1通过结构柱21和承重柱223连接在一起,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加层建筑2的结构强度可以补偿在进行施工时对既有建筑1结构破坏造成的不良影响。上述电梯井231、结构柱21以及承重柱223的数量均不是固定的,是根据既有建筑1的实际情况确定的,本实施例只是进行一个举例说明。将加层建筑2用结构柱21、承重柱223和既有建筑1有机结合起来,补偿了既有建筑1施工过程中损伤的结构强度,同时加层建筑2设置在既有建筑1的外表面上,加强了既有建筑1的防水、保温能力。同时将结构柱21的底端埋入地下,进一步加强了主立墙23和副立墙24整体结构的稳定性。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老旧建筑加装电梯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既有建筑(1)以及与既有建筑(1)固定连接的加层建筑(2);/n所述加层建筑(2)内设有结构柱(21),所述结构柱(21)设置于加层建筑(2)内部,其一侧固定连接于既有建筑(1)上;/n所述加层建筑(2)包括顶部加层(22)、位于既有建筑(1)一侧的主立墙(23)以及位于既有建筑(1)另一侧的副立墙(24)。/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老旧建筑加装电梯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既有建筑(1)以及与既有建筑(1)固定连接的加层建筑(2);
所述加层建筑(2)内设有结构柱(21),所述结构柱(21)设置于加层建筑(2)内部,其一侧固定连接于既有建筑(1)上;
所述加层建筑(2)包括顶部加层(22)、位于既有建筑(1)一侧的主立墙(23)以及位于既有建筑(1)另一侧的副立墙(2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老旧建筑加装电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顶部加层(22)设置在既有建筑(1)的顶部,连接在主立墙(23)和副立墙(24)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老旧建筑加装电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顶部加层(22)包括一个改造房顶(221)和两个侧墙(222)。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老旧建筑加装电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副立墙(24)的内部均布有三根结构柱(21),所述主立墙(23)内部均布有三列结构柱(2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惠文生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中铁电梯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