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传导部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624021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16 16: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能够提高冷却效率的热传导部件。热传导部件具有第一箱体部、第二箱体部和第三箱体部。在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一箱体部的第一方向的一侧端部连接有向与第一方向交叉的第二方向的一侧延伸的第二箱体部。在第一箱体部的第一方向的另一侧端部连接有第三箱体部。第一箱体部、第二箱体部以及第三箱体部中的至少一个箱体部具有由一个板部和另一个板部包围而收纳工作介质的内部空间。第一箱体部具有配置于第一箱体部的第二方向的一侧端面的第一被加热部。第二箱体部具有配置于第二箱体部的第一方向的另一侧端面的第二被加热部。热部。热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热传导部件


[0001]本技术涉及热传导部件。

技术介绍

[0002]以往,作为对发热体进行冷却的热传导部件,已知有蒸汽室(Vapor chamber)那样的热管。例如,为了将发热体进行散热,将热管的基体附着在发热体上(例如参照日本特开2019

194515号公报)。
[0003]现有技术文献
[0004]专利文献
[0005]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9

194515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技术所要解决的课题
[0007]但是,上述热传导部件仅与发热体的一侧的端面接触并进行冷却。对于热传导部件,要求有更高的冷却效率。
[0008]技术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高热传导部件的冷却效率。
[0009]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0010]本技术的示例的热传导部件具备箱体和工作介质。所述箱体具有第一箱体部、第二箱体部和第三箱体部。所述第一箱体部沿第一方向延伸。所述第二箱体部与所述第一箱体部的所述第一方向的一侧端部连接,并在与所述第一方向交叉的第二方向的一侧延伸。所述第三箱体部与所述第一箱体部的所述第一方向的另一侧端部连接。所述第一箱体部、所述第二箱体部以及所述第三箱体部中的至少一个箱体部具有一个板部、另一个板部和内部空间。所述另一个板部与所述一个板部对置配置。所述内部空间由所述一个板部和所述另一个板部包围。所述内部空间中收纳有所述工作介质。所述第一箱体部具有第一被加热部。所述第一被加热部配置于所述第一箱体部的所述第二方向的一侧端面。所述第二箱体部具有第二被加热部。所述第二被加热部配置于所述第二箱体部的所述第一方向的另一侧端面。
[0011]本技术的具体方案分别如下。
[0012]方案一是一种热传导部件,其特征在于,
[0013]具备箱体和工作介质,
[0014]所述箱体具有:
[0015]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一箱体部;
[0016]第二箱体部,其与所述第一箱体部的所述第一方向的一侧端部连接,并在与所述第一方向交叉的第二方向的一侧延伸;以及
[0017]第三箱体部,其与所述第一箱体部的所述第一方向的另一侧端部连接,
[0018]所述第一箱体部、所述第二箱体部以及所述第三箱体部中的至少一个箱体部具
有:一个板部;与所述一个板部对置配置的另一个板部;以及由所述一个板部和所述另一个板部包围并收纳所述工作介质的内部空间,
[0019]所述第一箱体部具有配置于所述第一箱体部的所述第二方向的一侧端面的第一被加热部,
[0020]所述第二箱体部具有配置于所述第二箱体部的所述第一方向的另一侧端面的第二被加热部。
[0021]方案二是在方案一的基础上的热传导部件,其特征在于,还具备配置于所述第一被加热部及所述第二被加热部中的至少一方的传热部件。
[0022]方案三是在方案一的基础上的热传导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具有:
[0023]第一金属板,其包括所述第一箱体部中的所述第二方向的另一侧的部分和所述第二箱体部的所述第一方向的一侧的部分;以及
[0024]第二金属板,其包括所述第一箱体部中的所述第二方向的一侧的部分和所述第二箱体部的所述第一方向的另一侧的部分。
[0025]方案四是在方案一至方案三的任一方案的基础上的热传导部件,其特征在于,从所述第一方向观察的所述第二被加热部的面积比从所述第二方向观察的所述第一被加热部的面积宽广。
[0026]方案五是在方案一至方案三的任一方案的基础上的热传导部件,其特征在于,第三方向是与所述第一方向及所述第二方向垂直的方向,
[0027]所述第一被加热部的所述第一方向上的宽度比所述第一箱体部的与所述第一方向及所述第三方向均垂直的方向上的宽度宽。
[0028]方案六是在方案一至方案三的任一方案的基础上的热传导部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箱体部、所述第二箱体部及所述第三箱体部中的所述第一箱体部及所述第二箱体部的至少任一方配置有所述内部空间。
[0029]方案七是在方案一至方案三的任一方案的基础上的热传导部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箱体部、所述第二箱体部及所述第三箱体部中的所述第二箱体部及所述第三箱体部的至少任一方配置有所述内部空间。
[0030]方案八是在方案一至方案三的任一方案的基础上的热传导部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箱体部配置有所述内部空间。
[0031]方案九是在方案八的基础上的热传导部件,其特征在于,还具备收纳在所述内部空间中的芯结构体,
[0032]所述芯结构体的至少一部分配置于所述第一箱体部。
[0033]方案十是在方案八的基础上的热传导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倾斜地交叉。
[0034]方案十一是在方案一至方案三的任一方案的基础上的热传导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方向是与所述第一方向垂直的一个方向。
[0035]技术效果
[0036]根据本技术的示例的热传导部件,能够提高热传导部件的冷却效率。
附图说明
[0037]图1是示出实施方式的热传导部件的结构例的立体剖视图。
[0038]图2是示出热传导部件的其他结构例的立体剖视图。
[0039]图3是示出第一变形例的热传导部件的结构例的立体剖视图。
[0040]图4是示出第二变形例的热传导部件的结构例的立体剖视图。
[0041]图5是示出第三变形例的热传导部件的结构例的立体剖视图。
[0042]符号说明
[0043]100

热传导部件、101

箱体、101a

空间、101b

接合部、1011

第一金属板、1011a

凹部、1012

第二金属板、1012a

凹部、1

第一箱体部、1a

内部空间、10

被加热部、11

一个板部、111

第一一个凹部、12

另一个板部、121

第一另一个凹部、2

第二箱体部、2a

内部空间、20

被加热部、21

一个板部、211

第二一个凹部、22

另一个板部、221

第二另一个凹部、3

第三箱体部、3a

内部空间、31

一个板部、311

第三一个凹部、32

另一个板部、321

第三另一个凹部、5

工作介质、6

芯结构体、61...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热传导部件,其特征在于,具备箱体和工作介质,所述箱体具有:沿第一方向延伸的第一箱体部;第二箱体部,其与所述第一箱体部的所述第一方向的一侧端部连接,并在与所述第一方向交叉的第二方向的一侧延伸;以及第三箱体部,其与所述第一箱体部的所述第一方向的另一侧端部连接,所述第一箱体部、所述第二箱体部以及所述第三箱体部中的至少一个箱体部具有:一个板部;与所述一个板部对置配置的另一个板部;以及由所述一个板部和所述另一个板部包围并收纳所述工作介质的内部空间,所述第一箱体部具有配置于所述第一箱体部的所述第二方向的一侧端面的第一被加热部,所述第二箱体部具有配置于所述第二箱体部的所述第一方向的另一侧端面的第二被加热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传导部件,其特征在于,还具备配置于所述第一被加热部及所述第二被加热部中的至少一方的传热部件。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传导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具有:第一金属板,其包括所述第一箱体部中的所述第二方向的另一侧的部分和所述第二箱体部的所述第一方向的一侧的部分;以及第二金属板,其包括所述第一箱体部中的所述第二方向的一侧的部分和所述第二箱体部的所述第一方向的另一侧的部分。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热传导部件,其特征在于,从所述第一方向观察的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桥大辅
申请(专利权)人:日本电产株式会社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