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经皮椎弓根置钉定位导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481904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05 16:3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经皮椎弓根置钉定位导板,包括限位克氏针、定位克氏针、经皮3D打印导板、固定支架、不锈钢限位管、不锈钢定位管,不锈钢限位管穿过经皮3D打印导板固定在经皮3D打印导板中间位置,不锈钢限位管两侧设置不锈钢定位管,限位克氏针置于不锈钢限位管内,定位克氏针置于不锈钢定位管内,所述的经皮3D打印导板至少一端设置卡槽,所述的固定支架的横杆上设置固定孔,固定孔内为压紧卡槽的螺钉,经皮3D打印导板的卡槽通过螺钉与固定支架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利用固定支架把3D打印导板固定于手术床,防止术中3D打印导板的移动,保证经皮置钉的准确性,减少患者的手术创伤、减少出血量、减少术后并发症,促进患者术后康复、手术见效快。术见效快。术见效快。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经皮椎弓根置钉定位导板


[0001]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尤其涉及一种经皮椎弓根置钉定位导板。

技术介绍

[0002]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是指在影像导引下,通过在皮肤上打孔植入椎弓根钉棒系统的手术,包括椎弓根螺钉植入、连接棒植入、椎弓根螺帽植入以及术中必要的椎弓根撑开或者压缩技术,属于微创经皮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手术。经皮椎弓根内固定术是目前临床上应用比较广泛的椎弓根微创内固定技术,较之传统开放椎弓根螺钉技术而言,其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手术时间短、患者恢复快等优势。因为经皮椎弓根螺钉技术,在C臂引导下进行置钉,每一步都有精确影像学资料,所以置钉准确率甚至比以往开放徒手置钉的精确度更高,目前被广泛应用于椎体骨折以及腰椎退变等手术中。
[0003]在置钉手术中,由于脊柱的解剖复杂,错误的进针可导致严重的并发症如: ( 1) 脊髓和硬膜囊损伤:术中进针时向内角度大于15
°
,易造成脊髓和硬膜囊锐性损伤;( 2) 神经根损伤:椎弓根螺钉方向偏外侧及下方,螺钉靠近或部分通过椎间孔,有可能损伤神经根;( 3) 导针损伤内脏或大血管:由于术者只能在正位投照下操作,而不能进行侧位观察,导针易穿破椎体前缘皮质,伤及内脏和大血管;( 4) 内固定物折断:术后过早负重活动或内固定物质量问题可导致内固定物断裂。因此,提出本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能减少患者的手术创伤、减少出血量、减少术后并发症的经皮椎弓根置钉定位导板。
[0005]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0006]一种经皮椎弓根置钉定位导板,包括限位克氏针、定位克氏针、经皮3D打印导板、固定支架、不锈钢限位管、不锈钢定位管,所述的不锈钢限位管穿过经皮3D打印导板固定在经皮3D打印导板中间位置,不锈钢限位管两侧设置不锈钢定位管,所述的限位克氏针置于不锈钢限位管内,所述的定位克氏针置于不锈钢定位管内,所述的经皮3D打印导板至少一端设置卡槽,所述的固定支架的横杆上设置固定孔,固定孔内为压紧卡槽的螺钉,经皮3D打印导板的卡槽通过螺钉与固定支架连接。
[0007]本技术相比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
[0008]利用固定支架把3D打印导板固定于手术床,防止术中3D打印导板的移动,保证经皮置钉的准确性,减少患者的手术创伤、减少出血量、减少术后并发症,促进患者术后康复、手术见效快;3D打印导板为单椎体单导板,每一个3D打印导板只适用于手术规划的椎体。
附图说明
[0009]图1为本技术的使用状态等轴测爆炸图;
[0010]图2为本技术的使用状态主视爆炸图;
[0011]图3为图2的右视示意图;
[0012]图4为本技术的工作状态主视示意图;
[0013]图中:1

位克氏针、 2

定位克氏针、3

经皮3D打印导板、4

固定支架、5

脊柱锥体、6

躯干皮肤、7

手术床、8

不锈钢限位管、9

不锈钢定位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14]为了使本
的技术人员能更好地理解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对其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的说明。
[0015]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包括限位克氏针1、定位克氏针2、经皮3D打印导板3、固定支架4、不锈钢限位管8、不锈钢定位管9,所述的不锈钢限位管8穿过经皮3D打印导板3固定在经皮3D打印导板3中间位置,不锈钢限位管8两侧设置不锈钢定位管9,所述的限位克氏针1置于不锈钢限位管8内,所述的定位克氏针2置于不锈钢定位管9内,所述的经皮3D打印导板3至少一端设置卡槽,所述的固定支架4的横杆上设置固定孔,固定孔内为压紧卡槽的螺钉,经皮3D打印导板3的卡槽通过螺钉与固定支架4连接。
[0016]所述的限位克氏针1、定位克氏针2的直径为3mm。
[0017]所述的经皮3D打印导板3是通过患者CT三维重建皮肤、脊柱三维数据,通过设计使用BioMed Clear Resin 材料3D打印而成。
[0018]所述的固定支架4包括底座、支撑杆和横杆,底座为夹持部,横杆垂直于支撑杆设置在支撑杆的卡环内。
[0019]所述的固定支架4设置两组。
[0020]所述的定位克氏针2与限位克氏针1之间呈夹角设置。
[0021]实施例:
[0022]如图1

4所示,一种3D打印,包括3mm限位克氏针1、3mm定位克氏针2、经皮3D打印导板3、固定支架4、不锈钢限位管8、不锈钢定位管9,所述的3mm限位克氏针1在本装置作为腰椎脊突最高点定位针,通过不锈钢限位管8后把经皮导板固定于脊突,限位克氏针插入脊突约15mm。经皮导板两端设计有卡槽,卡槽用于连接固定支架,支架上设有压紧卡槽的螺钉,固定架按手术操作可采用两侧固定或单侧固定于手术床两侧,以保证经皮导板椎弓根定位的准确。不锈钢定位管9内径匹配克氏针直径,用于减少克氏针和置钉通道的摩擦,提高手术导板的定位精度。
[0023]本技术的工作方式:
[0024]安装本技术时,先把固定支架4把手术导板固定于手术床,防止术中导板的移动,保证经皮置钉的准确性,再通过不锈钢限位管8将定位于脊突最高点,限位克氏针插入脊突约15mm;再将两根3mm定位克氏针2通过不锈钢定位管9组成的椎弓根通道定位脊柱椎体的椎弓根位置,制定椎弓根螺钉置钉点,不锈钢定位管内径匹配定位克氏针2直径,用于减少克氏针和置钉通道的摩擦,提高手术导板的定位精度。
[0025]拆卸方式
[0026]使用本技术时,手术结束后医务人员先将经皮3D打印导板3脱离躯干皮肤6,然后将固定支架4拆离手术床即可。拆卸方式与上述装配方式相反。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经皮椎弓根置钉定位导板,其特征在于:包括限位克氏针(1)、定位克氏针(2)、经皮3D打印导板(3)、固定支架(4)、不锈钢限位管(8)、不锈钢定位管(9),所述的不锈钢限位管(8)穿过经皮3D打印导板(3)固定在经皮3D打印导板(3)中间位置,不锈钢限位管(8)两侧设置不锈钢定位管(9),所述的限位克氏针(1)置于不锈钢限位管(8)内,所述的定位克氏针(2)置于不锈钢定位管(9)内,所述的经皮3D打印导板(3)至少一端设置卡槽,所述的固定支架(4)的横杆上设置固定孔,固定孔内为压紧卡槽的螺钉,经皮3D打印导板(3)的卡槽通过螺钉与固定支架(4)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经皮椎弓根置钉定位导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建涛杨慧勤熊鹰甘学文李沂桓
申请(专利权)人:昆明霂恩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