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医疗器械领域的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复位置钉导向器及使用方法,先建立前外侧和前内侧入路,关节镜自前外侧入路经后交叉韧带与股骨内髁间隙进入后内侧室,经高位后内侧入路显露内侧腓肠肌肌腱后,再将镜头插入高位后内侧入路作为观察入路,显露处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块,再经过极高位后内侧入路用本装置进行复位后临时固定,用本装置中的第一套筒和第二套筒向骨折块钻入克氏针,在克氏针引导下拧入空心钉进行固定,对PCL胫骨止点撕脱骨折块复位和固定方便,便于引导克氏针和空心螺钉的固定,能有效的避免腘窝神经血管损伤的风险,且操作简单易于建立,在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有广泛的推广应用价值。在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有广泛的推广应用价值。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复位置钉导向器及使用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具体涉及一种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复位置钉导向器及其使用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后交叉韧带(posteriorcruciateligament,PCL)是滑膜外关节囊内韧带,起源于股骨内侧髁前外侧,止于胫骨近端后侧,起限制胫骨后移的作用,是维持膝关节稳定的重要结构。在青年患者中,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发生率高于后交叉韧带实质部断裂的发生率。大部分学者认为PCL胫骨止点撕脱骨折的治疗原则应根据撕脱骨折分型来决定,目前最常用的是Meyers
‑
Mckeever分型,Ⅰ型为撕脱的骨折无明显移位;Ⅱ型为撕脱的骨折在一端有连接,另一端移位的悬吊骨折;Ⅲ型为完全分离移位的撕脱骨折。对于Ⅱ型或Ⅲ型骨折,由于移位的骨折不能正常愈合,使用支具或石膏固定等的保守治疗常遗留膝关节疼痛、反复积液、膝关节后向不稳进一步导致创伤性关节炎等并发症,因此对于Ⅱ型或Ⅲ型的撕脱骨折,需要使用手术治疗以便更好地恢复PCL的功能。
[0003]随着关节镜微创技术的发展,应用关节镜将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进行复位后再用空心螺钉固定的技术能够克服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创伤大、术中显露困难、术后恢复慢等缺点,但是关节镜下操作相对困难,需要很熟练的关节镜技术,对于移位明显或粉碎的骨折,有时关节镜下复位困难。目前缺少一种有效的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复位置钉导向装置,术中克氏针和空心螺钉植入困难,容易损伤膝关节后方的神经血管,固定物不够坚强,导致手术过程复杂、手术操作难度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解决关节镜下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块复位和空心螺钉植入已复位骨折块的困难,避免对膝关节后方的神经血管损伤的风险,克服关节镜操作技术要求较高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复位置钉导向器,先常规建立前外侧和前内侧入路,关节镜自前外侧入路经后交叉韧带与股骨内髁间隙进入后内侧室,经高位后内侧入路对右膝关节后内侧间室的滑膜组织进行部分切除来显露内侧腓肠肌肌腱,再将镜头插入高位后内侧入路作为观察入路,低位后内侧入路插入刨削刀显露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块再经过极高位后内侧入路,通过转动块带动螺纹杆转动,使螺纹杆与橡胶垫分离,根据实际需求将第二套筒移动到合适位置后,再转动转动块,转动块转动带动螺纹杆转动,使螺纹杆与橡胶垫接触,对移动到合适位置的第二套筒进行固定,然后握紧手柄,将第二套筒放置抵住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块,通过第二套筒端部的鱼嘴型缺口对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块进行复位后临时固定,通过第一套筒、第二套筒向骨折块钻入1.5mm的克氏针一枚,在克氏针引导下拧入一枚空心钉固定。对PCL胫骨止点撕脱骨折块固定方便,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导向管长度调节,便于引导克氏针和空心螺钉的固定,该方法是由关节内向关节外建立入路,能有效的避免腘窝神经血管损伤的风险,且
操作简单易于建立,在医疗器械
具有广泛的推广应用价值。
[0005]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0006]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复位置钉导向器,包括手柄、第一套筒、第二套筒、固定板、连接块、导向机构和限位机构,手柄的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套筒,第一套筒的外侧滑动连接有第二套筒,第一套筒的外侧固定连接有固定板,第二套筒的外侧对称固定连接有连接块,两个连接块均与固定板滑动连接,固定板的表面对称固定连接有导向机构,固定板的表面螺纹连接有限位机构。
[0007]本专利技术中,两个导向机构包括固定块和导向杆,固定板的表面对称固定连接有固定块,固定块靠近第二套筒的表面固定连接有导向杆,导向杆与连接块滑动连接,通过导向杆,起到限位的作用,使第二套筒移动稳定。
[0008]本专利技术中,限位机构包括螺纹杆和转动块,固定板的表面螺纹连接有螺纹杆,螺纹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转动块,根据实际需求,将第二套筒移动到合适位置后,转动转动块,使螺纹杆与橡胶垫接触,对移动到合适位置的第二套筒进行固定。
[0009]本专利技术中,第二套筒的表面开设有凹槽,缩小橡胶垫的放置空间。
[0010]本专利技术中,第二套筒远离连接块的一端设有鱼嘴型缺口。
[0011]本专利技术中,凹槽的表面固定连接有橡胶垫,橡胶垫与螺纹杆配合连接,通过橡胶垫,增大与螺纹杆的接触摩擦,防止第二套筒出现滑动。
[0012]本专利技术中,固定板的材质为塑料材质,塑料具有重量轻、耐腐蚀的特点。
[0013]本专利技术中,固定板的表面对称开设有滑槽,滑槽与连接块滑动连接,通过滑槽,便于连接块对固定板进行支撑。
[0014]本专利技术中,导向杆远离固定块的一端固定连接有限位块,起到限位的作用,防止第一套筒与第二套筒分离。
[0015]本专利技术中,转动块的表面开设有防滑纹,起到防滑的作用,便于转动块的转动。
[0016]本专利技术中,手柄的表面固定连接有防滑套,起到防滑的作用,便于握紧手柄。
[0017]与现有技术相比较,使用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复位置钉导向器能够获得以下有益效果:
[0018]转动转动块和螺纹杆调节第二套筒的位置便于寻找、抓住和固定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块,将第二套筒放置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块上,通过第二套筒上的鱼嘴型缺口固定骨折块,并将骨折块移动至原位,通过第一套筒、第二套筒向骨折块钻入一枚1.5mm的克氏针,然后在克氏针的引导下拧入一枚空心螺钉进行固定,对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导向管长度调节,通过鱼嘴型缺口寻找、移动和固定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块,固定方便,通过关节内向关节外建立入路,能有效的避免腘窝神经血管损伤的风险,且操作简单易于建立,在医疗器械
具有广泛的推广应用价值。
附图说明
[0019]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0]图1显示为本专利技术结构示意图;
[0021]图2显示为本专利技术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0022]图3显示为本专利技术图1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0023]图4显示为本专利技术中第二套筒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5显示为本专利技术中第二套筒的主视图;
[0025]图6显示为本专利技术中限位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6]附图标记:1
‑
手柄,2
‑
第一套筒,3
‑
第二套筒,4
‑
固定板,5
‑
连接块,6
‑
导向机构,7
‑
限位机构,8
‑
固定块,9
‑
导向杆,10
‑
螺纹杆,11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复位置钉导向器,包括,手柄(1)、第一套筒(2)、第二套筒(3)、固定板(4)、连接块(5)、导向机构(6)和限位机构(7),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柄(1)的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套筒(2),所述第一套筒(2)的外侧滑动连接有第二套筒(3),所述第一套筒(2)的外侧固定连接有固定板(4),所述第二套筒(3)的外侧对称固定连接有连接块(5),两个所述连接块(5)均与固定板(4)滑动连接,所述固定板(4)的表面对称固定连接有导向机构(6),所述固定板(4)的表面螺纹连接有限位机构(7)。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复位置钉导向器,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导向机构(6)包括固定块(8)和导向杆(9),所述固定板(4)的表面对称固定连接有固定块(8),所述固定块(8)靠近第二套筒(3)的表面固定连接有导向杆(9),所述导向杆(9)与连接块(5)滑动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后交叉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复位置钉导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机构(7)包括螺纹杆(10)和转动块(11),所述固定板(4)的表面螺纹连接有螺纹杆(10),所述螺纹杆(10)的一端固定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海涛,
申请(专利权)人:胡海涛,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