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在电镀镍铜镍的钕磁铁表面滚喷涂料的涂层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629887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16 16:1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在电镀镍铜镍的钕磁铁表面滚喷涂料的涂层结构,包括永磁体,第一镀层,覆盖于所述永磁体的表面,由多组微小凸起构成的粗糙表面,设置于所述第一镀层背离所述永磁体的一侧表面,用于增强附着力的第二涂层,覆盖于所述粗糙表面的外表面。该产品通过将电镀镍永磁体的表面进行粗糙处理,然后在粗糙处理的其表面涂覆一层硅烷偶联剂,增强后续滚喷的涂层在电镀镍表面的附着力,然后将高分子量的固体环氧树脂/胺基树脂体系的涂料通过滚喷的方式附着在电镀镍的表面,使其表面张力能够达到34dyn/cm以上,从而使电镀镍永磁体有长期的高粘结强度固定效果,能够稳固的与外部的装配件进行配合使用。外部的装配件进行配合使用。外部的装配件进行配合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在电镀镍铜镍的钕磁铁表面滚喷涂料的涂层结构


[0001]本实用涉及磁性材料的
,尤其涉及一种可在电镀镍铜镍的钕磁铁表面滚喷涂料的涂层结构。

技术介绍

[0002]钕磁铁(Neodymium magnet)也称为钕铁硼磁铁(NdFeB magnet),是由钕、铁、硼形成的四方晶系晶体,钕铁硼磁铁被广泛地应用于电子产品,例如硬盘、手机、耳机以及用电池供电的工具等。
[0003]钕铁硼永磁材料表面镀覆光亮镍铜镍,可以很好的增加钕铁硼永磁材料的耐腐蚀性,但与此同时对镀覆光亮镍铜镍的钕铁硼永磁材料进行装配使用的过程,大多会采用粘接的固定方式,由于电镀镍的特性,其表面张力很低,在与外部装配件的使用过程中,不具有长期固定的效果,很容易从外部配件脱落,因此亟需一种可在电镀镍铜镍的钕磁铁表面滚喷涂料的涂层结构用以增加电镀镍铜镍表面张力。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中对于存在的上述问题,现提供一种可在电镀镍铜镍的钕磁铁表面滚喷涂料的涂层结构,包括永磁体;
[0005]第一镀层,覆盖于所述永磁体的表面;
[0006]由多组微小凸起构成的粗糙表面,设置于所述第一镀层背离所述永磁体的表面;
[0007]用于增强附着力的第二涂层,覆盖于所述粗糙表面的外表面;
[0008]涂料层,设置于所述第二涂层的外表面。
[0009]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第一镀层为镍铜镍层。
[0010]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粗糙表面为所述第一镀层表面形成的微小结构。
[0011]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第二涂层的材料为硅烷偶联剂。
[0012]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涂料层的材料为固体环氧树脂与固体胺基树脂的固化体系。
[0013]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第一镀层通过电镀附着于所述永磁体的表面。
[0014]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第二涂层的厚度远小于所述第一镀层以及所述涂料层的厚度。
[0015]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第一镀层的厚度范围为 0.01mm

0.03mm。
[0016]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涂料层的厚度范围为 0.03

0.07mm。
[0017]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所述涂料层通过滚喷涂覆于所述第二涂层的外表面。
[0018]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或有益效果:通过将电镀镍永磁体的表面进行粗糙处
理,然后在粗糙处理的其表面涂覆一层硅烷偶联剂,使其表面的张力提高,增强后续的进行滚喷的涂层在电镀镍表面的附着力,然后将高分子量的固体环氧树脂/胺基树脂体系的涂料通过滚喷的方式附着在电镀镍的表面,使其表面张力能够达到34dyn/cm以上,从而使电镀镍永磁体有长期的高粘结强度固定效果,能够稳固的与外部的装配件进行配合使用。
附图说明
[0019]参考所附附图,以更加充分的描述本实用的实施例。然而,所附附图仅用于说明和阐述,并不构成对本实用范围的限制。
[0020]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可在电镀镍铜镍的钕磁铁表面滚喷涂料的涂层结构的剖视图;
[0021]上述附图标记表示:1、永磁体;2、第一镀层;3、粗糙表面;4、第二涂层;5、涂料层。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将结合本实用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保护的范围。
[0023]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0024]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作进一步说明,但不作为本实用的限定。
[0025]参照图1,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实施例一:一种可在电镀镍铜镍的钕磁铁表面滚喷涂料的涂层结构,包括永磁体1;
[0026]第一镀层2,覆盖于永磁体1的表面,进一步地,第一镀层2为镍铜镍层;
[0027]由多组微小凸起构成的粗糙表面3,设置于第一镀层2背离永磁体1的表面,进一步地,粗糙表面3为第一镀层2表面形成的微小结构,两者为一体结构,而第一镀层2,粗糙表面,第二涂层4以及涂料层5包裹在永磁体1的外部;
[0028]通过将已经镀镍铜镍的永磁体1放置在振动盘中,然后在盘里加入高目数的金刚砂,金刚砂的目数范围为200目

500目,振动60

200 分钟以后,在电镀镍铜镍的表面会形成粗糙表面3,由于粗糙表面是由多组微小的凸起构成的,因此能够提高第一镀层2表面的张力,使其能够在外表面附着第二涂层4。
[0029]用于增强附着力的第二涂层4,覆盖于粗糙表面3的外表面,进一步地,第二涂层4的材料为硅烷偶联剂;
[0030]将永磁体1洗干净干燥后,将用硅烷偶联剂配成0.1~1%的酒精溶液加入到设置有第一镀层2永磁体1的表面后,使其充分的湿润后再用热风将其表面吹干,使电镀镍铜镍的永磁体1表面形成一层非常薄的偶联剂层,进一步提高表面张力,并增强后一道滚喷工艺的涂层对电镀镍铜镍表面的附着力。
[0031]涂料层5,设置于第二涂层4的外表面。
[0032]将涂料层5用滚喷的方式喷涂在电镀镍铜镍的永磁体1的表面,由于涂料层5为高分子量的固体环氧树脂与固体胺基树脂的固化体系,在其固化后,表面的张力可以达到
34dyn/cm以上,从而使电镀镍铜镍的永磁体1具有较好的可粘接效果,外部装配件能够保持长期与本产品相固定。
[0033]进一步地,第一镀层2通过电镀附着于永磁体1的表面。
[0034]进一步地,第二涂层4的厚度远小于第一镀层2以及涂料层5的厚度。
[0035]进一步地,第一镀层2的厚度范围为0.01mm

0.03mm。
[0036]进一步地,涂料层5的厚度范围为0.03

0.07mm。
[0037]工作原理:在使用此产品时,在永磁体1的表面通过电镀的方式覆盖了一层第一涂层,即电镀镍铜镍层,而在电镀镍铜镍的表面经过振动盘以及金刚砂的打磨使表面变得粗糙,从而使其表面的张力提高,能够更好的附着后续的第二涂层4即硅烷偶联剂层,硅烷偶联剂在覆盖在永磁体1的表面后再经热风干燥,在其表面形成非常薄的偶联剂层分子膜,进一步提高表面张力,并增强后一道滚喷工艺的涂层对电镀镍铜镍表面的附着力,用滚喷的方式在电镀镍铜镍的永磁体1表面滚喷上一层透明的(也可以是有颜色的)高表面张力的涂料即涂料层5,而涂料层5的材料为高分子量的固体环氧树脂与胺基树脂的体系,因为固体环氧树脂有大量的羟基,其固化后,表面张力≥34dyn/cm,从而使从而使电镀镍铜镍的永磁体11具有较好的可粘接效果,能够保持长期与外部装配件相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在电镀镍铜镍的钕磁铁表面滚喷涂料的涂层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永磁体(1);第一镀层(2),覆盖于所述永磁体(1)的表面;由多组微小凸起构成的粗糙表面(3),设置于所述第一镀层(2)背离所述永磁体(1)的表面;用于增强附着力的第二涂层(4),覆盖于所述粗糙表面(3)的外表面;涂料层(5),设置于所述第二涂层(4)的外表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在电镀镍铜镍的钕磁铁表面滚喷涂料的涂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镀层(2)为镍铜镍层。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在电镀镍铜镍的钕磁铁表面滚喷涂料的涂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粗糙表面(3)为所述第一镀层(2)表面形成的微小结构。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在电镀镍铜镍的钕磁铁表面滚喷涂料的涂层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涂层(4)的材料为硅烷偶联剂。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在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垂攀周美琴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涂之名新材料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