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正反使用的骨钻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626826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16 16:11
本申请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的一种正反使用的骨钻,其包括钻头杆部;刀片,所述刀片转动连接在钻头杆部的一端;驱动件,所述驱动件设置在钻头杆部上,用于带动刀片相对钻头杆部进行转动并对刀片相对钻头杆部在设定角度进行锁定;当所述刀片相对钻头杆部在第一设定角度时,所述刀片的钻孔直径最小;当所述刀片相对钻头杆部在第二设定角度时,所述刀片的钻孔直径最大;且刀片的最小钻孔直径不小于钻头杆部的外径。本申请具有简化医生对患者的手术操作步骤,提高医生手术效率的效果。提高医生手术效率的效果。提高医生手术效率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正反使用的骨钻


[0001]本申请涉及医疗器械
,尤其是涉及一种正反使用的骨钻。

技术介绍

[0002]膝关节前后交叉韧带损伤是最常见而严重的运动创伤之一,前交叉韧带撕裂引起膝关节不稳,治疗不当将引起膝关节功能严重障碍;由于损伤暴力较大,常合并其他主要结构损伤,诊断、处理不当将会延误治疗,同时由于前交叉韧带的力学功能日益得到重视,以及损伤后造成的功能性不稳定,造成的膝关节不能满足日常生活和运动的需要,并可导致膝关节一系列后遗病变,因此应该进行手术治疗,重建韧带及其功能。
[0003]目前前后交叉韧带手术方式为:手术入路,股骨端及胫骨端定位,钻取骨道,植入移植物,固定移植物,此过程重要的是骨道定位及钻取骨道,其中骨道定位越准确,手术时间越短,手术效果越理想。股骨骨道包括靠近关节的粗骨道部分及靠外侧的细骨道部分,目前股骨骨道钻取步骤是:屈膝定位后打入导针,经导针导向用直径4.5毫米打透骨皮质形成细骨道,然后用测深尺测量骨道全长,确定粗骨道需要钻取的长度,再根据测量移植物结果选取同型号空心钻头,从关节腔内向外钻取粗骨道,在钻粗骨道时要从关节镜观察钻头的刻度,保证钻到需要的长度,同时还要注意勿打爆对侧骨皮质,需要保留10~20毫米长的细骨道,选取适合襻钢板,引导移植物通过骨道翻襻固定移植物。
[0004]由于粗、细骨道要分别钻取,需要更换两次空心钻头,浪费时间,手术繁琐;且在钻粗骨道时,是从关节腔内向外钻,要在关节镜中观察钻头上的刻度来控制钻入的长度,不方便观察,读取刻度容易出现误差,长度不易控制。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简化医生对患者的手术操作步骤,提高医生的手术效率,本申请提供一种正反使用的骨钻。
[0006]本申请提供的一种正反使用的骨钻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0007]一种正反使用的骨钻,包括钻头杆部;刀片,所述刀片转动连接在钻头杆部的一端;驱动件,所述驱动件设置在钻头杆部上,用于带动刀片相对钻头杆部进行转动并对刀片相对钻头杆部在设定角度进行锁定;当所述刀片相对钻头杆部在第一设定角度时,所述刀片的钻孔直径最小;当所述刀片相对钻头杆部在第二设定角度时,所述刀片的钻孔直径最大;且刀片的最小钻孔直径不小于钻头杆部的外径。
[000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对患者进行前后交叉韧带手术时,医护人员可先使用驱动件将刀片转动并锁定至与钻头杆部呈第一设定角度的状态,然后由刀片和钻头杆部钻出细骨道,直至刀片钻透骨皮质后,医护人员可再次使用驱动件将刀片转动并锁定至与钻头杆部呈第二设定角度的状态,然后回拉钻头杆部,由刀片和钻头杆部再次钻出粗骨道,直至完成细骨道和粗骨道的开设,之后医护人员可再将刀片转动至与钻头杆部相互平行的状态,并将钻头杆部带有刀片的一端依次从粗骨道和细骨道内拔出,最终按要求一次性的钻
出股骨粗、细骨道,从而简化医生对患者的手术操作步骤,提高医生的手术效率。
[0009]可选的,所述驱动件包括滑移连接在钻头杆部内的内杆,所述内杆朝向刀片的一端固定有第二耳板,第二耳板上安设有一第二转轴,第二转轴的轴线平行于刀片与钻头杆部的铰接轴线,所述刀片靠近钻头杆部的一侧开设有一贯穿刀片相背两侧的第一条形孔,所述第二转轴穿过第一条形孔并与第一条形孔滑移连接;在相对钻头杆部推动内杆使所述刀片相对钻头杆部在第一设定角度时,所述第二转轴位于第一条形孔的一端;在相对钻头杆部拉动内杆使所述刀片相对钻头杆部在第二设定角度时,所述第二转轴位于第一条形孔的另一端;所述钻头杆部与内杆之间设置有用于将钻头杆部相对内杆在设定位置进行锁定的锁紧件。
[00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需要对刀片的状态进行调整时,医护人员可推动或拉动内杆,通过第一条形孔和第二转轴的配合,即可将刀片由第一设定角度和第二设定角度之间进行调整,整体结构简单,操作便捷,提高了医护人员对刀片的调节效率。
[0011]可选的,所述锁紧件包括架设在钻头杆部上的卡片,所述内杆上沿内杆的长度方向开设有不少于两个的与卡片配合的凹槽,所述钻头杆部上设有用于驱动卡片与相应凹槽相互分离或相互卡设的动力件;在相对钻头杆部推动内杆使所述刀片相对钻头杆部在第一设定角度时,所述卡片与内杆上远离刀片一端的凹槽对齐;在相对钻头杆部拉动内杆使所述刀片相对钻头杆部在第二设定角度时,所述卡片与内杆上靠近刀片一端的凹槽对齐。
[00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需要对内杆和钻头杆部进行相互锁定和解除锁定时,医护人员可使用动力件,将钻头杆部上的卡片与内杆上的凹槽相互卡设或解除卡设,从而实现将内杆相对钻头杆部的锁定或解除锁定,结构简单,卡设稳定,减少了内杆相对钻头杆部发生滑动的可能性。
[0013]可选的,所述动力件包括固定在卡片两端的各一个连杆,两个连杆分别位于钻头杆部的相背两侧,且连杆一端延伸至内杆背离卡片的一侧,钻头杆部背离卡片的一侧安设有与连杆配合并用于带动卡片向卡槽方向运动的弹性件。
[00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弹性件的弹性作用下,将会使连杆带动卡片与凹槽稳定卡设,当需要对卡片与凹槽相互分离时,医护人员只需克服弹性件的弹性作用,使连杆带动卡片向远离凹槽的方向运动,至卡片与凹槽相互分离即可。
[0015]可选的,所述弹性件为弹簧。
[00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弹簧的弹性稳定,提高了卡片与凹槽相互卡设时的稳定性。
[0017]可选的,所述内杆上开设有一贯穿内杆相背两侧的第二条形孔,第二条形孔沿内杆的长度方向布置,所述第二条形孔内设置有一限位杆,限位杆的两端分别与钻头杆部固定。
[00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内杆通过限位杆与第二条形孔的配合,在保证内杆相对钻头杆部可滑动的同时,对内杆和钻头杆部的周向转动进行进一步的限位,使钻头杆部承担一部分内杆带动刀片转动时的力,提高对骨钻整体的保护。
[0019]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0020]1.提高了医生的手术效率,当对患者进行前后交叉韧带手术时,医护人员可先使用驱动件将刀片转动并锁定至与钻头杆部呈第一设定角度的状态,然后由刀片和钻头杆部
钻出细骨道,直至刀片钻透骨皮质后,医护人员可再次使用驱动件将刀片转动并锁定至与钻头杆部呈第二设定角度的状态,然后回拉钻头杆部,由刀片和钻头杆部再次钻出粗骨道,直至完成细骨道和粗骨道的开设,之后医护人员可再将刀片转动至与钻头杆部相互平行的状态,并将钻头杆部带有刀片的一端依次从粗骨道和细骨道内拔出,最终按要求一次性的钻出股骨粗、细骨道,从而简化医生对患者的手术操作步骤;
[0021]2.提高了医护人员对刀片的调节效率,当需要对刀片的状态进行调整时,医护人员可推动或拉动内杆,通过第一条形孔和第二转轴的配合,即可将刀片由第一设定角度和第二设定角度之间进行调整,整体结构简单,操作便捷。
附图说明
[0022]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骨钻刀片在第一设定角度时的结构示意图;
[0023]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骨钻刀片在第二设定角度时的结构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正反使用的骨钻,其特征在于,包括:钻头杆部(1);刀片(2),所述刀片(2)转动连接在钻头杆部(1)的一端;驱动件(3),所述驱动件(3)设置在钻头杆部(1)上,用于带动刀片(2)相对钻头杆部(1)进行转动并对刀片(2)相对钻头杆部(1)在设定角度进行锁定;当所述刀片(2)相对钻头杆部(1)在第一设定角度时,所述刀片(2)的钻孔直径最小;当所述刀片(2)相对钻头杆部(1)在第二设定角度时,所述刀片(2)的钻孔直径最大;且刀片(2)的最小钻孔直径不小于钻头杆部(1)的外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正反使用的骨钻,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件(3)包括滑移连接在钻头杆部(1)内的内杆(32),所述内杆(32)朝向刀片(2)的一端固定有第二耳板(33),第二耳板(33)上安设有一第二转轴(34),第二转轴(34)的轴线平行于刀片(2)与钻头杆部(1)的铰接轴线,所述刀片(2)靠近钻头杆部(1)的一侧开设有一贯穿刀片(2)相背两侧的第一条形孔(21),所述第二转轴(34)穿过第一条形孔(21)并与第一条形孔(21)滑移连接;在相对钻头杆部(1)推动内杆(32)使所述刀片(2)相对钻头杆部(1)在第一设定角度时,所述第二转轴(34)位于第一条形孔(21)的一端;在相对钻头杆部(1)拉动内杆(32)使所述刀片(2)相对钻头杆部(1)在第二设定角度时,所述第二转轴(34)位于第一条形孔(21)的另一端;所述钻头杆部(1)与内杆(32)之间设置有用于将钻头杆部(1)相对内杆(32)在设定位置进行锁定的锁紧件(4)。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董文兴许治旭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天星博迈迪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