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向散热式油冷轴承座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606453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16 15:2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双向散热式油冷轴承座,包括座体和用于插入外界待检测轴承轴孔处的芯轴,所述座体上设置有支承套环,所述支承套环中心处开设有供外界待检测轴承容置的容置孔,所述容置孔内周壁面为用于与外界待检测轴承外圈外周壁相贴合的接触面,所述支承套环上设置有用于在外界待检测轴承高速运转时吸收并分散轴承外圈散至支承套环上的部分热量的散热件,所述支承套环上还设置有用于向外界待检测轴承内部补充润滑油脂的补油件,所述座体上设置有用于封闭容置孔的封闭件。本发明专利技术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缺少一种具有散热且润滑补充的轴承高速重载检测工装的问题。轴承高速重载检测工装的问题。轴承高速重载检测工装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双向散热式油冷轴承座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轴承工装
,具体为一种双向散热式油冷轴承座。

技术介绍

[0002]轴承是当代机械设备中一种重要零部件。它的主要功能是支撑机械旋转体,降低其运动过程中的摩擦系数,并保证其回转精度,每个轴承在实际生产售卖前均需要对其进行高速重载检测,而现有技术中具备对轴承进行高速重载检测的检测工装,但这类工装其并不具备散热功能,而温度和润滑是影响轴承提高转速的主要因素,因此现有的检测工装所检测出来的数据会受到温度和润滑影响导致数据精度出现偏差。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现有技术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双向散热式油冷轴承座,为解决现有技术中缺少一种具有散热且润滑补充的轴承高速重载检测工装的问题。
[0004]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双向散热式油冷轴承座,包括座体和用于插入外界待检测轴承轴孔处的芯轴,所述座体上设置有支承套环,所述支承套环中心处开设有供外界待检测轴承容置的容置孔,所述容置孔内周壁面为用于与外界待检测轴承外圈外周壁相贴合的接触面,所述支承套环上设置有用于在外界待检测轴承高速运转时吸收并分散轴承外圈散至支承套环上的部分热量的散热件,所述支承套环上还设置有用于向外界待检测轴承内部补充润滑油脂的补油件,所述座体上设置有用于封闭容置孔的封闭件。
[0005]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有益的是:操作人员将待检测轴承放置在容置孔中,再通过芯轴与待检测轴承轴孔连接,而后将封闭件封住容置孔,使得待检测轴承不会脱离容置孔,且润滑油也不会从容置孔泄漏出去,确保轴承的正常运转;当待检测轴承放置好后操作人员需要对其进行检测,在检测时轴承会高速运转并产生大量热量,部分热量会传递至支承套环上,该热量会加速润滑油脂的消耗并影响轴承高速运转速率,且润滑油的快速消耗导致轴承内部油脂消耗殆尽,使得轴承容易发生干转现象,而上述技术中散热件的设置能够在待检测轴承高速运转时吸收和分散支承套环上的热量,进而避免热量集中导致润滑油的快速消耗,同时还能避免过量的热量集中影响轴承在高速重载下的运转效率,进而影响检测精度,上述技术中补油件的设置还能向待检测轴承内部进行油脂补充,进而避免轴承内部油脂过量消耗导致轴承出现干转现象;上述技术的设置能够最大限度的减少热量集中对轴承高速运转速率的影响,进而确保检测精准度。
[0006]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所述支承套环外周壁上环向开设有散热槽,所述散热槽中套设有散热环,所述散热环中空开设有散热腔,所述散热腔中填充有冷却液,所述散热环即为散热件。
[0007]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有益的是:散热腔中填充有冷却液,在轴承高速运转所发散的大量热量传递至支承套环上时,冷却液能够得以消耗并吸收部分热量,进而避免待检测轴承中的热量集中。
[0008]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所述支承套环侧壁上设置有用于与外界输液箱连通的冷却液入嘴和用于与外界输液箱连通的冷却液出嘴,所述冷却液入嘴和冷却液出嘴均与散热腔连通设置。
[0009]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有益的是:支承套环上的冷却液出嘴和冷却液入嘴均与外界输液箱连通,使得外界输液箱能够持续向散热腔中填充冷却液,避免冷却液过量消耗导致无法分散和吸收轴承高速运转时所产生的热量,同时现有技术中的输液箱其自带泵体,使得输出的冷却液能够自带压力,进而使得输出的冷却液能够在散热腔中快速流动,进而加快热量的吸收和分散。
[0010]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所述补油件包括用于与外界输油箱连通的润滑油入嘴,所述容置孔内周壁中心处开设有通孔,所述支承套环对应通孔位置设置有输油管路,所述输油管路与润滑油入嘴连通设置。
[0011]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有益的是:润滑油入嘴与外界输油箱连通,当轴承进行高速重载检测时,外界输油箱启动并将润滑油通过润滑油入嘴传输到输油管路中,再通过通孔将润滑油补充进容置孔中,进而实现对待检测轴承的润滑,避免轴承在高速重载检测时因油脂耗尽而出现干转现象。
[0012]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所述通孔上设置有输油杆,所述输油杆上开设有与输油管路连通的输油槽,所述输油杆外周壁上开设有用于将输油槽内润滑油喷涂至外界待检测轴承内部的喷嘴,所述喷嘴与输油槽连通设置。
[0013]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有益的是:当润滑油脂从输油箱过渡到输油管路后,润滑油会进入到输油槽中,又因输油箱自带泵体,使得润滑油脂会高速通过喷嘴喷射到待检测轴承内部,即将油脂喷涂在滚动体上,使得轴承高速运转不会受到影响。
[0014]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所述座体底部上开设有与外界输油箱连通的润滑油出嘴,所述支承套环对应润滑油出嘴位置开设有与润滑油出嘴连通的回油孔,所述回油孔开设至容置孔内周壁上。
[0015]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有益的是:当轴承高速运转时多余油脂会因轴承的高速运转而传递至容置孔内周壁上,多余的油脂会顺着容置孔内周壁流向回油孔中,而后回流至输油箱中,进而实现润滑油脂的循环利用。
[0016]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所述封闭件包括套设在芯轴上的两个封闭环,两个所述封闭环居于容置孔中且居于容置孔开孔处两侧,两个所述封闭环内周壁均与芯轴外周壁贴合设置,两个所述封闭环外周壁均与容置孔内周壁贴合设置。
[0017]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有益的是:封闭环内周壁与芯轴外周壁贴合设置,封闭环外周壁与容置孔内周壁贴合设置,使得润滑油脂不会大量的外泄出去,进而减少油脂的损耗。
[0018]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设置:所述座体上开设有若干散热孔。
[0019]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有益的是:散热孔的设置进一步的加强了座体的散热性能,进而减少座体的应力集中。
附图说明
[0020]图1为本专利技术三维视图;
[0021]图2为本专利技术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2]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双向散热式油冷轴承座,包括座体1和用于插入外界待检测轴承6轴孔处的芯轴11,所述座体1上设置有支承套环2,所述支承套环2中心处开设有供外界待检测轴承6容置的容置孔21,所述容置孔21内周壁面为用于与外界待检测轴承6外圈外周壁相贴合的接触面,所述支承套环2上设置有用于在外界待检测轴承6高速运转时吸收并分散轴承外圈散至支承套环2上的部分热量的散热件,所述支承套环2上还设置有用于向外界待检测轴承6内部补充润滑油脂的补油件,所述座体1上设置有用于封闭容置孔21的封闭件,所述支承套环2外周壁上环向开设有散热槽,所述散热槽中套设有散热环3,所述散热环3中空开设有散热腔31,所述散热腔31中填充有冷却液,所述散热环3即为散热件,所述支承套环2侧壁上设置有用于与外界输液箱连通的冷却液入嘴33和用于与外界输液箱连通的冷却液出嘴32,所述冷却液入嘴33和冷却液出嘴32均与散热腔31连通设置,所述补油件包括用于与外界输油箱连通的润滑油入嘴4,所述容置孔21内周壁中心处开设有通孔41,所述支承套环2对应通孔41位置设置有输油管路42,所述输油管路42与润滑油入嘴4连通设置,所述通孔41上设置有输油杆43,所述输油杆43上开设有与输油管路42连通的输油槽,所述输油杆43外周壁上开设有用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向散热式油冷轴承座,其特征在于:包括座体和用于插入外界待检测轴承轴孔处的芯轴,所述座体上设置有支承套环,所述支承套环中心处开设有供外界待检测轴承容置的容置孔,所述容置孔内周壁面为用于与外界待检测轴承外圈外周壁相贴合的接触面,所述支承套环上设置有用于在外界待检测轴承高速运转时吸收并分散轴承外圈散至支承套环上的部分热量的散热件,所述支承套环上还设置有用于向外界待检测轴承内部补充润滑油脂的补油件,所述座体上设置有用于封闭容置孔的封闭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承套环外周壁上环向开设有散热槽,所述散热槽中套设有散热环,所述散热环中空开设有散热腔,所述散热腔中填充有冷却液,所述散热环即为散热件。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承套环侧壁上设置有用于与外界输液箱连通的冷却液入嘴和用于与外界输液箱连通的冷却液出嘴,所述冷却液入嘴和冷却液出嘴均与散热腔连通设置。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其特征在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亚飞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人本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