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心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7754531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3-06-05 23:43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离心装置,涉及离心管技术领域。离心装置包括:离心结构,其具有一容纳腔,容纳腔被配置为用于容纳全血,且沿离心结构的周缘间隔设置有第一移液孔、第二移液孔及第三移液孔;吸管结构包括第一吸管、第二吸管及第三吸管,第一吸管被配置为与第一移液孔连接,以用于将全血注入容纳腔以及全血经第一次离心后将红细胞层抽出,第二吸管被配置为与第二移液孔连接,以用于将全血进行第二次离心后产生的富血小板血浆抽出,第三吸管被配置为用于与第三移液孔连接,以用于全血经过第二离心后产生的贫血小板血浆抽出。能够实现专管专用,有效避免残留红细胞混入富血小板血浆,提高对全血的离心处理效果。高对全血的离心处理效果。高对全血的离心处理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离心装置


[0001]本申请涉及离心管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离心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富血小板血浆(Platelet

Rich Plasma,PRP)是通过离心的方法从自体血中提取出来的血小板浓缩液,含有高浓度的血小板、白细胞和纤维蛋白。血小板激活后能分泌多种生长因子:白细胞可防止感染,纤维蛋白能在局部构建组织修复所需的三维结构。浓缩的PRP成分不仅能为组织的修复提供了“浓缩的营养”,还能为组织修复搭建了更好的修复环境。大量的基础研究和临床试验已证明了PRP可以显著促进骨组织与软组织的修复。由于PRP来源于自体、安全有效,近几年在临床上的应用日益广泛起来,现已应用到了骨科、口腔颌面外科、整形、美容、运动医学、神经外科、眼科、耳鼻喉科和妇产科等。
[0003]然而在相关的技术中,现有的离心管存在红细胞与PRP提取共用一个管路,使得PRP中红细胞浓度升高,不利于对全血的离心处理。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离心装置及离心方法,能够实现专管专用,提高对全血的离心处理效果。
[0005]为达上述目的,本申请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6]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离心装置,包括:离心结构,其具有一容纳腔,所述容纳腔被配置为用于容纳全血,且沿所述离心结构的周缘间隔设置有第一移液孔、第二移液孔及第三移液孔;吸管结构,包括第一吸管、第二吸管及第三吸管,所述第一吸管被配置为与所述第一移液孔连接,以用于将所述全血注入所述容纳腔以及所述全血经第一次离心后将红细胞层抽出,所述第二吸管被配置为与所述第二移液孔连接,以用于将所述全血进行第二次离心后产生的富血小板血浆抽出,所述第三吸管被配置为用于穿过所述第三移液孔,以用于将第二离心后产生的贫血小板血浆抽出。
[0007]在上述实现的过程中,离心结构的周缘设置有第一移液孔、第二移液孔及第三移液孔,第一吸管与第一移液孔进行连接,第二吸管与第二移液孔进行连接,第三吸管与第三移液孔配合使用,且通过离心后,能够通过第一吸管将红细胞层排出,第三吸管将贫血小板血浆排出,最后通过第二吸管将富血小板血浆提取,能够实现专管专用,有效避免残留红细胞混入富血小板血浆,提高对全血的离心处理效果。
[000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离心结构包括离心本体及集液本体,所述离心本体与所述集液本体连接,所述第一吸管和/或所述第二吸管分别与所述集液本体接触,且所述集液本体设置成收缩状,以使得所述集液本体靠近所述离心本体一侧的管径大于远离所述离心本体一侧的管径。
[0009]在上述实现的过程中,集液本体与离心本体连接,其通过第一吸管及第一移液孔将全血注入至容纳腔内,并流至集液本体处,且由于集液本体设置成收缩状,使得离心结构
对全血进行离心后,有利于对离心后的全血进行提取。
[001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集液本体包括直线段、圆弧段及底面,所述圆弧段位于所述直线段与所述底面之间,且所述直线段远离所述圆弧段的一侧被配置为与所述离心本体连接。
[0011]在上述实现的过程中,圆弧段分别与直线段及底面连接,当全血注入容纳腔内,并对其进行离心时,由于集液本体具有直线段及圆弧段,使得集液本体形成收缩状,有利于对离心后的全血进行提取。
[001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吸管远离所述第一移液孔的一侧被配置为与所述底面接触,以使得所述第一吸管与所述底面之间沿第一预设角度分布,且所述第一吸管的至少部分结构形成圆弧状。
[0013]在上述实现的过程中,第一吸管与底面进行接触,能够保证第一吸管与底面沿第一预设角度进行分布,无需斜开口,降低了残留液面的高度,同时也可保证第一吸管形成圆弧状,且由于第一吸管具有一定的硬度及韧性,使其在离心过程中不会掉落。
[0014]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吸管远离所述第二移液孔的一侧被配置为与所述底面接触,以使得所述第二吸管与所述底面之间沿第二预设角度分布,且所述第二吸管的至少部分形成圆弧状。
[0015]在上述实现的过程中,第二吸管与底面进行接触,能够保证第二吸管与底面沿第二预设角度进行分布,无需斜开口,降低了残留液面的高度,同时也可保证第二吸管形成圆弧状,且由于第二吸管具有一定的硬度及韧性,使其在离心过程中不会掉落。
[0016]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三吸管远离所述第三移液孔的一侧被配置为与所述底面间隔分布。通过将第三吸管设置于底面的上端,使得全血进行第二次离心后,能够对上层的贫血小板血浆进行抽取,提高对全血的离心处理效果。
[0017]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移液孔、所述第二移液孔及所述第三移液孔沿所述离心结构的一分度圆间隔分布。
[0018]在上述实现的过程中,将第一移液孔、第二移液孔及第三移液孔沿着离心结构的分度圆进行间隔分布,能够有效增大三者之间的间距,有效避免各孔间盖帽的安装或者拆卸时的干涉,可优化使用体验。
[001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离心结构还包括管盖,所述管盖被配置为与所述离心本体远离所述集液本体的一侧连接,以用于围合形成所述容纳腔,且所述管盖上配置为有所述第一移液孔、所述第二移液孔及所述第三移液孔。
[002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离心结构还包括盖帽,所述盖帽被配置于所述管盖远离所述离心本体的一侧,以用于对所述第一移液孔、所述第二移液孔及所述第三移液孔分别形成盖设。通过在第一移液孔、第二移液孔及第三移液孔上分别设置有盖帽,使其具备良好的密封性,能够对第一移液孔、第二移液孔及第三移液孔分别进行遮盖,保证在不打开的时候,可以有效地防止细菌进入。
[0021]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管盖在中心或移液孔间隔部位设置有透气孔,所述盖帽中心部位设有透气孔,且所述透气孔处覆盖有具备阻菌、防水且透气功能的薄膜。
[0022]本申请中的离心装置的离心方法包括:S10、通过第一吸管与第一移液孔的配合,将混有抗凝剂的全血注入至离心结构的容纳腔内;S20、对所述离心结构内的所述全血进行
第一次离心,使得所述全血离心后的红细胞层通过所述第一吸管及所述第一移液孔排出;S30、对上述步骤剩余的血液成分进行第二次离心,并将第三吸管适配于第三移液孔内,以将所述血液成分第二次离心出的贫血小板血浆排出;S40、通过第二吸管及第二移液孔的配合,将容纳腔内剩余的富血小板血浆提取出来。
[0023]在上述实现的过程中,第一移液孔处连接有第一吸管、第二移液孔处连接有第二吸管以及第三移液孔处连接有第三吸管,当需要进行对全血进行离心处理时,能够先通过第一吸管及第一移液孔的配合进入到离心结构的容纳腔内,随后对全血进行第一次离心处理,并将其产生的红细胞层再次通过第一移液孔及第一吸管排出,然后对剩余的血液成分进行第二次离心处理后,将第三吸管装配于第三移液孔处,并将其产生的贫血小板血浆排出,最后剩余的富血小板血浆再由第二吸管提取出来,实现了对富血小板血浆的提取,从而实现了专管专用,有效地避免了残留红细胞混入富血小板血浆中,提高对全血的离心处理效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离心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离心结构,其具有一容纳腔,所述容纳腔被配置为用于容纳全血,且沿所述离心结构的周缘间隔设置有第一移液孔、第二移液孔及第三移液孔;吸管结构,包括第一吸管、第二吸管及第三吸管,所述第一吸管被配置为与所述第一移液孔连接,以用于将所述全血注入所述容纳腔以及所述全血经第一次离心后将红细胞层抽出,所述第二吸管被配置为与所述第二移液孔连接,以用于将所述全血进行第二次离心后产生的富血小板血浆抽出,所述第三吸管被配置为用于穿过所述第三移液孔,以用于所述全血经过第二离心后产生的贫血小板血浆抽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离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离心结构包括离心本体及集液本体,所述离心本体与所述集液本体连接,所述第一吸管和/或所述第二吸管分别与所述集液本体接触,且所述集液本体设置成收缩状,以使得所述集液本体靠近所述离心本体一侧的管径大于远离所述离心本体一侧的管径。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离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液本体包括直线段、圆弧段及底面,所述圆弧段位于所述直线段与所述底面之间,且所述直线段远离所述圆弧段的一侧被配置为与所述离心本体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离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吸管远离所述第一移液孔的一侧被配置为与所述底面接触,以使得所述第一吸管与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董文兴杨腾飞李殿堃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天星博迈迪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