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内锅的电压力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626651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16 16: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电压力锅技术领域,特别涉及多内锅的电压力锅,其包括第二内锅,第二内锅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二外缘、第二侧壁、第二拐角、第二底壁;内锅包括依次连接的外缘、侧壁、拐角以及底壁;第二内锅放置于内锅内,第二外缘与外缘相抵。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无需为第二内锅设置额外的放置空间,能够确保多内锅的电压力锅的包装体积较小,多内锅的电压力锅不使用时,还便于第二内锅的存放。便于第二内锅的存放。便于第二内锅的存放。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多内锅的电压力锅


[0001]本技术涉及电压力锅
,特别涉及多内锅的电压力锅。

技术介绍

[0002]CN 212438252 U公开了一种自动开盖的电压力锅,包括锅体和开盖组件,开盖组件包括旋手装置,旋手装置安装在锅盖上,旋手装置与锅盖之间设有内盖,内盖的一侧活动设有扣板,锅体上设有与扣板一端相配合的第一扣位,旋手装置上设有与扣板另一端相配合的第二扣位,合盖状态时,扣板与第一扣位扣合,锅盖锅牙与外锅锅牙扣合,旋手装置旋转,带动锅盖转动,旋手装置旋转至第一设定位置时,锅盖锅牙脱离外锅锅牙,旋手装置继续旋转至第二设定位置时,扣板与第二扣位扣合且脱离第一扣位。CN 212438252U简化了电压力锅的开盖步骤,实现了电压力锅的自动开盖。
[0003]CN 212489553 U公开了一种自动烹饪器具,包括锅盖和锅体,锅盖顶端设有排汽阀和电磁铁,锅体内放置有第一内锅或第二内锅,第一内锅底端设有磁铁,锅体底端设有磁簧开关,第一内锅或第二内锅放置锅体内时,磁簧开关感应磁铁,向电路控制装置发射信号,控制电磁铁推动或不推动排汽阀转动;电磁铁不动时,排汽阀内的硅胶件与排汽管密封,实现电压力锅功能,电磁铁推动排汽阀转动时,排汽阀内的硅胶件与排汽管分离,实现电饭煲功能。CN 212489553 U同时满足电压力锅和电饭煲功能,将电压力锅和电饭煲功能合二为一。
[0004]综上,现有技术至少存在以下技术问题,
[0005]第一,如CN 212438252 U的图11所示,旋手装置与锅盖通过支撑轴连接,支撑轴上套有弹簧,弹簧的上方设有限位轴套。旋手装置与锅盖之间还设有吊轴,内盖通过吊轴安装在旋手装置与锅盖之间。该连接方式的装配难度较大。
[0006]第二,电磁铁上的推杆推动排汽阀上的档杆转动,通过排汽阀外表面的斜坡实现开闭阀。为了确保排汽阀能够在排汽管上转动,排汽阀的内需要与排汽管贴合、实现铰接,导致排汽阀、排汽管之间的摩擦力较大,排汽阀不容易复位、可靠性较低。
[0007]第三,第一内锅、第二内锅无法叠放。运输电压力锅时,需要在电压力锅的包装中,为第一内锅或第二内锅额外提供放置空间,导致包装的体积较大。

技术实现思路

[0008]本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解决或者缓解上述第三个技术问题。
[0009]本技术采取的手段为,多内锅的电压力锅,包括主机以及盖组件;主机设置有放置腔以及位于放置腔内的发热体,放置腔内设置有底座以及内锅,发热体与内锅相抵或相近;盖组件包括旋转件、内盖以及与主机铰接的盖载体;内盖设置有内盖牙且与旋转件固定连接,内盖能够相对盖载体旋转,主机设置有主机内胆牙;内盖牙与主机内胆牙相抵;还包括第二内锅,第二内锅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二外缘、第二侧壁、第二拐角、第二底壁;内锅包括依次连接的外缘、侧壁、拐角以及底壁;第二内锅放置于内锅内,第二外缘与外缘相抵。
[0010]本技术达到的效果为,无需为第二内锅设置额外的放置空间,能够确保多内锅的电压力锅的包装体积较小,多内锅的电压力锅不使用时,还便于第二内锅的存放。
[0011]进一步的技术方案,第二外缘超出外缘而形成外缘超出部。
[0012]便于将第二内锅从内锅从取出。
[0013]进一步的技术方案,第二侧壁、侧壁之间设置有侧壁间隙。
[0014]便于将第二内锅从内锅从取出。
[0015]进一步的技术方案,第二内锅、内锅中的一个为紫砂、陶瓷制成。
[0016]进一步的技术方案,第二拐角外壁的断面半径为第二外侧半径;拐角外壁的断面半径为外侧半径,拐角内壁的断面半径为内侧半径;则满足外侧半径等于第二外侧半径,内侧半径小于第二外侧半径,使得侧壁间隙由上往下逐渐缩小至零。
[0017]便于将第二内锅从内锅从取出。
[0018]进一步的技术方案,底座设置有底座槽,所述底座槽的半径为底座槽半径,外侧半径小于等于底座槽半径。
[0019]能够确保第二内锅、内锅分别放置到底座上时不晃动。
[0020]进一步的技术方案,第二底壁、底壁之间设置有间隙,所述间隙的厚度等于第二外缘的厚度。
[0021]能够确保第二内锅、内锅的被盖组件密封的效果一致。
[0022]进一步的技术方案,盖组件还包括内盖夹层,内盖夹层与内锅固定连接,且与内盖之间设置有间隙;内盖夹层的边缘套设有密封圈。
[0023]综上,本技术能够达到以下技术效果,
[0024]1}无需为第二内锅设置额外的放置空间,能够确保多内锅的电压力锅的包装体积较小,多内锅的电压力锅不使用时,还便于第二内锅的存放。
[0025]2}便于将第二内锅从内锅从取出。
[0026]3}能够确保第二内锅、内锅分别放置到底座上时不晃动。
附图说明
[0027]图1是本技术的实施例的电压力锅的立体示意图。
[0028]图2是本技术的实施例的电压力锅的立体示意图。
[0029]图3是本技术的实施例的电压力锅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0030]图4是本技术的实施例的电压力锅的俯视示意图。
[0031]图5是本技术的实施例的盖组件2的立体示意图。
[0032]图6是本技术的实施例的盖组件2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0033]图7是本技术的实施例的盖组件2的立体分解示意图;导向轮212未画出。
[0034]图8是本技术的实施例的排气翘杆34的立体示意图。
[0035]图9是剖面一SEC1的示意图。
[0036]图10是剖面二SEC2的示意图。
[0037]图11是剖面三SEC3的示意图。
[0038]图12是细节一DTL1的示意图。
[0039]图13是细节二DTL2的示意图。
[0040]图14是细节三DTL3的示意图。
[0041]剖面一SEC1;剖面二SEC2;剖面三SEC3;细节一DTL1;细节二DTL2;细节三DTL3;主机1;发热体11;放置腔12;底座121;底座槽半径122;主机内胆牙17;被锁扣18;盖铰接销19;盖组件2;盖载体21;连接柱211;导向轮212;弹性件213;导向轮槽214;连接让位口219;旋转件22;弧形槽221;安装孔222;限位件223;内盖连接部227;连接体228;把手229;解锁按键28;解锁翘杆281;锁定扣282;锁定弹簧383;内盖29;内盖夹层291;内盖牙299;排气阀结构3;通气管31;可动阀体32;阀体顶锥321;驱动件33;平移端331;排气翘杆34;驱动端341;翘杆铰接部342;翘起端343;换向斜面344;插销345;滑块346;密封圈7;第二内锅8;第二外缘81;外缘超出部811;第二侧壁82;第二拐角83;第二外侧半径831;第二底壁84;侧壁间隙89;内锅9;外缘91;侧壁92;拐角93;外侧半径931;内侧半径932;底壁94。
具体实施方式
[004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多内锅的电压力锅,其包括主机(1)以及盖组件(2);主机(1)设置有放置腔(12)以及位于放置腔(12)内的发热体(11),放置腔(12)内设置有底座(121)以及内锅(9),发热体(11)与内锅(9)相抵或相近;盖组件(2)包括旋转件(22)、内盖(29)以及与主机(1)铰接的盖载体(21);内盖(29)设置有内盖牙(299)且与旋转件(22)固定连接,内盖(29)能够相对盖载体(21)旋转,主机(1)设置有主机内胆牙(17);内盖牙(299)与主机内胆牙(17)相抵;其特征是,还包括第二内锅(8),第二内锅(8)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二外缘(81)、第二侧壁(82)、第二拐角(83)、第二底壁(84);内锅(9)包括依次连接的外缘(91)、侧壁(92)、拐角(93)以及底壁(94);第二内锅(8)放置于内锅(9)内,第二外缘(81)与外缘(91)相抵。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内锅的电压力锅,其特征是,第二外缘(81)超出外缘(91)而形成外缘超出部(81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内锅的电压力锅,其特征是,第二侧壁(82)、侧壁(92)之间设置有侧壁间隙(8...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柏万
申请(专利权)人:佛山市士彤电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