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周玲叶专利>正文

一种水面漂浮物收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5581734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12 16:1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水面漂浮物收集装置,有效的解决了水面漂浮物收集设备收集范围小,滤网需要频繁清理的问题;解决的技术方案包括外筒和内筒,内筒位于外筒的上部分中且与外筒内壁之间有间隔,内筒下端开口,内筒顶部设有进气管和排气管,进气管外端连接有气泵,排气管上装有电磁开关阀,还包括一个收集筒,收集筒上下两端开口且固定在外筒一侧,收集筒上端口高于水面,外筒的下部分侧壁上连接有一个排水管,排水管的上端伸入收集筒中,内筒充气时排水,排气时吸水,在排水的同时积蓄压差;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积蓄压差,实现更大范围内的漂浮物收集,而且避免了传统收集装置滤网堵塞的通病。而且避免了传统收集装置滤网堵塞的通病。而且避免了传统收集装置滤网堵塞的通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水面漂浮物收集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水域垃圾收集领域,具体是一种水面漂浮物收集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开放式水域的水面上会有各种落叶、浮藻、人类丢弃物等漂浮在水面的垃圾,需要时常进行打捞收集;目前一般有两种方式:其一是用打捞船进行打捞,例如申请号:CN201510108643.2的专利技术专利,申请号:CN201911216490.8的专利技术专利等,这种方式人工和设备投入大,最主要的是不能持续收集,只能按频次或按需求组织打捞工作,不同持续的保持水面的清洁;其二是定点设置收集筒持续进行收集,收集筒的筒口与水面平齐或略低于水面,通过潜水泵抽吸是水和垃圾向收集筒汇集流入收集筒筒口,然后经筒内滤网过滤后排出,例如申请号:CN202110825373.2的专利技术专利,申请号:CN202110163937.0的专利技术专利,申请号:CN202110891393.X的专利技术专利等,这类装置的收集范围与筒口的吸力有关,也就是与潜水泵的功率有关,如果要实现更大范围的收集,就需要用更大功率的潜水泵,设备成本和使用成本就会大大增加,而且这类装置也不具备使用超大功率潜水泵的环境条件,所以就只能增加设备布置的数量或增加设备移动的点位,而且,在外圈的漂浮物扩散到内圈前,持续的抽吸在时间上反而是一种功率的浪费;另外,这类装置用滤网过滤收集漂浮物,滤网会逐渐堵塞,导致设备不能长时间工作,特别是垃圾量大的水域,需要频繁的清理滤网。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水面漂浮物收集装置,旨在解决现有水面漂浮物收集设备收集范围小,滤网需要频繁清理的问题。
[0004]其解决的技术方案包括外筒和内筒,内筒经多个径向杆同轴固定在外筒中,外筒下端封闭上端开口,外筒中固定有一个隔板将外筒分隔成上下独立的两部分,内筒位于外筒的上部分中且与外筒内壁之间有间隔,内筒下端开口上端封闭,内筒的下端口与隔板之间有间隔,隔板上固定与一个与内筒同轴的竖管,竖管下端伸入外筒的下部分,上端伸入内筒中;内筒中装有一个第一活塞,第一活塞为环形,第一活塞下移会嵌入内筒与竖管之间,将内筒的下端口封闭,第一活塞上移会与竖管脱离,使内筒的下端口开启,竖管的下端口装有一个第二活塞,第二活塞上移会将竖管下端口封闭,第二活塞下移会从竖管下端脱出,从而使竖管下端口开启; 内筒上部装有一个第三活塞,第一活塞、第二活塞均与第三活塞之间连接有刚性杆,第三活塞上端固定有穿出内筒顶部的活塞杆,活塞杆上端与内筒顶部之间装有第一压簧,第一压簧使第三活塞向上复位;内筒顶部设有进气管和排气管,进气管外端连接有气泵,排气管上装有电磁开关阀,第三活塞上设有上下贯通的进气结构和排气结构;还包括一个收集筒,收集筒上下两端开口且固定在外筒一侧,收集筒上端口高于水面,外筒的下部分侧壁上连接有一个排水管,排水管的上端伸入收集筒中。
[0005]所述的进气结构包括一个贯通第三活塞的通孔,通孔内装有一个竖杆,竖杆的直
径小于通孔的直径,竖杆下端固定有一个小端朝上的锥形塞,竖杆上端与第三活塞上端面之间安装有第二压簧,在第二压簧的作用下,锥形塞将通孔的下端封闭。
[0006]所述的排气结构包括一个开设在第三活塞上的大端朝上的锥形通孔,锥形通孔内装有一个圆球,圆球直径大于锥形通孔下端口直径。
[0007]所述的锥形通孔的上端安装有一个防护网。
[0008]所述的第一活塞与竖管上端口配合的位置以及第二活塞与竖管下端口配合的位置均设置为锥面。
[0009]所述的隔板为一侧高一侧低的倾斜状,排水管的下端位于隔板较高的一侧且与隔板下表面平齐。
[0010]所述的第一活塞的上表面为外高内地的锥坑型,第一活塞为与低位将内筒下端口封闭时,第一活塞的上表面内缘竖管上端口平齐。
[0011]所述的内筒的上端高于外筒的上端。
[0012]本专利技术通过积蓄压差,在泵体功率相同的情况下,能够使吸水时水流辐射到更远的距离,实现更大范围内的漂浮物收集,而且本专利技术不使用滤网过滤,避免了传统收集装置滤网堵塞的通病,从而能够长久工作。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专利技术内筒排水时的主视剖视图。
[0014]图2为本专利技术内筒吸水时的主视剖视图。
[0015]图3为图1中A位置的放大图。
[0016]图4为图1中B位置的放大图。
[0017]图5为图2中C位置的放大图。
[0018]图6为图2中D位置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9]结合附图,本专利技术包括外筒1和内筒2,内筒2经多个径向杆3同轴固定在外筒1中,外筒1下端封闭上端开口,外筒1中固定有一个隔板4将外筒1分隔成上下独立的两部分,内筒2位于外筒1的上部分中且与外筒1内壁之间有间隔,内筒2下端开口上端封闭,内筒2的下端口与隔板4之间有间隔,隔板4上固定与一个与内筒2同轴的竖管5,竖管5下端伸入外筒1的下部分,上端伸入内筒2中;当本装置本竖直置于水中且外筒1上端口淹没在水面以下时,水会经外筒1筒口进入,内筒2通过充气排气可进行间断式的吸水排水,吸水时从内筒2下端进入内筒2,排水时从竖管5排入外筒1外部分。
[0020]内筒2中装有一个第一活塞6,第一活塞6为环形,第一活塞6下移会嵌入内筒2与竖管5之间,将内筒2的下端口封闭,第一活塞6上移会与竖管5脱离,使内筒2的下端口开启,竖管5的下端口装有一个第二活塞7,第二活塞7上移会将竖管5下端口封闭,第二活塞7下移会从竖管5下端脱出,从而使竖管5下端口开启;内筒2在吸水时,第一活塞6和第二活塞7均处于高位,内筒2下端口开启,竖管5下端口封闭,只能从内筒2下端口进入,内筒2在排水时,第一活塞6和第二活塞7均处于低位,使内筒2下端口封闭,竖管5下端口开启,只能从竖管5排水。
[0021]内筒2上部装有一个第三活塞8,第一活塞6、第二活塞7均与第三活塞8之间连接有刚性杆9,第三活塞8上下移动会带动第一活塞6、第二活塞7同步上下移动,第三活塞8上端固定有穿出内筒2顶部的活塞杆10,活塞杆10上端与内筒2顶部之间装有第一压簧11,第一压簧11使第三活塞8向上复位;内筒2顶部设有进气管12和排气管13,进气管12外端连接有气泵14,排气管13上装有电磁开关阀15,第三活塞8上设有上下贯通的进气结构16和排气结构17,气泵14启动后,气压会推动第三活塞8下移,第一活塞6和第二活塞7同步下移,使内筒2下端口封闭,竖管5下端口开启,然后进气结构16开启,气压进入第三活塞8下方将内筒2中的水经竖管5排出,电磁开关阀15开启后,第三活塞8上下将通过排气结构17和排气管13泄压,在第一压簧11的作用下,第三活塞8拉动第一活塞6和第二活塞7上移,使内筒2下端口开启,竖管5下端口封闭,此时外筒1中的水从内筒2下端口吸入内筒2中。
[0022]还包括一个收集筒18,收集筒18上下两端开口且固定在外筒1一侧,收集筒18上端口高于水面,外筒1的下部分侧壁上连接有一个排水管19,排水管19的上端伸入收集筒18中;内筒2中的水经竖管5排入外筒1下部分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面漂浮物收集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外筒(1)和内筒(2),内筒(2)经多个径向杆(3)同轴固定在外筒(1)中,外筒(1)下端封闭上端开口,外筒(1)中固定有一个隔板(4)将外筒(1)分隔成上下独立的两部分,内筒(2)位于外筒(1)的上部分中且与外筒(1)内壁之间有间隔,内筒(2)下端开口上端封闭,内筒(2)的下端口与隔板(4)之间有间隔,隔板(4)上固定与一个与内筒(2)同轴的竖管(5),竖管(5)下端伸入外筒(1)的下部分,上端伸入内筒(2)中;内筒(2)中装有一个第一活塞(6),第一活塞(6)为环形,第一活塞(6)下移会嵌入内筒(2)与竖管(5)之间,将内筒(2)的下端口封闭,第一活塞(6)上移会与竖管(5)脱离,使内筒(2)的下端口开启,竖管(5)的下端口装有一个第二活塞(7),第二活塞(7)上移会将竖管(5)下端口封闭,第二活塞(7)下移会从竖管(5)下端脱出,从而使竖管(5)下端口开启; 内筒(2)上部装有一个第三活塞(8),第一活塞(6)、第二活塞(7)均与第三活塞(8)之间连接有刚性杆(9),第三活塞(8)上端固定有穿出内筒(2)顶部的活塞杆(10),活塞杆(10)上端与内筒(2)顶部之间装有第一压簧(11),第一压簧(11)使第三活塞(8)向上复位;内筒(2)顶部设有进气管(12)和排气管(13),进气管(12)外端连接有气泵(14),排气管(13)上装有电磁开关阀(15),第三活塞(8)上设有上下贯通的进气结构(16)和排气结构(17);还包括一个收集筒(18),收集筒(18)上下两端开口且固定在外筒(1)一侧,收集筒(18)上端口高于水面,外筒(1)的下部分侧壁上连接有一个排水管(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玲叶
申请(专利权)人:周玲叶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