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热组件、制备散热组件的方法以及电子设备技术

技术编号:35582085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12 16:12
本申请公开了散热组件、制备散热组件的方法以及电子设备,散热组件包括:液冷板,液冷板的内部具有冷却液流道,液冷板具有与冷却液流道相连通的冷却液入口以及冷却液出口;压电陶瓷泵设置在液冷板的一侧,压电陶瓷泵具有泵入端口以及泵出端口;连接件位于液冷板与压电陶瓷泵之间,用于连接所述液冷板和所述压电陶瓷泵,其中,液冷板至少部分由金属材料形成,形成连接件的材料为高分子材料,压电陶瓷泵和连接件相接触的部分与连接件的材料相同。由此,可以获得具有较优匀热能力的散热组件。以获得具有较优匀热能力的散热组件。以获得具有较优匀热能力的散热组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散热组件、制备散热组件的方法以及电子设备


[0001]本申请涉及电子设备领域,具体地,涉及散热组件、制备散热组件的方法以及电子设备。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终端电子产品多年的演进,其功能更加丰富,但伴随而来的也是功耗的大幅提升。另一方面,为了获得更加的人际交互体验,智能终端的尺寸(大小与厚度)一直以来都被严格限制。因此,基于散热和尺寸的共同考量,终端产品的热调控成为了电子设备厂商的重点研究方向。目前,相关技术中常规的被动式散热技术如石墨片,导热垫,VC(Vacuum Chamber)均热板等散热组件已经进入其技术瓶颈期,其散热能力提升空间较小,因此亟待发展更为高效的主动式散热技术,以弥补相关技术中的缺陷。
[0003]因此,目前的散热组件、制备散热组件的方法以及电子设备仍有待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0004]在本申请的一个方面,本申请提出了一种散热组件,包括:液冷板,所述液冷板的内部具有冷却液流道,所述冷却液流道内部密封有冷却液体,所述液冷板具有与所述冷却液流道相连通的冷却液入口以及冷却液出口;压电陶瓷泵,所述压电陶瓷泵设置在所述液冷板的一侧,所述压电陶瓷泵具有泵入端口以及泵出端口;连接件,所述连接件位于所述液冷板与所述压电陶瓷泵之间,用于连接所述液冷板和所述压电陶瓷泵,其中,所述液冷板至少部分由金属材料形成,形成所述连接件的材料为高分子材料,所述压电陶瓷泵和所述连接件相接触的部分与所述连接件的材料相同。由此,可以获得具有较优匀热能力的散热组件。
[0005]在本申请的另一个方面,本申请提出了一种制备散热组件的方法,包括:将压电陶瓷泵与液冷板通过连接件固定连接,以获得所述散热组件,其中,所述液冷板至少部分由金属材料形成,形成所述连接件的材料为高分子材料,所述压电陶瓷泵和所述连接件相连接的部分与所述连接件的材料相同。由此,可以通过较为简便地方法制得匀热能力优异的散热组件。
[0006]在本申请的又一个方面,本申请提出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显示屏;中框组件,所述中框组件包括前述的散热组件,或所述中框组件包括采用前述的方法制备得到的散热组件;以及主板,所述中框组件位于所述显示屏和所述主板之间。由此,该电子设备具有前述散热组件的全部特征以及优点,在此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0007]本申请的上述和/或附加的方面和优点从结合下面附图对实施例的描述中将变得明显和容易理解,其中:
[0008]图1显示了根据本申请一个实施例散热组件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0009]图2显示了根据本申请一个实施例制备散热组件的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0010]图3显示了根据本申请一个实施例的散热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11]图4显示了根据本申请又一个实施例的散热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12]图5显示了根据本申请又一个实施例的散热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13]图6显示了根据本申请又一个实施例的散热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14]图7显示了根据本申请一个实施例制备散热组件的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0015]图8显示了根据本申请又一个实施例制备散热组件的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0016]图9显示了根据本申请又一个实施例制备散热组件的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0017]附图标记说明:
[0018]100:液冷板;110:第一盖体;120:第二盖体;130:冷却液流道;140:第二冷却液流道;131:冷却液入口;132:冷却液出口;200;连接件;210:第一通孔;220:第二通孔;300:压电陶瓷泵;400:注塑高分子;500:中框。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详细描述本申请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申请,而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0020]本申请是基于专利技术人对于以下事实和问题的发现和认识做出的:
[0021]相关技术中的主动式散热组件,其内部流道通常由三层高分子材质的膜层结构组成,层与层之间通过焊接的方式进行连接,从而可以通过简单的焊接方式形成高可靠性的连接。专利技术人发现,虽然采用三层高分子薄膜形成的三明治结构能够较好地实现驱动泵与流道薄膜的高可靠性焊接,但是高分子材料会导致散热模组的匀热能力减弱。具体地,散热组件中的热量的传递路径如下:首先,热源的热量在高分子材质薄膜的厚度方向穿过高分子薄膜将热量传递到流道内部的冷却液体中;随后,冷却液体在驱动泵的驱动下携带热量转移到流道内的其他冷区;最后,在冷区的热量再次沿着厚度方向穿过高分子薄膜,传递到其他区域。在整个热量传递过程中,热量沿着厚度方向穿过高分子薄膜时,因高分子材料导热性能较差,存在较大热阻,极大地影响了散热组件的匀热效果。
[0022]进一步地,专利技术人还发现,采用高分子聚合物材质所制备成的散热组件,通常采用粘接或者注塑的方式与电子设备,如手机的中板/中框连接。基于电子设备强烈减重或者减薄的场景下,往往需要将中板区域部分或者全部掏空,用于放置散热组件。若采用粘接方式将散热组件与中板/中框连接,由于高分子薄膜的刚度较差,在上述条件下散热模组自身平整度较差,很容易影响粘接平整度,从而导致良率明显下降。若采用注塑的方式将散热组件与中板/中框连接,由于高分子材质的薄膜对高温非常敏感,若高温绝热控制不佳,注塑工艺的高热量极易造成高分子薄膜的变形起翘,使得模组无法进行后续元器件的布置堆叠。
[0023]本申请旨在至少一定程度上缓解或解决上述提及问题中至少一个。
[0024]在本申请的一个方面,本申请提出了一种散热组件,参考图1和图3,包括:液冷板,液冷板的内部具有冷却液流道130,冷却液流道130内部密封有冷却液体,液冷板具有与冷却液流道130相连通的冷却液入口131以及冷却液出口132;压电陶瓷泵300,压电陶瓷泵300设置在液冷板的一侧,压电陶瓷泵300具有泵入端口以及泵出端口(图中未示出);连接件
200,连接件200位于液冷板与压电陶瓷泵300之间,用于连接液冷板和压电陶瓷泵300,其中,液冷板至少部分由金属材料形成,形成连接件200的材料为高分子材料,压电陶瓷泵300与连接件200相接触的部分和连接件200的材料相同。压电陶瓷泵300通过注塑工艺形成的连接件200作为过渡结构,从而与液冷板固定连接。通过先注塑连接件再焊接压电陶瓷泵的方式,解决了压电陶瓷泵与金属液冷板直接焊接固定难度较大的问题。该液冷板有效地降低了厚度方向上热量进入散热组件内部的热阻,极大地改善了散热组件的匀热效果;通过采用刚性较高和耐热较优的金属液冷板,有效了避免了高分子材质薄膜聚合物平面度差、不耐高温所导致的装配难度较大的问题。
[0025]根据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连接件连接液冷板和压电陶瓷泵的具体方式不受特别限制,例如,参考图1和图3,连接件200可以具有第一通孔210和第二通孔220,第一通孔210的一端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散热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液冷板,所述液冷板的内部具有冷却液流道,所述冷却液流道内部密封有冷却液体,所述液冷板具有与所述冷却液流道相连通的冷却液入口以及冷却液出口;压电陶瓷泵,所述压电陶瓷泵设置在所述液冷板的一侧,所述压电陶瓷泵具有泵入端口以及泵出端口;连接件,所述连接件位于所述液冷板与所述压电陶瓷泵之间,用于连接所述液冷板和所述压电陶瓷泵,其中,所述液冷板至少部分由金属材料形成,形成所述连接件的材料为高分子材料,所述压电陶瓷泵和所述连接件相连接的部分与所述连接件的材料相同。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具有第一通孔和第二通孔,所述第一通孔的一端与所述冷却液入口相连,所述第一通孔的另一端与所述泵出端口相连,所述第二通孔的一端与所述冷却液出口相连,所述第二通孔的另一端与所述泵入端口相连。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组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液冷板的厚度方向上,所述冷却液流道的深度不小于0.05mm。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冷板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盖体和第二盖体,所述冷却液流道密封于所述第一盖体和所述第二盖体之间,所述第一盖体的厚度和所述第二盖体的厚度分别为0.2

0.8mm。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液冷板为一体式结构,所述液冷板由所述金属材料形成。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材料包括铝合金、铜合金、镁合金、钛合金以及不锈钢中的至少之一。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分子材料包括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聚碳酸酯和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中的至少之一。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散热组件,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中框,所述中框至少部分环绕所述散热组件的液冷板设置,其中,形成所述中框的材料为金属材料。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散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框与所述液冷板通过注塑高分子连接。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散热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中框与所述液冷板为一体式结构。11.根据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仰坪炯戈云飞高志伟王国辉
申请(专利权)人: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