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外墙转角防渗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609808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16 15:33
本申请涉及一种外墙转角防渗结构,应用在建筑防水的领域,其包括墙体和顶板,墙体与顶板之间形成转角,顶板上铺设有挡水板,挡水板的侧壁上固定有导流板,导流板置于转角处,且导流板朝向远离挡水板的方向延伸,导流板远离挡水板的一侧高度低于导流板靠近挡水板的一侧;顶板上设有冲洗机构,冲洗机构包括蓄水组件和排水组件,蓄水组件设置在顶板上,排水组件连通在蓄水组件上,且排水组件朝向导流板的方向设置。本申请具有提升墙体、顶板及转角防渗性能的效果。渗性能的效果。渗性能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外墙转角防渗结构


[0001]本申请涉及建筑防水的
,尤其是涉及一种外墙转角防渗结构。

技术介绍

[0002]围护建筑物,使之形成室内、室外的分界构件称为外墙。它的功能有:承担一定荷载、遮挡风雨、保温隔热、防止噪音、防火安全等。
[0003]公告号为CN215290779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外墙转角防渗结构,其包括墙体和房屋顶板,墙体与房屋顶板之间形成转角,房屋顶板上设置有挡水组件,挡水组件包括倾斜设置的挡水板,挡水板的底部设置有多个用于支撑挡水板的支架,支架与挡水板之间设置有多个锁定件,支架通过多个紧固螺杆件安装在房屋顶板上,墙体的外侧依次设置有找平层、防水层以及防护层。
[0004]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专利技术人发现该外墙转角防渗结构依靠挡水板对雨水进行阻拦,但雨水积留在房屋顶板上时会下渗至房屋顶板内,且雨水流下时会对转角及墙体产生冲刷,易产生渗漏。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改善积留在顶板上的雨水会引发渗漏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外墙转角防渗结构。
[0006]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外墙转角防渗结构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0007]一种外墙转角防渗结构,包括墙体和顶板,墙体与顶板之间形成转角,所述顶板上铺设有挡水板,所述挡水板的侧壁上固定有导流板,所述导流板置于所述转角处,且所述导流板朝向远离所述挡水板的方向延伸,所述导流板远离所述挡水板的一侧高度低于所述导流板靠近所述挡水板的一侧;
[0008]所述顶板上设有冲洗机构,所述冲洗机构包括蓄水组件和排水组件,所述蓄水组件设置在所述顶板上,所述排水组件连通在所述蓄水组件上,且所述排水组件朝向所述导流板的方向设置。
[000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挡水板铺设在顶板上对顶板进行防渗,导流板位于转角处,且导流板与墙体之间呈锐角,因此导流板可对水流进行引导,使得雨水经由导流板流下,相较于雨水直接由顶板经过转角顺延墙体流下,这可降低雨水对转角及墙体产生冲刷而产生渗漏的可能性。顶板上设有由蓄水组件与排水组件组成的冲洗机构,蓄水组件对雨水进行收集,而后积蓄的雨水由排水组件排出,可对顶板进行冲洗,冲出的雨水与积留的雨水形成水流一并由导流板流下,有助于减少雨水积留在顶板上产生渗漏的情况。
[0010]可选的,所述蓄水组件包括若干集雨盘,所述集雨盘通过支架固定在所述顶板上,所述集雨盘上沿周缘环绕固定有挡水环,所述集雨盘与所述排水组件相连通。
[00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集雨盘对雨水进行承接,减少了雨水落在顶板上的水量,降低了雨水侵蚀顶板的可能性,而挡水环则对雨水进行阻拦,使得雨水得以积蓄在集雨盘
内,雨水经汇集后水量充足,由排水组件排除后可形成冲击水流,从而对积留在顶板上的雨水进行冲刷。
[0012]可选的,相邻所述蓄水组件之间连通有连接管,所述连接管连通在所述挡水环上。
[00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相邻的蓄水组件之间连通连接管,当相邻的集雨盘中积蓄的雨水量存在差异时,雨水可通过连接管由水量较多的集雨盘流至水量较少的集雨盘,以降低雨水漫出挡水环的可能性。同时连接管使得若干集雨盘的水量较为平均,可对顶板进行均匀的冲刷。
[0014]可选的,所述挡水环背向所述集雨盘的一侧固定有防护网,所述防护网的外缘环绕固定在所述挡水环上,所述防护网的高度由中部朝向四周逐渐降低。
[00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防护网固定在挡水环上,当雨水下落时,雨水可穿过防护网的网眼落入集雨盘内,而落叶、塑料袋等异物受到防护网的拦截,可减少异物进入集雨盘内而阻塞排水组件的情况。
[0016]可选的,所述排水组件包括出水管和出水座,所述出水管连接在所述集雨盘背向所述挡水环的一侧,所述集雨盘的中部开设有出水口,所述出水管连通在所述出水口与所述出水座之间;
[0017]所述出水座固定在所述顶板上,所述出水座的侧壁上开设有排水槽,所述排水槽位于所述出水座与所述顶板的连接处,所述排水槽朝向所述导流板设置。
[00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集雨盘中的雨水由出水口流出,经由出水管流入出水座内,雨水在出水管内下落时受重力作用进行加速,从而涌入出水座内,出水座对水流的方向进行引导,使得水流由排水槽排出并朝导流板的方向进行冲刷,从而将顶板及转角处的雨水冲至导流板上。
[0019]可选的,所述出水座内通过支架安装有叶轮,所述叶轮置于所述出水管与所述出水座的连通处,所述叶轮上固定有毛刷,所述叶轮的外缘与所述顶板相切。
[00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雨水由出水口流入出水座时对叶轮形成冲击,叶轮在出水座内进行旋转,叶轮的叶片驱动毛刷对出水座的内壁进行刮扫,毛刷可将沉积在出水座内的尘土由排水槽扫出,以降低尘土积留在出水座内影响冲洗效果的可能性。
[0021]可选的,所述墙体上沿高度方向均布有若干挡板,所述挡板靠近所述墙体的一端高于远离所述墙体的一端。
[00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挡板对沿导流板流下的雨水及降下的雨水进行引导,使得沿导流板流下的雨水及降下的雨水沿挡板流下,减少了雨水流经或附着于墙体上而产生渗漏的情况。
[0023]可选的,所述挡板上开设有导引槽,所述导引槽由靠近所述墙体的一端延伸至远离所述墙体的一端。
[002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导引槽对挡板上的雨水进行汇集及引导,使得雨水沿导引槽流出挡板,减少雨水在挡板上流下时泼洒至墙体上而产生渗漏的情况。
[0025]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0026]1、挡水板铺设在顶板上对顶板进行防渗,导流板位于转角处,且导流板与墙体之间呈锐角,因此导流板可对水流进行引导,使得雨水经由导流板流下,相较于雨水直接由顶板经过转角顺延墙体流下,这可降低雨水对转角及墙体产生冲刷而产生渗漏的可能性。顶
板上设有由蓄水组件与排水组件组成的冲洗机构,蓄水组件对雨水进行收集,而后积蓄的雨水由排水组件排出,可对顶板进行冲洗,冲出的雨水与积留的雨水形成水流一并由导流板流下,有助于减少雨水积留在顶板上产生渗漏的情况;
[0027]2、集雨盘对雨水进行承接,减少了雨水落在顶板上的水量,降低了雨水侵蚀顶板的可能性,而挡水环则对雨水进行阻拦,使得雨水得以积蓄在集雨盘内,雨水经汇集后水量充足,由排水组件排除后可形成冲击水流,从而对积留在顶板上的雨水进行冲刷;
[0028]3、集雨盘中的雨水由出水口流出,经由出水管流入出水座内,雨水在出水管内下落时受重力作用进行加速,从而涌入出水座内,出水座对水流的方向进行引导,使得水流由排水槽排出并朝导流板的方向进行冲刷,从而将顶板及转角处的雨水冲至导流板上。
附图说明
[0029]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中外墙转角防渗结构的示意图。
[0030]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中冲洗机构的剖视图。
[0031]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中A部分的放大图。
[0032]附图标记:1、墙体;2、顶板;3、转角;4、挡水板;5、导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外墙转角防渗结构,包括墙体(1)和顶板(2),墙体(1)与顶板(2)之间形成转角(3),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板(2)上铺设有挡水板(4),所述挡水板(4)的侧壁上固定有导流板(5),所述导流板(5)置于所述转角(3)处,且所述导流板(5)朝向远离所述挡水板(4)的方向延伸,所述导流板(5)远离所述挡水板(4)的一侧高度低于所述导流板(5)靠近所述挡水板(4)的一侧;所述顶板(2)上设有冲洗机构(6),所述冲洗机构(6)包括蓄水组件(61)和排水组件(62),所述蓄水组件(61)设置在所述顶板(2)上,所述排水组件(62)连通在所述蓄水组件(61)上,且所述排水组件(62)朝向所述导流板(5)的方向设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外墙转角防渗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蓄水组件(61)包括若干集雨盘(611),所述集雨盘(611)通过支架固定在所述顶板(2)上,所述集雨盘(611)上沿周缘环绕固定有挡水环(612),所述集雨盘(611)与所述排水组件(62)相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外墙转角防渗结构,其特征在于:相邻所述蓄水组件(61)之间连通有连接管(7),所述连接管(7)连通在所述挡水环(612)上。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外墙转角防渗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水环(612)背向所述集雨盘(611)的一侧固定有防护网(8),所述防护网(8)的外缘环绕固定在所述挡水环(612)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祝飞飞赵明发秦越任良琨戴鹏
申请(专利权)人:东晟兴诚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