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针剂药瓶的取药机构及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579167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12 16:0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针剂药瓶的取药机构及设备,涉及液体状药瓶以及粉状物药瓶,包括,支撑座;夹爪与旋转夹紧气缸,设于支撑座上;U型架,所述U型架与支撑座横向滑动配合;矩形框,所述U型架与矩形框竖向滑动配合;滚轮,设于支撑座两侧;导轨,设于滚轮正上方;视觉识别单元,用于识别药瓶;驱动单元,用于提供动力输出;本发明专利技术中,通过将放置于药盒内的针剂瓶取出,并将其由水平状态摆动至竖直状态,兼容后续的开口作业,实现自动化取药开口的工作,能够及时对所需配比的药液进行处理,能够应对住院药房的高强度输液需求,降低了医护人员的操作误差,也降低了医护人员的劳动强度。也降低了医护人员的劳动强度。也降低了医护人员的劳动强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针剂药瓶的取药机构及设备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取药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针剂药瓶的取药机构及设备。

技术介绍

[0002]医院住院部门的药房中,医护人员需要时常对住院的患者进行输液,输液准确工作中,需要对输入的溶液进行药物的配比,配比的药物都是存放于针剂瓶中,包括液体状药瓶以及粉状物药瓶,通常都存放于药盒内,使用时均需打开药盒并单个取出,随后对液体状药瓶需要敲落瓶口部,对粉状物药瓶需要去除盖片并注入溶解液溶解混合后才能使用,但是对于住院部药房存在需求迫切以及患者众多的问题,有时需要使用到多支药剂,导致医护人员劳动强度大,处理不及时,容易出现工作失误的问题,进而有可能导致输液不及时或错误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针剂药瓶的取药机构及设备,旨在解决现有的无法自动于药盒内取出针剂瓶的技术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针剂药瓶的取药机构,涉及液体状药瓶以及粉状物药瓶,包括,
[0005]支撑座;
[0006]夹爪与旋转夹紧气缸,设于支撑座上,所述旋转夹紧气缸驱使夹爪开合夹取药瓶;
[0007]U型架,所述U型架与支撑座横向滑动配合;
[0008]矩形框,所述U型架与矩形框竖向滑动配合,所述U型架于矩形框上移动驱使夹爪于竖直方向上移动将药瓶于药盒内取出;
[0009]滚轮,设于支撑座两侧;
[0010]导轨,设于滚轮正上方,所述滚轮于导轨上滚动驱使夹爪由竖直状态摆动至水平状态将药瓶转移至开口向上方向;
[0011]视觉识别单元,用于识别药瓶;
[0012]驱动单元,用于提供动力输出。
[0013]进一步地,还包括导向板,设于U型架前侧,所述U型架前端与导向板滑动配合;
[0014]其中,所述导向板呈L型且与矩形框等高度设置,且导向板通过连接板与矩形框固定连接。
[0015]进一步地,所述驱动单元包括用于驱使夹爪竖向移动的第一气缸以及驱使夹爪由竖直状态摆动至水平状态的第二气缸。
[0016]进一步地,还包括第一开口单元,用于对液体状药瓶进行开口,所述第一开口单元包括,
[0017]环型导台;
[0018]活动座与侧滚轮,所述活动座与环型导台滑动配合,所述侧滚轮与环型导台外环
面贴合;
[0019]砂轮片与第一动力单元,设于活动座上,活动座沿着环型导台移动驱使砂轮片对液体状药瓶割口。
[0020]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开口单元还包括设于砂轮片上方的推块与第二动力单元,用于辅助被割口的液体状药瓶上部脱落。
[0021]进一步地,还包括第二开口单元,用于对粉状物药瓶进行开口,所述第二开口单元包括,
[0022]钩板与第三动力单元,所述钩板端部呈钩起状;
[0023]L型托板,其上具有供钩板竖向移动的开口;
[0024]第一伸缩单元,与L型托板连接,通过所述钩板竖向移动将粉状物药瓶的瓶口处盖片去除。
[0025]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开口单元还包括注液单元,用于向粉状物药瓶内注入溶解液,所述注液单元包括,
[0026]托环,其上具有凸出部;
[0027]第二伸缩单元,设于托环的凸出部上;
[0028]支架,与第二伸缩单元连接;
[0029]针管结构与输液管,所述针管结构设于支架上,通过所述输液管向针管结构中输入溶解液将粉状物药瓶内的粉状药物溶解。
[0030]进一步地,还包括收集单元,用于收集脱落的药瓶脱离物,所述收集单元包括,
[0031]收集篓,用于收纳脱落的药瓶脱离物;
[0032]转杆与驱动结构,所述收集篓与转杆连接,通过所述转杆带动收集篓转动至药瓶开口位置的正下方。
[0033]一种针剂药瓶的取药设备,涉及液体状药瓶、粉状物药瓶以及药盒,所述药盒具有盒体和盒盖,包括,
[0034]壳体,内部设有阶梯形台,且上表面开设有进物口;
[0035]传送单元,设于阶梯形台的低位置台面上,用于对药盒进行传送,包括传送带以及四根限位杆,单根所述限位杆穿过进物口一处转角处竖直插设;
[0036]如上述的取药机构,用于将药瓶从药盒内取出;
[0037]输出单元,设于阶梯形台的高位置台面上,用于将药瓶向外输出,包括直线电机与承载盒,所述承载盒上具有放置药瓶的瓶腔,所述承载盒通过直线电机向外移动输出。
[0038]进一步地,所述传送单元还包括开盒单元,设于传送带末端,用于将药盒的盒盖打开,所述开盒单元包括,
[0039]夹板与夹紧气缸,所述夹板从两侧将药盒夹持;
[0040]插片与第四动力单元,通过所述插片的水平移动插入盒体与盒盖的缝隙中;
[0041]转臂,与所述插片连接,用于带动插片转动翻开盒盖。
[0042]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体现在:
[0043]本专利技术中,通过将放置于药盒内的针剂瓶取出,并将其由水平状态摆动至竖直状态,兼容后续的开口作业,实现自动化取药开口的工作,能够及时对所需配比的药液进行处理,能够应对住院药房的高强度输液需求,降低了医护人员的操作误差,也降低了医护人员
的劳动强度。
附图说明
[0044]图1为本专利技术取药设备结构整体示意图;
[0045]图2为本专利技术取药设备内部结构示意图;
[0046]图3为本专利技术传送单元、取药机构、输出单元位置分布示意图;
[0047]图4为本专利技术取药机构结构示意图;
[0048]图5为本专利技术图4结构侧向剖面示意图;
[0049]图6为本专利技术第一、二开口单元结构整体示意图;
[0050]图7为本专利技术图6局部结构示意图;
[0051]图8为本专利技术传送单元结构示意图;
[0052]图9为本专利技术工作状态示意图。
[0053]附图标记说明:
[0054]100、壳体;101、阶梯形台;K、进物口;
[0055]200、传送单元;201、传送带;202、限位杆;203、夹紧气缸;204、夹板;205、插片;206、转臂;
[0056]300、夹爪;301、旋转夹紧气缸;302、支撑座;303、滚轮;304、U型架;305、矩形框;306、第二气缸;307、第一气缸;308、导轨;309、导向板;310、视觉识别单元;311、连接板;
[0057]400、环型导台;401、活动座;402、侧滚轮;403、砂轮片;404、推块;405、第一伸缩单元;406、钩板;407、L型托板;
[0058]408、托环;409、第二伸缩单元;410、支架;411、针管结构;412、输液管;
[0059]413、驱动结构;414、转杆;415、收集篓;
[0060]500、输出单元;501、直线电机;502、承载盒。
具体实施方式
[0061]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针剂药瓶的取药机构,涉及液体状药瓶以及粉状物药瓶,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座(302);夹爪(300)与旋转夹紧气缸(301),设于支撑座(302)上,所述旋转夹紧气缸(301)驱使夹爪(300)开合夹取药瓶;U型架(304),所述U型架(304)与支撑座(302)横向滑动配合;矩形框(305),所述U型架(304)与矩形框(305)竖向滑动配合,所述U型架(304)于矩形框(305)上移动驱使夹爪(300)于竖直方向上移动将药瓶于药盒内取出;滚轮(303),设于支撑座(302)两侧;导轨(308),设于滚轮(303)正上方,所述滚轮(303)于导轨(308)上滚动驱使夹爪(300)由竖直状态摆动至水平状态将药瓶转移至开口向上方向;视觉识别单元(310),用于识别药瓶;驱动单元,用于提供动力输出。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针剂药瓶的取药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导向板(309),设于U型架(304)前侧,所述U型架(304)前端与导向板(309)滑动配合;其中,所述导向板(309)呈L型且与矩形框(305)等高度设置,且导向板(309)通过连接板(311)与矩形框(305)固定连接。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针剂药瓶的取药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单元包括用于驱使夹爪(300)竖向移动的第一气缸(307)以及驱使夹爪(300)由竖直状态摆动至水平状态的第二气缸(306)。4.如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一种针剂药瓶的取药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开口单元,用于对液体状药瓶进行开口,所述第一开口单元包括,环型导台(400);活动座(401)与侧滚轮(402),所述活动座(401)与环型导台(400)滑动配合,所述侧滚轮(402)与环型导台(400)外环面贴合;砂轮片(403)与第一动力单元,设于活动座(401)上,活动座(401)沿着环型导台(400)移动驱使砂轮片(403)对液体状药瓶割口。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针剂药瓶的取药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开口单元还包括设于砂轮片(403)上方的推块(404)与第二动力单元,用于辅助被割口的液体状药瓶上部脱落。6.如权利要求1或5所述的一种针剂药瓶的取药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开口单元,用于对粉状物药瓶进行开口,所述第二开口单元包括,钩板(406)与第三动力单元,所述钩板(406)端部呈钩起状;L型托板(4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闫琳李淼张少华廖圣华龙会才于天水金晟中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库柏特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