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携式终端机所使用的挂钩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558008 阅读:14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便携式终端机上使用的挂钩装置,包括安装在终端机本体20一个侧面,一端能够转动,前端能够与终端机本体20有选择地接触,使连接绳40能够固定在终端机本体20上的挂钩30;能够向挂钩30与终端机本体20相接触的方向提供弹力的弹性负载36。挂钩30的形状是曲线形的,其前端具有一个用于操作的指环32。挂钩30一端在终端机本体20上的挂钩插入口34内部被弹性负载36所支撑,其前端部分能够有选择地挂在终端机本体20上的挂钩悬挂口38上。挂钩悬挂口38上设置有一个与之连通的指环安装空间39,所述指环便安装在该指环安装空间内。挂勾30的前端有选择地与终端机本体20相接触,能够更容易地将连接绳40挂在挂勾30上,且连接绳40悬挂的状态更加坚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便携式终端机所使用的挂钩装置,特别是涉及便携式终端机中用来固定连接绳的便携式终端机所使用的挂钩装置。
技术介绍
便携式终端机包括手机、灵通电话和PDA等。本说明书是以手机为例进行说明的。图1所显示的是依据原有技术的便携式终端机所使用的挂钩装置部分视图。依据图1可知,折叠部3通过铰链部5连接在终端机本体1上,并且可以转动,图上符号7指的是天线。所述终端机本体1的一个侧面与挂钩部9连为一体。所述挂钩部9是用来固定连接绳12一端的部分,所述连接绳12上也可以连接装饰品、交通卡和把手绳等物件。所述挂钩部9与所述终端机本体1连为一体,并依靠挂钩部9形成一个贯通孔10。所述连接绳12便绑在挂钩部9上来进行固定。但是,如上所述的依据原有技术的挂钩装置具有如下几方面缺点所述挂钩部9与终端机本体1连为一体,所述贯通孔10的大小便相对比较小,因此,为了将连接绳12固定在所述挂钩部9上,便必须将连接绳12插入到贯通孔10中进行捆绑,这项工作就显得非常困难。另外,连接绳12一旦插入进去,并且绑到了挂钩部9上的话,如果想将其从挂钩部9上解下来的话,就比较麻烦,并且也非常困难。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所述现有技术的问题,使连接绳固定或者是从终端机本体上解下来的操作更加方便容易。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进行开闭操作的挂钩装置。为了实现所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由以下两部分所构成一端安装在终端机本体一个侧面,能够进行转动,前端能够与终端机本体有选择地接触,使连接绳能够固定在终端机本体上的挂钩;能够向所述挂钩与终端机本体相接触的方向提供弹力的弹性负载。所述挂钩的形状是具有一定曲率的曲线形,其前端具有一个用于操作的指环。挂钩一端在终端机本体上的挂钩插入口内部被弹性负载所支撑,其前端部分能够有选择地挂在终端机本体上的挂钩悬挂口上。所述挂钩悬挂口上设置有一个与之连通的指环安装空间,所述指环便安装在该指环安装空间内。所述挂钩因为能够在终端机本体上形成的挂钩安装孔内做直线往返运动,以使挂钩安装孔上形成的贯通空间开启或者是关闭。所述挂钩的一侧具有一个指环,以便用于使前端能够通过指环狭缝露出到终端机本体外部的操作。所述挂钩的前端具有一个悬挂突起,以便能够有选择地悬挂在挂钩安装孔内侧所具有的突起插入空间中。所述挂钩安装孔的幅度大小比所述挂钩的幅度大小稍大,连接绳从所述挂钩和挂钩安装孔内侧间的空间和贯通空间中穿过去。所述挂钩一端具有一个铰链栓,所述挂钩被弹性负载支撑在终端机本体上,并能够以铰链栓为中心进行旋转。所述挂钩位于终端机本体上形成的挂钩安装孔的入口处,依靠所述弹性负载的弹力,能够使挂钩前端具有的悬挂突起和挂钩安装孔的内侧具有的突起插入空间有选择地安装在一起。依据如上所述的本专利技术,因为挂钩的前端能够有选择地与终端机本体相接触,所以能够更容易地将连接绳挂在挂钩上,并且连接绳悬挂的状态也更加坚固。如上所述,依据本专利技术的便携式终端机的挂钩装置具有如下效果在本专利技术中,因为挂钩的前端能够依靠弹性负载所提供的弹力,有选择地挂在终端机本体上,所以使连接绳固定在挂钩上的操作相对容易一些。同时,在本专利技术中,因为依靠弹性负载所提供的弹力,挂钩的前端能够紧密且有选择地挂在终端机本体上,同时,挂钩前端所形成的悬挂突起因为是插入到突起插入空间中去的,所以使连接绳的固定相对比较稳固。附图说明图1所显示的是依据原有技术的便携式终端机所使用的挂钩装置部分视图。图2所显示的是依据本专利技术的便携式终端机所使用的挂钩装置的第1 图3a和图3b所显示的是图2显示的实施例的操作状态视图。图4所显示的是依据本专利技术的便携式终端机所使用的挂钩装置的第2 图5a和图5b所显示的是图4显示的实施例的操作状态视图。图6所显示的是依据本专利技术的便携式终端机所使用的挂钩装置的第实施例的视图。图7a和图7b所显示的是图6显示的实施例的操作状态视图。附图主要部分符号说明20终端机本体 22折叠部 24铰链部 26天线30挂钩 32指环33挡杆 34挂钩插入孔36弹性负载 38挂钩悬挂口39指环安装空间 12连接绳120终端机本体 122折叠部124铰链部 126天线130挂钩132指环136弹性负载138挂钩安装孔139指环狭缝140连接绳220终端机本体 222折叠部224铰链部 226天线230挂钩233悬挂突起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便携式终端机所使用的挂钩装置的理想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图2所显示的是依据本专利技术的便携式终端机所使用的挂钩装置的第1实施例的视图。如图所示,在便携式终端机中,折叠部22依靠铰链部24安装在终端机本体20上,并且能够进行旋转。所述折叠部22能够相对终端机本体20打开一定角度,图中符号26为天线。在本实施例的上面,在所述终端机本体20的一侧安装有挂钩30。所述挂钩30是去掉了一部分的菱形形状,其前端具有一个指环32。所述指环32是在对挂钩30进行操作时,便于手指能够轻松勾上的。所述挂钩30的一侧具有一个挡杆33。所述挡杆33的作用是使挂钩30不至于掉到终端机本体20太大距离,它被以下将要进行详细说明的弹性负载36的一端所支撑,并获得弹力。所述挂钩30的一端被插入到终端机本体20上形成的挂钩插入口34中,所述挂钩插入孔34内侧悬挂着所述挡杆33。所述挂钩插入口34形成于构成终端机本体20外观的材料的一端上,其一侧向外开口。但是,它却利用构成所述终端机本体20外观的另一种材料,使所述挂钩插入口34开口的部分关闭。所述挂钩的一端,即在具有所述挡杆33的一端,终端机本体20的内部具有所述挡杆33,其它部分通过挂钩插入口34向终端机本体20外部突出。所述挡杆33被弹性负载36的一端所支持,按照挂钩30的前端向下述挂钩悬挂口38悬挂的方向获得弹力。所述终端机本体20上具有一个挂钩悬挂口38,以使挂钩30的前端部能够插入进去。依靠弹性负载36的弹力,所述挂钩30的前端部插入到所述挂钩悬挂口38中。在终端机本体20上具有一个指环安装空间39,它与所述挂钩悬挂口38相连通,并能够使所述指环32安装在其内。下面,将参照图3对具有所述构成的该实施例的操作情况进行详细说明。为了将连接绳40挂在挂钩30上,并进行固定,用户只要将手指头放进所述挂钩30的指环32中,并使劲拉出便可以了。即,挂在所述指环32中,并拉出来的话,所述挂钩30的一端便能够克服所述弹性负载36所提供的,向挂钩插入口34内部方向插入的弹力。这样的话,所述挂钩30的指环32侧便会从所述挂钩悬挂口38中脱落。如上所述,挂钩30的前端如果从挂钩悬挂口38脱落的话,连接绳40便能够插入到挂钩30前端和终端机本体20间。所述连接绳40如果处于已经插入到挂钩30和终端机本体20间的状态的话,只要放下所述指环32的话,所述挂钩30便会依靠所述弹性负载36的弹力进行旋转。即,所述挂钩30的前端便插入到所述挂钩悬挂口38中,所述指环32便安装在所述指环安装空间39中了。所述状态如图3b所示,只要外部没有提供一个能够克服弹性负载36向所述挂钩30所提供的弹力的话,专利技术便会维持现状态。所述挂钩30上所悬挂的连接绳40便能够坚固地安装在终端机本体20上。下面,将参照图4,对本专利技术的第2实施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便携式终端机所使用的挂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挂钩装置由挂钩和弹性负载两部分构成,所述挂钩一端可转动地安装在终端机本体一个侧面,前端与终端机本体有选择地接触;所述弹性负载位于挂钩与终端机本体的连接部位。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钟来
申请(专利权)人:乐金电子惠州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44[中国|广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