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DBD放电装置的圆管表面自然对流换热系数测试分析评价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5582473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12 16:1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基于DBD放电装置的圆管表面自然对流换热系数测试分析评价方法,通过以DBD反应器作为作为圆筒内的热源,提出了采用量热法测量DBD放电装置用于加热圆管内气体的热功率,采用圆管外壁面均匀布置多个测温点的方法测量壁面不同角向位置处的温度分布;进而考虑圆管壁面辐射换热和自然对流换热的耦合作用以及空气温度变化导致的热力学参数的变化,求取了圆管壁面的自然对流换热系数并通过数据拟合得到了瑞利数(Ra)的值为1.8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DBD放电装置的圆管表面自然对流换热系数测试分析评价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圆管表面自然对流换热系数测试分析
,涉及到基于DBD放电装置的圆管表面自然对流换热系数测试分析评价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受热圆筒壁面的自然对流换热在工程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如热交换器、太阳能热水器、电厂锅炉管冷却、暖通空调系统、计算机冷却、核反应堆冷却等。这使得圆筒壁面的对流换热特性一直是研究人员关注的热点。因此,准确测量圆筒表面的自然对流换热参数对基础物理研究及不同应用场合下的传热控制具有重要的意义。
[0003]目前,针对圆筒壁面的温度分布和自然对流换热特性,研究人员主要采用实验研究方式进行分析,由于圆筒的加热方式是影响对流换热参数测量准确性的至关重要的因素,但在当前的实验研究中一般采用在圆筒内安装电加热器或者利用直流电源直接加热圆筒的方式作为热源,在实现本申请的过程中,专利技术人发现现有加热方式至少存在如下问题:
[0004]1.为了提供稳定的热流量,电加热器需要安装在圆筒的中心轴线位置。因此,加热器安装的同心性问题将导致圆筒受热不均匀,从而对壁面的流动和温度等实验参数的测量结果造成影响;
[0005]2.由于圆筒内热源的安装位置对壁面的对流换热具有显著的影响,热源偏离圆筒轴线会导致圆筒周围的羽流发生偏转,使传热呈现出明显的不对称性,为了解决圆筒壁面热流出现不均匀分布现象,现有技术通过在电加热器和圆筒壁面的空隙间填充各种导热系数较高的材料以增加圆筒与加热器之间的热导率,但即便在空隙中填充导热系数较高的材料后,圆筒壁面同一周向位置处的温度分布依然存在较大的不均匀性,只能通过在圆筒同一周向位置处安装多个热电偶而后求取平均温度的方式避免该影响;
[0006]3.目前实验中通常采用加热器的电功率作为加热圆筒的热功率,但由于电加热器的热效率无法达到100%,这将导致测定的热流量与实际热流量存在偏差,进而将进一步影响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07]为解决电加热器对圆筒壁面自然对流换热测量精度带来的一系列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DBD反应器作为圆筒内的热源,提出基于DBD放电装置的圆管表面自然对流换热系数测试分析评价方法。
[0008]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0009]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基于DBD放电装置的圆管表面自然对流换热系数测试分析评价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10]S1:采用量热法测量DBD反应器向气流传递的热功率,具体包括:
[0011]S11:通过调节风机的通电频率和气体控制阀门,将入口处空气的体积流量O调节
为[200L/min],并由圆筒入口处的气流温度计算得到气流密度ρ
in
,进而通过气流质量流率计算公式得到通气流质量流率
[0012]S12:当反应器放电达到稳定后,反应器入口处和出口处的温度基本保持不变,通过DBD反应器热功率计算公式计算得到DBD反应器的热功率P
a

[0013]S2:采用圆筒壁面所有测温点的平均温度分析圆筒壁面的平均对流换热系数、辐射换热系数和努塞尔数;
[0014]S3:不确定性分析;
[0015]S4:试验结果及分析;
[0016]S5:得出结论。
[0017]在一种可能实施的方式中,所述DBD反应器热功率计算公式为式中,C
p,in
和C
p,out
分别为反应器入口处和出口处空气的定压比热,T
in
和T
out
分别为反应器入口和出口处气流的温度。
[0018]在一种可能实施的方式中,所述S2步骤对应的具体实现方法如下:
[0019]S21:在圆筒壁面设置8个角向位置,并在圆筒壁面任一角向位置处由沿轴向分布区域布设7个测温点,同时采集各测温点的温度;
[0020]S22:将圆筒壁面各角向位置对应各测温点的温度进行均值处理,得到圆筒壁面任一角向位置θ处的平均温度T
θ,i
表示为圆筒壁面任一角向位置θ第i个测温点的温度,其中i表示为测温点的编号,i=1,2,...,7;
[0021]S23:基于圆筒壁面各角向位置对应的平均温度计算圆筒壁面的平均温度其表达式为
[0022]S24:检测外部环境温度T
air
,并基于和T
air
计算单位时间内的辐射换热量Q
r
,其中式中,ε为圆筒壁面的黑度,C0为绝对黑体辐射系数,d
out
表示为圆筒的外直径,L0表示为圆筒的长度,π表示为圆周率;
[0023]S25:计算圆筒壁面的辐射换热系数,其表达式为式中
[0024]S26:计算圆筒壁面的对流换热系数h
ec
,其表达式为式中Q
c
表示为圆筒壁面单位时间内的对流换热量,且Q
c
=Q

Q
r
,Q表示为单位时间内圆筒外壁面与环境间的总换热量,且Q=P
a

[0025]S27:计算圆筒壁面的平均努塞尔数Nu,其表达式为Nu=h
ec
d0/λ,式中λ表示为导热系数;
[0026]S28:计算圆筒壁面处空气的格拉晓夫数Gr、普朗特数Pr以及瑞利数Ra,其中Gr=gαΔTd
out3
/v2,Ra=Gr
·
Pr,式中,g为重力加速度,ν为运动粘度,α表示为膨胀系数,C
p
表示为比热,μ表示为粘性系数。
[0027]在一种可能实施的方式中,所述S3步骤对应的具体实现方法如下:
[0028]S31:分析空气的质量流率的不确定度其表达式为其中δT
in
表示为反应器入口处的温度不确定度,δO表示为入口处空气的体积流量不确定度;
[0029]S32:分析放电的热功率Pa的不确定度δP
a
,其表达式为
[0030],其中δC
p,in
表示为反应器入口处空气的定压比热的不确定度,δC
p,out
表示为反应器出口处空气的定压比热的不确定度,δT
out
表示为反应器出口处的温度不确定度,a、b、c、d为常数;
[0031]S33:分析圆筒壁面的辐射换热系数的不确定度δh
er
,其表达式为其中δQ
r
表示为单位时间内辐射换热量的不确定度,且δd
out
表示为圆筒外直径的不确定度,δL0表示为圆筒长度的不确定度,表示为圆筒壁面平均温度的不确定度,δT
air
表示为外部环境温度的不确定度;
[0032]S34:分析圆筒壁面的对流换热系数的不确定度δh
ec
,其表达式为其中δQ
c
表示为单位时间内对流换热量的不确定度,且δQ表示为单位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基于DBD放电装置的圆管表面自然对流换热系数测试分析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采用量热法测量DBD反应器向气流传递的热功率,具体包括:S11:通过调节风机的通电频率和气体控制阀门,将入口处空气的体积流量O调节为[200L/min],并由圆筒入口处的气流温度计算得到气流密度ρ
in
,进而通过气流质量流率计算公式得到通气流质量流率S12:当反应器放电达到稳定后,反应器入口处和出口处的温度基本保持不变,通过DBD反应器热功率计算公式计算得到DBD反应器的热功率P
a
;S2:采用圆筒壁面所有测温点的平均温度分析圆筒壁面的平均对流换热系数、辐射换热系数和努塞尔数;S3:不确定性分析;S4:试验结果及分析;S5:得出结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DBD放电装置的圆管表面自然对流换热系数测试分析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DBD反应器热功率计算公式为式中,C
p,in
和C
p,out
分别为反应器入口处和出口处空气的定压比热,T
in
和T
out
分别为反应器入口和出口处气流的温度。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DBD放电装置的圆管表面自然对流换热系数测试分析评价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S2步骤对应的具体实现方法如下:S21:在圆筒壁面设置8个角向位置,并在圆筒壁面任一角向位置处由沿轴向分布区域布设7个测温点,同时采集各测温点的温度;S22:将圆筒壁面各角向位置对应各测温点的温度进行均值处理,得到圆筒壁面任一角向位置θ处的平均温度T
θ,i
表示为圆筒壁面任一角向位置θ第i个测温点的温度,其中i表示为测温点的编号,i=1,2,...,7;S23:基于圆筒壁面各角向位置对应的平均温度计算圆筒壁面的平均温度其表达式为S24:检测外部环境温度T
air
,并基于和T
air
计算单位时间内的辐射换热量Q
r
,其中式中,ε为圆筒壁面的黑度,C0为绝对黑体辐射系数,d
out
表示为圆筒的外直径,L0表示为圆筒的长度,π表示为圆周率;S25:计算圆筒壁面的辐射换热系数,其表达式为式中
S26:计算圆筒壁面的对流换热系数h
ec
,其表达式为式中Q
c
表示为圆筒壁面单位时间内的对流换热量,且Q
c
=Q

Q
r
,Q表示为单位时间内圆筒外壁面与环境间的总换热量,且Q=P
a
;S27:计算圆筒壁面的平均努塞尔数Nu,其表达式为Nu=h
ec
d0/λ,式中λ表示为导热系数;S28:计算圆筒壁面处空气的格拉晓夫数Gr、普朗特数Pr以及瑞利数Ra,其中Gr=gαΔTd
out3
/v2,Ra=Gr
·
Pr,式中,g为重力加速度,ν为运动粘度,α表示为膨胀系数,C
p
表示为比热,μ表示为粘性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毛保全赵其进白向华徐振辉廖自力赵俊严朱俊臻张运银李嘉麒王之千朱锐陈春林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装甲兵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