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折叠腐竹的加工成型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580170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12 16:0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自动折叠腐竹的加工成型机,包括底座,以及固定于底座上方用于放置腐竹的放置板,放置板上表面开设有对称分布的凹槽一和凹槽二,底座上方设置有与凹槽一和凹槽二相适配的挑杆,底座上方设置有用于驱动挑杆伸入凹槽一内后,再向上移动挑起放置板上的腐竹后,移动至凹槽二内对腐竹进行折叠工作的驱动组件。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设置驱动组件,以便于驱动挑杆移动,并且挑杆的移动轨迹呈正方形,初始状态下挑杆位于凹槽一外,挑杆先从后往前移动伸入凹槽一内,从而使挑杆位于腐竹下方;然后挑杆会向上移动将腐竹挑起,再从左往右移动至凹槽二内,将腐竹折叠成三层后,挑杆会从前往后移动从腐竹内抽离,最后再从右往左移动恢复原位。复原位。复原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动折叠腐竹的加工成型机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食品加工
,具体为一种自动折叠腐竹的加工成型机。

技术介绍

[0002]腐竹又称腐皮,是一种汉族传统豆制食品,也是华人地区常见的食物原料,具有浓郁的豆香味,同时还有着其他豆制品所不具备的独特口感。腐竹色泽黄白,油光透亮,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及多种营养成分,用清水浸泡(夏凉冬温)3~5小时即可发开。可荤、素、烧、炒、凉拌、汤食等,食之清香爽口,荤、素食别有风味。但是患有肾炎、肾功能不全、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痛风患者是不适宜食用腐竹的。
[0003]腐竹是将豆浆加热煮沸后,经过一段时间保温,表面形成一层薄膜,挑出后下垂成枝条状,再经干燥而成。
[0004]在实际制作过程中,由于腐竹一开始为一层薄膜状,需要通过人工将薄膜状的腐竹折叠成统一的形状,以便于后期向外出售成品,但是通过人工折叠需要耗费大量的劳动力,且工作效率低下。
[0005]于是我们提出一种自动折叠腐竹的加工成型机,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动折叠腐竹的加工成型机,具备驱动组件,以便于驱动挑杆移动,并且挑杆的移动轨迹呈正方形,初始状态下挑杆位于凹槽一外,挑杆先从后往前移动伸入凹槽一内,从而使挑杆位于腐竹下方;然后挑杆会向上移动将腐竹挑起,再从左往右移动至凹槽二内,将腐竹折叠成三层后,挑杆会从前往后移动从腐竹内抽离,最后再从右往左移动恢复原位,解决了通过人工折叠需要耗费大量的劳动力,且工作效率低下的问题。
[000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8]一种自动折叠腐竹的加工成型机,包括底座,以及固定于底座上方用于放置腐竹的放置板,所述放置板上表面开设有对称分布的凹槽一和凹槽二,所述底座上方设置有与凹槽一和凹槽二相适配的挑杆,所述底座上方设置有用于驱动挑杆伸入凹槽一内后,再向上移动挑起放置板上的腐竹后,移动至凹槽二内对腐竹进行折叠工作的驱动组件。
[0009]所述驱动组件包括转动连接于底座上表面且被外部驱动设备所带动的三角形凸轮,所述三角形凸轮外侧套接有方形框,所述方形框表面垂直固定有杆一,所述底座上表面垂直固定有两个对称分布的立杆,两个立杆的顶端共同伸缩插接有杆二,所述杆一伸缩插接于杆二,所述杆一一端垂直固定有杆三。
[0010]所述放置板远离三角形凸轮一侧转动连接有用于放置腐竹的延伸板,所述延伸板靠近放置板一侧插接有转轴,所述转轴两端转动连接于放置板,所述底座上方设置有用于在挑杆往凹槽一内移动的同时,驱动延伸板来回摆动对腐竹进行不同方向上折叠的联动组件。
[0011]优选的,所述杆三两端均伸缩插接有竖杆,两个所述竖杆上端共同固定有横板一,两个所述竖杆下端共同固定有横板二,所述竖杆表面套设有弹簧,所述弹簧一端固定于横板二上表面,另外一端固定于杆三下表面,所述挑杆垂直固定于横板一表面。
[0012]优选的,所述横板二下表面垂直固定有限位杆,所述底座上表面固定有等腰梯形台,所述等腰梯形台左右两侧为倾斜状。
[0013]优选的,所述联动组件包括套接在转轴一端的齿轮,所述杆三一端固定连接有两个横杆,所述底座上表面开设有滑槽,所述滑槽内滑动连接有滑杆,所述滑杆顶端固定连接有U形杆,所述U形杆一端位于两个横杆之间,另外一端固定连接有固定座,所述固定座两端均固定连接有L杆,两个L杆分别位于固定座上下两侧,且两个L杆的自由端均固定连接有与齿轮间歇性啮合的齿条。
[0014]优选的,所述延伸板内开设有用于盛水的空腔,且延伸板上表面开设有与其内部空腔相互连通的通孔,所述底座上方设置有用于往延伸板内输送外部水源的输送组件。
[0015]优选的,所述输送组件包括垂直固定于底座上表面的支撑杆,所述支撑杆顶端固定连接有管一,所述管一表面一体化固定有与其垂直分布的管二,所述管二一端安装有单向阀一,所述管一远离杆二一端安装有单向阀二,所述管一靠近单向阀二一端伸入外部水源内,所述管二和延伸板之间固定连接有软管,所述杆二一端固定有延伸至管一内的活塞杆,所述活塞杆一端固定有能够沿着管一往复移动的活塞板。
[00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0017]1、使用时工作人员将薄膜状的腐竹平铺在放置板上,通过设置驱动组件,以便于驱动挑杆移动,并且挑杆的移动轨迹呈正方形,初始状态下挑杆位于凹槽一外,挑杆先从后往前移动伸入凹槽一内,从而使挑杆位于腐竹下方;然后挑杆会向上移动将腐竹挑起,再从左往右移动至凹槽二内,将腐竹折叠成三层后,挑杆会从前往后移动从腐竹内抽离,最后再从右往左移动恢复原位。
[0018]2、使用时工作人员将薄膜状的腐竹平铺在放置板和延伸板上,通过设置联动组件,以便于在挑杆往凹槽一内移动的同时,驱动延伸板来回摆动对腐竹进行不同方向上折叠。
[0019]3、当延伸板旋转一百八度与放置板呈重叠状态,将腐竹折叠成两层后,延伸板内储存的水会通过通孔流出至腐竹上,防止腐竹粘连在延伸板表面,从而使延伸板在往回转动恢复原位时,腐竹不会粘连在其表面,通过设置输送组件,以便于不断的往延伸板内输送外部水源。
附图说明
[0020]图1为本专利技术一种自动折叠腐竹的加工成型机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2为本专利技术中驱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一;
[0022]图3为本专利技术中驱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二;
[0023]图4为本专利技术中驱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三;
[0024]图5为本专利技术中联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6为本专利技术图5中A处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6]图7为本专利技术中输送组件的结构示意图一;
[0027]图8为本专利技术中输送组件的结构示意图二。
[0028]图中:1、底座;11、滑槽;2、放置板;21、凹槽一;22、凹槽二;3、挑杆;4、驱动组件;41、三角形凸轮;42、方形框;43、杆一;44、立杆;45、杆二;46、杆三;471、竖杆;472、横板一;473、横板二;474、弹簧;475、限位杆;476、等腰梯形台;5、延伸板;51、转轴;52、通孔;6、联动组件;61、齿轮;62、横杆;63、滑杆;64、U形杆;66、固定座;67、L杆;68、齿条;7、输送组件;71、支撑杆;72、管一;73、管二;74、单向阀一;75、单向阀二;76、软管;77、活塞杆;78、活塞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29]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30]实施例一
[0031]请参阅图1

图4,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自动折叠腐竹的加工成型机,包括底座1,以及固定于底座1上方用于放置腐竹的放置板2,所述放置板2上表面开设有对称分布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动折叠腐竹的加工成型机,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1),以及固定于底座(1)上方用于放置腐竹的放置板(2),所述放置板(2)上表面开设有对称分布的凹槽一(21)和凹槽二(22),所述底座(1)上方设置有与凹槽一(21)和凹槽二(22)相适配的挑杆(3),所述底座(1)上方设置有用于驱动挑杆(3)伸入凹槽一(21)内后,再向上移动挑起放置板(2)上的腐竹后,移动至凹槽二(22)内对腐竹进行折叠工作的驱动组件(4);所述驱动组件(4)包括转动连接于底座(1)上表面且被外部驱动设备所带动的三角形凸轮(41),所述三角形凸轮(41)外侧套接有方形框(42),所述方形框(42)表面垂直固定有杆一(43),所述底座(1)上表面垂直固定有两个对称分布的立杆(44),两个立杆(44)的顶端共同伸缩插接有杆二(45),所述杆一(43)伸缩插接于杆二(45),所述杆一(43)一端垂直固定有杆三(46);所述放置板(2)远离三角形凸轮(41)一侧转动连接有用于放置腐竹的延伸板(5),所述延伸板(5)靠近放置板(2)一侧插接有转轴(51),所述转轴(51)两端转动连接于放置板(2),所述底座(1)上方设置有用于在挑杆(3)往凹槽一(21)内移动的同时,驱动延伸板(5)来回摆动对腐竹进行不同方向上折叠的联动组件(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动折叠腐竹的加工成型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杆三(46)两端均伸缩插接有竖杆(471),两个所述竖杆(471)上端共同固定有横板一(472),两个所述竖杆(471)下端共同固定有横板二(473),所述竖杆(471)表面套设有弹簧(474),所述弹簧(474)一端固定于横板二(473)上表面,另外一端固定于杆三(46)下表面,所述挑杆(3)垂直固定于横板一(472)表面。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自动折叠腐竹的加工成型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于先辉曾金清韦帅
申请(专利权)人:广西思家食品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