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586809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16 15:0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电连接器,其可安装至外部电路板上,所述电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及组装于绝缘本体的端子模组,所述端子模组包括可与对接插头接触配合的对接端子、具有收容腔的绝缘载体、固定在绝缘载体一侧电性连接对接端子的中间端子、固定在绝缘载体另一侧用以安装至外部电路板上的接脚端子、收容于绝缘载体收容腔内且电性连接中间端子和接脚端子的滤波模组,所述绝缘载体为两件式壳体,所述中间端子固持于一壳体,所述接脚端子固持于另一壳体。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两件式壳体进行组装形成收容滤波模组的绝缘载体,进而实现绝缘载体和鱼眼结构接脚端子的稳定结合,且品质稳定、成本更低、设备投资小、只需常规的塑模和冲模即可实现。只需常规的塑模和冲模即可实现。只需常规的塑模和冲模即可实现。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连接器


[0001]本专利技术是关于一种电连接器,尤其涉及具有两件式壳体的电连接器。

技术介绍

[0002]伴随RJ45连接器信号传输速率的提升,采用鱼眼结构接脚端子压入配合连接客户主板成为主流,相较于普通的穿孔安装式结构的端子,鱼眼结构接脚端子结构保持力强,无需焊接,成本低,信号传输性能好,符合目前产品高精度的设计要求。然而,普通的一体式绝缘载体只能植入穿孔安装式结构的端子,如何将鱼眼结构接脚端子与线圈胶壳组装结合,业界各有工艺。如在端子模组底部再增加一个电路板直接与鱼眼结构接脚端子进行压接,两个电路板再通过夹持在其中的绝缘载体上的上下排布的中间端子进行连接是一种方式,但此工艺复杂,成本较高,设备投资大,因此,需要一种改进的电连接器来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连接器,其品质更稳定、成本更低、设备投资小、只需常规的塑模和冲模即可实现两件式壳体与鱼眼结构端子的稳定结合。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可以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电连接器,其可安装至外部电路板上,所述电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及组装于绝缘本体的端子模组,所述端子模组包括可与对接插头接触配合的对接端子、具有收容腔的绝缘载体、固定在绝缘载体一侧电性连接对接端子的中间端子、固定在绝缘载体另一侧用以安装至外部电路板上的接脚端子、收容于绝缘载体收容腔内且电性连接中间端子和接脚端子的滤波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载体为两件式壳体,所述中间端子固持于一壳体,所述接脚端子固持于另一壳体。
[0005]进一步地,所述两件式壳体包括上壳体及与所述上壳体相对的下壳体,所述中间端子安装于所述上壳体,所述接脚端子与所述下壳体一体成型。
[0006]进一步地,所述接脚端子包括与滤波模组电性连接的接触部、用于安装至外部电路板的安装部、及连接接触部和安装部的中间部,所述安装部呈鱼眼状结构。
[0007]进一步地,所述端子模组进一步包括电路板,所述中间端子与所述对接端子通过所述电路板电性连接。
[0008]进一步地,所述电路板水平设置,所述对接端子位于所述电路板的前部,所述绝缘载体位于所述电路板的下部。
[0009]进一步地,所述上壳体包括一大致呈平板状的顶壁及位于所述顶壁下方向下延伸的中间壁,所述下壳体大致呈平板状。所述上壳体及所述下壳体沿上下方向组装,于两侧面分别形成收容腔,所述滤波模组包括收容于一侧的收容腔内的第一滤波模组及收容于与其相对的另一侧的收容腔内的第二滤波模组。
[0010]进一步地,所述端子模组进一步包括成型于所述中间壁的金属屏蔽片,所述下壳体设置一通槽,所述金属屏蔽片向下延伸贯穿所述通槽可连接至外部电路板。
[0011]进一步地,所述接脚端子包括多个第一接脚端子和多个第二接脚端子,部分所述第一接脚端子和部分所述第二接脚端子形成第一组设置于所述第一滤波模组的一侧边,并与所述第一滤波模组的一端电性连接,另一部分所述第一接脚端子和另一部分所述第二接脚端子形成第二组设置于所述第二滤波组的另一侧边,并与所述第二滤波模组的一端电性连接,所述第一接脚端子和第二接脚端子的所述中间部具有不同的形状,使得所述第一组和第二组中相邻设置的所述第一接脚端子和第二接脚端子的所述接触部具有不同的纵向高度,所述安装部错开成两排设置。
[0012]进一步地,部分所述中间端子形成第一组设置于所述第一滤波模组的侧边,并与所述第一滤波模组的另一端电性连接,另一部分所述中间端子形成第二组设置于所述第二滤波模组的另一侧边,并与所述第二滤波模组的另一端电性连接,所述第一组和第二组中相邻所述中间端子错开呈两排设置。
[0013]可选地,所述接脚端子是穿孔安装式结构。
[00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本专利技术通过两件式壳体进行组装形成绝缘载体,进而实现绝缘载体和鱼眼结构接脚端子的稳定结合,且品质稳定、成本更低、设备投资小、只需常规的塑模和冲模即可实现。
【附图说明】
[0015]图1是是符合本专利技术的电连接器的立体图。
[0016]图2是图1所示的电连接器的另一视角的立体图。
[0017]图3是图1所示的电连接器的部分分解图。
[0018]图4是图1所示的电连接器的端子模组的立体图。
[0019]图5是图4所示的电连接器的端子模组的另一视角的立体图。
[0020]图6是图4所示的电连接器的端子模组的部分分解图。
[0021]图7是图4所示的电连接器的端子模组未装滤波模组的立体图。
[0022]图8是图7所示的电连接器的端子模组的另一视角的立体图。
[0023]图9是图7所示的电连接器的端子模组的部分分解图。
[0024]图10是图9所示的电连接器的端子模组除去电路板的部分分解图。
[0025]图11是图10所示的电连接器的端子模组的另一视角的部分分解图。
[0026]图12是图10所示的电连接器的端子模组的进一步分解图。
[0027]图13是图11所示的电连接器的端子模组的进一步分解图。
[0028]图14是图12所示的电连接器的中间端子和接脚端子进一步的放大图。
[0029]【主要组件符号说明】
[0030]电连接器100绝缘本体1
[0031]端子模组2绝缘载体20
[0032]电路板21对接端子22
[0033]中间端子23滤波模组24
[0034]接脚端子25上壳体201
[0035]下壳体202顶壁211
[0036]侧壁212、213中间壁214
[0037]端子孔231第一定位柱2121、2122
[0038]第二定位柱2131、2132第一定位孔2123、2124
[0039]第二定位孔2133第三定位孔2022、2023
[0040]第四定位孔2024、2025第三定位柱2026、2027
[0041]第四定位柱2028第一凹部2141
[0042]第二凹部2142第一收容腔2143
[0043]第二收容腔2144第一滤波模组241
[0044]第二滤波模组242金属屏蔽片26
[0045]第一夹持部261第二夹持部262
[0046]屏蔽接地脚263通槽2021
[0047]第一接脚端子251第二接脚端子252
[0048]第一接触部31第一中间部32
[0049]第一安装部33第二接触部41
[0050]第二中间部42第二安装部43
[0051]第一竖直部321第一水平部322
[0052]第一延伸部323第二水平部421
[0053]第二竖直部422第一组接脚端子51
[0054]第二组接脚端子52第一组中间端子61
[0055]第二组中间端子62屏蔽壳体3
【具体实施方式】
[0056]请参阅图1至图14所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连接器,其可安装至外部电路板上,所述电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及组装于绝缘本体的端子模组,所述端子模组包括可与对接插头接触配合的对接端子、具有收容腔的绝缘载体、固定在绝缘载体一侧电性连接对接端子的中间端子、固定在绝缘载体另一侧用以安装至外部电路板上的接脚端子、收容于绝缘载体收容腔内且电性连接中间端子和接脚端子的滤波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载体为两件式壳体,所述中间端子固持于一壳体,所述接脚端子固持于另一壳体。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两件式壳体包括上壳体及与所述上壳体相对的下壳体,所述中间端子安装于所述上壳体,所述接脚端子与所述下壳体一体成型。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接脚端子包括与滤波模组电性连接的接触部、用于安装至外部电路板的安装部、及连接接触部和安装部的中间部,所述安装部呈鱼眼状结构。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子模组进一步包括电路板,所述中间端子与所述对接端子通过所述电路板电性连接。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路板水平设置,所述对接端子位于所述电路板的前部,所述绝缘载体位于所述电路板的下部。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壳体包括一大致呈平板状的顶壁及位于所述顶壁下方向下延伸的中间壁,所述下壳体大致呈平板状。所述上壳体及所述下壳体沿上下方向组装,于两侧面分别形成收容腔,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声品许志清余宏基徐勇春张杰
申请(专利权)人:鸿腾精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