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3D打印颅骨矫形术后康复头盔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257750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0-19 10: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3D打印颅骨矫形术后康复头盔,通过三维扫描仪采集患者头颅轮廓,通过三维软件绘制头盔轮廓,计算固定压力,模拟佩戴变形量后采用惠普多射流熔融3D打印技术进行加工制造,提供一种能不仅能为颅骨矫形术后患者提供患处保护,还能代偿患处矫形康复,使头颅不受挤压,引导区域恢复的术后康复辅助装置。辅助装置。辅助装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3D打印颅骨矫形术后康复头盔


[0001]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尤其涉及一种3D打印的颅骨矫形术后康复头盔。

技术介绍

[0002]颅骨矫形手术是一种通过进行手术矫正颅骨畸形的治疗方法,颅缝早闭和面颅缝早闭是常见的先天性颅骨畸形,舟状头是最常见和最轻的一种颅缝早闭,占病例的一半。传统常用的手术是沿着早闭的矢状缝、双侧冠状缝和人字缝进行多处条形颅骨切除术。目前Di Rocco教授矫正矢状缝早闭的微侵袭技术设计的手术使用4~6个2

3cm长的头皮切口,严格根据畸形颅 骨的形状确定切口位置。前两个切口在中线,第一个正好在前囟后方,第二个在后囟前方。其余切口分别位于两侧的冠状缝和人字缝中部。最后两个切口对于 3~4月龄的婴儿常无必要。 这些切口用来沿着融合的矢状缝、随后沿着冠状缝和人字缝完成线形颅骨切除术。颅骨切除部分在直视下进行,部分在完整头皮下进行。这样,两块顶骨就成为可活动的骨瓣,与传统手术一样。将两侧颅骨切口向下平行于颅底延伸至颞骨,有助于顶骨骨瓣的移动。且由于切口和帽状腱膜分离的范围有限,故与传统手术相比,术中失血少,术后病程短,颅骨软组织的术后肿胀轻微,患者也不需要术后帽状腱膜下引流。
[0003]在进行矫形手术后,如果患者发生头部转动或移动,可能会影响术后恢复效果,且大部分患者因此需要对患者头部进行限位固定,以保证术后恢复良好;而现有的颅骨矫形手术术后头部固定多采用弹力网套和填充柔性物的方式固定,但弹力网套固定直接将医用网状绷带套固定于患者头部,弹力网套的弹力不方便控制,太紧会使患者头部皮肤损伤,太松则头部还有一定的活动空间,头部固定效果不佳,且网套内垫纱布、海绵较软易变形,患者头部没有较好着力点,患者舒适感较差,还可能导致患者头部二次受挤压而损伤,不能代偿患处矫形康复,因此,提出本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通过三维扫描仪采集患者头颅轮廓,通过三维软件绘制头盔轮廓,计算固定压力,模拟佩戴变形量后采用惠普多射流熔融3D打印技术进行加工制造,提供一种不仅能为颅骨矫形术后患者提供患处保护,还能代偿患处矫形康复,使头颅不受挤压,引导区域恢复的术后康复辅助装置。
[0005]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所述的头盔顶部为颅顶区,正面为前额区,后面为后脑区,两侧分别包括上颞区和下颞区、在所述的上颞区处设置代偿区,所述代偿区为不规则的镂空环形区域,所述的下颞区的底部设置下颚固定环,所述的头盔上设置有透气孔。
[0006]本技术相比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
[0007]1、本技术属于定制式产品,整体采用惠普多射流熔融3D打印技术进行加工,质量轻、不变形、整体塑性较强;
[0008]2、头盔的前额、颅顶、颞侧、后脑均配有透气孔且装有硅胶透气海绵,用魔术贴粘接于头盔内侧,增加舒适度;
[0009]3、头盔的前额、颅顶、颞侧、后脑固定修复代偿区设计有加强筋结构,维持轴向穿戴不变形且抗外力损伤;
[0010]4、不仅能为颅骨矫形术后患者提供患处保护,还能代偿患处矫形康复,使头颅不受挤压,引导区域恢复;
[0011]5、此矫形头盔制作周期短,无需传统翻石膏。
附图说明
[0012]图1为本技术的左视图
[0013]图2为本技术的正视图;
[0014]图3为本技术的右视图;
[0015]图4为本技术的后视图;
[0016]图5为本技术的等轴视图;
[0017]图6为本技术的仰视图;
[0018]图7为本技术的俯视图;
[0019]图中:1

颅顶区;2

上颞区;3

下颞区;4

后脑区;5

代偿区;6

前额区;7

硅胶海绵;8

下颚固定环。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为了使本
的技术人员能更好地理解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对其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的说明。
[0021]一种颅骨矫形术后康复头盔,所述的头盔顶部为颅顶区1,正面为前额区6,后面为后脑区4,两侧分别包括上颞区2和下颞区3、在所述的上颞区2处设置代偿区5,所述代偿区5为不规则的镂空环形区域,所述的下颞区3的底部设置下颚固定环8,所述的头盔上设置有透气孔。
[0022]所述的颅顶区1位于3D打印颅骨矫形术后康复头盔的顶部,其功能表现为保护颅顶,隔绝外力接触术后创口,配有透气孔且装有硅胶透气海绵7,用魔术贴粘接于头盔内侧,为患者佩戴头盔增加舒适度。
[0023]所述的上颞区2和下颞区3位于头盔的左右两颞侧,上颞区2上端连接着颅顶区1,下端连接着下颞区3,下端连接着下颚固定环8,上颞区2和下颞区3前端共同连接着前额区6,后端连接着后脑区4,上颞区2的功能表现为保护上颞,防止受到外力挤压影响术后康复效果,下颞区3的作用是固定下颞,防止头盔松脱滑落,且为增加舒适度左右两处颞侧同样配有透气孔且装有硅胶透气海绵7,以降低患者术后代偿期内佩戴头盔期间患处的不适感。
[0024]所述的后脑区4位于头盔的后侧,后脑区4的上端连接着颅顶区1,左右两端分别连接着头盔两侧上、下颞区。后脑区4的主要作用是固定患者后脑以防头盔滑脱影响头盔辅助代偿,与颅顶区1、两侧颞区相同的是后脑区4也装有透气孔和与之区域匹配的海绵垫以增加佩戴舒适度。
[0025]所述的代偿区5的主要作用表现为隔绝外力影响创口愈合,代偿颅骨修复趋势,而
为了维持轴向穿戴不变形及防止因外力造成损伤,上述的几个区域都设计采取了加强筋构造。
[0026]所述的前额区6位于头盔的正前方区域,和上述区域相同点为设计有透气孔和内置透气硅胶海绵垫,均是为了给患处保持通风透气,避免术后代偿期长时间佩戴致使创口愈合缓慢,前额区毗邻颅顶区1及左、右颞侧,可以保护固定前额,并和后脑区4之间形成轴向固定,维持手术后代偿期内的颅骨修复代偿。
[0027]所述的硅胶海绵7在前额区6、上颞区2、下颞区3、颅顶区1、后脑区4均有设计为用魔术贴固定于头盔内侧,为可拆卸单元,且硅胶海绵为网面设计,增加患者舒适感同时保持了透气性。
[0028]所述的下颚固定环8连接在下颞区3下端,为可拆卸单元,左右两端的下颚固定环设计采用弹力带穿引,用于固定头盔的佩戴,防止头盔移位影响患者术后康复。
[0029]本技术的工作原理:
[0030]本技术为定制式产品,一患一产品。通过三维扫描仪采集患者头颅轮廓,通过三维软件绘制头盔轮廓,计算固定压力,模拟佩戴变形量,整体采用惠普多射流熔融3D打印技术进行加工制作而成。通过在头盔的前额、颅顶、颞侧、后脑均配有透气孔保证透气性,避免长期佩戴感到闷热不适,同时配置硅胶材质的透气海绵,用魔术贴粘贴内侧,在头盔受到外力挤压时起到缓冲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3D打印颅骨矫形术后康复头盔,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头盔顶部为颅顶区(1),正面为前额区(6),后面为后脑区(4),两侧分别包括上颞区(2)和下颞区(3)、在所述的上颞区(2)处设置代偿区(5),所述代偿区(5)为不规则的镂空环形区域,所述的下颞区(3)的底部设置下颚固定环(8),所述的头盔上设置有透气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3D打印颅骨矫形术后康复头盔,其特征在于:所述代偿区(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爱丽甘学文李沂桓
申请(专利权)人:昆明霂恩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