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气洗涤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574440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12 15:59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烟气处理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烟气洗涤设备,包括管口朝上的洗涤管,洗涤管内设有喷嘴,喷嘴的喷出口指向洗涤管的管口方向,洗涤管的末端与洗涤塔连通,洗涤塔的顶部设有烟气出口,进入洗涤塔内的烟气流动速度为1~1.5m/s,洗涤塔的上部设有内径缩小的变径部,变径部的最小内径为洗涤塔内径的76%~82%,变径部内径最小处与洗涤塔顶端的间距为洗涤塔高度的30%~35%。本发明专利技术流经洗涤塔的烟气流动速度较低,较大液滴的重力高于其上升力,于洗涤塔的中下段充分沉降去除,较小的液滴和颗粒在通过位于洗涤塔上段的颈缩部时发生碰撞,将结成较大的液滴沉降,从而提升烟气的脱粒除雾效果,提升系统的运行效率。提升系统的运行效率。提升系统的运行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烟气洗涤设备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烟气处理
,特别涉及一种烟气洗涤设备。

技术介绍

[0002]动力波洗涤烟气的过程为,含有污染物的烟气与吸收液逆向接触,形成湍动的反应区域,此区域处的烟气内含有的酸性气体被脱除,而后气体被送入分离塔内,烟气中的尘粒在分离塔内被分离沉降,剩余气体从分离塔的顶部导出。在冶炼烟气制酸及焙烧硫铁矿制酸工艺中,动力波洗涤器起到急冷烟气和净化烟气的作用。
[0003]中国专利CN111036062A公开了一种烟气净化装置,包括管口朝上的洗涤管10,洗涤管10内设有喷嘴20,喷嘴20的喷出口指向洗涤管10的管口方向,洗涤管10的末端与洗涤塔30连通,洗涤塔30的顶部设有烟气出口31,洗涤塔30内的烟气流通路径上设有缩径部32。烟气在缩径部32上方产生紊流,使得烟气中的尘粒或液滴在紊流处发生碰撞后落下,进而提升烟气中30μm以上粒径的颗粒脱除率。然而实际应用过程中,自洗涤塔排出的烟气中仍旧含有大量粒径小于10μm的颗粒物,长期使用后下游工序设备仍旧会产生堵塞,增加检修频率,影响生产的连续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不增加系统阻力的同时提升微小粉尘脱出效果的烟气洗涤设备。
[0005]为实现以上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烟气洗涤设备,包括管口朝上的洗涤管,洗涤管内设有喷嘴,喷嘴的喷出口指向洗涤管的管口方向,洗涤管的末端与洗涤塔连通,洗涤塔的顶部设有烟气出口,进入洗涤塔内的烟气流动速度为1~1.5m/s,洗涤塔的上部设有内径缩小的变径部,变径部的最小内径为洗涤塔内径的76%~82%,变径部内径最小处与洗涤塔顶端的间距为洗涤塔高度的30%~35%。
[000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存在以下技术效果:流经洗涤塔的烟气流动速度较低,较大液滴的重力高于其上升力,于洗涤塔的中下段充分沉降去除,较小的液滴和颗粒在通过位于洗涤塔上段的颈缩部时发生碰撞,将结成较大的液滴沉降,从而提升烟气的脱粒除雾效果,提升系统的运行效率。
附图说明
[0007]下面对本说明书各附图所表达的内容及图中的标记作简要说明:
[0008]图1是实施例一的示意图;
[0009]图2是实施例二的示意图;
[0010]图3是实施例五的示意图。
[0011]图中:10.洗涤管,20.喷嘴,21.事故喷嘴,30.洗涤塔,31.烟气出口,32.挡板,33.引导板,34.环条。
具体实施方式
[0012]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对实施例的描述,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13]一种烟气洗涤设备,如附图1所示,包括管口朝上的洗涤管10,洗涤管10内设有喷嘴20,喷嘴20的喷出口指向洗涤管10的管口方向,位于洗涤管10底部的末端出气口与洗涤塔30连通,洗涤塔30的顶部设有烟气出口31,洗涤塔30的内部腔室整体呈圆柱状。具体实施时,烟气自上部管孔进入洗涤管10,喷嘴20向上喷射洗涤液,烟气的流动方向与洗涤液的喷射方向相反,二者在喷嘴20的上方区域产生高度湍动的泡沫区并充分混合接触。烟气沿洗涤管10的导向送入洗涤塔30内后,气流速度降低,在较低的气流速度下,较大的液滴重力高于其上升力,将沉降值洗涤塔30的底部。流动至洗涤塔30上部的烟气在通过变径部时,气流速度加快,使得烟气中的细小雾沫发生碰撞后结合成为较大的液滴得以沉降,如此,自烟气出口31排出的气体雾沫脱除率将得到极大地提升。
[0014]为保证烟气中液滴与雾沫的充分沉降,采用扩大洗涤塔30的塔体直径、高度来降低烟气在洗涤塔30内的流动速度,从而提升烟气在洗涤塔30内的流动时长。本实施例中,洗涤塔30的直径优选为8m~9m,高径比为2~2.5,使得进入洗涤塔30内的烟气流动速度为1~1.5m/s,变径部的最小内径为洗涤塔30内径的76%~82%,如此能在不影响烟气排放速度的同时,扰动烟气使烟气中裹挟的细小雾沫碰撞结合成可以沉降的较大液滴。为保证流经变径部后形成的较大液滴得以沉降,变径部与洗涤塔30顶端应当具有一定间距,变径部内径最小处与洗涤塔30顶端的间距为洗涤塔30高度的30%~35%,避免液滴随烟气自烟气出口31排出。如此,便能保证流经洗涤塔30的雾沫脱除率达到85%以上,粒径小于10μm的细颗粒雾沫脱除率达25%以上。
[0015]变径部的最小内径减小时,烟气流经变径部时碰撞更加剧烈,这样能提升烟气中雾沫的脱除率,为防止流经变径部的烟气中结成的较大液滴无法沉降就从烟气出口31排出,减小变径部最小内径时,需要增大挡板32与洗涤塔30顶部的间距。
[0016]实施例一
[0017]如附图1所示,洗涤塔30的塔体上部设有挡板32,挡板32为环形平板,挡板32的外板边与洗涤塔30的内壁相接。
[0018]洗涤管10内还设有事故喷嘴21,事故喷嘴21的喷液口邻近喷嘴20的喷液口布置,事故喷嘴21的喷出口指向洗涤管10的管口方向。当喷嘴20出现故障时,启动事故喷嘴21喷射洗涤液对烟气进行降温,避免高温烟气损伤喷嘴20或喷管。
[0019]洗涤塔30的底部连通有排污泵,以及时排出沉降至洗涤塔30底部的液滴或颗粒。
[0020]实施例二
[0021]如附图2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在于,洗涤塔30还包括呈上大下小锥环状的引导板33,引导板33的上板边与洗涤塔30的内壁相接,下板边与挡板32的内板边相接合。这样能可靠维持挡板32悬伸端的姿态,防止挡板32在烟气的的作用下向上偏转或在重力的作用下向下偏转,同时,引导板33还能引导液滴向下流动,避免液滴积存在挡板32上板面处腐蚀挡板32与洗涤塔30塔壁。进一步地,挡板32、引导板33采用耐氟耐酸腐蚀材料制成,避免挡板32或引导板33频繁被腐蚀导致的检修,影响生产效率。
[0022]本实施例中的挡板32、引导板33易于加工且结构可靠,在实际应用时,挡板32内板
边的直径约为洗涤塔30内径的81%,即d≈0.81D,这样挡板32遮挡洗涤塔30该处过流断面的35%;挡板32与洗涤塔30顶部的间距为洗涤塔30高度的30%,即h=0.30H。实际运行测得从烟气出口31排出的烟气粒径大于10μm雾沫的脱除率达85.4%,,粒径小于10μm的细颗粒雾沫脱除率达26.5%。
[0023]实施例三
[0024]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二的不同之处在于,引导板33为弧面环板,挡板32内板边的直径约为洗涤塔30内径的79%,即d≈0.79D,这样挡板32遮挡洗涤塔30该处过流断面的37%;挡板32与洗涤塔30顶部的间距为洗涤塔30高度的32%,即h=0.32H。实际运行测得从烟气出口31排出的烟气粒径大于10μm雾沫的脱除率达86.1%,,粒径小于10μm的细颗粒雾沫脱除率达27.9%。
[0025]实施例四
[0026]本实施例与实施例二的不同之处在于,挡板32内板边的直径约为洗涤塔30内径的77%,即d≈0.77D,这样挡板32遮挡洗涤塔30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烟气洗涤设备,包括管口朝上的洗涤管(10),洗涤管(10)内设有喷嘴(20),喷嘴(20)的喷出口指向洗涤管(10)的管口方向,洗涤管(10)的末端与洗涤塔(30)连通,洗涤塔(30)的顶部设有烟气出口(31),其特征在于:进入洗涤塔(30)内的烟气流动速度为1~1.5m/s,洗涤塔(30)的上部设有内径缩小的变径部,变径部的最小内径为洗涤塔(30)内径的76%~82%,变径部内径最小处与洗涤塔(30)顶端的间距为洗涤塔(30)高度的30%~3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烟气洗涤设备,其特征在于:变径部的最小内径减小时,挡板(32)与洗涤塔(30)顶部的间距随之增大。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烟气洗涤设备,其特征在于:洗涤塔(30)的塔体上部设有挡板(32),挡板(32)为环形平板,挡板(32)的外板边与洗涤塔(30)的内壁相接,内板边的直径为洗涤塔(30)内径的76%~82%,挡板(32)距洗涤塔(30)顶部的间距为洗涤塔(30)高度的30%~35%。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烟气洗涤设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汪满清王翔王贤
申请(专利权)人:铜陵有色金属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