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改良吸痰收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5610281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16 15:3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改良吸痰收集装置,至少包括痰液收集单元,痰液收集单元的两端之间设有用于阻隔痰液飞溅的连接部分。连接部分包括与痰液收集单元竖向上端接触的第一连接端和与痰液收集单元竖向下端接触的第二连接端,第一连接端为斜向端口,斜向端口的切面与痰液收集单元竖向上端的轴线相交并形成第一角度。本发明专利技术设置的连接部分将痰液收集单元的上下两端隔开,上端的第一连接端用于防止对痰液标本进行收集时,由于吸引口与收集口的距离过近,痰液直接从收集后被吸引至吸引口,进入吸引器,导致痰液留取失败的问题。竖向下端的第二连接端增大痰液收集单元的容量,并且调整由于连接部分的非圆形横截面带来的重心偏离的问题。部分的非圆形横截面带来的重心偏离的问题。部分的非圆形横截面带来的重心偏离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改良吸痰收集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尤其涉及一种改良吸痰收集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吸痰器是急救室防治病人呼吸道阻塞、抢救窒息所不可缺少的重要工具。但目前的吸痰器主要将痰储存在痰液收集器内部,现有的痰液收集器结构比较单一,由于痰具有黏附性,容易黏附在痰液收集器内壁上,清理比较繁琐,同时痰液容易产生倒吸,影响吸痰器的正常使用。现有技术常采用圆柱形的痰液收集器以对患者吸引处的痰液标本进行收集,但是该收集器在使用过程中容易倾倒,导致痰液从吸引口中直接被吸走。现使用的痰液收集器为圆柱状,上下宽度一样,上层盖有一长管与短管,长管连接吸痰管,短管连接吸引器。因现有痰液收集器,上下宽度一样,操作时痰液容易从短管直接吸引到吸引器中,导致痰液留取失败。因此,需要一种能够防止痰液标本被吸引口吸走的吸痰收集装置。
[0003]中国专利申请CN106964000B公开了一种痰液收集管快速收管装置,属于呼吸科医疗器械领域。它解决了现有痰液收集管吸痰结束后会引起污染的问题。该痰液收集管快速收管装置,包括管体,管口上固定套有管盖,管盖包括盖套和盖板,盖板上分别设有进气口和出气口,还包括吸痰管和抽气管,吸痰管后端管口穿过进气口,抽气管后端管口穿过出气口,盖板顶面固定有插套,插套顶部具有插孔,还包括连接形成十字形的插杆和套杆,套杆两端固定有连接套,连接套上具有连接孔,两个连接套分别套在吸痰管和抽气管上,且插杆底端插在插孔上。该专利能在吸痰完毕后快速收集吸痰管和抽气管,以避免引起接触感染,且对应的使用方法操作便捷。
[0004]中国专利申请CN106955380B公开了一种带卷管机构的痰液收集管及其使用方法,属于呼吸科医疗器械领域。它解决了现有痰液收集管在吸痰完毕后容易引起污染的问题。该带卷管机构的痰液收集管包括管体,管口上固定管盖,管盖包括盖套和盖板,盖板上设有进气口和出气口,还包括吸痰管和抽气管,吸痰管后端活动穿过进气口,抽气管后端穿过出气口,盖板中心位置设有轴孔,还包括杆状卷管杆,卷管杆活动穿设在轴孔内,且卷管杆与管体同轴设置,卷管杆底端与管体底部相抵,且吸痰管后端固定在卷管杆靠近底端的杆壁上,且卷管杆能围绕管体轴线旋转,并拉动吸痰管进入管体内,并使吸痰管卷绕在卷管杆上。该专利能在吸痰完毕后,快速收纳固定吸痰管,避免引起接触感染。
[0005]上述两个专利的缺陷在于:使用吸痰器的患者大部分或全部时间都处于躺卧状态而不是站立状态,在患者处于躺卧状态的情况下,存在痰液以一定角度反流并进入插管的风险,上述专利未考虑其痰液回流的风险,导致患者有发生呼吸困难的可能,危害患者的生命。
[0006]中国专利申请CN113018525B公开了一种可计量多功能安全型密闭式吸痰装置,该吸痰装置通过在位于呼吸机接口和冲洗管之间的呼吸管上安装了防误吸阀门,在使用时通过旋转外盘和内盘实现打开和闭合功能,并在冲洗管上安装了自闭式阀门,通过控制自闭式阀门的夹子的夹紧和松开可控制冲洗管内的冲洗液流入和停止,在负压吸引阀门和负压
吸引连接口之间安装了痰液计量收集器,痰液计量收集器可通过旋转瓶身和瓶盖的相对位置实现收集痰液的功能,并具有计量功能,该专利解决了冲洗吸痰管时冲洗液进入病患气道和医护人员因疏忽,忘记关闭冲洗液的阀门而造成的潜在风险,并方便了医护人员对痰液进行准确计量、便捷留取痰液标本,减少因密闭式吸痰装置对呼吸机治疗影响。该专利的缺陷在于:需要在吸痰装置上额外设置防误吸阀门、自闭式阀门、痰液计量收集器和控制面板等装置,使得吸痰装置结构复杂笨重,难以移动,并且成本较高,不适合外出急诊及家庭应急之用。
[0007]此外,一方面由于对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存在差异;另一方面由于专利技术人做出本专利技术时研究了大量文献和专利,但篇幅所限并未详细罗列所有的细节与内容,然而这绝非本专利技术不具备这些现有技术的特征,相反本专利技术已经具备现有技术的所有特征,而且申请人保留在
技术介绍
中增加相关现有技术之权利。

技术实现思路

[0008]现有技术常采用圆柱形的痰液收集器以对患者吸引处的痰液标本进行收集,但是该收集器在使用过程中容易倾倒,导致痰液从吸引口中直接被吸走。现使用的痰液收集器为圆柱状,上下宽度一样,上层盖有一长管与短管,长管连接吸痰管,短管连接吸引器。因现有痰液收集器,上下宽度一样,操作时痰液容易从短管直接吸引到吸引器中,导致痰液留取失败。此外,许多吸痰器都是基于压力传感器或通过泄漏阀调节自身的负压。在使用压力传感器的情况下,吸痰器需要额外装设传感器和控制板,因此成本很高,并且难以防止从患者体内排出并包含在装置中的痰液回流和/或被吸引入气泵中。
[0009]针对现有技术之不足,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改良吸痰收集装置,至少包括痰液收集单元。所述痰液收集单元的两端之间设有用于阻隔痰液飞溅的连接部分。所述连接部分是以从两端的圆形横截面过渡为非圆形横截面的方式设置的,所述连接部分包括与痰液收集单元竖向上端接触的第一连接端和与痰液收集单元竖向下端接触的第二连接端,所述第一连接端为斜向端口,所述斜向端口的切面与痰液收集单元竖向上端的轴线相交并形成第一角度,所述第二连接端与痰液收集单元竖向下端平滑过渡。
[0010]根据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痰液收集单元用于患者的痰液储存,其竖向上端设有插管口和吸引口。其中,所述插管口的插管以长管的方式进入到所述痰液收集单元中,并且进入到所述连接部分中,以防止痰液飞溅入吸引口中。所述吸引口的吸引管以短管的方式进入到所述痰液收集单元中,并且靠近所述第一连接端的位置。
[0011]根据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第二连接端通过弧面构件平滑连接至所述痰液收集单元竖向下端,弧面构件能够调整所述痰液收集单元的重心保持在自身轴线上,以增加所述痰液收集单元的稳定性。在设有非圆形横截面的连接部分的情况下,痰液收集单元的重心不可避免地偏移,对此通过第二连接端的平滑过渡去调整重心,使其保持平衡。
[0012]根据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在发出吸引力的气泵和吸引口之间还设有用于负压调节的负压平衡模块。所述负压平衡模块包括平滑件和平滑腔。所述平衡腔的第一端与外界连通,所述平衡腔的第二端形成位于平衡腔中心轴线上的气孔。所述平衡件通过所述平衡腔的第一端插入平衡腔内,并且通过螺纹拧紧。其中,处于负压保持状态时,平衡阀门通过压簧推压力推压,使得所述平衡阀门的环形凸起和所述平衡腔的内壁面气密贴合以关闭流
气孔与外界连通的空间。处于负压释放状态时,所述平衡阀门克服压簧的作用力朝向平衡件移动,从而使环形凸起和内壁面与外界连通。气泵吸引痰液时的最大负压通过负压平衡模块保持在恒定的值。这是因为负压平衡模块中的负压克服了压簧的推压力,平衡阀门被推到到负压释放位置,使得大气从气孔流入负压平衡模块。负压平衡模块中的负压降低,从而使压簧的推压力克服了负压以进行负压调节。平衡阀门被移位到负压保持的位置,以反复增加负压。
[0013]根据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压簧的推压力能够通过调节所述平衡件拧入所述平衡腔的程度的方式来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改良吸痰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至少包括痰液收集单元(1),所述痰液收集单元(1)的两端之间设有用于阻隔痰液飞溅的连接部分(2),所述连接部分(2)是以从两端的圆形横截面过渡为非圆形横截面的方式设置的,所述连接部分(2)包括与痰液收集单元(1)竖向上端接触的第一连接端(3)和与痰液收集单元(1)竖向下端接触的第二连接端(4),所述第一连接端(3)为斜向端口,所述斜向端口的切面与痰液收集单元(1)竖向上端的轴线相交并形成第一角度,所述第二连接端(4)与痰液收集单元(1)竖向下端平滑过渡。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良吸痰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痰液收集单元(1)用于患者的痰液储存,其竖向上端设有插管口(7)和吸引口(8),其中,所述插管口(7)的插管以长管的方式进入到所述痰液收集单元(1)中,并且进入到所述连接部分(2)中,以防止痰液飞溅入吸引口(8)中,所述吸引口(8)的吸引管(5)以短管的方式进入到所述痰液收集单元(1)中,并且靠近所述第一连接端(3)的位置。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改良吸痰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连接端(4)通过弧面构件平滑连接至所述痰液收集单元(1)竖向下端,弧面构件能够调整所述痰液收集单元(1)的重心保持在自身轴线上,以增加所述痰液收集单元(1)的稳定性。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改良吸痰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发出吸引力的气泵和吸引口(8)之间还设有用于负压调节的负压平衡模块(9),所述负压平衡模块(9)包括平滑件和平滑腔,所述平衡腔(11)的第一端(12)与外界连通,所述平衡腔(11)的第二端(13)形成位于平衡腔(11)中心轴线上的气孔(14),所述平衡件(10)通过所述平衡腔(11)的第一端(12)插入平衡腔(11)内,并且通过螺纹拧紧,其中,处于负压保持状态时,平衡阀门(16)通过压簧(15)推压力推压,使得所述平衡阀门(16)的环形凸起(20)和所述平衡腔(11)的内壁面(21)气密贴合以关闭流气孔(14)与外界连通的空间,处于负压释放状态时,所述平衡阀门(16)克服压簧(15)的作用力朝向平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伟华
申请(专利权)人: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