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活性炭吸附和再生循环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5608592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16 15:3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废气净化处理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活性炭吸附和再生循环系统,包括喷淋塔、水电解组件、预处理组件、催化燃烧炉、活性炭箱、再生循环装置、进气管、排气管和水流管,进气管和排气管分别与喷淋塔连通,并分别位于喷淋塔的外表壁,且排气管高于进气管,水流管与喷淋塔连通,并位于喷淋塔的下端,水电解组件与水流管远离喷淋塔的一端连通,预处理组件与排气管的另一端连通,活性炭箱与预处理组件管道连接,再生循环装置与活性炭箱管道连接,催化燃烧炉与活性炭箱管道连接。以上系统的设置,可以避免对活性炭的频繁更换,进而降低了废气处理的成本,同时增加了排放的效率。同时增加了排放的效率。同时增加了排放的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活性炭吸附和再生循环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废气净化处理
,尤其涉及一种活性炭吸附和再生循环系统。

技术介绍

[0002]目前,为了保护环境,达到废气的排放的要求,需要使用废气处理系统对废气进行处理,待处理达标后才能对其气体进行排放,传统的废气净化系统采用净化塔进行进化,其中采用的化学试剂在净化后,对其复原和添加化学试剂会导致净化成本增高。
[0003]现有技术中,通过使用活性炭吸附的方式对废气中的有害物质进行吸附,并且活性炭价格较为低廉,便于更换,并且使用周期较长,以此可以降低废气处理的成本。
[0004]但是现有技术中,在废气量大的工厂之中,活性炭同样需要频繁进行更换,导致增添成本和降低了排放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活性炭吸附和再生循环系统,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在废气量大的工厂之中,活性炭同样需要频繁进行更换,导致增添成本和降低了排放效率的技术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一种活性炭吸附和再生循环系统,包括喷淋塔、水电解组件、预处理组件、催化燃烧炉、活性炭箱、再生循环装置、进气管、排气管和水流管,所述进气管和所述排气管分别与所述喷淋塔连通,并分别位于所述喷淋塔的外表壁,且所述排气管高于所述进气管,所述水流管与所述喷淋塔连通,并位于所述喷淋塔的下端,所述水电解组件与所述水流管远离所述喷淋塔的一端连通,所述预处理组件与所述排气管的另一端连通,所述活性炭箱与所述预处理组件管道连接,再生循环装置与所述活性炭箱管道连接,所述催化燃烧炉与所述活性炭箱管道连接。
[0007]其中,所述再生循环装置包括制氮单元和新风换热组件,所述新风换热组件与所述活性炭箱管道连接,所述制氮单元与所述新风换热组件管道连接。
[0008]其中,所述再生循环装置包括真空组件、第一电炉丝和第二电炉丝,所述真空组件与所述活性炭箱管道连接,所述第一电炉丝和所述第二电炉丝分别设置于所述活性炭箱的内部。
[0009]其中,所述活性炭箱包括第一箱体、第二箱体、电控阀门和三向管,所述第二箱体设置于所述第一箱体的上方,所述电控阀门的数量为多个,每个所述电控阀门分别与所述第一箱体和所述第二箱体的外表壁,所述三向管的数量为四个,每个所述三向管分别与每两个所述电控阀门连通,且其中三个所述三向管的另一端分别与对应的所述再生循环装置、预处理组件和催化燃烧炉管道连接。
[0010]其中,所述喷淋塔包括塔体、翅片和雾状喷嘴,所述塔体分别与所述进气管和所述排气管连通,所述翅片的数量为多块,每块所述翅片分别与所述塔体固定连接,并分别位于所述塔体的内部,所述雾状喷嘴的数量为多个,每个所述雾状喷嘴分别与所述塔体固定连
接,并分别位于所述塔体的内部。
[0011]其中,所述喷淋塔还包括第一环体、第二环体和支杆,所述第一环体与所述塔体固定连接,并套设于所述塔体的外表壁,所述支杆的数量为多个,每根所述支杆分别与所述第一环体固定连接,并分别位于所述第一环体的下端,所述第二环体与多根所述支杆固定连接,并分别位于所述支杆的另一端。
[0012]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活性炭吸附和再生循环系统,将废气通过所述进气管进入至所述喷淋塔之中,废气通过所述喷淋塔的清洗,将灰尘与悬浮颗粒进行清洗,进而由所述排气管进入至所述预处理组件之中对废气进行预处理,从而再次进入至所述活性炭箱之中,通过所述活性炭箱对废气进行吸附,将废气中的有害物质吸附至活性炭上,待吸附后将气体排出,所述喷淋塔喷淋后的溶液通过所述水流管进入至所述电水解组件之中,对喷淋的溶液进行电解处理,在所述活性炭箱吸附一定程度后,通过所述再生循环装置对活性炭的活性进行再生,以上系统的设置,可以避免对活性炭的频繁更换,进而降低了废气处理的成本,同时增加了排放的效率。
附图说明
[0013]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4]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例的正视图。
[0016]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例的喷淋塔的内部结构剖视图。
[0017]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5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二实施例的活性炭箱的内部结构剖视图。
[0019]图6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20]101

水电解组件、102

预处理组件、103

催化燃烧炉、104

进气管、105

排气管、106

水流管、107

制氮单元、108

新风换热组件、109

第一箱体、110

第二箱体、111

电控阀门、112

三向管、113

塔体、114

翅片、115

雾状喷嘴、116

第一环体、117

第二环体、118

支杆、201

真空组件、202

第一电炉丝、203

第二电炉丝、301

VOCs检测器、302

PLC控制器。
具体实施方式
[0021]本申请第一实施例为:
[0022]请参阅图1至图3,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活性炭吸附和再生循环系统:包括喷淋塔、水电解组件101、预处理组件102、催化燃烧炉103、活性炭箱、再生循环装置、进气管104、排气管105和水流管106,所述进气管104和所述排气管105分别与所述喷淋塔连通,并分别位于所述喷淋塔的外表壁,且所述排气管105高于所述进气管104,所述水流管106与所述喷淋塔连通,并位于所述喷淋塔的下端,所述水电解组件101与所述水流管106远离所述喷淋塔的一端连通,所述预处理组件102与所述排气管105的另一端连通,所述活性炭箱与所述预处理组件102管道连接,再生循环装置与所述活性炭箱管道连接,所述催化燃烧炉103与所述活
性炭箱管道连接。
[0023]所述再生循环装置包括制氮单元107和新风换热组件108,所述新风换热组件108与所述活性炭箱管道连接,所述制氮单元107与所述新风换热组件108管道连接。
[0024]所述活性炭箱包括第一箱体109、第二箱体110、电控阀门111和三向管112,所述第二箱体110设置于所述第一箱体109的上方,所述电控阀门111的数量为多个,每个所述电控阀门111分别与所述第一箱体109和所述第二箱体110的外表壁,所述三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活性炭吸附和再生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喷淋塔、水电解组件、预处理组件、催化燃烧炉、活性炭箱、再生循环装置、进气管、排气管和水流管,所述进气管和所述排气管分别与所述喷淋塔连通,并分别位于所述喷淋塔的外表壁,且所述排气管高于所述进气管,所述水流管与所述喷淋塔连通,并位于所述喷淋塔的下端,所述水电解组件与所述水流管远离所述喷淋塔的一端连通,所述预处理组件与所述排气管的另一端连通,所述活性炭箱与所述预处理组件管道连接,再生循环装置与所述活性炭箱管道连接,所述催化燃烧炉与所述活性炭箱管道连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活性炭吸附和再生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再生循环装置包括制氮单元和新风换热组件,所述新风换热组件与所述活性炭箱管道连接,所述制氮单元与所述新风换热组件管道连接。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活性炭吸附和再生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再生循环装置包括真空组件、第一电炉丝和第二电炉丝,所述真空组件与所述活性炭箱管道连接,所述第一电炉丝和所述第二电炉丝分别设置于所述活性炭箱的内部。4.如权利要求2或3中任一项所述的一种活性炭吸附和再生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白扬张野陈玉林徐沙沙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誉鼎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