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前后高度可独立调节的汽车前排座椅
[0001]本技术属于汽车前排座椅
,具体涉及一种前后高度可独立调节的汽车前排座椅。
技术介绍
[0002]现有的小卡车前排座椅,通常只能进行整体的高度调节,而不能对前后侧的高度进行独立调节,这样司机就无法对前排座椅的角度进行调节,从而无法获得一个比较理想的乘坐姿势。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提出一种前后高度可独立调节的汽车前排座椅;解决目前小卡车无法对座椅的前后高度进行独立调节的问题。
[0004]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0005]一种前后高度可独立调节的汽车前排座椅,包括底座框、固定框,底座框固定设置于汽车地板上,固定框的上端设置有座椅本体,底座框上端左右两侧分别固定设置有升降下侧板,固定框下端左右两侧分别固定设置有升降上侧板,升降上侧板与升降下侧板之间设置有前侧高度调节机构以及后侧高度调节机构,前侧高度调节机构以及后侧高度调节机构分别包括左右两组铰接杆,铰接杆包括相互铰接的长撑杆以及短撑杆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前后高度可独立调节的汽车前排座椅,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框(2)、固定框(3),底座框(2)固定设置于汽车地板上,固定框(3)的上端设置有座椅本体(1),底座框(2)上端左右两侧分别固定设置有升降下侧板(8),固定框(3)下端左右两侧分别固定设置有升降上侧板(9),升降上侧板(9)与升降下侧板(8)之间设置有前侧高度调节机构以及后侧高度调节机构,前侧高度调节机构以及后侧高度调节机构分别包括左右两组铰接杆,铰接杆包括相互铰接的长撑杆(10)以及短撑杆(11),长撑杆(10)的下端与升降下侧板(8)相铰接,长撑杆(10)的上端在升降上侧板(9)内前后滑动,短撑杆(11)的下端与长撑杆(10)的中部相铰接,短撑杆(11)的上端与升降上侧板(9)相铰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前后高度可独立调节的汽车前排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框(2)包括四个竖直设置的立柱(5),四个立柱(5)分别位于方形的四个角处,每两个相邻的立柱(5)之间分别通过一块侧板相固定连接;前侧的两个立柱(5)下端分别固定设置有两个前脚板,后侧的两个立柱(5)下端分别固定设置有两个后脚板;前排座椅分别通过两个前脚板以及两个后脚板与汽车内部的地板相固定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前后高度可独立调节的汽车前排座椅,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下侧板(8)的截面为L形结构,分别包括一个水平段以及一个竖直段,水平段与底座框(2)相固定连接,竖直段与长撑杆(10)的下端相铰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前后高度可独立调节的汽车前排座椅,其特征在于:每块升降上侧板(9)的前后两端分别设置有一个铰接孔以及一个水平的长圆孔(14),铰接孔与长圆孔(14)位于相同高度,左右两侧的升降上侧板(9)上的铰接孔以及长圆孔(14)相对称设置。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前后高度可独立调节的汽车前排座椅,其特征在于:在左右两侧相对称的两组铰接杆中,两根长撑杆(10)的上端之间通过一根水平的第一连接杆(15)相连接,第一连接杆(15)在两个长撑杆(10)的两侧向外延伸,并且将两侧的延伸段分别插接于左右两个相对应的升降上侧板(9)上的长圆孔(14)中;两根短撑杆(11)之间通过一根水平的第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景雨,鞠鹏,刘明,吕景根,王继萍,王文娟,李浩,原通,
申请(专利权)人:山西成功汽车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