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钢渣SMA沥青混凝土及路口车辙快速处置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581032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12 16:10
本申请涉及沥青混凝土的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钢渣SMA沥青混凝土及路口车辙快速处置结构。该钢渣SMA沥青混凝土由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组成:改性沥青7~13份,粗集料60~90份,细集料10~20份,填料7~13份,钢渣10~20份,聚乙烯蜡3~5份,加固组分8~14份,储热组分5~9份,所述储热组分为氯化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钢渣SMA沥青混凝土及路口车辙快速处置结构


[0001]本申请涉及沥青混凝土的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钢渣SMA沥青混凝土及路口车辙快速处置结构。

技术介绍

[0002]沥青混凝土是人工选配具有一定级配组成的矿料或碎石,在严格控制条件下与沥青材料拌制而成的混合料。利用沥青混凝土铺设的路面适合各种车辆的运行,其具有坚实耐久和施工与养护简单等优点。
[0003]随着我国交通量的不断增大,混凝土路面产生车辙的现象越来越频繁,尤其是在刚性基层沥青路面上,由于沥青面层混合料的高温稳定性不足,在车轮荷载反复作用下产生压缩和剪切流动,轮迹带的沥青面层在下凹的同时,伴随着两侧隆起,从而构成车辙,对车辆运行安全和质量产生不良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提高沥青混合料高温稳定性,减少车辙产生,从而提高车辆运行安全和质量,本申请提供一种钢渣SMA沥青混凝土及路口车辙快速处置结构。
[0005]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钢渣SMA沥青混凝土,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钢渣SMA沥青混凝土,由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组成:改性沥青7~13份,粗集料60~90份,细集料10~20份,填料7~13份,钢渣10~20份,聚乙烯蜡3~5份,加固组分8~14份,储热组分5~9份,所述储热组分为氯化镁

沸石复合改性储热材料。
[000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聚乙烯蜡作为原料加入其中从而促进各原料和易性,摊铺时聚乙烯蜡受热而熔化分散于各原料之间,摊铺完毕后聚乙烯蜡析出固化,从而与加固组分一起提高沥青混凝土路面的稳定性,当沥青混凝土路面受热时,储热材料吸热,从而降低聚乙烯蜡熔化的可能性,从而降低沥青混凝土路面受损的可能性,进而有效提高沥青混凝土路面的抗车辙能力,减少沥青混凝土路面车辙产生,从而提高车辆运行安全和质量。
[0007]优选的,所述加固组分包括聚丙烯树脂、丙烯酸树脂和钴基合金粉末,所述聚丙烯树脂、丙烯酸树脂和钴基合金粉末三者重量之比为(5~9):(1~3):1。
[000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聚丙烯树脂、丙烯酸树脂与聚乙烯蜡均与沥青混合,从而分散于沥青混凝土中,待沥青混凝土铺设完毕后,先聚乙烯蜡析出固化,同时与钴基合金粉末促进聚丙烯树脂和丙烯酸树脂固化有效提高沥青混凝土的稳定性。
[0009]优选的,所述改性沥青包括沥青和聚乙二醇,所述沥青和聚乙二醇二者重量之比为(6~10):(1~3)。
[00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掺入聚乙二醇从而降低沥青的温度敏感性,进而使得改性沥青与其它原料制得的沥青混凝土的储热能力提升,进一步减少温度对沥青混凝土稳定性的影响。
[0011]优选的,所述储热组分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沸石分子筛颗粒浸泡于氯化
镁溶液中,静置直至无气泡产生,然后将沸石分子筛颗粒从氯化镁溶液中滤出并清洗表面的氯化镁溶液,然后再将沸石分子筛颗粒于200℃下加热3h,获得氯化镁沸石储热材料。
[00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沸石分子筛颗粒经氯化镁改性后的储热能力得以提升,当沥青混凝土路面受热时,储热材料吸收热量,从而减少因热而熔化的聚乙烯蜡,进而减少沥青混凝土路面所受损伤,减少车辙产生。
[0013]优选的,所述氯化镁质量分数浓度为10%~20%。
[00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对氧化镁浓度进行选择,从而在合适的盐浓度下使得氯化镁进入沸石分子筛颗粒,从而便于对沸石分子筛颗粒进行改性。
[0015]优选的,所述沸石分子筛颗粒粒径为3~5mm。
[00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对沸石分子筛颗粒粒径进行选择,首先降低氧化镁对沸石分子筛颗粒的填充难度,缩短改性时间,其次使得沸石分子筛颗粒负载足够的氯化镁,最后此粒径便于混入沥青混凝土中,从而提高沥青混凝土整体的储热稳定性。
[0017]优选的,所述粗集料粒径为4.75mm~13.2mm,所述细集料粒径为0.075mm~4.75mm,所述填料粒径为0~0.075mm。
[00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粗集料、细集料和填料三者粒径选择,从而有效减少间隙,提高沥青混凝土路面致密度,进而提高沥青混凝土路面稳定性。
[0019]第二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路口车辙快速处置结构,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路口车辙快速处置结构,包括位于最下层的土基层,所述土基层上铺设有水稳基层,所述水稳基层上使用上述钢渣SMA沥青混凝土铺设有面层。
[00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用上述钢渣SMA沥青混凝土铺设面层,有效减少高温下路面变形,减少车辙产生,从而提高车辆运行安全和质量。
[0021]综上所述,本申请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本申请中采用聚乙烯蜡先对各原料混合起润滑分散作用,然后受热分解的聚乙烯蜡先析出固化结晶,此时聚乙烯蜡和钴基合金粉末促进聚丙烯树脂和丙烯酸树脂固化,有效提高沥青混凝土路面的高温稳定性,且根据沥青、粗集料、细集料和填料的加入量比值符合SMA的设计,进而进一步提高沥青混凝土路面的高温稳定性。
[0022]2、本申请中采用储热材料减少温度对聚乙烯蜡的影响,当聚乙烯蜡、钴基合金粉末、聚丙烯树脂、丙烯酸树脂以及沥青对粗集料、细集料以及填料进行加固的时候,储热材料对热量进行吸收,减少聚乙烯蜡融化的可能性,使得沥青混凝土路面保持完整的状态,进而有效减少车辙产生。
[0023]3、本申请通过聚乙二醇改性沥青,降低沥青温度敏感性的同时,有效提高沥青与粗集料、细集料以及填料的粘附性,从而提高沥青混凝土的整体稳定性。
具体实施方式
[0024]本申请中沥青为PCR改性乳化沥青;聚乙二醇为PEG

8000;粗集料为玄武岩碎石,根据粒径分为4.75mm~9.5mm和9.5mm~13.2mm两种粒径,两种粒径的粗集料重量之比为7:8;细集料为机制砂,根据粒径分为0.075mm~0.15mm、0.15mm~0.3mm、0.3mm~0.6mm、0.6mm~1.18mm、1.18mm~2.36mm和2.36mm~4.75mm六种粒径,六种粒径的细集料重量之比为2:2:3:3:3:3;纤维为玄武岩纤维,纤维长度为1~3mm;填料为石灰岩矿粉,粒径为0~
0.075mm;钢渣根据粒径分为4.75mm~9.5mm、9.5mm~13.2mm和13.2mm~16mm三种粒径,三种粒径之比为5:3:1;聚丙烯树脂为液体;丙烯酸树脂为水溶性丙烯酸树脂;钴基合金粉末细度为100目;六水氯化镁为工业级纯度99%;沸石分子筛颗粒孔径为1nm,粒径为3~5mm;聚乙烯蜡呈片状,平均分子量为5000。
[0025]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26]制备例制备例1氯化镁沸石储热材料由以下步骤制得:先将六水氯化镁配制为质量分数浓度为10%的氯化镁溶液,然后将沸石分子筛颗粒浸泡于氯化镁溶液中,静止至无气泡产生。将沸石分子筛颗粒捞出后使用蒸馏水洗净表面除去残留的氯化镁溶液,然后使用电炉在2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钢渣SMA沥青混凝土,其特征在于,由包括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组成:改性沥青7~13份,粗集料60~90份,细集料10~20份,填料7~13份,钢渣10~20份,聚乙烯蜡3~5份,加固组分8~14份,储热组分5~9份,所述储热组分为氯化镁

沸石复合改性储热材料。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渣SMA沥青混凝土,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固组分包括聚丙烯树脂、丙烯酸树脂和钴基合金粉末,所述聚丙烯树脂、丙烯酸树脂和钴基合金粉末三者重量之比为(5~9):(1~3):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渣SMA沥青混凝土,其特征在于:所述改性沥青包括沥青和聚乙二醇,所述沥青和聚乙二醇二者重量之比为(6~10):(1~3)。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钢渣SMA沥青混凝土,其特征在于:所述储热组分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沸石分子筛颗粒浸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忠徐大军丁敬荣杨延新韩磊
申请(专利权)人:聊城市交通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