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二次网混水节能换热机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5565200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11-12 15: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二次网混水节能换热机组,涉及集中供热系统技术领域,包括一次网供水管、一次网回水管、二次网循环泵、静态调节阀、板式换热器、补水水箱、定压水泵、混合水泵、热偶平衡管、二次网供水管、二次网回水管,板式换热器的外侧固定连接有一次网供水管、一次网回水管、二次网供水管、二次网回水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为:通过设计合适的管径,选择适合系统的经济流量,从而降低水泵功率,达到节电效果,降低能耗,通过上述新型节能换热机组加装到户平衡调节阀彻底解决末端用户不热问题,提高二次供热品质,运用这套技术,在原有设备基本不变的情况下,提高了供热品质,供热效果比以前更优良精准。供热效果比以前更优良精准。供热效果比以前更优良精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二次网混水节能换热机组


[0001]本技术涉及集中供热系统
,具体为一种新型二次网混水节能换热机组。

技术介绍

[0002]在现有技术中,集中供热系统采用的二次热交换站或机组大多配置换热器和二次循环水泵等,热交换器用于一次网与二次网之间的热交换,是热力站中的核心设备,其作用相当于锅炉系统中的热水锅炉。现有的二次热交换站或换热机组中的二次循环水泵全部出水都必须进入换热器与一次热源水或蒸汽实现热交换以提升二次网水的温度,以符合二次网供水温度的要求。但是二次循环水泵的出水量全部通过换热器会造成换热器本身较大的局部阻力更大,需配备大功率水泵电机来克服板式换热器的自身阻力,已然还存在末端用户不热问题。普遍约为9~13m,有的甚至更大,故二次循环水泵为了克服热交器的阻损而必然相应配高扬程水泵和大功率电机,因而导致水泵成本增高电耗增大,所以针对上述问题,我们提出了一种新型二次网混水节能换热机组。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新型二次网混水节能换热机组,解决了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4]为实现以上目的,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新型二次网混水节能换热机组,包括一次网供水管、一次网回水管、二次网循环泵、静态调节阀、板式换热器、补水水箱、定压水泵、混合水泵、热偶平衡管、二次网供水管、二次网回水管,所述板式换热器的外侧固定连接有一次网供水管、一次网回水管、二次网供水管、二次网回水管,所述补水水箱的外侧连接有定压水泵,所述补水水箱与二次网回水管相连接。
[0005]优选的,所述二次网回水管的外侧固定安装有混合水泵和热偶平衡管。
[0006]优选的,所述二次网供水管的外侧连接有静态调节阀、热偶平衡管和二次网循环泵。
[0007]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新型二次网混水节能换热机组,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08]该新型二次网混水节能换热机组,通过利用一次网供水管、一次网回水管、二次网循环泵、静态调节阀、板式换热器、补水水箱、定压水泵、混合水泵、热偶平衡管、二次网供水管、二次网回水管相互配合,通过板换二次工艺流程的改变,使管道阻力降低,通过设计合适的管径,选择适合系统的经济流量,从而降低水泵功率,达到节电效果,降低能耗,通过上述新型节能换热机组加装到户平衡调节阀彻底解决末端用户不热问题,提高二次供热品质,运用这套技术,在原有设备基本不变的情况下,提高了供热品质,供热效果比以前更优良精准。
附图说明
[0009]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
[0010]图中:1、一次网供水管;2、一次网回水管;3、二次网循环泵;4、静态调节阀;5、板式换热器;6、补水水箱;7、定压水泵;8、混合水泵;9、热偶平衡管;10、二次网供水管;11、二次网回水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11]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0012]实施例一:
[0013]请参阅图1,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新型二次网混水节能换热机组,包括一次网供水管1、一次网回水管2、二次网循环泵3、静态调节阀4、板式换热器5、补水水箱6、定压水泵7、混合水泵8、热偶平衡管9、二次网供水管10、二次网回水管11,板式换热器5的外侧固定连接有一次网供水管1、一次网回水管2、二次网供水管10、二次网回水管11,补水水箱6的外侧连接有定压水泵7,补水水箱6与二次网回水管11相连接,二次网回水管11的外侧固定安装有混合水泵8和热偶平衡管9,二次网供水管10的外侧连接有静态调节阀4、热偶平衡管9和二次网循环泵3,通过现有技术的基础上增加一个热偶平衡管和一台混水泵,使换热站回水分为两个系统,即混水系统和二次网循环系统,混合水泵8只管与板式换热器6的加热内网循环,不管二次网外循环;二次网回水,其一部分通过混合水泵8进入板式换热器6进行换热,另一部分与换热后的高温水经过静态平衡阀4调节进入热偶平衡管9混合,在二次网循环泵3的入口处进行冷热水的混合,调节二次网外网的温度。
[0014]综上所述,该新型二次网混水节能换热机组,使用时,通过现有技术的基础上增加一个热偶平衡管和一台混水泵,使换热站回水分为两个系统,即混水系统和二次网循环系统,混合水泵8只管与板式换热器6的加热内网循环,不管二次网外循环;二次网回水,其一部分通过混合水泵8进入板式换热器6进行换热,另一部分与换热后的高温水经过静态平衡阀4调节进入热偶平衡管9混合,在二次网循环泵3的入口处进行冷热水的混合,调节二次网外网的温度,因二次网循环泵3只管二次外网不管内网加热,自然就省去了内网加热循环的阻力消耗,实质上等于减小了水泵的工况扬程,从而降低水泵电机功率以减少能耗,增加的内网循环泵,在满足内网系统要求的情况下,其所配电机功率比传统换热机组内的二次网循环泵6功率小很多,一般只有几个千瓦,虽然多了一台内网循环泵,但实际用电量很少,即便从外网循环泵减少用电中扣除后,仍能保留较大的节电降耗效果。通过上述改进设备与装到户调节平衡阀实现每户的供热精准,更好的解决末端用户不热问题。
[0015]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及其技术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二次网混水节能换热机组,其特征在于:包括一次网供水管(1)、一次网回水管(2)、二次网循环泵(3)、静态调节阀(4)、板式换热器(5)、补水水箱(6)、定压水泵(7)、混合水泵(8)、热偶平衡管(9)、二次网供水管(10)、二次网回水管(11),所述板式换热器(5)的外侧固定连接有一次网供水管(1)、一次网回水管(2)、二次网供水管(10)、二次网回水管(11),所述补水水箱(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占东刘向东张君杰
申请(专利权)人:内蒙古绿能鑫焱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