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莹专利>正文

脊柱内镜充气或注液置入引流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568738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12 15:5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脊柱内镜充气或注液置入引流管,括引流管体和充盈置入机构,所述引流管体包括近端、中端和远端,其中所述近端与中端均为软性结构,以避免传统引流管由于过硬对脊髓神经造成损伤,所述充盈置入机构设置在引流管体的内腔以对引流管体柔软的近端与中端进行支撑,以支持所述引流管体置入手术位置。引流管的近端和中端为硬度较低的软质结构,避免或者尽可能减少引流管对中枢神经的压迫损伤,从而使得引流管在使用过程中更安全,引流管体通过充盈囊支持送入,使得引流管体方便通过脊柱内镜工作鞘送入,同时也避免引流管体在送入过程中部发生褶皱、弯折等状况,从而避免软质的引流管发生堵塞。的引流管发生堵塞。的引流管发生堵塞。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脊柱内镜充气或注液置入引流管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脊柱内镜领域,尤其涉及脊柱内镜充气或注液置入引流管。

技术介绍

[0002]脊柱内镜手术是将医疗器械通过脊柱内镜工作鞘置于病灶处,再通过医疗器械将病灶处的压迫物取出从而达到治疗效果的一种手术;脊柱内镜手术中,由于部分病例会出现渗血,同时部分病例病灶处的致病因是感染化脓,因而在脊柱内镜手术中,需要引流管将血液或脓液引出。
[0003]由于脊柱内镜手术通过工作鞘直达病灶,而病灶部位为脊髓神经组织,用普通引流管硬度未经特殊考虑,引流管放置方向与脊髓神经垂直,当引流管由于病人体位改变产生纵向移动加压时,存在对患者造成神经损害的风险,特别是颈椎胸椎疾病内镜术后,更要特别注意引流管导致的神经损伤。
[0004]为了保证脊柱内镜手术的安全,避免引流管导致的神经损伤,一种可行的设计是通过采用软性材质,设计出一种高度柔软的新型导流管,但是在临床使用中,该设计由于导流管硬度较低,这就使得导流管很难通过脊柱内镜工作鞘置入,而且在送入过程中,导流管因为过软还容易弯折,导致导流管被堵塞,影响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脊柱内镜充气或注液置入引流管。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包括引流管体和充盈置入机构;
[0007]所述引流管体包括近端、中端和远端,其中所述近端与中端均为软性结构,以避免传统引流管由于过硬对脊髓神经造成损伤;
[0008]所述充盈置入机构设置在引流管体的内腔以对引流管体柔软的近端与中端进行支撑,以支持所述引流管体置入手术位置。
[0009]优选的,所述充盈置入机构包括牵引丝、充盈囊和充放接口,所述牵引丝与充放接口分别设置于充盈囊。
[0010]优选的,所述充盈囊充盈态外径稍小于引流管体的内径。
[0011]优选的,所述近端与中端均选用硅胶材质,所述近端与中端的硬度设置为30A至50A。
[0012]优选的,所述近端的侧壁上开设有多组侧孔。
[0013]优选的,所述中端设置有指示刻度线。
[0014]优选的,所述远端上设置有引流接口。
[0015]优选的,所述引流管体的长度为0

40cm,所述充盈囊的长度与引流管体的长度相适配。
[0016]优选的,所述引流管体的外径小于6.3mm,所述充盈囊的充盈态外径设置为3

4mm。
[0017]优选的,所述引流管体的内壁与充盈囊的外壁均做光滑处理。
[0018]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9]1.引流管的近端和中端为硬度较低的软质结构,避免或者尽可能减少引流管对中枢神经的压迫损伤,从而使得引流管在使用过程中更安全;
[0020]2.引流管体通过充盈囊支持送入,使得引流管体方便通过脊柱内镜工作鞘送入,同时也避免引流管体在送入过程中部发生褶皱、弯折等状况,从而避免软质的引流管发生堵塞。
附图说明
[0021]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组合结构示意图;
[0022]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引流管体结构示意图;
[0023]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充盈置入机构结构示意图。
[0024]图例说明:
[0025]1、引流管体;11、近端;111、侧孔;12、中端;121、指示刻度线;13、远端;131、引流接口;2、充盈置入机构;21、牵引丝;22、充盈囊;23、充放接口。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7]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此外,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0028]参照图1

3,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实施例:包括引流管体1和充盈置入机构2;
[0029]引流管体1内置不透X线金属丝(图中未示出),引流管体1包括近端11、中端12和远端13,其中近端11与中端12均为软性结构,以避免传统引流管由于过硬对脊髓神经造成损伤;
[0030]充盈置入机构2设置在引流管体1的内腔以对引流管体1柔软的近端11与中端12进行支撑,以支持引流管体1置入手术位置。
[0031]进一步的,充盈置入机构2包括牵引丝21、充盈囊22和充放接口23,牵引丝21与充放接口23分别设置于充盈囊22。
[0032]通过该技术方案,充盈置入机构2使用时,在不充盈状态下塞入引流管体1中,塞入
后通过充放接口23向充盈囊22内充入气体或液体,使得充盈囊22膨胀充盈,从而支撑住软质的引流管体1,将引流管体1通过脊柱内镜工作鞘置入手术位置,引流管体1送入后,再通过充放接口23放出充盈囊22内的气体或液体,从而将不充盈态的充盈置入机构2退出引流管体1,完成整个置入过程;这个过程里,牵引丝21是用于将充盈囊22拉入引流管体1内,在充盈囊22进入到引流管体1后剪除。
[0033]进一步的,充盈囊22充盈态外径稍小于引流管体1的内径。
[0034]通过该技术方案,充盈囊22用于支撑引流管体1,保持引流管体1的形态,从而使得引流管体1方便通过脊柱内镜工作鞘送入,同时也避免引流管体1在送入过程中部发生褶皱、弯折等状况。
[0035]进一步的,近端11与中端12均选用硅胶材质,近端11与中端12的硬度设置为30A至50A。
[0036]通过该技术方案,选用硬度为30A至50A的硅胶材质,从而有效避免或者尽可能减少对人体中枢神经的伤害,在其他可行的实施例中,也可以采用一些软质隔菌的高分子材料。
[0037]进一步的,近端11的侧壁上开设有多组侧孔111。
[0038]通过该技术方案,侧孔111增强了导流管的导通效果,使得导流管使用更顺畅。
[0039]进一步的,中端12设置有指示刻度线121。
[0040]通过该技术方案,指示刻度线121用于指示引流管体1的送入长度,便于医护人员把控引流管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脊柱内镜充气或注液置入引流管,其特征在于:包括引流管体(1)和充盈置入机构(2);所述引流管体(1)包括近端(11)、中端(12)和远端(13),其中所述近端(11)与中端(12)均为软性结构,以避免传统引流管由于过硬对脊髓神经造成损伤;所述充盈置入机构(2)设置在引流管体(1)的内腔以对引流管体(1)柔软的近端(11)与中端(12)进行支撑,以支持所述引流管体(1)置入手术位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脊柱内镜充气或注液置入引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盈置入机构(2)包括牵引丝(21)、充盈囊(22)和充放接口(23),所述牵引丝(21)与充放接口(23)分别设置于充盈囊(22)。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脊柱内镜充气或注液置入引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盈囊(22)充盈态外径稍小于引流管体(1)的内径。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脊柱内镜充气或注液置入引流管,其特征在于:所述近端(11)与中端(12)均选用硅胶材质,所述近端(11)与中端(12)的硬度设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莹
申请(专利权)人:李莹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