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动式防护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5568150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12 15:5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联动式防护装置,通过设置成对的支撑柱,两个支撑柱之间设置可升降的第一防护本体和第二防护本体,并通过驱动机构驱动第一防护本体达到不同开度,且第一防护本体与第二防护本体重叠的同时,第一防护本体通过托件推动第二防护本体移动,进一步扩大防护装置的开度,实现了站台门高度位置的不同开度;同时,支撑柱之间的距离即为站台门的水平开度,设置支撑柱之间的距离即可任意设置站台门开度,解决了平开式站台门开度有限且占用站台空间的弊端,在不占用站台空间的基础上实现了站台门开度的自由化设置,有效提高了站台门净开度。该装置可模块化安装,施工便捷,降低成本,能够满足不同车型的需求,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前景。前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联动式防护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站台防护装置
,尤其涉及一种联动式防护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地铁、城际、铁路等交通运输站台上都设有站台防护结构,站台防护结构设于站台与车辆轨道之间,起到隔离防护,保障站台人员安全的作用。
[0003]传统站台门防护结构为平开形式,包括固定于站台的墙体和相对于墙体可移动打开的门体,然而,平开站台门在开门时门体要与墙体重叠,站台门无论打开还是关闭均需占用站台面积,因此,站台门的开度受到墙体长度以及门体自身长度的影响,站台门开度受限。当地铁、城际领域列车车型单一,平开门紧邻站台边缘一一对应安装布置时,尚能满足使用需求,而当站台面积紧张,或当列车车型较多,需增加站台门的净开度来包络不同车型,不同列车门位置开启的乘降通道时,平开式站台门远远满足不了可任意选择净开度的需求,开启方式制约了站台门的适用范围。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联动式防护装置,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平开式站台门的净开度有限、占用空间的缺陷,实现站台门开度的任意选择,节省站台空间。
[0005]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联动式防护装置,包括:
[0006]成对设置的支撑柱,所述支撑柱设有相平行的第一轨道和第二轨道;
[0007]第一防护本体,所述第一防护本体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一轨道,所述第一防护本体设有托件;
[0008]第二防护本体,所述第二防护本体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二轨道;
[0009]驱动机构,连接所述第一防护本体,用于驱动所述第一防护本体沿所述第一轨道移动;
[0010]所述第一防护本体具有第一开度和第二开度;
[0011]在所述第一开度,所述第一防护本体与所述第二防护本体错开;
[0012]在所述第二开度,所述第一防护本体与所述第二防护本体重叠,并通过所述托件对所述第二防护本体施加使所述第二防护本体沿所述第二轨道移动的推力。
[0013]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轨道与所述第二轨道竖直设置,所述第一防护本体设于所述第一轨道所在竖直平面内,所述第二防护本体设于所述第二轨道所在竖直平面内;
[0014]所述第二轨道上设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用于在所述第一开度位置和所述第二开度位置对所述第二防护本体进行支撑。
[0015]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防护本体和所述第二防护本体的两端分别设有连接件,所述连接件分别与所述第一轨道以及所述第二轨道滑动连接;
[0016]在所述第一开度,所述第二防护本体的连接件与所述限位块相抵。
[0017]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托件一端连接所述第一防护本体,另一端延伸至所述第二防护本体所在平面。
[0018]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驱动机构包括驱动器、传动件、丝杆以及螺纹套筒,所述驱动器连接所述传动件的一端,所述传动件的另一端连接所述丝杆,所述丝杆与所述第一轨道平行,所述螺纹套筒连接所述第一防护本体且套设于所述丝杆上。
[0019]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支撑柱内设有与所述第一轨道平行的配重导轨,所述配重导轨上设有配重块,所述支撑柱内还设有配重支撑轮,所述配重块通过绕设于所述配重支撑轮的配重链绳连接所述第一防护本体。
[0020]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支撑柱包括支架和设于所述支架外部的壳体,所述第一轨道、所述第二轨道以及所述驱动机构分别设于所述支架上,所述壳体对应于所述第一轨道和所述第二轨道的位置处设有开口。
[0021]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还包括走线槽,所述走线槽设于所述支撑柱的顶部,所述走线槽由其中一个支撑柱延伸至另一支撑柱。
[0022]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还包括第三防护本体和设于所述支撑柱上的第三轨道,所述第三轨道与所述第一轨道平行,所述第三防护本体两端连接所述第三轨道;
[0023]所述第一防护本体具有第三开度,在所述第三开度,所述第一防护本体、所述第二防护本体以及所述第三防护本体重叠,所述第一防护本体通过所述托件对所述第二防护本体施加使所述第二防护本体沿所述第二轨道移动的推力,所述第一防护本体通过所述托件对所述第三防护本体施加使所述第三防护本体沿所述第三轨道移动的推力。
[0024]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包括多个数量的所述支撑柱,所述支撑柱呈一字型排列,相邻所述支撑柱之间分别设有所述第一防护本体和所述第二防护本体。
[0025]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联动式防护装置,通过设置成对的支撑柱,两个支撑柱相对的一侧分别设有第一轨道和第二轨道,在第一轨道之间设置第一防护本体,在第二轨道之间设置第二防护本体,并通过驱动机构驱动第一防护本体达到不同开度;在第一开度,第一防护本体与第二防护本体错开,防护装置开度较小;在第二开度,第一防护本体与第二防护本体重叠的同时,通过托件推动第二防护本体移动,扩大防护装置的开度,实现了站台门高度方向的不同开度,同时,支撑柱之间的距离即为站台门的水平开度,设置支撑柱之间的距离即可任意设置站台门开度,解决了平开式站台门开度有限且占用站台空间的弊端,在不占用站台空间的基础上实现了站台门开度的自由化设置,有效提高了站台门净开度。该装置可以实现模块化安装,适用于改造站台安装的需求,可实现站台门的快速改造,有效提高了施工效率,降低人工成本,节省时间,且安装施工便捷,实用性强,能够满足不同车型的需求,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附图说明
[002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7]图1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联动式防护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2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联动式防护装置的分解图;
[0029]图3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联动式防护装置的支撑柱内部结构示意图;
[0030]图4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联动式防护装置在第一开度的侧视图;
[0031]图5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联动式防护装置在第一和第二开度之间的侧视图;
[0032]图6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联动式防护装置在第二开度位置的侧视图;
[0033]图7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联动式防护装置的一实施例在第三开度的侧视图;
[0034]图8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联动式防护装置的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35]附图标记:
[0036]100:支撑柱;110:第一轨道;120:第二轨道;130:第三轨道;210:第一防护本体;220:第二防护本体;230:第三防护本体;300:走线槽;400:连接件;501:驱动器;502:传动件;503:丝杆;504:螺纹套筒;601:配重块;602:配重导轨;603:配重链绳;604:配重支撑轮;700:托件;800:限位块。
具体实施方式
[0037]为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联动式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成对设置的支撑柱(100),所述支撑柱(100)设有相平行的第一轨道(110)和第二轨道(120);第一防护本体(210),所述第一防护本体(210)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一轨道(110),所述第一防护本体(210)设有托件(700);第二防护本体(220),所述第二防护本体(220)的两端分别连接所述第二轨道(120);驱动机构,连接所述第一防护本体(210),用于驱动所述第一防护本体(210)沿所述第一轨道(110)移动;所述第一防护本体(210)具有第一开度和第二开度;在所述第一开度,所述第一防护本体(210)与所述第二防护本体(220)错开;在所述第二开度,所述第一防护本体(210)与所述第二防护本体(220)重叠,并通过所述托件(700)对所述第二防护本体(220)施加使所述第二防护本体(220)沿所述第二轨道(120)移动的推力。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联动式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轨道(110)与所述第二轨道(120)竖直设置,所述第一防护本体(210)设于所述第一轨道(110)所在竖直平面内,所述第二防护本体(220)设于所述第二轨道(120)所在竖直平面内;所述第二轨道(120)上设有限位块(800),所述限位块(800)用于在所述第一开度位置和所述第二开度位置对所述第二防护本体(220)进行支撑。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联动式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防护本体(210)和所述第二防护本体(220)的两端分别设有连接件(400),所述连接件(400)分别与所述第一轨道(110)以及所述第二轨道(120)滑动连接;在所述第一开度,所述第二防护本体(220)的连接件(400)与所述限位块(800)相抵。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联动式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托件一端连接所述第一防护本体,另一端延伸至所述第二防护本体所在平面。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联动式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包括驱动器(501)、传动件(502)、丝杆(503)以及螺纹套筒(504),所述驱动器(501)连接所述传动件(502)的一端,所述传动件(502)的另一端连接所述丝杆(503),所述丝杆(503)与所述第一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左艳芳王志飞魏耀南杜呈欣李樊阚庭明李帅郭浩波孙安生马腾飞李宝韩鹏非刘磊郭顺利杨楠李勇王振欣王俐文刘惠涛曹青元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北京经纬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