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有非接触式交通卡的移动终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61984 阅读:17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带有非接触式交通卡的移动终端,其特征是包括如下几个部分:第1LCD,它带有显示区和非显示区,显示区在其中央显示图像,非显示区形成于上述显示区的四周;前盖,它带有透明材料制成的透视窗,以使上述第1LCD的显示区可以露出到外部;后壳,它与上述前盖沿厚度方向相互接触并结合,在内部形成一定的容纳空间;非接触式交通卡,它带有天线部和芯片,天线部呈环状,存在于上述第1LCD与上述透视窗之间,芯片与上述天线部连接。(*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带有非接触式交通卡的移动终端,更详细地说,是一种不降低无线灵敏度、可以在几乎不增加厚度的情况下内置天线部的带有非接触式交通卡的移动终端。
技术介绍
非接触式交通卡是非接触式集成电路(IC)系统的一种,内部带有非接触式射频芯片(RFRADIO FREQUENCY CHIP)和天线,在乘坐地铁或公交车等大众交通手段时,可以通过非接触方式支付使用费用。最近,一种带有非接触式交通卡的移动终端的使用正在增加,它把射频芯片及天线内置于便携电话机等移动终端中,以追求携带的便利。图1是以往带有非接触式交通卡的移动终端的侧视图,图2是图1去除前盖状态的上翻盖平面图,图3是图1的前盖背面图。如图所示,带有非接触式交通卡的移动终端具有结合在一起并可旋转的下翻盖(11)及上翻盖(21)、内置于上翻盖(21)内部的非接触式交通卡(51)。下翻盖(11)的内部放置有主印刷电路板(图中未标出),上面带有多个键(13),以便能够输入信号。在键(13)一侧设置有麦克风(15),以便能够输入语音信号。下翻盖(11)的背面结合有电池(17),电池(17)可以取下。在沿长度方向的一侧末端形成有固定合叶部(12),以使上翻盖(21)可以结合并旋转。上翻盖(21)的外侧及内侧板面分别带有1 LCD(31)及第2LCD(41),以便能够显示既定的视觉信息。在第2 LCD(41)的一侧设置有扬声器(43),以便能够输入语音信息。在沿长度方向的一侧末端区域形成有可动合叶部(28),以便能够结合于下翻盖(11)的固定合叶部(12)并旋转。另一方面,上翻盖(21)带有前盖(22)和后壳(25)前盖(22)形成有开口,使第1 LCD(31)的显示区可以露出到外部;后壳(25)形成有开口(图中未标出),使第2 LCD(41)的显示区可以露出到外部,它与前盖(22)按厚度方向相互结合在一起,在内部形成既定的容纳空间。在前盖(22)及后壳(25)的各开口处,分别形成有透明材料制成的第1透视窗(24)及第2透视窗(27)。在前盖(22)的背面一侧,安装着第1 LCD(31),在第1 LCD(31)的四周,安装着驱动第1 LCD(31)所需的驱动电路(33),驱动电路(33)由四边环状柔性印刷电路板(Flexible PCB)构成,柔性印刷电路板的宽度比第1 LCD(31)宽。在沿厚度方向的第1LCD(31)驱动电路(33)的一侧安装着金属框(35),它作为静电放电(E.S.DElectro-Static Discharge)的对策,与接地(Ground)连接在一起。在前盖(22)第1透视窗(24)的四周嵌入有四边环状的柔性印刷电路板形态的非接触式交通卡(51)的天线部(52a),在天线部(52a)的一侧,露出外部的射频芯片(52b)与天线部(52a)导电连接在一起,构成回路。但是,在这种以往的带有非接触式交通卡的移动终端中却存在这样一种问题,即,在前盖(22)的内部嵌入非接触式交通卡(51)的天线部,使非接触式交通卡(51)的天线部(52a)与第1 LCD(31)驱动电路(33)的接地隔离。作为第1 LCD(31)驱动电路(33)的静电放电对策,在第1LCD(31)驱动电路(33)的前盖(22)一侧安装了金属框(35),不仅使上翻盖(21)的整体厚度增加,而且由于使用昂贵的金属框(35)作为静电放电对策,需要有制作金属框(35)所需的模具,组装工序数也会增加,最终造成整体制造费用上升。图4及图5分别是以往带有非接触式交通卡的移动终端去除前盖状态的上翻盖平面图及前盖背面图。对于与前面所述及图示结构相同及相当于相同的部分,出于附图说明的方便,赋予了相同的参照符号,决定省略对其的详细说明。如图所示,在后壳(25)的内部带有第1LCD(31),在第1 LCD(31)的四周安装着由四边环状柔性印刷电路板构成的第1 LCD(31)驱动电路(33)。沿厚度方向,在驱动电路(33)的上侧安装着由四边环状柔性印刷电路板构成的非接触式交通卡(61)的天线部(62a),四边环状柔性印刷电路板的宽度比第1 LCD(31)宽。在天线部(62a)和驱动电路(33)之间放置着支撑海绵(37),使天线部(62a)与驱动电路(33)的接地隔开一定距离。在前盖(22)形成有第1透视窗(24),使第1LCD(31)的显示区可以露出到外部。但是,在这种以往的带有非接触式交通卡的移动终端中却存在这样一种问题,即,沿厚度方向,在第1 LCD(31)驱动电路(33)的上侧安装着非接触式交通卡(61)的天线部(62a),当在前盖(22)的背面涂装防静电涂料作为第1 LCD(31)驱动电路(33)的静电放电对策时,天线部(62a)的无线灵敏度会下降,因此不能涂装防静电涂料,造成抗静电放电能力不足。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不降低无线灵敏度、可以在几乎不增加厚度的情况下内置天线部的带有非接触式交通卡的移动终端。上述目的可以通过本专利技术的带有非接触式交通卡的移动终端实现,本专利技术的特征是由如下几个部分构成第1 LCD,它带有显示区和非显示区,显示区在其中央显示图像,非显示区形成于上述显示区的四周;前盖,它带有透明材料制成的透视窗,以使上述第1 LCD的显示区可以露出到外部;后壳,它与上述前盖沿厚度方向相互接触并结合,在内部形成一定的容纳空间;非接触式交通卡,它带有天线部和芯片,天线部呈环状,存在于上述第1 LCD与上述透视窗之间,芯片与上述天线部连接。其中,上述天线部最好由环状柔性印刷电路板构成。上述天线部最好与上述第1 LCD的非显示区接触。在上述第1 LCD的四周,最好设置有上述第1 LCD的驱动电路,在上述前盖的背面,最好至少形成与上述驱动电路对应的防静电涂层。最好还包括一个下翻盖,其内部容纳有主印刷电路板,表面带有多个键。上述前盖及上述后壳的结合体构成上翻盖,它可与上述下翻盖结合并相对于上述下翻盖作相对转动。还包括第2 LCD,它沿上述上翻盖的厚度方向安装于上述第1 LCD的一侧。在上述后壳形成有与上述第2 LCD显示区对应的透视窗,这样的结构会更具效果。附图说明图1是以往带有非接触式交通卡的移动终端的侧视图,图2是图1去除前盖状态的上翻盖平面图,图3是图1的前盖背面图,图4及图5分别是以往带有非接触式交通卡的移动终端去除前盖状态的上翻盖平面图及前盖背面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的带有非接触式交通卡的移动终端的上翻盖截面图,图7是图6的上翻盖的前盖去除状态图,图8是图6的前盖的背面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说明。图6是本专利技术一个实施例的带有非接触式交通卡的移动终端的上翻盖截面图,图7是图6的上翻盖的前盖去除状态图,图8是图6的前盖的背面图。对于与前面所述及图示结构相同及相当于相同的部分,出于附图说明的方便,赋予了相同的参照符号,决定省略对其的详细说明。如图所示,本专利技术带有非接触式交通卡的移动终端由如下几个部分构成第1 LCD(31),呈板状,具有显示区(32a)和非显示区(32b),显示区(32a)的表面可以显示既定的图像信息,非显示区(32b)位于显示区(32a)的四周,具有一定宽度;前盖(22),它带有透明材料制成的第1透视窗(24),以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南秀铉
申请(专利权)人:乐金电子中国研究开发中心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