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3D结构RGB丸型电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619314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16 15: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3D结构RGB丸型电源,包括主板、第一插板和第二插板,所述第一插板和所述第二插板安装于所述主板,所述主板包括恒压功率变化电路、恒压功率变化控制电路和信号处理控制电路,所述第一插板包括EMC滤波整流电路、LED驱动电路、LED驱动控制电路和LED检测电路,所述第二插板包括辅助电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的一种3D结构RGB丸型电源,其通过不同的电路板设有不同的电路,从而在有限的空间下实现RGB调光调色功能,在保证温升的情况下,使丸型筒型灯具的内部空间得到了极大的利用,其具有调光效果好、空间利用率高和结构稳定等优点。优点。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3D结构RGB丸型电源


[0001]本技术属于RGB电源
,具体涉及一种3D结构RGB丸型电源。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市场上比较流行的丸型筒型电源,由于温度与空间的限制,多为单色调光产品,但是在展会、舞台等更为复杂的场景,单色灯具就无法实现更好的场地效果。应用多路输出的RGB平面结构电源,又会使电源、灯具的体积更大,造成成本的上升。
[0003]因此,针对上述问题,予以进一步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3D结构RGB丸型电源,其通过不同的电路板设有不同的电路(使得具有3D结构),从而在有限的空间下实现RGB调光调色功能,在保证温升的情况下,使丸型筒型灯具的内部空间得到了极大的利用,其具有调光效果好、空间利用率高和结构稳定等优点。
[0005]为达到以上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3D结构RGB丸型电源,用于实现RGB的调光调色,包括主板、第一插板和第二插板,所述第一插板和所述第二插板安装于所述主板,其中:
[0006]所述主板包括恒压功率变化电路、恒压功率变化控制电路和信号处理控制电路,所述第一插板包括EMC滤波整流电路、LED驱动电路、LED驱动控制电路和LED检测电路,所述第二插板包括辅助(供电)电路,其中:
[0007]所述EMC滤波整流电路的输入端连接交流电并且所述EMC滤波整流电路的输出端分别与所述恒压功率变化电路和所述恒压功率变化控制电路电性连接,所述恒压功率变化电路和所述恒压功率变化控制电路电性连接;
[0008]所述辅助电路分别与所述恒压功率变化电路、所述恒压功率变化控制电路、所述LED驱动控制电路和所述信号处理控制电路电性连接;
[0009]所述LED(电压)检测电路包括第一LED检测电路、第二LED检测电路、第三LED检测电路,所述LED驱动电路包括第一LED驱动电路、第二LED驱动电路和第三LED驱动电路,所述LED驱动控制电路包括第一LED驱动控制电路、第二LED驱动控制电路和第三LED驱动控制电路,其中:
[0010]所述第一LED驱动电路的输出端与LED灯的B光源电性连接并且所述第一LED驱动电路的输入端与所述第一LED驱动控制电路的输出端电性连接,所述第一LED驱动电路和B光源电性连接;
[0011]所述第二LED驱动电路的输出端与LED灯的R光源电性连接并且所述第二LED驱动电路的输入端与所述第二LED驱动控制电路的输出端电性连接,所述第二LED驱动电路和R光源电性连接;
[0012]所述第三LED驱动电路的输出端与LED灯的G光源电性连接并且所述第三LED驱动
电路的输入端与所述第三LED驱动控制电路的输出端电性连接,所述第三LED驱动电路和G光源电性连接。
[0013]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信号处理控制电路包括处理器U8(输入调光信号),所述第一LED驱动控制电路包括驱动器U5,所述第一LED驱动电路包括场效应管Q2,所述第一LED检测电路包括电阻R77、电阻R74和电阻R75,其中:
[0014]所述驱动器U5的2管脚通过电阻R32与所述处理器U8的2管脚电性连接并且所述驱动器U5的3管脚通过电阻R33与所述处理器U8的1管脚电性连接;
[0015]所述驱动器U5的8管脚通过电阻R59与所述场效应管Q2的栅极电性连接并且所述场效应管Q2的漏极通过电感L2与LED灯的B光源(2管脚)电性连接;
[0016]LED灯的B光源依次通过所述电阻R77、所述电阻R74和所述电阻R75接地,所述电阻R75的两端并接有电容C35并且所述电容C35的一端还通过电阻R83与所述处理器U8的19管脚电性连接。
[0017]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二LED驱动控制电路包括驱动器U3,所述第二LED驱动电路包括场效应管Q3,所述第二LED检测电路包括电阻R76、电阻R80和电阻R79,其中:
[0018]所述驱动器U3的2管脚通过电阻R28与所述处理器U8的10管脚电性连接并且所述驱动器U3的3管脚通过电阻R29与所述处理器U8的3管脚电性连接;
[0019]所述驱动器U3的8管脚通过电阻R58与所述场效应管Q3的栅极电性连接并且所述场效应管Q3的漏极通过电感L3与LED灯的R光源(3管脚)电性连接;
[0020]LED灯的R光源依次通过所述电阻R76、所述电阻R80和所述电阻R79接地,所述电阻R79的两端并接有电容C36并且所述电容C36的一端还通过电阻R87与所述处理器U8的16管脚电性连接。
[0021]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第三LED驱动控制电路包括驱动器U4,所述第三LED驱动电路包括场效应管Q4,所述第三LED检测电路包括电阻R78、电阻R81和电阻R82,其中:
[0022]所述驱动器U4的2管脚通过电阻R30与所述处理器U8的11管脚电性连接并且所述驱动器U4的3管脚通过电阻R31与所述处理器U8的13管脚电性连接;
[0023]所述驱动器U4的8管脚通过电阻R60与所述场效应管Q4的栅极电性连接并且所述场效应管Q4的漏极通过电感L4与LED灯的G光源(4管脚)电性连接;
[0024]LED灯的G光源依次通过所述电阻R78、所述电阻R81和所述电阻R82接地,所述电阻R82的两端并接有电容C37并且所述电容C37的一端还通过电阻R86与所述处理器U8的14管脚电性连接。
[0025]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恒压功率变化控制电路包括控制器U1和光电耦合器OP1,所述控制器U1的2管脚与所述光电耦合器OP1的集电极电性连接并且所述光电耦合器OP1的阴极还依次通过电容C9、电阻R24、电阻R26和电阻R25连接电源输出端(Vout+)。
[0026]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辅助电路包括转换器U6和开关控制器U7,所述转换器U6的5管脚通过电阻R92与所述电源输出端(Vout+)电性连接并且所述转换器U6的4管脚依次通过电感L5、三极管Q5和二极管D15输出14V电压,所述三极管Q5的
集电极还与所述开关控制器U7的1管脚电性连接。
附图说明
[0027]图1是本技术的一种3D结构RGB丸型电源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2是本技术的一种3D结构RGB丸型电源的信号处理控制电路图。
[0029]图3是本技术的一种3D结构RGB丸型电源的信号辅助电路图。
[0030]图4是本技术的一种3D结构RGB丸型电源的LED驱动电路、LED驱动控制电路和LED检测电路图。
[0031]图5是本技术的一种3D结构RGB丸型电源的EMC滤波整流电路、恒压功率变化电路和恒压功率变化控制电路图。
[0032]图6是本技术的一种3D结构RGB丸型电源的电路框图。
[0033]附图标记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3D结构RGB丸型电源,用于实现RGB的调光调色,其特征在于,包括主板、第一插板和第二插板,所述第一插板和所述第二插板安装于所述主板,其中:所述主板包括恒压功率变化电路、恒压功率变化控制电路和信号处理控制电路,所述第一插板包括EMC滤波整流电路、LED驱动电路、LED驱动控制电路和LED检测电路,所述第二插板包括辅助电路,其中:所述EMC滤波整流电路的输入端连接交流电并且所述EMC滤波整流电路的输出端分别与所述恒压功率变化电路和所述恒压功率变化控制电路电性连接,所述恒压功率变化电路和所述恒压功率变化控制电路电性连接;所述辅助电路分别与所述恒压功率变化电路、所述恒压功率变化控制电路、所述LED驱动控制电路和所述信号处理控制电路电性连接;所述LED检测电路包括第一LED检测电路、第二LED检测电路、第三LED检测电路,所述LED驱动电路包括第一LED驱动电路、第二LED驱动电路和第三LED驱动电路,所述LED驱动控制电路包括第一LED驱动控制电路、第二LED驱动控制电路和第三LED驱动控制电路,其中:所述第一LED驱动电路的输出端与LED灯的B光源电性连接并且所述第一LED驱动电路的输入端与所述第一LED驱动控制电路的输出端电性连接,所述第一LED驱动电路和B光源电性连接;所述第二LED驱动电路的输出端与LED灯的R光源电性连接并且所述第二LED驱动电路的输入端与所述第二LED驱动控制电路的输出端电性连接,所述第二LED驱动电路和R光源电性连接;所述第三LED驱动电路的输出端与LED灯的G光源电性连接并且所述第三LED驱动电路的输入端与所述第三LED驱动控制电路的输出端电性连接,所述第三LED驱动电路和G光源电性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3D结构RGB丸型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信号处理控制电路包括处理器U8,所述第一LED驱动控制电路包括驱动器U5,所述第一LED驱动电路包括场效应管Q2,所述第一LED检测电路包括电阻R77、电阻R74和电阻R75,其中:所述驱动器U5的2管脚通过电阻R32与所述处理器U8的2管脚电性连接并且所述驱动器U5的3管脚通过电阻R33与所述处理器U8的1管脚电性连接;所述驱动器U5的8管脚通过电阻R59与所述场效应管Q2的栅极电性连接并且所述场效应管Q2的漏极通过电感L2与LED灯的B光源电性连接;LED灯的B光源依次通过所述电阻R77、所述电阻R74和所述电阻R75接地,所述电阻R75的两端并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金炜方洁苗杨武陈杰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榆阳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