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孟伟正专利>正文

截骨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587768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16 15: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截骨器,包括截骨器本体,所述截骨器本体包括截骨导板以及把持手柄;所述截骨导板边角处设有圆角以过渡,截骨导板上开设有截骨孔组,所述截骨孔组为四组,每组截骨孔组包括呈“L”形排列的多个圆形截骨孔,相邻两个截骨孔之间存在重叠;相邻两组截骨孔组对称排布在截骨导板两侧边缘,相邻两组截骨孔组之间存在间隔以形成连接段,所述截骨孔组将截骨导板分割为内环和外环,所述内环和外环之间通过所述连接段连接;所述截骨导板两侧对称开设有固定针孔,截骨导板中部螺纹连接所述把持手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使复杂的截骨技术标准化、微创化、不易伤及骨髓,以达到提高糖尿病足治愈率、减少截肢率、显著缩短住院时间的目的。显著缩短住院时间的目的。显著缩短住院时间的目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截骨器


[0001]本技术涉及手术器械
,尤其涉及截骨器。

技术介绍

[0002]胫骨横向骨搬移微血管重建技术作为糖尿病足等下肢缺血性足病综合治疗中重要的技术手段,其利用骨搬移外牵引架,通过对截取的胫骨中段胫侧骨块进行可控的缓慢牵拉刺激促进局部各种组织如血管、神经的再生来改善肢体末梢的微循环促进创面愈合。
[0003]上述技术具有创伤小、易于掌握并推广、疗效确切等优点,但也有明显的不足之处,如:由于临床应用时间较短,目前的牵伸器并不完美(体积较大、对日常生活及外观均有影响);对截骨要求较高(尽可能少的伤及骨髓、截骨范围规范),操作不当会有骨折及截骨处软组织坏死的风险。
[0004]现世的截骨器在截骨时完全依靠医生的经验及手感,不可避免的会伤及骨髓,截骨的范围及形状不规范、易出现截偏截歪现象,而且钻头易折断,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胫骨横向骨搬移的疗效、增加并发症的几率。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为了解决现有截骨器截骨不规范的问题,提供截骨器,使得截骨步骤变得更加规范、准确、微创化,医师能够轻松快速的完成截骨步骤,以增加胫骨横向骨搬移的临床治疗效果。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7]截骨器,包括截骨器本体,所述截骨器本体包括截骨导板以及转动设置在截骨导板上的把持手柄;
[0008]所述截骨导板截面为矩形、且边角处设有圆角以过渡,截骨导板上开设有截骨孔组,所述截骨孔组为四组,每组截骨孔组包括呈“L”形排列的多个圆形截骨孔,相邻两个截骨孔之间存在重叠以形成连孔;
[0009]相邻两组截骨孔组对称排布在截骨导板两侧边缘,相邻两组截骨孔组之间存在间隔以形成连接段,所述截骨孔组将截骨导板分割为内环和外环,所述内环和外环之间通过所述连接段连接;
[0010]所述截骨导板两侧对称开设有固定针孔以连接外固定牵伸架,所述固定针孔与截骨孔孔径相同,截骨导板中部螺纹连接所述把持手柄。
[0011]进一步地,所述截骨导板长宽高为55.5
×
20.5
×
5mm或106.5
×
26.5
×
5mm,不同的截骨导板尺寸对应不同的截骨大小,截骨导板尺寸小,可便于开展微创化手术。
[0012]进一步地,所述截骨孔直径为2mm,每组截骨孔组的相邻两个截骨孔的中心点间距为1.88mm,相邻两组截骨孔组的最小孔间距为L

,L

为2.2mm。截骨孔即规定了骨孔的钻孔位置,省去了定位、测距等步骤,降低了操作难度,操作人员沿着截骨孔即可实现规范化的骨孔钻进,方便快捷,也规范了截取骨块的大小和形状。
[0013]进一步地,所述固定针孔直径为2mm,两个固定针孔孔间距为40mm。
[0014]进一步地,所述把持手柄竖向布设,把持手柄与截骨导板垂直分布,把持手柄弯折呈“L”形,把持手柄下端与截骨导板螺纹连接,把持手柄下端还螺纹连接有螺母,螺母抵在截骨导板上。
[0015]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0016]本技术结构设计合理,标准化的截骨导板设计,使重要的截骨步骤规范化、微创化,更加简单容易掌握,极大节约截骨时间。截骨导板平面设计可配合钻头限深器使用,可限制截骨时钻头进入骨质深度,最大程度减少损伤骨髓。合理的截骨孔间距及截骨器高度设计可更加微创的完成截骨骨块分离步骤,最大限度减少骨刀操作时的冲击力,且不易折断钻头。截骨导板边角圆角设计,使得截骨骨块的四个边角为钝圆形更符合生理,骨块不易坏死,牵伸时对软组织激惹小
附图说明
[0017]图1是本技术截骨器的主视图。
[0018]图2是本技术截骨器的侧视图。
[0019]图3是本技术截骨器的俯视图。
[0020]图4是本技术截骨器的截骨导板示意图。
[0021]附图中标号为:1为截骨导板,11为内环,12为外环,2为把持手柄,3为截骨孔,4为连接段,5为固定针孔,6为螺母。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描述:
[0023]如图1~图4所示,截骨器,包括截骨器本体,所述截骨器本体包括截骨导板1以及转动设置在截骨导板1上的把持手柄2,通过把持手柄2可辅助截骨操作。
[0024]所述截骨导板1截面为矩形,其上平面为平直面,所述截骨导板1长宽高为55.5
×
20.5
×
5mm或106.5
×
26.5
×
5mm,设计两种尺寸的截骨导板1分别对应截骨骨块长宽为50
×
15mm或100
×
20mm的要求,术时截骨骨块以50
×
15mm为宜,100
×
20mm为次要选择,较小的截骨骨块可实现微创化手术。
[0025]所述截骨导板1边角处设有圆角以过渡,截骨导板1上开设有截骨孔组,所述截骨孔组为四组,每组截骨孔组包括呈“L”形排列的多个圆形截骨孔3。所述截骨孔3贯穿截骨导板1,截骨孔3直径为2mm。
[0026]相邻两个截骨孔3之间存在重叠以形成连孔,连孔为连续的孔。具体的,每组截骨孔组的相邻两个截骨孔3的中心点间距为1.88mm,其中心点间距小于截骨孔3直径,进而相邻两个截骨孔3之间存在有重叠部分,每组的多个截骨孔3之间径向连通,以此形成连续的孔。
[0027]每组截骨孔组分布在截骨导板1一边角相邻的两直边边缘,相邻两组截骨孔组对称排布在截骨导板1两侧边缘,相邻两组截骨孔组之间存在间隔以形成连接段4。
[0028]具体的,相邻两组截骨孔组的最小孔间距为L

,L

为2.2mm,其中则包括所述连接段4的宽度0.2mm。
[0029]本实施例中,所述截骨孔组将截骨导板1分割为内环11和外环12,所述内环11和外环12之间通过所述连接段4连接。
[0030]所述截骨导板1两侧对称开设有固定针孔5,所述固定针孔5贯穿截骨导板1,固定针孔5与截骨孔3孔径相同,所述固定针孔5直径为2mm,两个固定针孔5孔间距为40mm。固定针孔5用于配合外固定架操作使用,外固定架用于截取骨块的搬移。
[0031]所述截骨导板1中部螺纹连接所述把持手柄2,把持手柄2置于截骨导板1上可灵活转动方向。所述把持手柄2竖向布设,把持手柄2与截骨导板1垂直分布,把持手柄2弯折呈“L”形。
[0032]把持手柄2在安装时,把持手柄2下端与截骨导板1螺纹连接,把持手柄2下端还螺纹连接有螺母6,螺母6抵在截骨导板1上。
[0033]本截骨器操作步骤如下:步骤1:以截骨器预设截骨区域,切开皮肤及皮下组织并牵开。
[0034]步骤2:通过把持手柄2手持截骨器本体于预定截骨区域,采用电钻安装2.0mm钻头、先在截骨导板1的一个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截骨器,包括截骨器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截骨器本体包括截骨导板(1)以及转动设置在截骨导板(1)上的把持手柄(2);所述截骨导板(1)截面为矩形、且边角处设有圆角以过渡,截骨导板(1)上开设有截骨孔组,所述截骨孔组为四组,每组截骨孔组包括呈“L”形排列的多个圆形截骨孔(3),相邻两个截骨孔(3)之间存在重叠以形成连孔;相邻两组截骨孔组对称排布在截骨导板(1)两侧边缘,相邻两组截骨孔组之间存在间隔以形成连接段(4),所述截骨孔组将截骨导板(1)分割为内环(11)和外环(12),所述内环(11)和外环(12)之间通过所述连接段(4)连接;所述截骨导板(1)两侧对称开设有固定针孔(5),所述固定针孔(5)与截骨孔(3)孔径相同,截骨导板(1)中部螺纹连接所述把持手柄(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截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截骨导板(1)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孟伟正任文杰田林强王天云
申请(专利权)人:孟伟正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