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复合垫布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627879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16 16: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复合垫布。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基布层。所述基布层上依次设置有异味吸附层、抗菌层、阻燃加固层、弹性表面层;所述异味吸附层由除异味混纺纱线织造而成,且所述异味吸附层的表面粘附有活性炭颗粒;所述抗菌层由聚乳酸纤维编织而成,所述阻燃加固层由碳纤维与阻燃涤纶纤维编织而成;所述弹性表层由经纱和纬纱交织而成,所述经纱为抗菌吸附纱,所述纬纱为氨纶包芯纱。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复合垫布具有抗菌除臭、阻燃有弹性、亲肤舒适等效果,而且由抗菌吸附纱和氨纶包芯纱编织而后才能的表弹性层具有很好的弹性,且具有抗菌除臭作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垫布异味吸附效果优异、阻燃效果好、弹性好、触感舒适等优点。触感舒适等优点。触感舒适等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复合垫布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垫布,属于纺织
,具体涉及一种复合垫布。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纺织品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人们对纺织品的要求不再局限于保暖、舒适等原有的基本特性。复合垫布广泛应用于航空衬垫、桌布垫、汽车用垫布等领域。其中,人们日程生活接触的汽车里,很多私家车主都会在汽车的座椅上铺设能够替换清洗的垫布,用于防止汽车座椅被弄脏。
[0003]单纯的覆盖座椅用于防止被弄脏的汽车坐垫已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当今社会的人们更加需要舒适、健康的汽车坐垫。人们希望其具有阻燃、异味吸附、抗菌除臭等性能。
[0004]鉴于此,我们专利技术了一种复合垫布。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复合垫布。
[000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
[0007]一种复合垫布,包括,基布层。
[0008]所述基布层上依次设置有异味吸附层、抗菌层、阻燃加固层、弹性表面层;
[0009]所述异味吸附层由除异味混纺纱线织造而成,且所述异味吸附层的表面粘附有活性炭颗粒;所述抗菌层由聚乳酸纤维编织而成,所述阻燃加固层由碳纤维与阻燃涤纶纤维编织而成;
[0010]所述弹性表层由经纱和纬纱交织而成,所述经纱为抗菌吸附纱,所述纬纱为氨纶包芯纱。
[0011]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并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方案,除异味混纺纱线是由多根腈纶、锦纶、银纤维、甲壳素纤维和竹炭纤维螺旋捻合而成。r/>[0012]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并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方案,所述弹性表层的氨纶包芯纱是以氨纶纤维为芯纱、棉纤维为包覆纱。
[0013]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并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方案,所述弹性表层的抗菌吸附纱是以亚麻纤维和竹炭纤维交叉缠绕的纱线为复合纱,银纤维纱线交叉缠绕在复合纱外表面制作而成。
[0014]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并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方案,所述银纤维纱线的纤维表面附着有一层阻燃剂。
[0015]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复合垫布具有抗菌除臭、阻燃有弹性、亲肤舒适等效果,而且由抗菌吸附纱和氨纶包芯纱编织而后才能的表弹性层具有很好的弹性,且具有抗菌除臭作用。本技术的垫布异味吸附效果优异、阻燃效果好、弹性好、触感舒适等优点。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异味吸附层结构示意图;
[0019]图3为弹性表层结构示意图;
[0020]图4为抗菌吸附纱结构示意图。
[0021]图中,1

基布层;2

异味吸附层;3

抗菌层;4

阻燃加固层;5

弹性表面层;51

经纱;52

纬纱;6

活性炭颗粒;7

抗菌吸附纱;71

亚麻纤维;72

竹炭纤维;73

银纤维纱线。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3]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24]如图1所示,一种复合垫布,包括,基布层1;所述基布层1上依次设置有异味吸附层2、抗菌层3、阻燃加固层4、弹性表面层5;所述异味吸附层2由除异味混纺纱线织造而成,且所述异味吸附层2的表面粘附有活性炭颗粒6;所述抗菌层3由聚乳酸纤维编织而成,所述阻燃加固层4由碳纤维与阻燃涤纶纤维编织而成;所述弹性表层5由经纱51和纬纱52交织而成,所述经纱51为抗菌吸附纱7,所述纬纱52为氨纶包芯纱。
[0025]具体的,所述的基布层1可以是纺粘无纺布,也可以是针刺无纺布,具有制作简单、成本低廉、使用方便等优点。进一步的,所述基布层1与异味吸附层2之间、所述异味吸附层2与抗菌层3之间、所述抗菌层3与阻燃加固层4之间设置有粘接层,所述粘接层为热熔胶网膜或者是阻燃树脂胶,本实施例优选为热熔胶网膜,这样在满足面料粘接稳定的同时,不影响面料的透气性能。在进一步的,所述异味吸附层2的表面粘附有活性炭颗粒6,具体是在异味吸附层2的一侧外表面粘接有热熔胶网,而后将其进行微加热预热,然后将活性炭颗粒6均匀喷洒在粘接有热熔胶网的异味吸附层2表面,再将基布层1或抗菌层3贴合在异味吸附层2上,最后进行热压粘合即可。异味吸附层2的另一侧外表面采用相同的操作将基布层1或抗菌层3贴合热压,从而完成“基布层1

异味吸附层2

抗菌层3”的贴合粘接,且异味吸附层2的表面粘附有活性炭颗粒6,具有很好的吸附除臭杀菌作用。
[0026]进一步的,所述除异味混纺纱线是由多根腈纶、锦纶、银纤维、甲壳素纤维和竹炭纤维螺旋捻合而成:甲壳素纤维和竹炭纤维都具有除臭杀菌作用;腈纶、锦纶具有很好的保暖性和弹性;结合银纤维、甲壳素纤维和竹炭纤维捻合成一体,在满足除臭去异味杀菌功能的同时,还可以保证纱线的舒适度、保暖性和弹性等性能,进而增强异味吸附层2的综合效果。
[0027]再进一步的,所述弹性表层5的氨纶包芯纱是以氨纶纤维为芯纱、棉纤维为包覆纱,具有很好的亲肤效果与弹性作用。更进一步的,所述弹性表层5的抗菌吸附纱是以亚麻
纤维71和竹炭纤维72交叉缠绕的纱线为复合纱,银纤维纱线73交叉缠绕在复合纱外表面制作而成。亚麻纤维71和竹炭纤维72交叉缠绕的纱线具有亲肤舒适的效果,使得复合垫布具有良好的吸湿能力、抑菌能力和透气性,还具有良好的触感,能够提高使用者的舒适度及使用体验。银纤维纱线73交叉缠绕在复合纱外表面进一步增强了垫布的抗菌性能,且银纤维还具有一定的静电疏导作用,进一步加强了垫布的综合性能。再进一步的,所述银纤维纱线73的纤维表面附着有一层阻燃剂,可以起到一定的阻燃作用。
[0028]以上详细描述了本技术的较佳具体实施例。应当理解,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无需创造性劳动就可以根据本技术的构思做出诸多修改和变化。因此,凡本
中技术人员依本技术的构思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通过逻辑分析、推理或者有限的实验可以得到的技术方案,皆应在由权利要求书所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复合垫布,包括基布层(1),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布层(1)上依次设置有异味吸附层(2)、抗菌层(3)、阻燃加固层(4)、弹性表面层(5);所述异味吸附层(2)由除异味混纺纱线织造而成,且所述异味吸附层(2)的表面粘附有活性炭颗粒(6);所述抗菌层(3)由聚乳酸纤维编织而成,所述阻燃加固层(4)由碳纤维与阻燃涤纶纤维编织而成;所述弹性表面层(5)由经纱(51)和纬纱(52)交织而成,所述经纱(51)为抗菌吸附纱(7),所述纬纱(52)为氨纶包芯纱。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复合垫布,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龚学根
申请(专利权)人:嘉兴市佳缘贴合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