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阀杆校直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5601952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16 15:2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设于阀门配件制造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阀杆校直装置,包括机架以及设置在机架上的两组支撑轮组件、一组压轮组件、升降驱动机构、旋转驱动机构;所述支撑轮组件上设有若干相隔一定间距的第一滚轮;所述压轮组件上设有若干相隔一定间距的第二滚轮;一组压轮组件设置在两组支撑轮组件上方且位于两组支撑轮组件之间的中位线上使第二滚轮与两侧第一滚轮形成等腰三角形分布;所述升降驱动机构连接所述压轮组件用于驱动所述压轮组件靠近或远离支撑轮组件;所述旋转驱动机构与两组支撑轮组件、一组压轮组件中的一组或多组连接用于驱动转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实现自动校直,高效且人工成本低。工成本低。工成本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阀杆校直装置


[0001]本技术设于阀门配件制造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阀杆校直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阀杆为阀门中传递力矩、实现阀门开关动作的核心配件。目前阀杆的制造过程中通常包括校直流程,避免出厂的阀杆弯曲无法正常投用。现有技术中对阀杆的校直以人工捶打压制位置,耗时长、人工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缺点和不足,而提供一种阀杆校直装置。
[0004]本技术所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阀杆校直装置,包括机架以及设置在机架上的两组支撑轮组件、一组压轮组件、升降驱动机构、旋转驱动机构;
[0005]所述支撑轮组件上设有若干相隔一定间距的第一滚轮;
[0006]所述压轮组件上设有若干相隔一定间距的第二滚轮;
[0007]一组压轮组件设置在两组支撑轮组件上方且位于两组支撑轮组件之间的中位线上使第二滚轮与两侧第一滚轮形成等腰三角形分布;
[0008]所述升降驱动机构连接所述压轮组件用于驱动所述压轮组件靠近或远离支撑轮组件;
[0009]所述旋转驱动机构与两组支撑轮组件、一组压轮组件中的一组或多组连接用于驱动转动。
[0010]所述第一滚轮与第二滚轮交错设置。
[0011]所述机架上设有两组支撑轮支撑架,所述支撑轮组件包括支撑转轴,所述第一滚轮套设在支撑转轴上且与支撑转轴联动配合连接,所述支撑转轴穿过支撑轮支撑架且与支撑轮支撑架之间通过第一轴承配合。
[0012]所述支撑转轴上设有驱动轮,所述驱动轮与旋转驱动机构传动连接使旋转驱动机构可驱动驱动轮转动,所述驱动轮与支撑转轴联动配合连接,两组支撑轮组件的支撑转轴转动方向相同。
[0013]所述支撑转轴上套设有若干个第一定位隔环设置于第一滚轮、第一轴承、驱动轮之间。
[0014]所述支撑转轴为非旋转体,第一滚轮、第一轴承、驱动轮、第一定位隔环内孔均为与支撑转轴形状适配的联动孔,所述支撑转轴两端固定连接的第一固定套,所述第一固定套对中间的第一滚轮、第一轴承、驱动轮、第一定位隔环压紧形成紧配合。
[0015]所述升降驱动机构设置于支撑轮组件上方,所述升降驱动机构包括驱动杆、固定在驱动杆下端的驱动板,所述压轮组件可转动设置于驱动板下方。
[0016]所述压轮组件包括压轮转轴、第二定位隔环、第二固定套,所述驱动板下方设有限
位架,所述压轮转轴穿过限位架且与限位架之间通过第二轴承配合连接,所述压轮转轴为非旋转体,第二滚轮、第二定位隔环内孔均为与压轮转轴、形状适配的联动孔,所述第二固定套对中间的第二滚轮、第二定位隔环、第二轴承压紧形成紧配合。
[0017]所述驱动杆上端部分为螺纹结构,其外螺纹连接有调节螺母,所述调节螺母与机架限位配合。
[0018]所述升降驱动机构为液压驱动系统,所述升降驱动机构包括有液压力调节装置。
[0019]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本技术提供的阀杆校直装置,通过将阀杆放置在两组支撑轮组件之间,然后驱动压轮组件靠近支撑轮组件,以一定作用压力作用在阀杆上,第一滚轮和第二滚轮滚动起来实现自动校直,高效且人工成本低。
附图说明
[0020]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仍属于本技术的范畴。
[0021]图1为本技术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2为本技术一种实施例进行校直时压轮组件、支撑轮组件与阀杆配合的示意图;
[0023]图3为本技术一种实施例进行校直时压轮组件、撑轮组件与阀杆配合的剖视图;
[0024]图4为本技术一种实施例中支撑轮组件的剖视示意图;
[0025]图5为本技术一种实施例中压轮组件的剖视示意图;
[0026]图中,1,机架;101,支撑轮支撑架;2,支撑轮组件;201,第一滚轮;202,支撑转轴;203,驱动轮;204,第一定位隔环;205,第一固定套;206,第一轴承;3,压轮组件;301,第二滚轮;302,压轮转轴;303,第二定位隔环;304,第二固定套;305,第二轴承;4,升降驱动机构;401,驱动杆;402,驱动板;403,限位架;404,限位柱;405,调节螺母;406,液压力调节装置;5,旋转驱动机构;6,阀杆。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0028]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实施例中所有使用“第一”和“第二”的表述均是 为了区分两个相同名称非相同的实体或者非相同的参量,可见“第一”“第二
”ꢀ
仅为了表述的方便,不应理解为对本技术实施例的限定,后续实施例对此不再 一一说明。
[0029]本技术所提到的方向和位置用语,例如「上」、「下」、「前」、「后」、「左」、「右」、「内」、「外」、「顶部」、「底部」、「侧面」等,仅是参考附图的方向或位置。因此,使用的方向和位置用语是用以说明及理解本技术,而非对本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制。
[0030]一种阀杆校直装置,如图1

3所示,包括机架1以及设置在机架1上的两组支撑轮组件2、一组压轮组件3、升降驱动机构4、旋转驱动机构5;
[0031]所述支撑轮组件2上设有若干相隔一定间距的第一滚轮201;
[0032]所述压轮组件3上设有若干相隔一定间距的第二滚轮301;
[0033]一组压轮组件3设置在两组支撑轮组件2上方且位于两组支撑轮组件2之间的中位线上使第二滚轮301与两侧第一滚轮201形成等腰三角形分布;
[0034]所述升降驱动机构4连接所述压轮组件3用于驱动所述压轮组件3靠近或远离支撑轮组件2;
[0035]所述旋转驱动机构5与两组支撑轮组件2、一组压轮组件3中的一组或多组连接用于驱动转动。
[0036]进行校直时,如图2、图3所示,将阀杆6放置到两组支撑轮组件2的第一滚轮201上,启动升降驱动机构4驱动压轮组件3靠近支撑轮组件2使第二滚轮301作用在阀杆6上,启动旋转驱动机构5,使第一滚轮201、第二滚轮301、阀杆6滚动起来,进行校直,结束后,旋转驱动机构5关闭,升降驱动机构4驱动压轮组件3远离支撑轮组件2,取下阀杆6。
[0037]如图2所示,所述第一滚轮201与第二滚轮301交错设置。
[0038]如图4所示,所述机架1上设有两组支撑轮支撑架101,所述支撑轮组件2包括支撑转轴202,所述第一滚轮201套设在支撑转轴202上且与支撑转轴202联动配合连接,所述支撑转轴202穿过支撑轮支撑架101且与支撑轮支撑架101之间通过第一轴承206配合。...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阀杆校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1)以及设置在机架(1)上的两组支撑轮组件(2)、一组压轮组件(3)、升降驱动机构(4)、旋转驱动机构(5);所述支撑轮组件(2)上设有若干相隔一定间距的第一滚轮(201);所述压轮组件(3)上设有若干相隔一定间距的第二滚轮(301);一组压轮组件(3)设置在两组支撑轮组件(2)上方且位于两组支撑轮组件(2)之间的中位线上使第二滚轮(301)与两侧第一滚轮(201)形成等腰三角形分布;所述升降驱动机构(4)连接所述压轮组件(3)用于驱动所述压轮组件(3)靠近或远离支撑轮组件(2);所述旋转驱动机构(5)与两组支撑轮组件(2)、一组压轮组件(3)中的一组或多组连接用于驱动转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阀杆校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滚轮(201)与第二滚轮(301)交错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阀杆校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1)上设有两组支撑轮支撑架(101),所述支撑轮组件(2)包括支撑转轴(202),所述第一滚轮(201)套设在支撑转轴(202)上且与支撑转轴(202)联动配合连接,所述支撑转轴(202)穿过支撑轮支撑架(101)且与支撑轮支撑架(101)之间通过第一轴承(206)配合。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阀杆校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转轴(202)上设有驱动轮(203),所述驱动轮(203)与旋转驱动机构(5)传动连接使旋转驱动机构(5)可驱动驱动轮(203)转动,所述驱动轮(203)与支撑转轴(202)联动配合连接,两组支撑轮组件(2)的支撑转轴(202)转动方向相同。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阀杆校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转轴(202)上套设有若干个第一定位隔环(204)设置于第一滚轮(201)、第一轴承(20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俊溢翁海龙朱蔓茹杨起帆张景皓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智源阀门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