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钢带全自动调节辊压成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5622484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16 16: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钢带全自动调节辊压成型装置,涉及金属加工技术领域,包括基座,所述基座正面的一侧固定安装有主辊压轮,且基座正面的另一侧固定安装有次辊压轮,所述次辊压轮的一端固定安装有横向运动执行器,且基座的正面开设有承载槽,所述承载槽内固定安装有限位机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使用过程中,通过进料限位器受损需要进行拆卸维护工作时仅需向上推动操作柄借助插入栓自身的斜面进行移动直至插入栓完全脱离插入槽,此时校准栓的活动能力不再受限使用者仅需向上推动进料限位器带动校准栓脱离校准槽完成拆卸工作,且使用者完成维护或替换工作后仅需进行反向操作使校准栓与插入栓复位,此时因插入栓使校准栓不能进行纵向的移动。行纵向的移动。行纵向的移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钢带全自动调节辊压成型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金属加工
,具体为一种钢带全自动调节辊压成型装置。

技术介绍

[0002]辊压工艺是生产钢带的重要技术。辊压利用辊压轮对坯料进行辊压使其发生塑性变形,相比于切削和磨削工艺,辊压工艺生产效率高、且节省材料,辊压也提高了材料的强度,改变辊压轮的尺寸和工作距离可以生产不同型号的产品。市场上现存的部分钢带辊压成型器的进料限位器通常采用螺栓结构进行固定安装,这种安装方式虽然具备优秀的稳定性但在长期使用过程中因本身长期与金属材质物体不断接触碰撞容易损坏需要进行定期维护更换,但由于螺栓结构进行固定导致在拆装过程中需要进行繁琐重复的拧动操作导致维护替换的操作较为繁琐且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钢带全自动调节辊压成型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市场上现存的部分钢带辊压成型器的进料限位器采用螺栓结构固定导致在维护替换过程中需要进行重复繁琐的拧动操作效率较低的问题。
[0004]为实现以上目的,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钢带全自动调节辊压成型装置,包括基座,所述基座正面的一侧固定安装有主辊压轮,且基座正面的另一侧固定安装有次辊压轮,所述次辊压轮的一端固定安装有横向运动执行器,且基座的正面开设有承载槽,所述承载槽内固定安装有限位机构,且限位机构的正面固定安装有进料限位器,所述基座的正面固定安装有出料限位器。
[0005]可选的,所述限位机构包括定位框、校准槽、校准栓、插入通孔、插入槽、插入栓和操作柄,且定位框固定安装在承载槽内,所述校准槽开设在定位框的顶部,且校准栓活动嵌合在校准槽内,所述插入通孔开设在定位框的一侧,且插入通孔与校准槽相连通,所述校准栓的一侧开设有插入槽,且插入通孔的一端与插入槽的一端相连通,所述插入栓活动穿插在插入通孔内,且插入栓的一端活动嵌合在插入槽内,所述操作柄的一端固定安装在插入栓的另一端。
[0006]可选的,所述主辊压轮的背面与次辊压轮的背面均固定安装有控制电机,且控制电机固定穿插在基座内并延伸至基座的背面。
[0007]可选的,所述校准槽的俯剖面与校准栓的俯剖面均呈T形,且校准槽的俯剖面面积与校准栓的俯剖面面积相同。
[0008]可选的,所述插入栓的一侧与水平面的夹角、插入槽的一侧与水平面的夹角和插入通孔的一侧与水平面的夹角均为40
°
,且插入栓一端的侧剖面、插入槽一端的侧剖面和插入通孔一端的侧剖面的面积均相同。
[0009]可选的,所述操作柄的正面的剖面呈T形,且操作柄的正面的剖面呈H形。
[0010]本技术的技术效果和优点:
[0011]1、通过将需要加工的胚料置入进料限位器内并启动主辊压轮、次辊压轮和横向运动执行器进行加工成型后通过出料限位器的存在将加工后的成品输送至预设位置完成加工工作,且在设备长期使用过程中进料限位器受损需要进行拆卸维护工作时仅需向上推动操作柄借助插入栓自身的斜面进行移动直至插入栓完全脱离插入槽,此时校准栓的活动能力不再受限使用者仅需向上推动进料限位器带动校准栓脱离校准槽完成拆卸工作,且使用者完成维护或替换工作后仅需进行反向操作使校准栓与插入栓复位,此时因插入栓的存在导致校准栓不能进行纵向的移动,且校准槽的形状避免了校准栓进行横向的位置偏移从而保证了进料限位器在使用过程中稳定性。
[0012]2、通过插入栓的一侧与水平面的夹角、插入槽的一侧与水平面的夹角和插入通孔的一侧与水平面的夹角均为40
°
使插入栓在受到外力冲击发生晃动时能够借助重力与斜面的存在进行滑落复位从而保证了其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且插入栓一端的侧剖面、插入槽一端的侧剖面和插入通孔一端的侧剖面的面积均相同使插入槽与插入通孔在为插入栓提供了足够的安装与活动空间的同时也保证了插入栓的安装状态具备足够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技术结构的正面示意图;
[0014]图2为本技术限位机构结构的示意图;
[0015]图3为本技术限位机构结构的正面剖面示意图。
[0016]图中:1基座、2主辊压轮、3次辊压轮、4横向运动执行器、5承载槽、6限位机构、601定位框、602校准槽、603校准栓、604插入通孔、605插入槽、606插入栓、607操作柄、7进料限位器、8出料限位器。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0018]本技术提供了如图1

3所示的一种钢带全自动调节辊压成型装置,包括基座1,基座1正面的一侧焊接有主辊压轮2,且基座1正面的另一侧焊接有次辊压轮3,主辊压轮2的背面与次辊压轮3的背面均焊接有控制电机,且控制电机固定穿插在基座1内并延伸至基座1的背面,该控制电机提供220v市电连接,其控制电源外置。
[0019]次辊压轮3的一端焊接有横向运动执行器4,且基座1的正面开设有承载槽5,承载槽5内焊接有限位机构6,且限位机构6的正面焊接有进料限位器7,基座1的正面焊接有出料限位器8。
[0020]通过将需要加工的胚料置入进料限位器7内并启动主辊压轮2、次辊压轮3和横向运动执行器4进行加工成型后通过出料限位器8的存在将加工后的成品输送至预设位置完成加工工作。
[0021]限位机构6包括定位框601、校准槽602、校准栓603、插入通孔604、插入槽605、插入栓606和操作柄607,且定位框601焊接在承载槽5内。
[0022]在设备长期使用过程中进料限位器7受损需要进行拆卸维护工作时仅需向上推动
操作柄607借助插入栓606自身的斜面进行移动直至插入栓606完全脱离插入槽605,此时校准栓603的活动能力不再受限使用者仅需向上推动进料限位器7带动校准栓603脱离校准槽602完成拆卸工作。
[0023]使用者完成维护或替换工作后仅需进行反向操作使校准栓603与插入栓606复位,此时因插入栓606的存在导致校准栓603不能进行纵向的移动,且校准槽602的形状避免了校准栓603进行横向的位置偏移从而保证了进料限位器7在使用过程中稳定性。
[0024]校准槽602开设在定位框601的顶部,且校准栓603活动嵌合在校准槽602内,校准槽602的俯剖面与校准栓603的俯剖面均呈T形,且校准槽602的俯剖面面积与校准栓603的俯剖面面积相同,操作柄607的正面的剖面呈T形,且操作柄607的正面的剖面呈H形。
[0025]插入通孔604开设在定位框601的一侧,且插入通孔604与校准槽602相连通,校准栓603的一侧开设有插入槽605,且插入通孔604的一端与插入槽605的一端相连通,插入栓606活动穿插在插入通孔604内,且插入栓606的一端活动嵌合在插入槽605内,操作柄607的一端焊接在插入栓606的另一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钢带全自动调节辊压成型装置,包括基座(1),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1)正面的一侧固定安装有主辊压轮(2),且基座(1)正面的另一侧固定安装有次辊压轮(3),所述次辊压轮(3)的一端固定安装有横向运动执行器(4),且基座(1)的正面开设有承载槽(5),所述承载槽(5)内固定安装有限位机构(6),且限位机构(6)的正面固定安装有进料限位器(7),所述基座(1)的正面固定安装有出料限位器(8)。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钢带全自动调节辊压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机构(6)包括定位框(601)、校准槽(602)、校准栓(603)、插入通孔(604)、插入槽(605)、插入栓(606)和操作柄(607),且定位框(601)固定安装在承载槽(5)内,所述校准槽(602)开设在定位框(601)的顶部,且校准栓(603)活动嵌合在校准槽(602)内,所述插入通孔(604)开设在定位框(601)的一侧,且插入通孔(604)与校准槽(602)相连通,所述校准栓(603)的一侧开设有插入槽(605),且插入通孔(604)的一端与插入槽(605)的一端相连通,所述插入栓(606)活动穿插在插入通孔(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江锐清
申请(专利权)人:怀化汇达管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