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池模组端板及电池模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565819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12 15: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电池模组端板及电池模组,其包括端板本体,端板本体的厚度方向具有相对设置的内表面及外表面,内表面用于与电池组相配合,内表面宽度两侧分别设置有溢胶槽,溢胶槽沿端板本体高度方向延伸,端板本体顶面沿其宽度方向两侧分别设置有贯通端板本体的螺栓孔,螺栓孔靠近所述溢胶槽,溢胶槽包括第一容纳槽和第二容纳槽,第一容纳槽位于端板本体上端,第二容纳槽设置在第一容纳槽下方,第二容纳槽的深度大于第一容纳槽的深度,且第二容纳槽的上下两端分别开设有与螺栓孔相连通的插接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端板可以完全拦截端板表面溢出的结构胶,且不会导致结构胶溢出电池模组外侧。出电池模组外侧。出电池模组外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池模组端板及电池模组


[0001]本技术涉及电池
,尤其涉及一种电池模组端板及电池模组。

技术介绍

[0002]电池模组在成组时,单体电池组与端板之间均需要涂覆结构胶。在电池模组成组时,结构胶会外溢。通常情况下,在端板内表面设置有溢胶槽,溢胶槽沿端板的高度方向延伸。溢胶槽的设置使得电池模组在成组时,能够将多余的结构胶导流到溢胶槽,避免结构胶溢出到电池模组外侧,影响电池模组外观。
[0003]溢胶槽的数量通常设置为两条,竖直分布在端板宽度方向的两侧,由于端板强度的要求,结构胶摊开的面积有要求,导致溢胶槽的宽度和深度受限,往往无法完全截住溢出的结构胶,导致结构胶溢出到电池模组外侧,影响美观。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有鉴于此,本技术提出了一种电池模组端板及电池模组,来解决现有的端板表面开设的溢胶槽无法完全截住溢出的结构胶,导致结构胶溢出到电池模组外侧。
[0005]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0006]一方面,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电池模组端板,其包括端板本体,所述端板本体的厚度方向具有相对设置的内表面及外表面,所述内表面用于与电池组相配合,内表面宽度两侧分别设置有溢胶槽,所述溢胶槽沿端板本体高度方向延伸,所述端板本体顶面沿其宽度方向两侧分别设置有贯通端板本体的螺栓孔,所述螺栓孔靠近所述溢胶槽,所述溢胶槽包括第一容纳槽和第二容纳槽,所述第一容纳槽位于端板本体上端,第二容纳槽设置在第一容纳槽下方,第二容纳槽的深度大于第一容纳槽的深度,且第二容纳槽的上下两端分别开设有与螺栓孔相连通的插接孔。
[0007]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优选的,所述第二容纳槽的长度大于第一容纳槽的长度,且第一容纳槽与第二容纳槽相连通。
[0008]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第二容纳槽的宽度大于螺栓孔的孔径。
[0009]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优选的,所述溢胶槽还包括第三容纳槽,所述第三容纳槽设置在第二容纳槽下方,所述第三容纳槽的长度大于第一容纳槽的长度,第三容纳槽的深度与第一容纳槽深度相等。
[0010]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第二容纳槽与第三容纳槽相连通。
[0011]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优选的,所述端板本体水平开设有至少一条第一沟槽、第二沟槽及第三沟槽,第一沟槽的两端分别与两条第一容纳槽相连通,第二沟槽的两端分别与两条第二容纳槽相连通,第三沟槽的两端分别与两条第三容纳槽相连通。
[0012]优选的,所述端板本体外表面设置有与第一容纳槽对应的减胶槽,所述减胶槽与螺栓孔相连通,且减胶槽的长度小于第一容纳槽的长度。
[0013]优选的,所述端板本体外表面设置有若干横向加强肋及纵向加强肋,横向加强肋
与纵向加强肋相互交错。
[0014]另一方面,本技术还公开了一种电池模组,包括:
[0015]单体电池组,包括多个线性排列设置的单体电池;
[0016]两个所述的端板本体,两个所述端板本体相互间隔并夹持所述单体电池组,及绑带,所述绑带环绕所述单体电池组及两个所述端板本体的外表面。
[0017]本技术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8](1)本技术公开的电池模组端板,通过在端板本体内表面宽度方向两侧分别设置溢胶槽,同时溢胶槽包括第一容纳槽和第二容纳槽,在电池模组成组前,螺栓首先插设与端板本体的螺栓孔内,涂覆在端板本体内表面的结构胶在电池模组成组时,结构胶会溢流到第一容纳槽及第二容纳槽中,第二容纳槽的深度大于第一容纳槽的深度,可以使更多的结构胶溢流到第二容纳槽中,增加结构胶的拦截量,结构胶在第二容纳槽中被收集的同时,螺栓容纳于螺栓孔并穿过第二容纳槽,螺栓封堵插接孔,结构胶在被收集到第二容纳槽中后,不会发生从插接孔中溢流到端板本体外侧,从而可以完全拦截端板表面溢出的结构胶,且不会导致结构胶溢出电池模组外侧;
[0019](2)通过第二容纳槽的长度大于第一容纳槽,并结合第二容纳槽深度较大的特点,可以使更多的结构胶溢流到第二容纳槽中,第一容纳槽与第二容纳槽相连通,可以使第一容纳槽内容纳的结构胶部分向下流动到第二容纳槽中予以留存,保证端板本体表面溢出的胶可以充分被第二容纳槽收集;
[0020](3)通过第二容纳槽的宽度大于螺栓孔的孔径,可以使螺栓贯穿第二容纳槽后,螺栓与第二容纳槽之间存在一定的间隙,保证结构胶可以充填在该间隙中,提高集胶容积空间;
[0021](4)通过设置第三容纳槽,可以使端板本体内表面下端的结构胶能够首先通过第三容纳槽进行收集,并为第二容纳槽分担集胶工作,避免大部分结构胶都溢流到第二容纳槽中,造成第二容纳槽集胶过量而向端板本体外侧溢出;
[0022](5)通过使第二容纳槽与第三容纳槽相连通,可以使第三容纳槽中满载的结构胶向第二容纳槽流动,使第二容纳槽为其分担一部分集胶工作,避免第三容纳槽集胶过量而向端板本体外侧溢出;
[0023](6)通过在端板本体内表面水平设置第一沟槽、第二沟槽及第三沟槽,可以在电池模组成组过程中,一部分的结构胶在端板本体内表面溢流时可以流动到第一沟槽、第二沟槽及第三沟槽中进行存储,过量的结构胶可以通过第一沟槽、第二沟槽及第三沟槽分别溢流到第一容纳槽、第二容纳槽及第三容纳槽中,实现结构胶进行多渠道的收集。
附图说明
[002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25]图1为本技术公开的电池模组端板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0026]图2为本技术公开的电池模组端板的背面结构示意图;
[0027]图3为本技术公开的电池模组结构示意图;
[0028]附图标识:
[0029]1、端板本体;2、溢胶槽;3、螺栓孔;21、第一容纳槽;22、第二容纳槽; 221、插接孔;23、第三容纳槽;4、第一沟槽;5、第二沟槽;6、第三沟槽; 11、减胶槽;12、横向加强肋;13、纵向加强肋;7;单体电池组;71、单体电池;8、绑带。
具体实施方式
[0030]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方式,对本技术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31]如图1所示,结合图2,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电池模组端板,能够用于电池模组,与电池模组的绑带8配合使用,同时,端板能够限定与其自身连接的位置,避免在电池模组中绑带8带与端板的位置发生改变,能够更好的抵抗来自电池组中各单体电池71的膨胀力。
[0032]本实施例的电池模组端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池模组端板,其包括端板本体(1),所述端板本体(1)的厚度方向具有相对设置的内表面及外表面,所述内表面用于与电池组相配合,内表面宽度两侧分别设置有溢胶槽(2),所述溢胶槽(2)沿端板本体(1)高度方向延伸,所述端板本体(1)顶面沿其宽度方向两侧分别设置有贯通端板本体(1)的螺栓孔(3),所述螺栓孔(3)靠近所述溢胶槽(2),其特征在于:所述溢胶槽(2)包括第一容纳槽(21)和第二容纳槽(22),所述第一容纳槽(21)位于端板本体(1)上端,第二容纳槽(22)设置在第一容纳槽(21)下方,第二容纳槽(22)的深度大于第一容纳槽(21)的深度,且第二容纳槽(22)的上下两端分别开设有与螺栓孔(3)相连通的插接孔(22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模组端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容纳槽(22)的长度大于第一容纳槽(21)的长度,且第一容纳槽(21)与第二容纳槽(22)相连通。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模组端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容纳槽(22)的宽度大于螺栓孔(3)的孔径。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模组端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溢胶槽(2)还包括第三容纳槽(23),所述第三容纳槽(23)设置在第二容纳槽(22)下方,所述第三容纳槽(23)的长度大于第一容纳槽(21)的长度,第三容纳槽(23)的深度与第一容纳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邦元
申请(专利权)人:楚能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