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面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585130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16 14:59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出一种显示面板,包括以下元件。基板上设置有多个像素区,每一个像素区具有反射区与穿透区。像素电极设置于每一个像素区内且至少部分的像素电极位于反射区与穿透区中。第一金属层设置于基板上,第一金属层包括栅极线与电容补偿电极,电容补偿电极设置于像素电极的下方。第二金属层设置于第一金属层上,第二金属层包括数据线、源极与漏极,漏极电性连接至像素电极。反射层设置于像素电极之上,反射层位于反射区中,且反射层在第二基板的法线方向上的投影不重叠穿透区。借此不论外界光源是否足够都可正常的显示。是否足够都可正常的显示。是否足够都可正常的显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显示面板


[0001]本揭露是有关于具有反射区与穿透区的显示面板,特别是一种微穿透型的反射式显示面板。

技术介绍

[0002]一般的反射型显示面板需要仰赖外界的光源来显示画面,如果没有环境光源则没有办法看见显示的内容,例如无法在夜晚没有光源的情况下使用。因此,如何解决反射型显示面板的上述问题,为此领域技术人员所关心的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提出一种显示面板,包括以下元件。透明导电层设置于第一基板上。第二基板设置有多个像素区,这些像素区与透明导电层彼此相对,每一个像素区具有反射区与穿透区。显示介质层设置于第一基板与第二基板之间。像素电极设置于每一个像素区内且至少部分的像素电极位于反射区与穿透区中。第一金属层设置于第二基板上,第一金属层包括栅极线与电容补偿电极,电容补偿电极设置于像素电极的下方。第二金属层设置于第一金属层上,第二金属层包括数据线、源极与漏极,漏极电性连接至像素电极。反射层设置于像素电极之上,反射层位于反射区中,且反射层在第二基板的法线方向上的投影不重叠穿透区。
[0004]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二基板的第一侧面对第一基板。光源位于第二基板的第二侧,用以提供光线,此光线穿过穿透区射向第一基板。
[0005]在一些实施例中,反射层包括反射率大于等于90%的金属材料层或是折射率小于2.5的介质层。穿透区在法线方向上的投影重叠于反射层与栅极线之间的区域。
[0006]在一些实施例中,在第一方向上相邻的两个像素区中的电容补偿电极之间具有连接结构。在显示期间,共同电压施加于电容补偿电极。
[0007]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的多个像素区包括第一像素区与第二像素区,第一像素区在第一方向上相邻于第二像素区,数据线具有第一部、第二部与第三部。第一部沿着第二方向延伸且位于第二像素区中。第二部连接第一部且沿着第一方向延伸,第二部在法线方向上重叠于第一像素区中像素电极的侧边的一部分以及第二像素区中像素电极的侧边的一部分。第三部连接第二部且沿着第二方向延伸,第三部位于第一像素区中。
[0008]在一些实施例中,数据线沿着第二方向延伸且在法线方向上重叠于第一像素区中像素电极的侧边且重叠于第二像素区中像素电极的侧边。
[0009]在一些实施例中,数据线在第二方向上与第一像素区中的像素电极的重叠宽度介于4微米至6微米之间,且数据线在第二方向上与第二像素区中的像素电极的重叠宽度介于4微米至6微米之间。
[0010]在一些实施例中,平坦层设置于第二金属层与像素电极之间,平坦层具有一开口,像素电极透过开口电性连接至漏极。平坦层在穿透区具有平坦表面且在反射区具有凸块,
且平坦层的最高点高于反射区的最低点。
[0011]在一些实施例中,上述的凸块为五角形或六角形,相邻的两个凸块的交界点低于平坦层的最高点。
[0012]在一些实施例中,间隔层,设置于第一基板与第二基板之间,其中间隔层在法线方向上堆叠于反射层与平坦层上。
附图说明
[0013]为让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实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0014]图1A是根据实施例绘示显示面板的制造方法中一阶段的侧视图;
[0015]图1B是根据实施例绘示显示面板的制造方法中各阶段的上视图;
[0016]图2A是根据实施例绘示显示面板的制造方法中一阶段的侧视图;
[0017]图2B是根据实施例绘示显示面板的制造方法中各阶段的上视图;
[0018]图3A是根据实施例绘示显示面板的制造方法中一阶段的侧视图;
[0019]图3B是根据实施例绘示显示面板的制造方法中各阶段的上视图;
[0020]图4A是根据实施例绘示显示面板的制造方法中一阶段的侧视图;
[0021]图4B是根据实施例绘示显示面板的制造方法中各阶段的上视图;
[0022]图4C是根据一实施例绘示平坦层的上表面的示意图;
[0023]图5A是根据实施例绘示显示面板的制造方法中一阶段的侧视图;
[0024]图5B是根据实施例绘示显示面板的制造方法中各阶段的上视图;
[0025]图6是根据一实施例绘是显示面板的侧视图;
[0026]图7是根据一实施例绘示显示面板的上视图。
[0027]【符号说明】
[0028]SUB:基板
[0029]SUB

1:第一侧
[0030]SUB

2:第二侧
[0031]PE

1:像素电极
[0032]M1:第一金属层
[0033]M2:第二金属层
[0034]INS

2:第二绝缘层
[0035]INS

3:第三绝缘层
[0036]OP

1,OP

2:开口
[0037]102

G:栅极
[0038]102

S:源极
[0039]102

C:通道层
[0040]102

D:漏极
[0041]104

1:电容补偿电极
[0042]106:平坦层
[0043]108:反射区
[0044]110:穿透区
[0045]114:反射层
[0046]115:法线方向
[0047]116:光源
[0048]117:透光口
[0049]118:导光板
[0050]120:间隔层
[0051]122:显示介质层
[0052]124:透明导电层
[0053]126:平坦层
[0054]128:彩色滤光片
[0055]130:基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56]关于本文中所使用的“第一”、“第二”等,并非特别指次序或顺位的意思,其仅为了区别以相同技术用语描述的元件或操作。
[0057]图1A、2A、3A、4A、5A是根据实施例绘示显示面板的制造方法中各阶段的侧视图。图1B、2B、3B、4B、5B是根据实施例绘示显示面板的制造方法中各阶段的上视图。请参照图1A,图1A中绘示了两个像素区P1、P2,这两个像素区P1、P2在第一方向X上相邻且结构类似,为了简化起见在此仅说明像素区P1的剖面图。图1B绘示了沿着图1A中剖线AA

的侧视图。首先提供基板SUB,然后在基板SUB上形成第一金属层M1,此第一金属层M1包括栅极线G1、栅极线G2、栅极102

G以及电容补偿电极104

1、104

2(此为补偿电容的下电极端)。栅极线G2连接至栅极102

G。栅极线G2与电容补偿电极104

1彼此电性绝缘,栅极线G2也与电容补偿电极10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基板;透明导电层,设置于所述第一基板上;第二基板,所述第二基板设置有多个像素区,所述多个像素区与所述透明导电层彼此相对,每一所述像素区具有反射区与穿透区;显示介质层,设置于所述第一基板与所述第二基板之间;像素电极,设置于每一所述像素区内且至少部分的所述像素电极位于所述反射区与所述穿透区中;第一金属层,设置于所述第二基板上,所述第一金属层包括栅极线与电容补偿电极,所述电容补偿电极设置于所述像素电极的下方;第二金属层,设置于所述第一金属层上,其中所述第二金属层包括数据线、源极与漏极,所述漏极电性连接至所述像素电极;反射层,设置于所述像素电极之上,其中所述反射层位于所述反射区中,且所述反射层在所述第二基板的法线方向上的投影不重叠所述穿透区。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基板的第一侧面对所述第一基板,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光源,位于所述第二基板的第二侧,用以提供一光线,所述光线穿过所述穿透区射向所述第一基板。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反射层包括反射率大于等于90%的金属材料层或是折射率小于2.5的介质层,且所述穿透区在所述法线方向上的投影重叠于所述反射层与所述栅极线之间的区域。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其中在第一方向上相邻的两个所述像素区中的所述电容补偿电极之间具有连接结构,其中在一显示期间,一共同电压施加于所述电容补偿电极。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多个像素区包括第一像素区与第二像素区,所述第一像素区在第一方向上相邻于所述第二像素区,所述数据线具有第一部、第二部与第三部,其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靖轩叶政谚康沐楷黄思凯游明璋
申请(专利权)人:瀚宇彩晶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