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多雷达视频去除隧道中多径虚假目标的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道路交通
,尤其是涉及基于多雷达视频去除隧道中多径虚假目标的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在复杂隧道环境下,单个传感器通常只能获得被检测目标的部分特征,难以满足车辆目标检测的复合要求。同时隧道中存在较多的强反射体,如图1所示,单个信源的信号受隧道墙壁、隧道顶部/底部等影响,会以多条路径传播到达接收天线,并产生多径目标,从而对正常的目标检测形成干扰。多径目标通常具有与真实目标类似的回波特征,一般使用信号处理方法难以剔除。
[0003]目前为了减少多径效应,雷达系统通常要求其监视场景中的强反射体尽量少,同时在满足雷达系统测量指标的前提下尽量减小发射功率,以减弱被多次散射的信号强度,达到减少多径的目的。但是该类方法只能有效减少多径目标的产生,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多径目标干扰问题,对于已经产生的多径目标无法进行有效的消除,同时也限制了雷达的适用性,降低了雷达的探测性能。
[0004]专利CN109375208A提出了隧道内基于多径利用毫米波雷达的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基于多雷达视频去除隧道中多径虚假目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S1、单雷达视频数据关联:在隧道入口外架设一部雷达和一部相机,且探测方向朝向隧道外;车辆由远处驶向隧道中,将相机抓拍到的车辆特征信息和雷达航迹信息进行匹配叠加,并针对每一个车辆目标产生唯一的航迹ID;S2、多雷达相邻重叠区域目标匹配:多雷达间的探测方向相同且相邻雷达间存在重叠区域,通过重叠区域进行上一雷达车辆目标和当前雷达所有目标的匹配,得出当前雷达的真实目标,并将航迹ID及车辆特征信息进行续接;S3、非重叠区域雷达多径目标滤除:判断每一个目标上是否有车辆特征信息,若没有则为多径目标,将其滤除,得到最终的目标检测结果。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多雷达视频去除隧道中多径虚假目标的方法,其特征在于,S1步骤的具体过程包括:S11、雷达通过Socket套接字接收雷达数据,并根据通信协议解析得到车辆目标的航迹信息,包括纵向和横向距离、车道号、纵向和横向速度、唯一ID;S12、相机获取每辆车的车辆特征信息,包括车牌、车型、车辆颜色;S13、根据相机的抓拍时间去遍历雷达数据的时间,若时间差小于时间阈值,则对两个数据的车道号进行比对;若车道号相同,则计算雷达数据中车辆所处距离和相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林让,路林伟,廖桂生,罗丰,尹应增,安怡,余逸婷,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杭州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