榫卯式拉挤型材连接节点及连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5581594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12 16:1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土木工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榫卯式拉挤型材连接节点和一种榫卯式拉挤型材连接方法,所述榫卯式拉挤型材包括第一板、第二板,连接件、包覆层和第一结构胶层,所述第一板的一端设有第一槽,所述第二板的一端设有第二槽,所述连接件一端卡设在第一槽内,所述连接件另一端卡设在第二槽内,所述包覆层缠绕在所述第一板和所述第二板的连接处,且所述包覆层缠绕在所述连接件的外壁面,所述包覆层与所述第一板、第二板和所述连接件涂有第一结构胶层。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榫卯式拉挤型材,避免榫卯式拉挤型材之间产生应力集中,提高了榫卯式拉挤型材之间的连接稳定性和耐久性。挤型材之间的连接稳定性和耐久性。挤型材之间的连接稳定性和耐久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榫卯式拉挤型材连接节点及连接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土木工程
,尤其涉及一种榫卯式拉挤型材连接节点和一种榫卯式拉挤型材连接节点连接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榫卯式拉挤型材具有较高的比强度和比模量、优秀的抗腐蚀和疲劳性能,以及较低的全生命周期养护成本,已在国内外土木工程建设中展现出了强大的竞争力和应用潜力。
[0003]相关技术中,传统榫卯式拉挤型材的连接方式为螺栓连接和胶粘连接,然而螺栓连接易造成较大的应力集中,导致榫卯式拉挤型材易在螺栓孔处劈裂破坏,胶粘连接的耐久性能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提出一种榫卯式拉挤型材连接节点,避免榫卯式拉挤型材之间产生应力集中,提高了榫卯式拉挤型材之间的连接稳定性和耐久性。
[0005]本专利技术还提出了一种榫卯式拉挤型材连接节点方法。
[0006]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榫卯式拉挤型材连接节点,包括:第一板和第二板,所述第一板的一端设有第一槽,所述第二板的一端设有第二槽;
[0007]连接件,所述连接件一端卡设在第一槽内,所述连接件另一端卡设在第二槽内;
[0008]包覆层,所述包覆层缠绕在所述第一板和所述第二板的连接处,且所述包覆层缠绕在所述连接件的外壁面;
[0009]第一结构胶层,所述包覆层与所述第一板、第二板和所述连接件涂有第一结构胶层。
[0010]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榫卯式拉挤型材连接节点,避免榫卯式拉挤型材之间产生应力集中,提高了榫卯式拉挤型材之间的连接稳定性和耐久性。
[0011]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连接件包括在所述连接件的长度方向上对称布置的第一连接段和第二连接段,所述第一连接段卡设在所述第一槽内,所述第二连接段卡设在所述第二槽内,
[0012]所述第一连接段在所述连接件宽度方向上的尺寸在所述连接件的长度方向上沿远离所述第一板的方向逐渐减小,所述第二连接段在所述连接件的宽度方向上的尺寸在所述连接件的长度方向上沿靠近所述第二板的方向逐渐增大。
[0013]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连接件还包括第三连接段,所述第三连接段与所述第一连接段相连,且所述第三连接段卡设在所述第一槽内,所述第三连接段在所述连接件的宽度方向上的尺寸在所述连接件的长度方向上的尺寸恒定。
[0014]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连接件还包括第四连接段,所述第四连接段与所述第二连
接段相连,且所述第四连接段卡设在所述第二槽内,所述第四连接段在所述连接件的宽度方向上的尺寸在所述连接件的长度方向上的尺寸恒定。
[0015]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槽的数量为多个,所述第二槽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第一槽在所述连接件的宽度方向上间隔布置,所述第二槽的沿所述连接件的宽度方向上间隔布置,多个所述第一槽和多个所述第二槽一一对应连通形成多个安装槽,所述连接件的数量为多个,多个所述连接件与多个所述安装槽一一对应。
[0016]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三连接段在所述连接件的宽度方向上的尺寸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一连接段在所述连接件宽度方向上的尺寸,和/或,所述第四连接段在所述连接件的宽度方向上的尺寸大于或等于所述第二连接段在所述连接件宽度方向上的尺寸。
[0017]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连接段、第二连接段、第三连接段、第四连接段一体成型。
[001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榫卯式拉挤型材连接节点还包括第二结构胶层,所述连接件与所述第一板、第二板之间涂有第二结构胶层。
[001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包覆层为单向碳纤维布,且所述单向碳纤维布的方向与所述第一板的宽度方向相同,所述第一板、所述第二板和所述连接件为结构用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拉挤型板材。
[0020]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榫卯式拉挤型材节点连接方法,包括:切割连接件,在第一板和第二板上切割出第一槽和第二槽;将所述连接件嵌入到第一槽和第二槽进行安装;将包覆层紧密缠绕在第一板和第二板的连接处;对榫卯式拉挤型材连接节点进行固化。
[0021]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榫卯式拉挤型材节点连接方法,避免榫卯式拉挤型材之间产生应力集中,提高了榫卯式拉挤型材之间的连接稳定性和耐久性。
附图说明
[0022]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榫卯式拉挤型材连接节点的示意图。
[0023]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榫卯式拉挤型材连接节点中包覆层缠绕示意图。
[0024]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榫卯式拉挤型材连接节点连接完成后的示意图。
[0025]附图标记:
[0026]第一板1,第一槽11,第二板2,第二槽21,连接件3,第一连接段31,第二连接段32,第三连接段33,第四连接段34,包覆层4。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下面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
[0028]如图1至图3所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榫卯式拉挤型材连接节点包括第一板1、第二板2、连接件3、包覆层4和第一结构胶层,第一板1的一端设有第一槽11,第二板2的一端设有第二槽21,连接件3一端卡设在第一槽11内,连接件3另一端卡设在第二槽21内,包覆层4缠绕在第一板1和第二板2的连接处,且包覆层4缠绕在连接件3的外壁面,包覆层4与第一板1、第二板2和连接件3涂有第一结构胶层。
[0029]具体地,如图1至图3所示,第一板1与第二板2在前后方向上延伸,第一板1与第二
板2在前后方向上相对布置,第一板1的后端设有第一槽11,第一槽11沿前后方向延伸,第二板2的前端设有第二槽21,第二槽21沿前后方向延伸,连接件3沿前后方向延伸,连接件3的前端卡设在第一槽11内,连接件3的后端卡设在第二槽21内,将包覆层4缠绕在第一板1和第二板2的连接处,且在包覆层4与第一板1、第二板2和连接件3之间涂有第一结构胶层,进而完成第一板1和第二板2的连接。
[0030]当榫卯式拉挤型材连接节点受到拉伸时,连接件3与第一板1和第二板2之间产生挤压或摩擦来进行力的传递,摩擦力或挤压力沿第一板1和第二板2与连接件3的接触面传递,摩擦力或挤压力分为横向上(图1中左右方方向上)的分力和纵向上(图1中前后方向上)的分力,进而纵向上摩擦力或挤压力的分力传递至第一板1和第二板2,横向的摩擦力或挤压力的分力传递至第一板1第二板2的左右方向,包覆层4缠绕在第一板1和第二板2的连接处及第一结构胶层涂在包覆层4与第一板1、第二板2和连接件3之间适于抵抗左右方向上传递过来的力。
[0031]当榫卯式拉挤型材连接节点受到压缩时,即榫卯式拉挤型材连接节点受到前后方向的压缩力,第一板1和第二板2及连接件3在前后方向适于抵抗压缩力,可选地,第一板1、第二板2和连接件3可以为榫卯式拉挤型材以提高榫卯式拉挤型材连接节点的结构强度。
[0032]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榫卯式拉挤型材连接节点,通过连接件3的前端卡设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榫卯式拉挤型材连接节点,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板和第二板,所述第一板的一端设有第一槽,所述第二板的一端设有第二槽;连接件,所述连接件一端卡设在第一槽内,所述连接件另一端卡设在第二槽内;包覆层,所述包覆层缠绕在所述第一板和所述第二板的连接处,且所述包覆层缠绕在所述连接件的外壁面;第一结构胶层,所述包覆层与所述第一板、第二板和所述连接件涂有第一结构胶层。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榫卯式拉挤型材连接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包括在所述连接件的长度方向上对称布置的第一连接段和第二连接段,所述第一连接段卡设在所述第一槽内,所述第二连接段卡设在所述第二槽内,所述第一连接段在所述连接件宽度方向上的尺寸在所述连接件的长度方向上沿远离所述第一板的方向逐渐减小,所述第二连接段在所述连接件的宽度方向上的尺寸在所述连接件的长度方向上沿靠近所述第二板的方向逐渐增大。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榫卯式拉挤型材连接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还包括第三连接段,所述第三连接段与所述第一连接段相连,且所述第三连接段卡设在所述第一槽内,所述第三连接段在所述连接件的宽度方向上的尺寸在所述连接件的长度方向上的尺寸恒定。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榫卯式拉挤型材连接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还包括第四连接段,所述第四连接段与所述第二连接段相连,且所述第四连接段卡设在所述第二槽内,所述第四连接段在所述连接件的宽度方向上的尺寸在所述连接件的长度方向上的尺寸恒定。5.根据权利要求1

4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天桥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工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