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大跨度悬空桁架的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5566984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12 15:5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大跨度悬空桁架的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安装前准备;S2、拼装分段桁架;S3、设置临时支撑装置;S4、分段桁架、次桁架及钢梁安装;S5、临时支撑装置的拆除;通过以上步骤实现正交桁架的安装,解决了大跨度正交桁架结构在施工中吊装的问题,并且此施工方法保证在施工过程中各部分结构的稳定性,提高施工效率,推进施工进程。推进施工进程。推进施工进程。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大跨度悬空桁架的施工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大跨度悬空桁架的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桁架在钢结构中应用广泛,主要应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的屋盖(屋架等)、吊车梁(即吊车桁架)、车站及桥梁等工程。常用钢桁架作为承重结构的主要构件,钢桁架中最常采用的是平面桁架,它在横向荷载作用下其受力实质是格构式的梁。钢桁架与实腹式的钢梁相比较,其特点是以弦杆代替翼缘和以腹杆代替腹板,而在各节点处通过节点板(或其它零件)用焊缝或其它连接将腹杆和弦杆互相连接;也可直接将各杆件互相焊接连接。这样,平面桁架整体受弯时的弯矩表现为上、下弦杆的轴心受压和受拉,剪力则表现为各腹杆的轴心受压或受拉。从而平面桁架结构具有用料少、自身重量轻、韧性塑性好、承重能力强及便于工厂制造、工地拼装等优点。
[0003]平面桁架正交安装构成正交桁架,特别是大跨度的正交桁架,一般都采用分段运输,现场地面拼装,然后再进行吊装的方法施工。在现场施工中,多采用塔吊进行钢结构的吊装;但在大跨度的正交桁架进行吊装时,由于大跨度的正交桁架载荷较大,一般的塔吊难以承受其重量,并且由于场地狭窄,大型机械无法正常进入施工,导致大跨度的正交桁架吊装困难,因此工程施工困难。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大跨度悬空桁架的施工方法,解决大跨度正交桁架施工困难的问题。
[0005]为了实现以上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
[0006]一种大跨度悬空桁架的施工方法,用于将正交桁架悬空安装具有大跨度的建筑空间中,所述正交桁架包括多个平行设置的单榀桁架以及多个并列设置次桁架,所述正交桁架还包括钢梁,所述单榀桁架用于连接大跨度建筑,至少大部分次桁架用于连接相邻单榀桁架,所述钢梁连接并列设置的次桁架;所述单榀桁架包括首尾相连的分段桁架;
[0007]包括如下步骤:
[0008]S1、设置汽车吊;开设通往建筑空间的汽车吊通道,汽车吊通过所述通道驶入并布置在建筑空间中,汽车吊通道设置在单榀桁架安装位置的下方,吊装时,由位于汽车吊通道最里端的第一单榀桁架开始依次向外吊装;
[0009]S2、拼装分段桁架;所述分段桁架包括上弦杆、下弦杆和腹杆;所述拼装是将上弦杆和下弦杆通过腹杆连接;
[0010]S3、设置临时支撑装置;所述临时支撑装置用于临时支撑吊装后的分段桁架,临时支撑装置的安装点位根据分段桁架安装点位一一对应布置;
[0011]S4、通过汽车吊吊装所述分段桁架、次桁架;包括重复实施的如下步骤:
[0012](1)与第一安装墙面相接的第一榀单榀桁架及对应次桁架与钢梁的吊装,包括
[0013]A、先将构成第一单榀桁架的首段分段桁架吊至安装点位处,首段分段桁架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安装墙面的预留钢柱连接,另一端在对应临时支撑装置上进行临时支撑;
[0014]B、将与首段分段桁架对应的若干次桁架吊至安装点位处,然后将若干次桁架以水平并垂直于分段桁架的方式连接在第二安装墙面及该第一分段桁架之间;
[0015]C、吊装第一单榀桁架的其余分段桁架,每吊装一段分段桁架后再按照步骤B的方式吊装与该分段桁架对应的次桁架,相邻分段桁架的首端和尾端通过同一支撑装置进行支撑;直至第一单榀桁架的所有分段桁架及其对应的次桁架吊装完成;将上一段分段桁架的尾部与下一段分段桁架的首部连接,形成串接的第一单榀桁架,第一单榀桁架中,尾段分段桁架的末端与第一安装墙面相对的第三安装墙面上的预留钢柱连接;
[0016]D、将钢梁吊装至次桁架上表面,钢梁安装在多个并列设置的次桁架上表面,形成正交桁架;
[0017](2)重复所述A

D步骤,以用于吊装与第一单榀桁架并列设置的其余单榀桁架的及对应的次桁架与钢梁,形成正交桁架;区别在于,所述与其余单榀桁架对应的次桁架安装在相邻单榀桁架之间;
[0018]S5、临时支撑装置的拆除;在完成所述正交桁架吊装后,拆除所述临时支撑装置。
[0019]进一步的是,所述通道为经过加强施工的待安装正交桁架区域的下层楼板,以及所述汽车吊进出施工场地经过加强施工的行驶通道。
[0020]进一步的是,所述专用通道的数量为2。
[0021]进一步的是,拼装分段桁架包括如下步骤:
[0022]在拼装场地设置胎架;采用汽车吊吊装将所述上弦杆及下弦杆吊装至所述胎架上固定,然后由中间至两端进行腹杆的安装。
[0023]进一步的是,所述临时支撑装置包括从下至上依次设置的转换平台、支撑架与支撑平台;所述转换平台用于扩大所述支撑架在楼板上的受力面积,且所述转换平台设置在承重梁上方。
[0024]进一步的是,所述转换平台四角下方均设置有垫块。
[0025]进一步的是,所述汽车吊的支腿架设在路基箱上。
[0026]进一步的是,所述通道上的横梁在所述汽车吊驶出建筑空间后进行施工。
[0027]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
[0028]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大跨度悬空桁架的施工方法,分段桁架在拼装场地进行拼装后,通过预设位置在两分段桁架的连接处设置临时支撑装置,作为分段桁架的临时支撑,进而通过汽车吊由位于汽车吊通道最里端的第一单榀桁架开始依次向外吊装;解决正交桁架施工中吊装困难的问题。先吊装构成第一单榀桁架的首段分段桁架,为了保证此段分段桁架在安装过程中的稳定性,进一步吊装与此分段桁架对应的次桁架;再吊装第一单榀桁架的其余分段桁架与次桁架,多段分段桁架首尾相连构成第一单榀桁架,随后再进行正交桁架中的其余单榀桁架与对应次桁架的吊装。随后为了增强次桁架结构的稳定性,在次桁架上表面设置钢梁,钢梁吊装至次桁架上表面,每单根钢梁分别安装在多个并列设置的次桁架上表面,形成正交桁架;保证正交桁架结构安装的稳定性。此安装方法解决了大跨度正交桁架结构在施工中吊装的问题,并且此施工方法保证在施工过程中各部分结构的稳定性,提高施工效率,推进施工进程。
附图说明
[0029]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施工流程图;
[0030]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分段桁架结构图;
[0031]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支撑装置结构图;
[0032]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步骤S4中步骤A施工示意图;
[0033]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步骤S4中步骤B施工示意图;
[0034]图6为本专利技术的步骤S4中步骤C施工示意图;
[0035]图7为本专利技术的步骤S4中步骤D施工示意图;
[0036]图8为本专利技术的步骤S4中步骤(2)施工示意图;
[0037]图9为本专利技术的分段桁架与墙面预留钢柱连接示意图;
[0038]图10为本专利技术的分段桁架与墙面预留钢柱连接示意图;
[0039]图11为本专利技术的次桁架与墙面预留钢柱连接示意图。
[0040]图中:1、分段桁架;101、上弦杆;102、腹杆;103、下弦杆;2、支撑装置;201、转换平台;202、支撑架;203、支撑平台;204、垫块;3、通道;4、汽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大跨度悬空桁架的施工方法,用于将正交桁架(10)悬空安装具有大跨度的建筑空间中,其特征在于:所述正交桁架(10)包括多个平行设置的单榀桁架以及多个并列设置次桁架(8),所述正交桁架(10)还包括钢梁(9),所述单榀桁架用于连接大跨度建筑,至少大部分次桁架(8)用于连接相邻单榀桁架,所述钢梁(9)连接并列设置的次桁架(8);所述单榀桁架包括首尾相连的分段桁架(1);包括如下步骤:S1、设置汽车吊(4);开设通往建筑空间的汽车吊(4)通道(3),汽车吊(4)通过所述通道(3)驶入并布置在建筑空间中,汽车吊(4)通道(3)设置在单榀桁架安装位置的下方,吊装时,由位于汽车吊(4)通道(3)最里端的第一单榀桁架开始依次向外吊装;S2、拼装分段桁架(1);所述分段桁架(1)包括上弦杆(101)、下弦杆(103)和腹杆(102);所述拼装是将上弦杆(101)和下弦杆(103)通过腹杆(102)连接;S3、设置临时支撑装置(2);所述临时支撑装置(2)用于临时支撑吊装后的分段桁架(1),临时支撑装置(2)的安装点位根据分段桁架(1)安装点位一一对应布置;S4、通过汽车吊(4)吊装所述分段桁架(1)、次桁架(8)与钢梁(9);包括重复实施的如下步骤:(1)与第一安装墙面(5)相接的第一榀单榀桁架及对应次桁架(8)与钢梁(9)的吊装,包括A、先将构成第一单榀桁架的首段分段桁架(1)吊至安装点位处,首段分段桁架(1)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安装墙面(5)的预留钢柱(11)连接,另一端在对应临时支撑装置(2)上进行临时支撑;B、将与首段分段桁架(1)对应的若干次桁架(8)吊至安装点位处,然后将若干次桁架(8)以水平并垂直于分段桁架(1)的方式连接在第二安装墙面(6)及该第一分段桁架(1)之间;C、吊装第一单榀桁架的其余分段桁架(1),每吊装一段分段桁架(1)后再按照步骤B的方式吊装与该分段桁架(1)对应的次桁架(8),相邻分段桁架(1)的首端和尾端通过同一支撑装置(2)进行支撑;直至第一单榀桁架的所有分段桁架(1)及其对应的次桁架(8)吊装完成;将上一段分段桁架(1)的尾部与下一段分...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庄重李文波李熊飞贾鹏坤冯宇李准陈翠杨丽珍杨元君张彬冉景发罗颖屈韬刘琴张梦昕石艺琨邹文斌张林廖成杰李鑫李超朱华兴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建工第四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