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防护服的相变调温纤维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5598328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16 15:1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防护服的相变调温纤维及其制备方法,属于纺织品制造技术领域。所述相变调温纤维由相变微胶囊材料与聚乙烯塑料材料组成,采用熔融纺丝工艺制成,所述纺丝工艺中,该相变调温纤维焓值大于70J/g,且热传导系数高,能够快速与外界进行热交换,实现快速控温。该方法采用该相变调温纤维制成的防护服具有热防护效果可靠、透气率大于250mm/s、透湿率大于3300g/(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防护服的相变调温纤维及其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防护服的相变调温纤维及其制备方法,属于纺织品制造
,用于可调温相变防护服的制作。

技术介绍

[0002]将相变材料以微胶囊的形式,通过纺丝法或后整理法施加在织物上可以获得调温纺织品。在制备相变微胶囊时,为了提高相变微胶囊的力学性能,防止使用过程中相变材料泄露,可以采用有机高聚物如三聚氰胺甲醛树脂、聚氨酯等为壳材。此外,为了提高相变微胶囊的热导率,还出现了采用SiO2、TiO2的无机壳材。
[0003]中国专利文献CN108914238A公开了一种调温抑菌纤维及其制备方法,其将调温抑菌微胶囊按照一定比例添加到成纤聚合物基质中,加入适当的助溶剂、气密性增进剂、助纺剂,混合均匀,采用熔融纺丝、湿法纺丝、静电纺丝方法进行纤维的制备,所述调温抑菌微胶囊的壁材为壳聚糖、山梨酸、黄姜根醇、日柏醇、香草醛、乙基香草醛类、酰基苯胺类等,该制备方法所制得的纤维能保持良好储热调温功能。但上述方法制备的相变纤维材料存在相变材料易流失,纤维的成纤差以及纤维储能性不佳,加工工艺繁琐等缺点。此外,中国专利文献CN111996679A公开了一种彩色辐射制冷柔性复合薄膜及其制备方法,该复合薄膜包括高分子聚合物基底以及掺杂在高分子聚合物基底内的相变微胶囊和颜料;高分子聚合物基底为高聚物/正硅酸四乙酯复合纤维,相变微胶囊为二氧化硅包裹石蜡的核壳结构微球,具有柔性好、强度高的特点。但上述方法制备的相变微胶囊复合薄膜仅使用于特定使用场景,应用在防护服等衣物上时存在进一步改进的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解决相变微胶囊熔融纺丝含量低、相变材料易流失等问题,提供一种用于防护服的相变调温纤维及其制备方法,以提高该纤维的焓值,进而提升控温效果。该相变调温纤维采用相变微胶囊材料与塑料材料采用熔融纺丝工艺制成,所述纺丝工艺中,所述相变微胶囊材料在纺丝母粒中所占的质量份数为43~47%。
[0005]本专利技术解决上述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一种用于防护服的相变调温纤维的原料质量份数组成如下:
[0006]相变微胶囊材料
ꢀꢀꢀꢀꢀꢀ
43~47%
[0007]聚乙烯PE塑料材料
ꢀꢀꢀꢀ
53~57%
[0008]以上各组份之和为100%;
[0009]相变微胶囊材料为壁材、芯材,质量份数配比15~25%∶75~85%;其中:壁材为二氧化硅;芯材为18烷、12酸、14酸、12醇、14醇中的一种以上,芯材温度范围为18~35℃。
[0010]用于防护服的相变调温纤维的制备方法步骤如下:
[0011]步骤一、乳化
[0012]取质量份数58~62%的去离子水加入乳化罐1中,将乳化罐的转速调至100~120
转/分钟,后加入质量份数34~40%的相变微胶囊材料芯材、质量份数2~4%的乳化剂,在常压状态下,将乳化罐加热,使乳化罐内温度保持在75~85℃,继续搅拌15~25分钟后,得到乳化原料,并静置1~2小时;乳化剂为十二烷基硫酸钠或全氟壬烯氧基苯磺酸钠;乳化剂能够保持芯材在连续相中稳定分散,能够控制制备粒径相对集中的微胶囊;
[0013]步骤二、水解
[0014]将所述乳化原料流入储料池2中,并加入质量份数20%的正硅酸乙醇、质量份数0.5%的柠檬酸,在常温常压下搅拌15~30分钟后,通过上料泵3打入水解储罐4;在水解储罐中,常温常压状态下,乳化原料水解并搅拌8小时后,使正硅酸乙醇、柠檬酸与乳化原料反应完全,得到水解原料;
[0015]步骤三、交联
[0016]将反应完毕后的水解原料流入储料池中,加入质量份数0.1%的有机硅交联剂后,在常温常压下搅拌15~30分钟;搅拌完成后,通过上料泵3打入交联储罐5,在常压的状态中,交联储罐内的温度为45~75℃之间,搅拌8小时,得到交联后的原料;有机硅交联剂为硅烷偶联剂或含氢硅油;交联剂能使线性型大分子转变为三维网状结构;
[0017]步骤四、脱水干燥
[0018]将交联后的原料流入储料池2中,进行15~30分钟自然析水处理,形成白色粉末状固体;将所述白色粉末状固体在80~100℃条件下进行干燥,得到相变微胶囊粉末材料;
[0019]步骤五、纺丝
[0020]将聚乙烯PE塑料粉末与相变微胶囊粉末混合,加入搅拌机6中,在1200~1300转/分钟条件下进行搅拌,使聚乙烯PE塑料粉末与相变微胶囊粉末混合;将搅拌均匀的混合粉末添加至造粒机7中,将混合粉末压制成母粒,并加入到纺丝机8中得到相变纤维。
[0021]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提供的相变调温纤维焓值大于70J/g,且热传导系数高,能够快速与外界进行热交换,实现快速控温。采用该相变调温纤维制成的防护服具有热防护效果可靠、透气率大于250mm/s、透湿率大于3300g/(d
·
m2)、穿着舒适性好等优点。
附图说明
[0022]图1相变微胶囊制备工艺流程示意图
[0023]图2纺丝工艺流程示意图
[0024]图3相变调温纤维的制备装置示意图
[0025]图中:1、乳化罐,2、储料池,3、上料泵,4、水解储罐,5、交联储罐,6、搅拌机,7、造粒机,8、纺丝机。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0027]实例1
[0028]本专利技术的一种相变调温织物的制备方法,相变调温织物用于制作防护服。该制备方法包括相变微胶囊制备工序及纺丝工序;
[0029]如图1所示,所述相变微胶囊制备方法步骤如下:
[0030]步骤一、乳化
[0031]取58%质量份数的去离子水加入乳化罐1中,将乳化罐的转速调至100转/分钟,后加入40%质量份数的PCM(相变材料)及2%质量份数的乳化剂,在常压状态下,将乳化罐加热,使乳化罐内温度保持在80℃,继续搅拌20分钟后,得到乳化原料,并静置1.5小时;选用相变微胶囊的芯材为18烷,相变材料温度点选择为30℃;所选相变微胶囊的壁材为二氧化硅,具有耐高温,易纺丝等特点。
[0032]步骤二、水解
[0033]将所述乳化原料流入储料池2中,并加入质量份数20%的正硅酸乙醇及质量份数0.5%的柠檬酸,在常温常压下搅拌20分钟后,通过上料泵3打入水解储罐4。在水解储罐中,常温常压状态下,乳化原料水解并搅拌8小时后,使酸性材料与乳化原料反应完全,得到水解原料。
[0034]步骤三、交联
[0035]将反应完毕后的水解原料流入储料池2中,加入质量份数0.1%的有机硅交联剂后,在常温常压下搅拌20分钟。搅拌完成后,通过上料泵3打入交联储罐5,在常压的状态中,交联储罐内的温度为60℃,搅拌8小时。
[0036]步骤四、脱水干燥
[0037]将交联后的原料流入储料池2中,进行20分钟自然析水处理,形成白色粉末状固体。将所述白色粉末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防护服的相变调温纤维,其特征在于,该相变调温纤维的原料质量份数组成如下:相变微胶囊材料
ꢀꢀꢀꢀ
43~47%聚乙烯PE塑料材料
ꢀꢀ
53~57%以上各组份之和为100%;相变微胶囊材料为壁材、芯材,质量份数配比15~25%∶75~85%;其中:壁材为二氧化硅;芯材为18烷、12酸、14酸、12醇、14醇中的一种以上,芯材温度范围为18~3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防护服的相变调温纤维,其特征在于,该相变调温纤维的制备方法步骤如下:步骤一、乳化取质量份数58~62%的去离子水加入乳化罐(1)中,将乳化罐的转速调至100~120转/分钟,后加入质量份数34~40%的相变微胶囊材料芯材、质量份数2~4%的乳化剂,在常压状态下,将乳化罐加热,使乳化罐内温度保持在75~85℃,继续搅拌15~25分钟后,得到乳化原料,并静置1~2小时;乳化剂为十二烷基硫酸钠或全氟壬烯氧基苯磺酸钠;步骤二、水解将所述乳化原料流入储料池(2)中,并加入质量份数20%的正硅酸乙醇、质量份数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华赵子旺康健周术元白书培王春来杨瑄琳郑超于仪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防化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