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束流探测极排及束流探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5568700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12 15:52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束流探测极排及束流探测装置,涉及加速器测试、标定技术领域,解决了相关技术中的束流探测装置误差大、测量范围小等问题。该束流探测极排,包括支撑件和多个探测件,支撑件沿第一方向延伸;多个探测件分别通过连接组件固定连接于支撑件上,多个探测件沿第一方向依次排列,相邻两个探测件间隔预设距离,且相邻两个探测件沿第一方向朝向彼此伸出有延伸部,以构成延伸部组,延伸部组中的两个延伸部沿第二方向层叠设置,其中,第二方向和第一方向垂直设置,第二方向为束流入射方向。本申请的束流探测极排用于接收感应束流的大小和分布。流的大小和分布。流的大小和分布。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束流探测极排及束流探测装置


[0001]本申请实施例涉及但不限于加速器测试、标定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束流探测极排及束流探测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束流探测器广泛应用于加速器束流测试、标定等领域。在实际应用时,束流探测装置接收感应束流大小和分布,并经过处理后可以得到实时的束流品质信息。
[0003]通常情况下,束流探测装置包括由多个探测电极组成的电极排,电极排需要进行机械固定,且不同探测电极之间需要绝缘设置,相关技术中在探测电极周围采用绝缘材料包裹的方式进行绝缘并固定支撑探测电极。
[0004]上述方案中,电子会轰击到绝缘材料上,绝缘材料中累计的电荷再向探测电极放电,从而产生测量误差;同时,采用绝缘材料包裹固定探测电极,还会使得电极排的重量较大,使得电极排在自身重量的作用下变形,而且其在运动到不同位置的过程中产生抖动;此外,采用绝缘材料包裹固定电极,需要在相邻电极之间的间隙填充绝缘材料,使得间隙处的电流得不到有效测量,从而形成测量误差,最终导致束流探测装置测量范围较小且对皮安级电流敏感度不强。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束流探测极排及束流探测装置,具有重量轻、稳定性好、误差小、采集范围全面、精度高、测量范围广、可探测皮安级电流等优点。
[0006]第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束流探测极排,包括支撑件和多个探测件,支撑件沿第一方向延伸;多个探测件分别通过连接组件固定连接于支撑件上,多个探测件沿第一方向依次排列,相邻两个探测件间隔预设距离,且相邻两个探测件沿第一方向朝向彼此伸出有延伸部,以构成延伸部组,延伸部组中的两个延伸部沿第二方向层叠设置,其中,第二方向和第一方向垂直设置,第二方向为束流入射方向。
[0007]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束流探测极排,支撑件用于为探测件提供支撑,支撑件沿第一方向延伸以形成长条形结构,便于多个探测件在支撑件上沿第一方向依次排列,形成束流探测极排,且第一方向与束流入射方向垂直设置,以使束流能射向多个探测件。其中,多个探测件分别通过连接组件固定连接于支撑件上,也即每个探测件单独固定在支撑件上,互不干扰,且相邻两个探测件间隔预设距离,以形成绝缘间隙,从而达到彼此隔离绝缘的目的,通过绝缘间隙代替绝缘材料,避免了电子轰击到绝缘材料上并在绝缘材料中累计再次向电极放电,解决了使用绝缘材料包裹探测件带来测量误差的问题。此外,由于取消了绝缘材料,使得探测件的结构更加简单,无需包覆绝缘材料的探测件自重更小,也即整个束流探测极排的重量减轻,束流探测极排受重力影响的变形也就越小,因变形造成的误差也就更小,同时,由于重量减轻,束流探测极排移动过程中的惯性也更小,当束流探测极排移动到新的探测位置时,能够更快进入稳定状态,降低因束流探测极排抖动带来的测量误差。在此
基础上,相邻两个探测件沿第一方向朝向彼此伸出有延伸部,以构成延伸部组,延伸部组中的两个延伸部沿第二方向即束流入射方向层叠设置,也即绝缘间隙在延伸部组内发生弯折,当束流沿第二方向射入绝缘间隙时,会被相应的延伸部采集,使得绝缘间隙处的束流也能得到有效测量,进一步降低了测量误差,提升了测量精度,使得本申请的束流探测极排可以探测皮安级的电流。与相关技术中,探测件包裹绝缘材料的方案相比,本申请的束流探测极排依靠绝缘间隙绝缘,且具有探出部可有效采集绝缘间隙处的束流,因而具有重量轻、稳定性好、误差小、采集范围全面、精度高、测量范围广、可探测皮安级电流等优点。
[0008]在本申请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多个探测件包括一个中部探测件、至少两个过渡探测件和两个端部探测件,两个端部探测件分别位于中部探测件的两端,至少两个过渡探测件均匀设置于中部探测件和端部探测件之间。
[0009]在本申请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中部探测件两端的延伸部相对设置,过渡探测件两端的延伸部中心对称设置,端部探测件仅靠近中部探测件的一端设置延伸部。
[0010]在本申请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探测件包括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第一端面与第二方向垂直设置,第二端面的延伸方向和第一端面呈角度设置,延伸部的外轮廓由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围合而成。
[0011]在本申请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二端面为平面。
[0012]在本申请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第二端面为阶梯面。
[0013]在本申请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连接组件包括连接件和至少两个绝缘件,绝缘件设置于连接件和支撑件之间,连接件的第一端连接于对应的探测件,连接件的第二端用于电联接探测仪表,以将探测件和支撑件绝缘设置,并将探测件和探测仪表电导通。
[0014]在本申请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支撑件沿第二方向开设有通孔,连接组件包括两个绝缘件,两个绝缘件分设于通孔的两端,且绝缘件包括沿第二方向设置的第一绝缘体和第二绝缘体,第一绝缘体抵靠于连接件的对应侧,第二绝缘体伸入通孔,并与通孔相配合,连接件沿第二方向穿设于第一绝缘体和第二绝缘体,且连接件和第二绝缘体同轴设置。
[0015]在本申请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连接件包括螺纹连接的螺栓和连接螺母,两个绝缘件分别为第一绝缘件和第二绝缘件,螺栓依次穿过探测件、第一绝缘件、支撑件和第二绝缘件,并与连接螺母相连接,以将探测件压紧在第一绝缘件上,并将第一绝缘件和第二绝缘件压紧在支撑件的两侧。
[0016]在本申请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还包括集线架,集线架固定于支撑件,且集线架和支撑件围合形成集线槽,集线槽用于容纳连接件第二端引出的线缆。
[0017]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束流探测装置,包括实验台、探测舱和第一方面中任一项的束流探测极排,探测舱固定于实验台上,且探测舱真空设置,束流探测极排位于探测舱内,且束流探测极排通过位移机构连接于实验台,以相对实验台运动。
[0018]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束流探测装置,由于包括第一方面中的束流探测极排,因此具有相同的技术效果,即探测件之间依靠绝缘间隙绝缘,且具有探出部可有效采集绝缘间隙处的束流,因而具有重量轻、稳定性好、误差小、采集范围全面、精度高、测量范围广、可探测皮安级电流等优点。
[0019]在本申请的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位移机构包括驱动件,丝杠螺母组件和滑轨组件,驱动件通过丝杠螺母组件带动支撑件运动,滑轨组件用于支撑支撑件的端部。
附图说明
[0020]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束流探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束流探测极排的结构示意图;
[0022]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束流探测极排中探测件的排列示意图;
[0023]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束流探测极排中绝缘间隙的示意图;
[0024]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束流探测极排的中部探测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束流探测极排中过渡探测件的结构示意图;
[0026]图7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束流探测极排中平面型第二端面的示意图;
[0027]图8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束流探测极排,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件,沿第一方向延伸;多个探测件,分别通过连接组件固定连接于所述支撑件上,多个所述探测件沿所述第一方向依次排列,相邻两个所述探测件间隔预设距离,且相邻两个所述探测件沿所述第一方向朝向彼此伸出有延伸部,以构成延伸部组,所述延伸部组中的两个所述延伸部沿第二方向层叠设置,其中,所述第二方向和所述第一方向垂直设置,所述第二方向为束流入射方向。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束流探测极排,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探测件包括一个中部探测件、至少两个过渡探测件和两个端部探测件,两个所述端部探测件分别位于所述中部探测件的两端,至少两个所述过渡探测件均匀设置于所述中部探测件和所述端部探测件之间。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束流探测极排,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部探测件两端的所述延伸部相对设置,所述过渡探测件两端的所述延伸部中心对称设置,所述端部探测件仅靠近所述中部探测件的一端设置延伸部。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束流探测极排,其特征在于,所述探测件包括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所述第一端面与所述第二方向垂直设置,所述第二端面的延伸方向和所述第一端面呈角度设置,所述延伸部的外轮廓由所述第一端面和所述第二端面围合而成。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束流探测极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端面为平面。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束流探测极排,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端面为阶梯面。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束流探测极排,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组件包括连接件和至少两个绝缘件,所述绝缘件设置于所述连接件和所述支撑件之间,所述连接件的第一端连接于对应的所述探测件,所述连接件的第二端用于电联接探测仪表,以将所述探测件和所述支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吕约澎李金海窦玉玲余国龙王常强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