颗粒旱雪及颗粒旱雪着陆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567910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12 15:5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颗粒旱雪及使用该颗粒旱雪铺装的着陆坡,所述颗粒旱雪为正三棱柱形状,包括横截面为正三角形的主体,所述主体的厚度小于所述正三角形的边长,所述主体上设置有贯穿厚度方向的至少一个通孔。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颗粒旱雪具有在堆积时能够保持相对稳定、具有滑行能力且不易板结的特性,结合其主体上的通孔设计以及在铺装着陆坡时与格栅板和穿孔板的配合,不仅能够提供优异的安全性,并且具有易于清洗和维护的优点。易于清洗和维护的优点。易于清洗和维护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颗粒旱雪及颗粒旱雪着陆坡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滑雪运动场地设施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颗粒旱雪及颗粒旱雪着陆坡。

技术介绍

[0002]滑雪运动分为两类:在雪面上滑行和在雪坡上飞跃。滑雪运动有5个项目涉及飞跃:大跳台、空中技巧、雪上技巧、坡面障碍和跳台滑雪。用于滑雪飞跃的场地,称为滑雪跳台,滑雪跳台包括加速滑道、起跳台和着陆坡,加速滑道和起跳台统称滑行道。传统滑道是冰雪滑道,包括滑行道和着陆坡,滑行道用于飞跃前的加速和起跳,着陆坡用于飞跃后的着陆。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成功地用塑料制成了仿真雪,仿真雪不含水分,因而被称为旱雪,旱雪的出现为人们不分季节、不分地域地从事滑雪运动提供了可能。
[0003]为了模拟冰雪滑道,旱雪滑道也包括滑行道和着陆坡,其中着陆坡用于滑雪飞跃后的着陆,是危险频发的地带,其安全性和整套飞跃动作的训练是旱雪滑道研发的重点。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从进一步提高着陆坡的安全性和整套飞跃动作训练的角度出发,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颗粒旱雪及颗粒旱雪着陆坡。
[0005]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颗粒旱雪,所述颗粒旱雪为正三棱柱形状,包括横截面为正三角形的主体,所述主体的厚度小于所述正三角形的边长,所述主体上设置有贯穿厚度方向的至少一个通孔。
[0006]优选地,所述通孔为一个。
[0007]优选地,所述颗粒旱雪的表观密度为0.2~0.4g/cm3。
[0008]优选地,所述颗粒旱雪的表观密度为0.3g/cm3。
[0009]优选地,所述正三角形的边长不小于12mm。
[0010]优选地,所述正三角形为圆角正三角形,圆角的半径为2~5mm。
[0011]优选地,所述颗粒旱雪的材料密度为1.2~1.4g/cm3。
[0012]可选地,所述颗粒旱雪为塑料材质。
[0013]第二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颗粒旱雪着陆坡,其特征在于,包括:
[0014]底层坡道;
[0015]格栅板层,由铺装在所述底层坡道上的格栅板形成;
[0016]穿孔板层,由铺装在格栅板层上的穿孔板形成,所述穿孔板上分布有若干穿孔;
[0017]颗粒旱雪层,由堆积在所述穿孔板层上的颗粒旱雪形成,所述颗粒旱雪为上述任一种颗粒旱雪,所述穿孔的大小设置使得不允许所述颗粒旱雪穿过。
[0018]可选地,颗粒旱雪层的堆积厚度(垂直于坡面),应该大于50cm。
[0019]可选地,还包括抽吸提升系统和位于所述着陆坡底端的颗粒旱雪漏槽,所述颗粒旱雪漏槽的上口覆盖有格栅板,所述抽吸提升系统的吸入口位于所述颗粒旱雪漏槽内,排
出口位于所述着陆坡的顶端。
[0020]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颗粒旱雪在堆积时,堆积角能够达到国际雪联FIS的标准38度坡,且颗粒之间不易板结,结合其主体上的通孔设计以及在铺装着陆坡时与格栅板和穿孔板的配合,不仅能够提供优异的安全性,还能提供如粉雪一样的滑行性能,为成功着陆的飞跃者提供滑行技术保障,为着陆失误的飞跃者提供全方位缓冲减震安全,并且具有易于清洗和维护的优点。
[0021]根据下文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更加明了本专利技术的上述以及其他目的、优点和特征。
附图说明
[0022]后文将参照附图以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方式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具体实施例。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标示了相同或类似的部件或部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这些附图未必是按比例绘制的。附图中:
[0023]图1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滑雪跳台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4]图2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格栅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5]图3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穿孔板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0026]图4是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颗粒旱雪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7]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
[0028]用于滑雪飞跃的场地,称为滑雪跳台,滑雪跳台包括加速滑道、起跳台和着陆坡,加速滑道和起跳台统称滑行道。本专利技术在一个实施例中以整体的滑雪跳台为例进行说明。
[0029]如图1

4所示,在该实施例中,滑雪跳台包括加速滑道1、起跳台2和着陆坡3。加速滑道1和起跳台2使用滑行旱雪铺装,起跳台2位于加速滑道1的底端,着陆坡3在起跳台2的下方、使用颗粒旱雪进行铺装。
[0030]具体来说,该实施例中,着陆坡3包括底层坡道31、格栅板层32、穿孔板层33和颗粒旱雪层34。底层坡道31的坡度可为38度,该坡度与FIS(国际滑雪联合会)的标准相符。底层坡道31上顺坡铺装一层格栅板321,形成格栅板层32,格栅板层32上铺装一层穿孔板331,形成穿孔板层33。格栅板321作为颗粒旱雪层34的基础支撑结构,同时起到透气和疏散雨水雪水的作用,该实施例中,格栅板321选用玻璃钢材质。穿孔板331上分布若干穿孔3311,穿孔3311的大小和间距设置使得不允许颗粒旱雪341穿过,用于支撑颗粒旱雪341,并且由于穿孔3311的存在对颗粒旱雪341的下滑起到阻隔作用,同时还可以起到疏散雨水雪水的作用,该实施例中,穿孔板331选用塑料材质,耐水耐腐蚀。
[0031]颗粒旱雪341在穿孔板331表面堆积,形成颗粒旱雪层34。铺设时,将颗粒旱雪341放置于着陆坡3的顶端,颗粒旱雪341顺坡自然滚落,逐渐在整个坡道上形成一定厚度的颗粒旱雪层34。与底层坡道31的坡度相同,该实施例中格栅板层32、穿孔板层33和颗粒旱雪层34的坡度均为38度。颗粒旱雪着陆坡的缓冲减震能力取决于颗粒旱雪堆积的厚度、颗粒内摩擦力、颗粒的表观密度,该实施例优选颗粒旱雪的堆积厚度(垂直于38度坡面)大于50cm。
[0032]为防止颗粒旱雪341从颗粒旱雪着陆坡3的两侧流失,同时保护飞跃者的滑行安全,还可在颗粒旱雪着陆坡3的左右两侧设置防护网。
[0033]飞跃者着陆成功时,滑雪板底面与颗粒旱雪层34的接触面积相对较大、压强相对较小,飞跃者不会陷入堆积的颗粒层中,而是顺势以站立的姿态滑行下坡,完成整套飞跃动作。
[0034]飞跃者着陆失误时,身体的每个部位都有可能砸在颗粒旱雪341上,这些部位的面积相比滑雪板的面积小、压强大,身体会砸飞表层颗粒旱雪341、陷入堆积的颗粒、推动中层颗粒旱雪341顺坡向下流动、与此同时身体获得缓冲减震、减速至停止,然后爬起来携带全部雪具、迈过颗粒旱雪341走下着陆坡3、结束此次飞跃。
[0035]飞跃者每次着陆,都有颗粒旱雪341被推下坡、逐步堆积到颗粒旱雪着陆坡3的底端。因而该实施例中,颗粒旱雪着陆坡3配备有抽吸提升系统4,并在着陆坡3的底端设置颗粒旱雪漏槽35,颗粒旱雪漏槽35的上口由格栅板(可选择玻璃钢材质的)覆盖,颗粒旱雪341通过格栅板落到颗粒旱雪漏槽35内,抽吸提升系统4的吸入口位于颗粒旱雪漏槽35内,排出口位于着陆坡3的顶端。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颗粒旱雪,其特征在于,所述颗粒旱雪为正三棱柱形状,包括横截面为正三角形的主体,所述主体的厚度小于所述正三角形的边长,所述主体上设置有贯穿厚度方向的至少一个通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颗粒旱雪,其特征在于,所述通孔为一个。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颗粒旱雪,其特征在于,所述颗粒旱雪的表观密度为0.2g/cm3‑
0.4g/cm3。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颗粒旱雪,其特征在于,所述颗粒旱雪的表观密度为0.30g/cm3。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颗粒旱雪,其特征在于,所述正三角形的边长不小于12mm。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颗粒旱雪,其特征在于,所述正三角形为圆角正三角形,圆角半径为2~5mm。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颗粒旱雪,其特征在于,所述颗粒旱雪的材料密度为1.2~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勇刚孙健张燕国申学凯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奔流野外运动服装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