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瓶嘴塞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591401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16 15: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新型瓶嘴塞。其技术方案是:瓶口塞的内侧通过导油管连接出油嘴,弹簧安装在出油嘴和导油管的内腔,弹簧的下端与瓶口塞的内腔的底部接触,弹簧的上端与出油嘴的内腔上部接触,瓶口塞的下端设有进油端,在进油端上设有多个侧进油孔和下进油孔,且进油端的设有凸起的通气限位管,导油管的侧壁上设有导油管限位槽,所述出油嘴侧壁上设有出油嘴限位槽,导油管和出油嘴沿着通气限位管上下滑动;在瓶口塞上部安装瓶盖。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灵活控制瓶嘴的出油量,防止多倒和飞溅,并且,能快速的切断油流,有效防止在切断的过程中遗留在瓶口上的油,减少外流,减少了占用空间,方便了油瓶的储存和运输。方便了油瓶的储存和运输。方便了油瓶的储存和运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新型瓶嘴塞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瓶嘴塞,特别涉及一种新型瓶嘴塞。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在食用油瓶、橄榄油瓶、亚麻油瓶、香油瓶等,一般没有设计引流瓶嘴,瓶嘴一般都是平口结构,这样就会导致使用者在手握瓶子倒油时,由于瓶嘴的出口较粗,导致倒出的油的数量不好控制,有时候倒的多,有时候倒的少;另外,在倒油完成后,还会出现油沿着瓶嘴流到瓶子的外面,一方面导致油的浪费,另一方面油流到瓶子外壁会导致瓶子被污染,以后再用手拿油瓶会使手沾上油污。另外,现有技术中,也出现了在油瓶的瓶嘴设置细长的出油嘴,细长的油嘴可以有效控制倒油时的出油量,但是其占用空间较大,不利于储存和运输。
[0003]中国专利申请号为CN202220418760.4,专利名称为《一种弹出式伸缩瓶嘴》,包括瓶盖和瓶嘴,瓶盖螺纹连接于瓶嘴上,瓶嘴的内部设置有套筒,套筒的外围向外延伸并接于瓶嘴的内壁,套筒的底部设置有伸缩管套,伸缩管套为贯通结构,伸缩管套内设置有伸缩管,伸缩管与伸缩管套间通过弹簧配合,当打开瓶盖时,伸缩管受到弹簧的作用力能够伸出瓶嘴。保证了在倾倒液体(果汁、食用油、液体调味品等)时,液体不再顺着瓶口流出,提高了使用的便捷性,更好地控制液体的流出,同时也提升了用户的使用体验。但是其存在的问题是:伸缩管套内设置有伸缩管,伸缩管通过弹簧弹出,但是伸缩管套与伸缩管之间未设置限位结构,这样会导致伸缩管出现旋转的问题,另外,伸缩管的外端为平口结构,虽然内径缩小了,出油量可以得到控制,但是仍然存在倒油后的回流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就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新型瓶嘴塞,既可以控制倒油时的出油量,还可以防止倒油后,油沿着瓶嘴流到瓶子的外面,另外,采用伸缩式结构,减少占用空间,方便储存和运输。
[0005]本技术提到的一种新型瓶嘴塞,其技术方案是:包括瓶口塞(1)、导油管(2)、出油嘴(3)、弹簧(4),所述瓶口塞(1)的内侧通过导油管(2)连接出油嘴(3),所述弹簧(4)安装在出油嘴(3)和导油管(2)的内腔,弹簧(4)的下端与瓶口塞(1)的内腔的底部接触,弹簧(4)的上端与出油嘴(3)的内腔上部接触,所述瓶口塞(1)的下端设有进油端(1.2),在进油端(1.2)上设有多个侧进油孔(1.6)和下进油孔(1.7),且所述进油端(1.2)的设有凸起的通气限位管(1.5),所述导油管(2)的侧壁上设有导油管限位槽(2.3),所述出油嘴(3)侧壁上设有出油嘴限位槽(3.3),所述导油管(2)和出油嘴(3)沿着通气限位管(1.5)上下滑动,在所述瓶口塞(1)上部安装瓶盖(5)。
[0006]优选的,上述瓶口塞(1)的上部设有向上凸出的圆形结构的第一卡扣体(1.3)和圆形结构的第二卡扣体(1.4),所述第一卡扣体(1.3)的直径大于第二卡扣体(1.4)的直径。
[0007]优选的,上述瓶盖(5)包括外盖体和内盖卡扣,内盖卡扣为两组凸出的不同直径的
圆形结构,分别与瓶口塞(1)上的第一卡扣体(1.3)和第二卡扣体(1.4)配合连接。
[0008]优选的,上述导油管(2)包括导油管本体(2.1)、导油管下端(2.2)、导油管限位槽(2.3),所述的导油管本体(2.1)为圆筒形结构,导油管下端(2.2)的外壁增粗,用于与瓶口塞(1)的瓶口塞本体(1.8)的内腔配合;在导油管本体(2.1)的外壁上设有导油管限位槽(2.3),用于与凸起的通气限位管(1.5)配合。
[0009]优选的,上述导油管本体(2.1)的内壁上设有限位凸起(2.4),且位于导油管限位槽(2.3)的相对应的位置。
[0010]优选的,上述出油嘴(3)包括出油嘴本体(3.1)、出油嘴下端(3.2)、出油嘴限位槽(3.3),所述出油嘴本体(3.1)为筒形结构,出油嘴下端(3.2)的外壁增粗,用于与导油管本体(2.1)的内腔配合,在出油嘴本体(3.1)的外壁设有出油嘴限位槽(3.3),用于与导油管本体(2.1)的内壁上的限位凸起(2.4)配合。
[0011]优选的,上述出油嘴本体(3.1)的上端设有出油扁口(3.4),且出油嘴本体(3.1)的内壁设有凸起的台阶,用于与弹簧(4)的上端配合。
[0012]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使出油嘴能够在导油管和弹簧的作用下伸缩,在打开瓶盖倒油时,出油嘴伸出便于倒油,且出油嘴设置有缺口,形成出油扁口,便于更好的控制出油量;另外,出油嘴和导油管分别通过设置的限位槽来沿着油管本体的内壁上的限位凸起来上下活动,从而避免出油嘴可能发生的位置移动;总之,本技术能够灵活控制瓶嘴的出油量,防止多倒和飞溅,并且,能快速的切断油流,有效防止在切断的过程中遗留在瓶口上的油,减少外流,减少了占用空间,方便了油瓶的储存和运输。
附图说明
[0013]图1是本技术的瓶盖打开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4]图2是图1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0015]图3是本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6]图4是本技术散开后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5是瓶口塞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8]图6是瓶口塞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0019]图7是导油管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0]图8是导油管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0021]图9是出油嘴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2]图10是出油嘴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0023]图11是出油嘴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0024]上图中:瓶口塞1、导油管2、出油嘴3、弹簧4、瓶盖5、瓶口塞螺纹1.1、进油端1.2、第一卡扣体1.3、第二卡扣体1.4、通气限位管1.5、侧进油孔1.6、下进油孔1.7、瓶口塞本体1.8,导油管本体2.1、导油管下端2.2、导油管限位槽2.3、出油嘴本体3.1、出油嘴下端3.2、出油嘴限位槽3.3、出油扁口3.4。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
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
[0026]实施例1,参照图1

图4,本技术提到的一种新型瓶嘴塞,包括瓶口塞1、导油管2、出油嘴3、弹簧4,所述瓶口塞1的内侧通过导油管2连接出油嘴3,所述弹簧4安装在出油嘴3和导油管2的内腔,弹簧4的下端与瓶口塞1的内腔的底部接触,弹簧4的上端与出油嘴3的内腔上部接触,所述瓶口塞1的下端设有进油端1.2,在进油端1.2上设有多个侧进油孔1.6和下进油孔1.7,且所述进油端1.2的设有凸起的通气限位管1.5,所述导油管2的侧壁上设有导油管限位槽2.3,所述出油嘴3侧壁上设有出油嘴限位槽3.3,所述导油管2和出油嘴3沿着通气限位管1.5上下滑动;所述瓶口塞1的中部设有瓶口塞螺纹1.1,在瓶口塞1上部安装瓶盖5。
[0027]参照图5

图6,本技术提到的瓶口塞1的上部设有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瓶嘴塞,其特征是:包括瓶口塞(1)、导油管(2)、出油嘴(3)、弹簧(4),所述瓶口塞(1)的内侧通过导油管(2)连接出油嘴(3),所述弹簧(4)安装在出油嘴(3)和导油管(2)的内腔,弹簧(4)的下端与瓶口塞(1)的内腔的底部接触,弹簧(4)的上端与出油嘴(3)的内腔上部接触,所述瓶口塞(1)的下端设有进油端(1.2),在进油端(1.2)上设有多个侧进油孔(1.6)和下进油孔(1.7),且所述进油端(1.2)的设有凸起的通气限位管(1.5),所述导油管(2)的侧壁上设有导油管限位槽(2.3),所述出油嘴(3)侧壁上设有出油嘴限位槽(3.3),所述导油管(2)和出油嘴(3)沿着通气限位管(1.5)上下滑动,在所述瓶口塞(1)上部安装瓶盖(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瓶嘴塞,其特征是:所述瓶口塞(1)的上部设有向上凸出的圆形结构的第一卡扣体(1.3)和圆形结构的第二卡扣体(1.4),所述第一卡扣体(1.3)的直径大于第二卡扣体(1.4)的直径。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型瓶嘴塞,其特征是:所述瓶盖(5)包括外盖体和内盖卡扣,内盖卡扣为两组凸出的不同直径的圆形结构,分别与瓶口塞(1)上的第一卡扣体(1.3)和第二卡扣体(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淑娟段桂胜
申请(专利权)人:威海盛宇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