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污水微动力AO一体化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570275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12 15:5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污水微动力AO一体化设备,包括:设备主体,设备主体内部从上至下形成缺氧区、好氧区、沉淀区;回流管;进水管;出水管;清水管,污水利用排放时冲水产生的惯性力经进水管进入缺氧区进行缺氧处理,在缺氧区缺氧处理后的污水利用缺氧区处于最顶上方的重力势能经回流管流到好氧区中进行好氧处理,在好氧区处理后的污水利用重力势能经出水管排入沉淀区进行沉淀使得污物与清水进行分离,沉淀区内分离出清水利用重力势能经清水管排出,由于整个流程利用重力势能进行流动,降低了电能的消耗,解决了存在需消耗大量电能运行使用成本过高的问题,促进了农村污水治理的持久有效运行。效运行。效运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污水微动力AO一体化设备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污水微动力AO一体化设备,属于污水处理设备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农村污水的主要特点主要为分散式处理,具有水量小、浓度低的特点,常规农村污水设计一般为两格或三格化粪池,无法满足现阶段农村污水处理的排放标准,现有能达到排放标准的污水处理设备(CN208843908U的一种多级化污水处理设备)需要消耗大量电能带动形成动力,导致设备存在需消耗大量电能运行使用成本过高的问题,阻碍了农村污水治理的持久有效运行。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污水微动力AO一体化设备。
[0004]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
[0005]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污水微动力AO一体化设备,包括:
[0006]设备主体,设备主体内部从上至下形成缺氧区、好氧区、沉淀区;
[0007]回流管,回流管两端对应与缺氧区、好氧区连通;
[0008]进水管,进水管一端贯穿好氧区段的设备主体伸入缺氧区内连通;进水管另一端位于好氧区段的设备主体外部悬空;
[0009]出水管,出水管一端位于好氧区内,出水管另一端位于沉淀区中;
[0010]清水管,清水管一端位于沉淀区内,清水管另一端贯穿设备主体向外伸出悬空。
[0011]所述设备主体中部间隔密闭固定安装有中间隔板A、中间隔板B,在中间隔板A顶面至设备主体顶部空间形成缺氧区,在中间隔板A底部至中间隔板B顶部的设备主体空间形成好氧区,在中间隔板B底部至设备主体底部空间形成沉淀区。
[0012]位于好氧区内的所述进水管上设有回流装置。
[0013]所述回流装置高于进水管悬空端,回流装置能使得好氧区内液体进入进水管而不回流倒出。
[0014]连通在好氧区内的所述回流管端部低于进水管悬空端。
[0015]所述回流管上安装有进气装置,进气装置能使得气体进入回流管内而不倒回流出进行补氧。
[0016]位于好氧区内的所述出水管端部安装有好氧区出水堰,好氧区出水堰高于回流装置。
[0017]位于沉淀区的所述出水管端部安装有竖流沉淀器,竖流沉淀器底部使用连杆安装有呈现锥度的挡板。
[0018]位于沉淀区的所述设备主体底部连通安装有定期排泥装置。
[0019]位于沉淀区内的所述清水管端部安装有沉淀区出水堰,沉淀区出水堰高于竖流沉淀器。
[0020]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污水利用排放时冲水产生的惯性力经进水管进入缺氧区进行缺氧处理,在缺氧区缺氧处理后的污水利用缺氧区处于最顶上方的重力势能经回流管流到好氧区中进行好氧处理,在好氧区处理后的污水利用重力势能经出水管排入沉淀区进行沉淀使得污物与清水进行分离,沉淀区内分离出清水利用重力势能经清水管排出,由于整个流程利用重力势能进行流动,降低了电能的消耗,解决了存在需消耗大量电能运行使用成本过高的问题,促进了农村污水治理的持久有效运行。
附图说明
[0021]图1是本专利技术内部剖面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中:1

设备主体;11

中间隔板A;12

中间隔板B;15

缺氧区;16

好氧区;17

沉淀区;2

进水管;21

回流装置;3

回流管;31

进气装置;4

出水管;41

好氧区出水堰;42

竖流沉淀器;43

挡板;44

定期排泥装置;5

清水管;51

沉淀区出水堰。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进一步描述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但要求保护的范围并不局限于所述。
[0024]如图1所示。
[0025]本申请的一种污水微动力AO一体化设备,包括:
[0026]提供容纳空间内部为中空的设备主体1,设备主体1由底座、中间体、顶盖对应经法兰接头连接构成内部为中空的中空体;设备主体1中部间隔密闭固定安装有中间隔板A11、中间隔板B12,在中间隔板A11顶面至设备主体1顶部空间形成缺氧区15,在中间隔板A11底部至中间隔板B12顶部的设备主体1空间形成好氧区16,在中间隔板B12底部至设备主体1底部空间形成沉淀区17。
[0027]一端贯穿好氧区16段的设备主体1经中间隔板A11伸入缺氧区15内的进水管2,进水管2另一端位于好氧区16段的设备主体1外部悬空,悬空的进水管2端部在使用与污水管对接连通;位于好氧区16内的所述进水管2上设有文丘里管构成的回流装置21,回流装置21高于进水管2悬空端,回流装置21能使得好氧区16内液体进入进水管2而不回流倒出,当污水从进水管2进入后经回流装置21时,好氧区16内的部分污水经回流装置21进入进水管2内混合进入缺氧区15。
[0028]一端连通设备主体1顶部缺氧区15内的回流管3,回流管3另一端连通在位于进水管2下方的好氧区16,所述回流管3另一端从设备主体1密闭贯穿至好氧区16内,回流管3连通在好氧区16内的端部低于进水管2悬空端;所述回流管3上安装有文丘里管构成的进气装置31,进气装置31能使得气体进入回流管3内而不倒回流出进行补氧,污水从进水管2进入在缺氧区15处理后经回流管3回流进入好氧区16进行处理。
[0029]一端安装有好氧区出水堰41位于好氧区16内并高于回流装置21的出水管4,出水管4另一端贯穿中间隔板B12位于沉淀区17中,位于沉淀区17的所述出水管4端部安装有竖流沉淀器42,竖流沉淀器42底部使用连杆安装有呈现锥度的挡板43,在好氧区16处理后的污水经进入沉淀区17中进行沉淀使得污物与清水进行分离。
[0030]位于沉淀区17的所述设备主体1底部连通安装有定期排泥装置44,通过定期排泥装置44对沉淀区17内沉淀的污泥进行定期排出,所述定期排泥装置44可以采用手动或电动
阀门构成。
[0031]一端安装有沉淀区出水堰51并位于沉淀区17内高于竖流沉淀器42的清水管5,清水管5另一端贯穿沉淀区17段的设备主体1向外伸出悬空,使用时连通安装在排水沟。污水在沉淀区17内实现污泥和清水沉淀分离后,清水从沉淀区出水堰51流到清水管5排出外界排水沟等外界环境,污泥经定期排泥装置44从沉淀区17底部不定期排出。
[0032]工作原理:设备主体1内部从上至下形成缺氧区15、好氧区16、沉淀区17,进水管2悬空端口与农村使用的污水管连通,首先,污水利用排放时冲水产生的惯性力经进水管2进入缺氧区15进行缺氧处理,其次,在缺氧区15缺氧处理后的污水利用缺氧区15处于最顶上方的重力势能经回流管3流到好氧区16中进行好氧处理,最后,在好氧区16处理后的污水利用重力势能经出水管4排入沉淀区17进行沉淀使得污物与清水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污水微动力AO一体化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设备主体(1),设备主体(1)内部从上至下形成缺氧区(15)、好氧区(16)、沉淀区(17);回流管(3),回流管(3)两端对应与缺氧区(15)、好氧区(16)连通;进水管(2),进水管(2)一端贯穿好氧区(16)段的设备主体(1)伸入缺氧区(15)内连通;进水管(2)另一端位于好氧区(16)段的设备主体(1)外部悬空;出水管(4),出水管(4)一端位于好氧区(16)内,出水管(4)另一端位于沉淀区(17)中;清水管(5),清水管(5)一端位于沉淀区(17)内,清水管(5)另一端贯穿设备主体(1)向外伸出悬空。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水微动力AO一体化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设备主体(1)中部间隔密闭固定安装有中间隔板A(11)、中间隔板B(12),在中间隔板A(11)顶面至设备主体(1)顶部空间形成缺氧区(15),在中间隔板A(11)底部至中间隔板B(12)顶部的设备主体(1)空间形成好氧区(16),在中间隔板B(12)底部至设备主体(1)底部空间形成沉淀区(17)。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污水微动力AO一体化设备,其特征在于:位于好氧区(16)内的所述进水管(2)上设有回流装置(21)。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污水微动力AO一体化设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邹任杰赵浩东孙财远龚曲靖王文祥
申请(专利权)人:贵州楚天环境检测咨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