跃动精灵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5592430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16 15: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跃动精灵装置,包含:外罩壳,外罩壳为顶部开口结构;重力检测模块,重力检测模块设置在外罩壳内,用于检测重力;踩踏发光模块,踩踏发光模块与重力检测模块相连。重力检测模块包含:第一承载板,第一承载板与踩踏发光模块相连;称重传感器,称重传感器的一端与第一承载板的底部相连;第二承载板,第二承载板与称重传感器的另一端相连,且位于称重传感器的底部;称重变送器,称重变送器与第二承载板相连;第三承载板,第三承载板与第二承载板相连,且位于第一承载板的底部;复位组件,复位组件设置在第三承载板的底部,复位组件与外罩壳的底部相连。本案通过优化机械结构,解决了机构因踩踏而损坏,故障率高的问题。问题。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跃动精灵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多媒体互动设备、自动化设备、娱乐设备、机电一体化设备
,特别涉及一种跃动精灵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工业技术、传感技术、通讯技术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自动化娱乐产品投入使用,填补了多项行业空白。本专利中,为一款多功能跃动精灵产品(智能化互动踩踏板)。
[0003]目前市面上的踩踏板多为称重器直接使用,存在寿命比较低,故障率高,踩踏感体验不强,外观很差,基本无可观赏性等诸多问题。
[0004]我司研发设计的多功能跃动精灵产品(智能化互动踩踏板)全面解决了上述诸多问题的同时,还实现了具有优异的外观属性,可与多个互动动画系统搭配使用,实现绝佳的蹦跳新体验,十分受青少年群体喜爱。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根据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跃动精灵装置,包含:
[0006]外罩壳,外罩壳为顶部开口结构;
[0007]重力检测模块,重力检测模块设置在外罩壳内,用于检测重力;
[0008]踩踏发光模块,踩踏发光模块与重力检测模块相连。
[0009]进一步,重力检测模块包含:
[0010]第一承载板,第一承载板与踩踏发光模块相连;
[0011]称重传感器,称重传感器的一端与第一承载板的底部相连;
[0012]第二承载板,第二承载板与称重传感器的另一端相连,且位于称重传感器的底部;
[0013]称重变送器,称重变送器与第二承载板相连;
[0014]第三承载板,第三承载板与第二承载板相连,且位于第一承载板的底部;
[0015]复位组件,复位组件设置在第三承载板的底部,复位组件与外罩壳的底部相连。
[0016]进一步,复位组件包含:
[0017]第四承载板,第四承载板与外罩壳的底部相连,且位于第三承载板的底部;
[0018]若干导向弹簧,若干导向弹簧均匀的分布在第四承载板和第三承载板之间,任一导向弹簧的顶部和底部分别与第三承载板和第四承载板相连。
[0019]进一步,重力检测模块还包含:限位器,限位器设置在第四承载板上,用于限制第三承载板的行程。
[0020]进一步,重力检测模块还包含:多个硬度60的圆形硅胶垫,多个硬度60的圆形硅胶垫均匀的分布在第三承载板上。
[0021]进一步,踩踏发光模块包含:
[0022]踩踏组件,踩踏组件设置在第一承载板的顶部;
[0023]CPU,CPU与第二承载板相连;
[0024]触发组件,触发组件与第三承载板和第四承载板相连,且与CPU电性连接;
[0025]灯带,灯带设置在第一承载板的内部;
[0026]航空插头,航空插头与第二承载板相连。
[0027]进一步,踩踏组件包含:
[0028]乳白色硅胶垫,乳白色硅胶垫设置在第一承载板上;
[0029]导光板,导光板设置在第一承载板上,且位于乳白色硅胶垫的顶部;
[0030]钢化玻璃踩踏板,钢化玻璃踩踏板设置在第一承载板上,且位于导光板的顶部。
[0031]进一步,触发组件包含:
[0032]触发件,触发件与第三承载板相连;
[0033]红外检测器,红外检测器与第四承载板相连,用于检测触发件。
[0034]进一步,还包含:
[0035]不锈钢镶嵌环,不锈钢镶嵌环套设在外罩壳和第一承载板上;
[0036]硅胶密封圈,硅胶密封圈设置在不锈钢镶嵌环和第一承载板之间。
[0037]进一步,第一承载板、第二承载板、第三承载板、第四承载板以及外罩壳均为钢板。
[0038]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跃动精灵装置,具备如下有益效果:1、通过优化机械结构,解决了机构因踩踏而损坏,故障率高的问题。2、整套装置加强了机械结构、并且成本低。3、多种设计安装易实现标准化应用,可以在游乐场、商业广场本装置。4、装置内部多重硅胶缓冲垫片设计,既可以在跳跃时大幅度降低噪音也可以起到优异的缓冲作用,给人以十分良好的互动娱乐体验。5、独创5mm的空间下落感,有效的增加了互动体验感。6、内置称重传感器,200KG大量程叠加内部硅胶缓冲垫,为传感器提供良好的保护,避免剧烈冲击下而损坏。7、内置红外线传感器和CPU,可以完成后期升级和多样化效果的编程展示。8、内置工业级模具弹簧,可承受数百万次踩踏考验。9、第一、二、三、四级承载板和外罩壳,均采用了8

10mm钢板制作而成,有效的避免了剧烈踩踏冲击而带来的机构损伤。
[0039]要理解的是,前面的一般描述和下面的详细描述两者都是示例性的,并且意图在于提供要求保护的技术的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0040]图1为根据本技术实施例跃动精灵装置的结构分解图。
[0041]图2为根据本技术实施例跃动精灵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42]以下将结合附图,详细描述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阐述。
[0043]首先,将结合图1~2描述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跃动精灵装置,用于提供踩踏、蹦跳等娱乐活动,其应用场景很广。
[0044]如图1~2所示,本技术实施例的跃动精灵装置,包含:外罩壳1、重力检测模块以及踩踏发光模块。
[0045]具体地,如图1~2所示,外罩壳1为顶部开口结构,用于起到支撑防护的作用。
[0046]具体地,如图1~2所示,重力检测模块设置在外罩壳1内,用于检测踩踏时的重力。
重力检测模块包含:第一承载板21、称重传感器22、第二承载板23、称重变送器24、第三承载板25以及复位组件。其中,第一承载板21与踩踏发光模块相连;称重传感器22的一端与第一承载板21的底部通过螺钉相连,称重传感器22用于踩踏重力的检测,称重传感器22额定的称重形变为2mm;第二承载板23与称重传感器22的另一端通过螺钉相连,且位于称重传感器22的底部;称重变送器24与第二承载板23相连,用于对称重传感器22检测的信号进行转换;第三承载板25与第二承载板23相连,且位于第一承载板21的底部;复位组件设置在第三承载板25的底部,复位组件与外罩壳1的底部相连,用于进行踩踏后的整体复位。
[0047]进一步,如图1所示,复位组件包含:第四承载板261以及若干导向弹簧262。其中,第四承载板261与外罩壳1的底部相连,且位于第三承载板25的底部,起到顶部零部件的支撑作用;若干导向弹簧262均匀的分布在第四承载板261和第三承载板25之间,任一导向弹簧262的顶部和底部分别与第三承载板25和第四承载板261相连,导向弹簧262为工业级模具弹簧,可承受数百万次踩踏考验;第三承载板25和第四承载板261的间隙初始设置为5mm,提供5mm的空间下落感,有效的增加了互动体验感。当第一承载板21、称重传感器22、第二承载板23以及第三承载板25受到踩踏力进行下降的时候,会压缩导向弹簧262,导向弹簧262吸收传递过来的动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跃动精灵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外罩壳,所述外罩壳为顶部开口结构;重力检测模块,所述重力检测模块设置在所述外罩壳内,用于检测重力;踩踏发光模块,所述踩踏发光模块与所述重力检测模块相连。2.如权利要求1所述跃动精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重力检测模块包含:第一承载板,所述第一承载板与所述踩踏发光模块相连;称重传感器,所述称重传感器的一端与所述第一承载板的底部相连;第二承载板,所述第二承载板与所述称重传感器的另一端相连,且位于所述称重传感器的底部;称重变送器,所述称重变送器与所述第二承载板相连;第三承载板,所述第三承载板与所述第二承载板相连,且位于所述第一承载板的底部;复位组件,所述复位组件设置在所述第三承载板的底部,所述复位组件与所述外罩壳的底部相连。3.如权利要求2所述跃动精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所述复位组件包含:第四承载板,所述第四承载板与所述外罩壳的底部相连,且位于所述第三承载板的底部;若干导向弹簧,所述若干导向弹簧均匀的分布在所述第四承载板和所述第三承载板之间,任一所述导向弹簧的顶部和底部分别与所述第三承载板和所述第四承载板相连。4.如权利要求3所述跃动精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重力检测模块还包含:限位器,所述限位器设置在所述第四承载板上,用于限制所述第三承载板的行程。5.如权利要求2所述跃动精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重力检测模块还包含:多个硬度60的圆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刚陈征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安鲁展览展示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